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林建华校长被免职的背后,能带给人们哪些思考?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首先,林公来去匆匆,不敢作何评价!但我想说,大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学问的研究,其灵魂就在于质疑。

其次,每个时代的校长都不容易,过去文人学什么,主要是典著,副科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出相入世那都是文学家,所以人文素养、家国情怀自不必说了。新中国第一代的大学生接受的苏制现代教育,那是所有人一个标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逐渐丢失,实用主义盛行使中华的文化之根丢了,变成了国学,深钻的人又少,半吊子多,捧红个于丹,自己修身不够枉费了文人。

所以,我认为,能为国家培养栋梁,能让年轻人喜爱就是好校长,读错个字不算什么,校长应该想的是,这个院子里的孩子将来如何能过的幸福,而不是读错个字还斤斤计较。

最后,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上次开家长会,小学校长讲话,主要是训一顿某些家长不负责任,家庭教育如何失败等等。我想,天底下还有谁比父母对孩子更负责的。她说,给孩子教育每投资一元钱,以后的收益都是千倍万倍,没有哪一项投资比教育投资收益更大。就是这样的一个功利思想的人,在大言不惭地谈如何教育孩子。

2 人无完人,读错字也正常,但作为北大校长,读错一个很常用的字,确实不该!让人吃惊!其实也不必吃惊,林校长是学理工的,中国的培养人才模式多年来就是重理轻文。所以理解林校长!中国大学校长是由政府任命,所以,轮换是必然的。

3 “”2005年5月,宋楚瑜访问大陆,并在清华演讲,校长顾秉林接待,并赠送书法,可念到 “瓠离分裂力谁任”时,将“瓠”念成“瓜”(gua),学生们哄堂大笑;同年7月,郁慕明访问人大,校长纪宝成致辞,将《诗经》“七月流火”理解成天气炎热,成为两岸笑话;2006年4月,连战访问厦大,演讲后题字“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号称朱子后人的朱崇实校长,当场把“黉宫”错念成了“皇宫”,台下一片笑倒。”北大、清华都这样,由此可见一斑。中国大学为什么差了?北大校长写错字固然不对,但是仅一个错字而论长短是一种悲哀。

结束语:北大是开放的北大,学术百家争鸣,要有一个真正为培养人才为北大的思想。不能唯书论,一切格式化。要让年轻人有一定开放的心界。要中国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学术严谨,人格独立这才真正的大学。


游戏大咖王


在过去的前几日,10月23日,北大校长林建华,正式宣告卸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在中国这所万众瞩目的大学,三年祭酒生涯,他留给人们的所有记忆,似乎还只有“白字事件”上的“鸿浩”演讲。

校长念错字人之常情,大学一蹶不振才是“梦华录”:中国文化之邦,人口居世界第一,建国近70年,经济腾飞,大学建设却还在发展中国家阶段:既没有可在世界扛鼎之大学,也从未出现可与梅贻琦、胡适之等并肩之校长,连可以让人记住的都几乎没有,可谓咄咄怪事!

本来,一个好的校长,是一所大学的总舵主,有着振衰起弊的位置意义。当年,蔡元培主政北大时,曾以其远见卓识与人格魅力,不仅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北大的精神气质,也让北大从官僚疗养院,逐渐学术转型为国内外都知名的卓越大学。

而蔡元培的后任林建华先生,走马上任三年来,除了念了白字注定同样青史留名之外,他到底还有什么事迹值得后来者记住和留念?谩骂不必,但是中国的大学及其校官,确实该反思了,也该让民众说一说了。我自己,暂时闲谈三点。


1,林校长的“白字事件”问题:大学校长的人文素养是否该提升?


