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将来临,如何避免家中萌娃“中招”?

指导专家: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 汪君君

眼下,天气逐渐转凉,流感病毒蠢蠢欲动,预示着流感高发季即将来临。提起流感,不少市民心有余悸,稍有不慎就会“中招”,令人防不胜防。而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场所也可能面临流感集中发病的危险。

流感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冬春季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儿童也对流感易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聚集性疫情。

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或A、B、C、D)四型,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常见病毒亚型有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流感季将来临,如何避免家中萌娃“中招”?

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流感患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

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儿童流感年感染率较高,其中5~9岁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最高,重症和死亡病例常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

流感季将来临,如何避免家中萌娃“中招”?

儿童流感的症状表现

儿童流感常常突然起病,主要的症状为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9~40度,常伴有畏寒、寒战。孩子还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也可能会出现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这些感冒的症状,少部分可能会有消化道的表现,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等,而且这个症状多于成人。

婴幼儿流感的症状不像儿童那么典型,可能仅仅表现为发热、咳嗽。

新生儿流感比较少见,但会出现并发症,比如合并肺炎,呼吸困难等。

家长和儿童如何预防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或口腔后、外出回家后;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3.应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需要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

4.家庭成员感染流感,建议及时治疗,减少与孩子接触;

5.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充分休息、平衡膳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6.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推荐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学校、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流感?

1.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流感相关防治知识健康宣教;

2. 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 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办公室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环境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 加强晨检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发烧、咳嗽或咽痛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及时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孩子感染流感,家长该怎么办?

2. 让孩子注意休息,适当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3. 房间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 照顾患儿时,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接触之后洗手等),避免交叉感染;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

学校、托幼机构发生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怎么办

1、加强监测、及时报告

强化每日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流感样病例短期内异常增多,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做好病例管理

发现流感样病例,应及时为其佩戴口罩,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或回家休息,及时跟进孩子的病情进展及转归情况。

3、保持良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

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公共场所应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指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等。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或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

4、积极做好健康宣教

开展健康宣教,可采用宣传画、板报、折页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5、其他措施

发生疫情的学校和托幼机构,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减少或避免组织集体活动。必要情况下可根据专家建议采取停课、放假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