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ll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恶性疾病。

研究发现,先天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都可能成为诱发结直肠癌的因素。本期小编来和大家细细聊一聊,结直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图源/网络

No.1 约1/3的结直肠癌患者有遗传背景

遗传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1/3的患者有遗传背景,5%~6%的患者可确诊为遗传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图源/Pixabay

遗传性结直肠癌根据有无息肉大致可分为2类:

1 以息肉病为特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 、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 Peutz-Jeghers syndrome,PJS) 、幼年性息肉综合征(juvenile polyposis syndrome,JPS) 和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 Serrated polyposis syndrome,SPS) 等

2 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 综合征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这些疾病均已发现相关的致病基因,如MLH1、MSH2、MSH6、PMS2、EPCAM、APC和MUTYH 等。

No.2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生活习惯

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饮食因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脂肪、低纤维素、缺乏维生素D/E、缺钙等饮食因素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膳食中的红肉和肉制品,两者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已被肯定。一项汇总了1966年—2011年3月所有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红肉和肉制品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且该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此相关性在男性中尤其显著。

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图源/Pixabay

肥胖是结直肠癌,尤其是结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欧洲癌症与营养的前瞻性调查(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EPIC) 研究发现,在20~50 岁年龄段,每年体质量每增加1 kg,结肠癌发生风险升高60%;体质指数( BMI) 每增长5个单位,结直肠腺瘤发生风险升高约20%。

饮酒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相关性。回顾性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两者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吸烟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年限和总量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图源/Pixabay

No.3 直肠癌的“隐患”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相关,复杂的肠道菌群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结直肠癌肠道菌群整体的特点是多样性降低,特定细菌丰度增高。

一些特定细菌菌株(如牛链球菌、幽门螺杆菌、有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等)是结直肠癌的病原体;另一些菌株(如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可能会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结直肠癌患者肠道中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埃希氏菌属等丰度较高,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罗氏菌属等丰度较低。临床上也将干预肠道菌群用于癌症的治疗。

结直肠癌最“偏爱”这些人,你中招了吗?

图源/Pixabay

No.4 与结直肠癌高度相关的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的特发性、慢性和复发性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受到遗传、环境和微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IBD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长期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和吸收不良。结直肠慢性炎性反应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结直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多样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能会降低患病风险。当然,预防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