大学始终不同于衙门。大学校长不能仅仅只是行政官员。对于一所研究性大学而言——即便这个大学是纯理工的,校长的理性权威不能只建立在权力之上,更为基础的也更为核心的要求,是他本身的人文素养足以胜任。

也就是说,大学校长个人的人格因素,才是是影响和感染师生的最重要力量,而不是官威。只有他体现于学识、品德、办学理念、文化关怀及人格魅力中的人文素养足够,他才能明白大学的使命,他的认知才能决定他所主持的大学的文化关怀、学术抱负和社会担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确立顶尖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机器制造厂、或者干脆就是“精致的利已主义者”集中营。

但是人文素养不是空洞的,它需要牢靠的文化素质作为支撑。但是遗憾的是,中国大学校长选拔历来是理工先行,林建华等大学校长似乎在人文这方面都极度欠缺。这不仅只是北大及林校长单方面的问题。

举几个有名的例子:2005年5月,宋楚瑜访问大陆,并在清华演讲,校长顾秉林接待,并赠送书法,可念到 “瓠离分裂力谁任”时,将“瓠”念成“瓜”(gua),学生们哄堂大笑;同年7月,郁慕明访问人大,校长纪宝成致辞,将《诗经》“七月流火”理解成天气炎热,成为两岸笑话;2006年4月,连战访问厦大,演讲后题字“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号称朱子后人的朱崇实校长,当场把“黉宫”错念成了“皇宫”,台下一片笑倒。

大学教育的最终理念,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而倘若掌舵的校长本人都是不合格的,试问如何给大家带路,如何领导师生,如何获得道德上的权威,如何在人格上受到诚心的尊重?


2,林校长的“公开信”问题:大学是权威主义压制地还是独立精神的培育所?


林建华先生念错字,平实地说,虽然这样的常用字确实不该念错,但也毕竟只是念错字而已,人情所难免,不必上纲上线。但以我的观察而言,我对林校长如有批评,反倒重点不在白字,而恰恰导源于他随后公布的“道歉信”。

当初,他的这封道歉信一出,紧接着各种洗白文铺天盖地,同情者有之,敬佩者有之,似乎感恩涕零者也不少。但在我看来,正是这封道歉信,多少暴露出了林校长甚至是我们绝大多数校长们在大学办学理念上的误区。

在这封信中,林校长充满委屈,也充满抱怨,他觉得师生们关注他读错字却没理解他的“理念”,他大义凛然地教导北大师生们说:

“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在我念来,堂堂北大校长说出这样的话,是很奇怪的。因为,我们都熟悉,大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学问的研究,其灵魂就在于质疑,只有在不断质疑中再接受或推翻现有结论,社会与大学才会进步。顶尖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植公民,如当年竺可桢校长所说,“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精神,以期学者有自动求智和不断研究的能力”,而不是以莫名其妙的“焦虑”的理由,认为“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

(图:一份2018年的调查数据)

不难推测,林校长的这套大学观念,其实还停留在过去高度权威主义的教育体制之中,他眼中中国精英群体的培育方向,不是清醒而富理智的头脑、不是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气概、更不是深思远虑不肯盲从的习惯,而还是只是服从、听话、奉献牺牲、自扫门前雪。

这不仅有违科学精神、学问研究的本真,更违背了大学开办及培养人才的初衷。用这套理念指导大学,办科研院所,哪里会有创造性,哪里找寻质疑权威与长官的勇气,又如何让北大及北大精英们走向世界前列领导世界潮流?


3,林校长的三年免职问题:大学校长的任期该如何合理化?


自2010年12月起,到眼下的2018年,仅仅八年之间,林建华以一人之身,连任重大、浙大、北大这中国三所重点大学校长要职,可谓席不暇暖,东奔西走,辛苦备至。

但是,大学不是酒店,不是客舍,大学校长更不是找个旅游景点打卡。大学校长尤其是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作为一校最高负责人,是不应该作为官员过渡所来设计的。这样频繁的调动,基本上刚熟悉人事就得换下一家,试问如何展开工作,如何带领北大师生冲刺世界一流大学?

因为林校长如此过山车的仕途变迁、职位转换,网络上还流传过这么一个段子:某学生,本科上的是重庆大学,硕士念的是浙大,博士上的是北大,如此,最后毕业证上盖的校长印章统统都是“林建华”三字。这学生拿着毕业证去找工作,结果面试官怀疑他行骗:“造假也要专业一点好嘛,你就不能多刻几个章?”

