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梁莹曾被学生联名举报不屑于教学,你怎么看这件事?

湖城影像


上课是教师的天职,不屑于上课的老师是没有职业操守的人。你可以到其他研究机构去做研究员,没有教授和导师的头衔,没人要求你做与教学有关的事。教授特别是研究成果丰富的名教授为学生上课,能够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接触理论前沿,把握理论精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可以深入培养的人才。国际上很多著名大学的知名教授包括诺奖获得者都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国内也有教授要为本科生上课的相关规定。


教书匠老许


梁莹这个事件,单纯从教学层面讲,其态度和责任心的缺失并不意外。

为何会如此说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梁莹教授的简历。本科南化工,硕士博士分别为苏州大学,南京大学。30岁以发表论文30篇的业绩跻身名校教职队伍。几年间平步青云: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单纯看这个简历,还不算最牛,因为绝大多数老师一般只要足够努力,都能达到这个高度。最牛的是她拿到的各种国家层面、省部级层面的人才称号,见下文:

(1)2015年度入选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2)2016年度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3)2017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4)2011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2014年度被评选为首届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 (6)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7)2016年度入选南京大学登峰人才支持计划B层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首批校内人选 (8)2010年度被评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这些人才项目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重科研、重排名、轻教学”的高校,你几乎站到了金字塔尖的位置;意味着学校得“屈就”着你。不说别的,一个长江学者给学校带来的无形资产至少抵得上10个普通教授的分量。不仅如此,包括211、985等各所学校对“院士、长江、黄河”等称号的学者也是非理性崇拜到极点。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展开“挖角”大战:豪宅、百万千万年薪,子女配偶解决入学工作等各种优厚条件和待遇不一而足。



在这种“唯科研论”的高校评价体系下,“人才”、“大腕”的“挖角”大战中,梁莹现象很容易出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科研做得好,项目拿到手,你就是在课堂上睡大觉学校领导也不能太拿你怎么样。“大腕”、“人才”给本科生上课,教学秩序和管理监督“形同虚设”,教学流程全凭教师自身的责任心和自律在约束,这种情况下,教学得到学生高度认可,教学效果能好才是怪事。

对于“梁莹们”而言,本科教学是一件“得不偿失”的苦差事:收入低、过程累心累力、又不能得名得利,何苦累心为之?有这时间,还不如制造一些论文走走穴赚点外快呢!



现有的评价体系下,“梁莹们”学术钻营名利双收,几乎无往而不胜。在“梁莹们”的盛名和光环之下,无数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老师的教学努力和责任心几乎被完全抹杀!这是真正让人悲哀的地方。


孙卫华


南京大学是众多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梁教授这一席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我上一学期的课还不如去外面作一次讲座,一小时好几千(元)了”。她甚至说:“我现在也是身价3000万的人啊。”这就是一个年轻教授说的话?难道现在大学教授都这样市侩了,“穷”得也只剩下钱了?先看看她“美丽的光环”:

梁莹,39岁,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这样的人怎么能“混”走到今天的成就呢?

有的人在学校里熬了一辈子就是个教授,她却年纪轻轻就评上教授了,真是令人艳羡。但看起来,进步太快也不是件好事,她有点得意忘形了,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一个年轻的教授,不搞科研,不做学问,不认真教学,却混身铜臭,以金钱来衡量教学,衡量身价,可怜可笑可悲,难道现在的大学教授也“穷”得只剩下钱了吗?如果你们这个群体都这样了,我们孩子怎么办?就你们这样,还能把我们的孩子教好?如果年轻人都这样了,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

说实话,搞了几十年教育改革成功与否,那是要打上问号的。家长不满意、孩子不满意、连老师自己都不满意,这不是很可悲吗?大学行政化,那只会越来越市侩。哪还有心思搞主业,整天迎来送往,点头哈腰的,哪还有学校的独立精神?老师评职称,就看那些所谓“遮羞布”一样的论文,就能代表真实水平?

即使连梁莹自己都说,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

我想她说的话,绝不仅是危言耸听,她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这是广大网友的共识。现在是所谓学术论文,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除了能养活了那些杂志,又有谁会看呢?除了为发表而发表,评职称和孩子高考加分需要,还有什么其它用处呢?

以上仅是我个人看法,同意的关注点赞支持,谢谢!


窗外的白杨



第一,当事人师德沦丧。

南京大学的这位梁莹教授,年纪轻轻就晋升教授,说明她本身学有所成,不仅在南京大学读了博士,并且留学国外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业。从个人经历来看,无疑梁莹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个老师而言,她却是失败的,因为她缺少了一样为人师表最重要的东西——师德!


《礼记·学记》这样写: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意思就是说,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便是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这便是为人师表。而这位梁莹教授,不仅上课处理私务,更是狂言“我上一学期的课还不如去外面作一次讲座,一小时好几千(元)了”“我现在也是身价3000万的人啊。”


这样的言传身教,这样的拜金虚荣,哪里像一个老师,哪里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沐浴过知识和理性光辉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对于梁莹教授,只能送3个词给她——失格,失德,枉为人师!


第二,南大是不是该脸红一下。

南京大学一直是我心目中非常优秀的一所名牌大学,但是,通过梁莹教授的事件,不得不让我们社会大众对南大的教学和管理水平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出了这么一个师德沦丧的老师,学校难道没有责任吗?