根据2018年7月份的一份调查数据,我国大学校长任职时间为1——5年的最多,占据总人数的64.29%,“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校长的平均任职时间为4.74年,这与我们五年一任的任官规则高度一致,而与民国特别是现在国际通例的大学校长长任期的惯例相违背的。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将大学作为政府机关部门在作管理设计的。

而大学校长,尤其是北大这样的学府,其校长职能的发挥,确实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累积,过度频繁的更换,必然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只关注任职期内短期政绩,而不思衡量长远未来的规划发展;比如,一所大学的发展本需长期规划,短任期较难落实治校理念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所以,由林校长的退位让贤,我想到了很多问题,也感觉到一种悲观。但转念一想,也没什么了,正如黄舒骏歌里唱的,“虽然结果令人伤心,了解之后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了。黄粱梦熟,反正说了也白说,就此打住,还是吃我的黄焖鸡米饭去吧。

2018,10,24,晚闲谈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刘愚愚


北大校长,林建华被免职了。但有新的工作安排。他的免职,不是犯错误了,也不是贪污腐败了,而是属于正常的工作调动。因为他被安排到全国人大,当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林建华当北大校长整整三年。口碑不太好。人们没有看到工作上有什么建树,政绩也不明显。相反,在他任上,却出现了“一个段子”。那就是在北大120年校庆大会上,做为校长的林建华,在讲话中,读出了一个白字,错字,把“鸿鹄志”读成了“鸿浩志”。使社会舆论一片哗然。这无论如何解释,都说不过去。比如,我是一般文化水平,但我在小学六年级时,就知道有“鸿鹄之志”一词,並可以熟练运用。这个“事件”,至少给我们有以下一些提示:


一是要允许人家犯错误,也要允许人家改正错误。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读错一个字吗?乾隆皇帝题匾还有错字呢!

二是北大校长也好,什么大人物也好,他们都是人,他们不是神!其实,过去的北大校长们,也不一定没有读错过字,只是过去没有网络,宣传媒介少,人们不知道而已!

三是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有本事的人,他也有未知,或知之甚少的领域。有的大科学家,如爱因斯坦,我国的陈景润在生活上就很糟糕。


四是人们的期望值问题。以为北大校长,就有水平。其实也就那样了。什么其它大学的校长,估计也不过如此。只不过没有暴露出来,运气好一点。

五是水平不一定完全体现在文化上。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没上过学,但这並不妨碍他们出成绩。如作家莫言,只读了小学五年级,还不照样得诺奖吗?历史人物张作霖,土匪出身,谁能说他没有水平?

六是一个大学要靠群体的力量,甚至要靠学生,来建立和撑起她的名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那怕是校长,他也代表不了学校。校长的不足,更代表不了学校!


我感到,在互联网加的时代,确实有新的特点。特就特在一个“广”字,一个“快”字,“广快”有好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有的事物传播太“广快”,有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还是要静下心来,理智客观的看待为最佳!


盛广学杂家杂论


我认为,这不是林建华校长简单地念错两个字的问题,而是的确反映了林建华校长存在3个方面的缺乏:



第一、说明林校长显然是缺乏基本的文字认识水平。一个全国最顶级的大学校长,竟然会把“鸿鹄(hu)志”读成“鸿浩(hao)志”;把“莘莘”(shenshen)学子”读成“菁菁”(jlngjlng)学子。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也是不应该的。

第二、说明林校长显然是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精神。林校长在全校的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是大学里一年当中很重要的活动。既然要在这样重要的场合致辞讲话,作为林校长那怕工作再忙,也是应该对讲话稿事先看一看的,所有的观点和意思不一定都要理解,但最起码要对稿子里面的字认识了,才能到正式场合上去讲。而林校长至所以会发生先后两次读错字,肯定是先前根本就没有审阅过讲话稿。这也就反映了林校长缺乏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和精神。而这样一个工作作风和态度,人们当然要提出质疑:林建华当北大校长,能不能合格?会把北大的学子们带来什么样的素质?

第三、说明林校长有认识但没有行动。按说,像这种情况,要是发生在国外顶尖的大学校长身上,那没有别的路可走,就是先道歉、后面马上自己辞职。而我们的林建华校长出现错误后,尽管也道了歉,但却没有主动提出辞职。那么,既然自己不辞职,可自己水平、能力、作为又有局限,那当然就有组织上来进行调整了。


润友


最近全国最好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三年任期满的林建华校长从校长位置上退下来,接任者是曾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北大国际关系专业毕业的郝平。

退下来的时候,一般也是最为缅怀之时,林建华退下来也引起了不少北大学生的缅怀,就像他的上两任周其凤,虽然完全没有大学校长之态与风采,但周退下来的时候,“化学之歌”再次飘扬,紧接着的王恩哥,看起来一表人才,但最后因为方正匆忙下来,也是不少人缅怀恩哥。



而林建华任期三年,似乎没有什么成绩,也没给北大带来多少改变,元培学院这个实验性项目现在看来基本是失败了,而北大依旧像个大工地,施工队就没停过。而林建华给大众最为深刻的印象还是读“鸿鹄之志”为“鸿浩之志”,虽然后来他个人也公开道歉彰显了一定的风度,但是一校之长出现这种“幼儿”错误,还是让人贻笑大方。

接任者郝平同样面对着将北大带出泥淖的艰巨任务,莘莘学子能否在北大里面感受到自由平等,释放青年理想,真正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依旧任重道远。

你对林建华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林建华到浙大当校长时,我也颇有微词:至少得弄个院士来;当他离开浙大时,我心气很平和,因为他在浙大的几年让我感觉这是一个诚实的人。

今天离开北大,我以为,至少北大学生不应该象一些人那样弹冠相庆,因为这是一个实诚的人,因为眼下的北大及中国的大学太过浮躁,缺乏的正是林建华身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一个人谁能保证不念错字?人品的高下就体现在他如何处理。林建华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承认错误,敢于亲自道歉,这不正是我们呼吁重塑科学精神,重建社会价值体系之所在吗?我们是需要周其凤的谄媚的笑,需要清华、人大校长同样错字别字连篇而死抗不吭声,还是希望象林建华的实诚不护短?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一言以蔽之,直面问题,实事求是!


一起去路亚


这个问题,引人深思。北大校长被免职,不是念错几个字的问题,这不是小题大作,北大是国人的精神图腾,这对学校的杀死力太大了。

2018年5月4日,北大120周年校庆在北大邱德拔体育馆举行,北大校长林建华致辞时,要求北大学子“要励志,立鸿鹄志”,但他将“鸿鹄(hú)志”读成了“鸿浩(hào)志”;同时他还将“莘莘(shēn shēn)学子”读成“菁菁(jīng jīng)学子”。

首先,读错这样的常见字,实属不该。这两个字“鸿鹄(hú)志”与“莘莘(shēn shēn)学子”都是常见词,这是学校领导与老师们经常挂在嘴上的词,读错这样的词,真是犯的低级错误,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校长的真实水平。

另外,这么多年,我相信他这两个词他应当是经常说错的,很多人也是知道的,迫于当事人的面子与领导的尊严,没有人给他指出来,才造成今天这样尴尬的局面。所以,我们常说要拉拉袖子、红红脸、出出汗也是必要的,搞“一言堂”、当“孤家寡人”迟早会出事的。

其次,北大校长身份特殊,太过敏感。北大作为我国最高等学府,是国人教育的朝圣之地,一直仰之弥高,能够考上北大,是我们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能够担任这里的校长,在我们心目中,那真是神一样的存在,至少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学者。但一篇致辞就出现了两个错误,这让人情何以堪,我们不能因两字废人,但这个错误的杀伤力太大了,不仅是一个校长的颜面扫地,更是让一个大学蒙羞。

再次,事件过于炒作,满足猎奇心理。按道理说,这件事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通过媒体的发酵后,网上几个回合的论战,就变成了大事。而作为普通的我们,只是当成笑话看,心想北大也不过如此,校长的水平也就那样。从此,也给了自己找了个不求上进的理由,以后我们都成了“段子手”,一旦发现自己读错字,肯定会自我调侃说自己是“北大毕业”的。你让北大情何以堪?