通过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知道,在梁莹教授涉嫌学术不端的行为被媒体曝光之前,早就有学生联名举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18名学生曾联合向校方提交书面举报材料),而事情过去了这么几年,梁莹教授却未受到任何的查出和惩戒,为什么南大任由这位教授如此的行为。难道南大不该为此羞愧一下,脸红一下。


我们不妨从人性本恶的角度来揣测一下,是不是有人在帮其做掩护并从中收受好处,否则,为什么如此不端的老师,还能这么大喇喇地公然发表失德言论。当年的联名举报为什么石沉大海,难道南大不需要再去好好查查看!


第三,一点反思。

韩愈在《师说》中说得很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传道,传什么道;授业,授什么业;解惑,又解什么惑?看起来,在物质第一的今天,所谓的“道”已经变成赤裸裸的利益,所谓的“业”已经变成了不择手段,所谓的“惑”仅仅只是聚焦如何获得利益上。


挣钱,谁不喜欢,但是,请不要用让铜臭玷污以精神纯洁著称的校园。感慨啊感慨,这块最后的净土,还能保持多久,亦或是还有多久就被全面侵蚀!!!


一家之言,敬请指正!欢迎批评,谢绝谩骂!


雪天惊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梁莹是萨沙校友,不过素不相识。实事求是来说,梁莹也属于倒霉的人。

说白了,大学里面像梁莹这种人还少吗?

诚然,也有专心教学,严肃搞学术的人,但已经不是校园的主流。

说白了,大学也是一种政府机构,本质上和政府机构没有区别,也要搞那一套。

只要巴结好上级领导,什么都有了,什么论文,教学,想办法糊弄过去就是,当然前提是不出大事。


之前梁莹被别人检举过几次,因为上面有人罩着,还不是不了了之。

这次之所以搞出事了,推测是派系斗争的倒霉蛋而已。

梁莹这种人,就是大学的一种现象,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其实对于大学的教学和学术问题,无数地方都可以暴露出来,比如著名的常凯申事件。

资料如下:某网站上,署名为“高山杉”的网友以一篇题为《“门修斯”之后又见“常凯申”》的批评文章再度“炮轰”中国学界。文章指出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几十处名字谬误,其中费正清、林同济、夏济安等学术名人纷纷被误译为了“费尔班德”、“林T.C”、“赫萨”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洋名”。而最为荒唐的是,蒋介石(采用韦氏拼音的原文为Chiang Kai-shek)也被改名为“常凯申”

大家想想看,作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连蒋介石能够搞成常凯申,这都是什么水平?这种人也能成为副主任?


萨沙


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大学,在国内,办学水平非常高,享有很高的声望,很多学生以能够进入南京大学读书为荣,我们学校里曾经有学生考入了南京大学,一家人非常开心,孩子也觉得南京大学教学氛围非常好。

我说这个呢,是说这个学校的这种办学水平离不开所有老师的努力。离不开所有老师的实力,所以说老师应该更加珍惜这种学校的荣誉,珍惜自己上课的这种权利。

梁教授,因为一些事情被学生举报,这说明她对这个上课有自己的看法,主要的问题有上课时处理私人事务,表现出对教学的不屑。上课期间处理私人事务,这不应该,如果上课的时候处理私人事务,那么学生上课就等于上自习了,大学里学生会有上自习这种说法吗?如果很多学生在等着你上课,老师自己出去了,自己去办理自己的事情了,把学生晾在那里,这非常的不应该。

梁教授有一次对学生说,我上一节的课还不如去外面做一次讲座,一小时好几千了。我感觉梁教授这样说有点不负责任,如果你不是教授,如果不是南京大学的教授,你在出去讲座,还能够挣这些钱吗?你能够天天出去挣这些钱吗?即使挣了这些钱,对学生说这个有什么用吗?学生会因为这个,高看你呢,还是低看你呢?学生崇拜你,是崇拜的你的人品,你的德行,而不是你挣多少钱,你一个小时好几千,能赶上影视明星吗?

梁教授还自我标榜,身价是3000万。不知道这个教授的身价3000万,是怎么来的。标榜这个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是开玩笑,还是让学生重视自己的学习呀?是不是怕学生不重视自己的课堂,而给人家炫耀一下?三尺讲台,两袖清风,是老师的一种写照,不是说老师不可以有钱,而是说老师不应该用金钱来诱导学生, 标榜自己。毕竟学生来学校里学习,学的是你的学问知识,学的是你的品质量道德,而不是看中你有多少钱。

我是一位中学的老师,水平远不如大学的水平高,孩子们进入大学,将来就要走向社会,这是到了一个关键期,我希望大学的老师能够好好的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走正路,做正直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拜托了,各位!


平原春秋


只能说明这个女老师年纪轻轻钻营本领好生了得,深谙高校上升空间的各种猫腻,以及各色论文和科研成果的操作渠道及方式,不过还是栽在了年少轻狂上,不懂得即使得到了自己所要的一切也还需低调做人之韬晦。现如今自媒体如此发达,要把一个人搞得臭不可闻从此吃土那简直太容易了。


寒潭鹤影606


现在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一名教师的时候,往往参考的不是他的教学主业,而是科研成果。科研好了就是优秀教师,科研不好就不是。可笑吧


高原137677076


现在中国大学教授乐意给学生上课的估计三分之一也不到,因为他们的工资晋升和教学基本无关,他们一年有多少时间在教学一线,教育部能不知道,他们不管这种事情,学校更不管,久而久之,现在的大学水课多,不负责任的教授论批论堆。


zmj72231771


不要指望当今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学者能浅下心来做学问,绝大多数都是在疯狂的追逐名利,想法设法给自己多加头衔,只有出名了,利滚滚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