最后,但这件事给我们学校的领导,可能更多的是教训

。学校当以教学为主,学校领导更当率先垂范,抓好主业,否则迟早要出现类似的笑话!推而广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所有人都要加强学习,尤其是我们一些公众人物,每天都生活在公众的视野里,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关注。所以,今天我们笑别人,不学习,可能我们明天就会成为别人的笑料。


窗外的白杨


在10月23日,63岁的林建华卸任北大校长,原北大党委书记郝平接替林建华,成为北大新一任校长。与此同时,曾在北京任职多年,去年担任山西高院院长的邱水平回到北大,担任党委书记。

北京大学历任校长、党委书记


未名湖畔读诗书,博雅塔下看天下。北大建校以来共有28任校长,林校长于2015年2月担任北大校长,虽然是理科出身,但并非院士,这打破了北大近20年的记录。那么林建华校长又是怎样的一位校长呢?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这位校长,只是单单记着这位校长将“鸿鹄之志”的“鹄”误读为“hào”,即便是次日林校长为此错误发表《致歉信》,也不能平息网络中的各种嘲讽、谩骂。

林建华是一位优秀的化学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以前的研究领域在无机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近年来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新型微孔硼酸盐、稀土过渡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承担过或正在承担着国家基金委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在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二等奖、在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由此可见,林建华校长是一位化学方面的大牛。

在北大任职期间,林建华校长推动了北大本科教育的改革,北大在全国率先尝试并建立了一年级本科生顾问老师制度。

林建华个人履历

作为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大校长,在关键场合读错字确实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但林校长没有为自己狡辩,而是及时道歉、承认错误,因此个人认为也没有必要深究,毕竟一个人的知识有限,难免会出现错误。另外,像北大这样偏文科的高校,应该考虑文科背景出身的院士来做校长,你觉得呢?


学习源动力


大学,是大师之谓也!

非大楼之谓也!

林校长120年北大校庆讲话,竟然出现了立洪浩志的奇葩错字现象,引起大家的炮轰,然后又开始解释幼年环境不行,没学好准备辩护,后来再次被炮轰,再后来又写了道歉信。

作为博导,作为化学家,作为几个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大学的校长,竟然是讲稿都不准备的,也不看的。然后最关键的是领导讲话也不认真听,不认真记,不认真学习。后来自己讲就出来了大问题。

作为校长出现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不应该的。特别是人文北大的校长。人文北大也没有熏陶出来这位校长的文字功底,更没有让这位校长多认识几个字。这位校长感觉还非常委屈。真的是咎由自取了。

有一期开讲啦,就是请的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台上立刻让小撒下不来台的也是他。上来后就开始拆小撒的台,后来小撒说,我是您的学生。也不好使。这就是林建华的作风。唉,也是无语了。

北大120周年庆祝大会就被林建华的洪浩志给抹了黑了,也是醉了,这么重要的会讲稿都不看,而且前几天领导刚讲过,要立志,要立鸿鹄志!结果林建华就给弄出来个洪浩志。这位林建华也是不知到底是如何想的。


出现问题后,网友吐槽之声,包括好多文人墨客也都是疯掉了,北大校长竟然出现如此明显的问题,竟然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大家都震惊了,北大校长,圣坛上的林建华竟然出现了低级错误。顷刻之间,林建华被舆论淹没了,批评之声不断出现。

这次林建华被免职,出任人大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是给予了林建华一个不错的位置。林建华犯了低级错误以后,确实不再适合当人文北大的校长了。而且,当了这么长时间的校长,让人记住的也就是洪浩志了。

综上所述,林建华被免职也是正常的。确实林建华不再适合当北大校长了。

END

多谢多谢!


睿思天下


从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精妙论述,到发人深思的著名“钱学森之问”,再到眼下北大校庆的“鸿鹄”错字门,几个看似毫不相干但却有千丝万缕内在联系的事件,不禁让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著名“钱学森之问”,无疑是提出了事关高校教育发展的一道艰深大命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认真破解。

一个不容回避的尴尬现实是,伴随着大学扩招和建设高歌猛进,我们的大学投入与日俱增;人数越来越多;规模愈来愈大!据一项统计,目前国内共有高校2800多所,大学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600多万;有17所高校在校生人数超过五万人,尤其是新晋双一流大学的郑州大学在校生更是力拔头筹,达到了一个7万多人的惊人数字。

可一流杰出“大师”、“诺奖”获得者却是寥若晨星、难见影踪。犹如钱老多年前的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而昔日全国高校屈指、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与今相比堪称无法望其项背的时代,却是不乏大师,人才辈出。耳熟能详的就有章太炎、梁启超、鲁迅、陈寅恪、王国维、罗振玉、沈从文、蔡元培、钱穆、朱自清、赵元任、吴宓、钱钟书、刘师培等,可谓堪称璀璨夺目,烜赫一时。



二、不少大学一味贪大求洋,羡虚荣而不务实,偏离了“培养人才”的办校方向。

譬如,时下诸多大学牵强附会,搜遍证据,一股脑地纷纷给自己冠以“百年名校”的冠冕堂皇之称谓。但殊不知,培养不出更多杰出、一流的人才,你办校历史再悠久岂不是更尴尬、很难堪吗? !

又如在扩招攀比之风下,不少大学的校园面积成倍扩大,大门一个比一个气派,高楼一个比一个新潮,似乎堂堂大学校园没有个几千亩以上的占地面积、缺少“东南西北”多个校区就“自惭形秽”,对不起它的称谓和威名。许多高校由于人数众多,占地面积极广,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

毋庸置疑,比起以前的办学条件和高校总量、在校学生人数,现代的国内大学可谓得天独厚,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总我们的高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不由得发人深思、催人猛醒!



三、许多大学“官多家少”,学术不端、论文造假丑闻不断,集中折射出高校教育之痛、以及存在不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问题短板。

一些学校教师(教授)无心本科教学,却相互攀比追名逐利;甚至有些高校非教学的行政类、后勤管理人员就有上千人之多。

又如,当下引发热议的南京大学教授梁莹涉嫌学术不端问题。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的梁莹,尽管其多年来著述颇丰,发表各类论文超过120余篇。但在过去几年里,她却主动将(帮助她入选人才计划、获得经费和学位)的这些论文从中国知网等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删除。通过比对论文发现,梁莹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

不少大学存在“严进宽出”现象,不少学生沉湎游戏、不思进取、消磨时间、荒废学业,以至于人民日报等媒体曾为此大声疾呼、严厉痛批——“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




四、“办出精品、培养一流”,方为大学之奋斗目标,并不在于校园何其大,人数何其多,级别何其高。

举目世界,大名鼎鼎、蜚声全球的一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就是个追求适度规模,精益求精的办学榜样。

人家这所大学只有学生2000余人,但是该校至今已有42名校友(教授)获得了43次诺贝尔奖!现任教授中有63名美国科学院院士,29名美国工程院院士,75名美国文理学院院士,其物理学排名世界第五、化学世界第四、基础理科综合排名世界第六,堪称精益求精办大学的典范。



再回头来看看国内的现状,以名列国内前茅的沿海某知名重点大学为例,有在校生4万余人,人数可谓加州理工的20多倍。然而令人尴尬与汗颜的是,教师中仅有院士十余人、工程院院士十三人、诺贝尔获得奖零人;学校也仅有七个学科进入世界前一百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