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錯了也死不承認的人,是什麼心理?

新壹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人:當出現問題或發生衝突的時,他們從來不承認錯誤,即使錯誤已經明明白白,他們也絕不低頭認錯。關於這一點,有人曾經這樣說過:

我能接受一個容易犯錯的人,但絕不跟一個從不認錯的人相處——知不知錯可能只是情商問題,但認不認錯卻是人品問題。

導致這種現象的因素有很多,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有的人之所以會死不認錯,原因可能要複雜的多。

  • 為什麼有些人會拒絕承認錯誤?

原因一;認錯其本身就是一件充滿了壓抑和風險的行為

雖然我們都知道,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但是認錯其本身就是一種對自我的否認,這種自我否認帶來的消極心情,使人本能的想逃避這個行為。對於相對敏感和內心脆弱的人來說,有時很難承受這種壓力。所以有時認錯也需要勇氣,只有對那些自我價值感比較高的人來說,認錯才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因為他們更容易接受因自我否定而帶來的消極情緒。

原因二;合乎情理的心理防禦

心理防禦,指的是當我們面臨挫折或矛盾的緊張情境時,我們的心理就會產生一種自覺或不自覺的想要擺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傾向或想法。犯錯是一件讓人感到很不安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心理很容易啟動一種合理化的防禦機制。所謂合理化就是當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要求時,就會自動搜尋一些符合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合乎情理的理由,以減少焦慮並且維護自己的自尊免受傷害。

原因三;認知失調

不論合適與否,一旦錯就代表我們的想法和現實產生了矛盾。每當這時 ,我們會產生不悅、煩惱等諸如此類負面情緒。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情況被稱之為——認知失調。為了避免認知失調帶來的痛苦,人們總傾向於找各種藉口進行自我保護。例子,很多人都清楚吸菸不好,但總是戒不掉,每當這個時候就會用“危害沒那麼大”這種自欺欺人的理由來說服自己。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與一個從不認錯的人相處?

世界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如果確認他就是一個從不認錯的人,那麼就降低自己的期望,不要執念於對方口頭上所謂的“道歉”因為那未必是真心。


儘管這的確是一種很難讓人難以接受的情況,但是過分執念於此除了讓自己負面情緒積增,並不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對於關係不是那麼親密的人,我們可以選擇遠離,但因人而異,若是自己的家人,那就必須得學會讓自己去接受現實。


同時,關於道歉,我們也必須明白,所謂的道歉有兩種一種是口頭上的形式道歉,另一種是行為上的真摯道歉。有些人即使嘴上從不服軟,但每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問題的時,便會通過實際行動來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歉意。如果可以敏感的識別出這類信號,也可以有利於緩解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最為重要的是,要明白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生活,我們必須要學會帶著問題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當一個人犯了錯,卻總是不認錯時,這的確是一個人品乃至原則的問題,但有問題的人不代表這個人就沒有其它的長處。遇到矛盾的時候,一碼歸一碼,我們還是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這就是與你一起生活的人,雖然有讓我無法接受的不足,但是也有讓我感到欣賞的長處。



心理張


你好,我是@竹鷹姿,這個問題現在針對大眾心理來回答。

人的一生中,都會犯錯,但是有的人卻始終不肯承認自己做錯了。就算是當面被人揭穿他們的錯誤,他們也會找各種藉口推脫責任。

為什麼會這樣呢?經過大數據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原來和血型、星座有關係。小眾部分是,犯罪心理方面的,為自己犯下的錯誤開脫。

1.根據星座來判定

巨蟹座的:

在生活中有時候很強勢,一點都不講道理,他說什麼都是對的。而且你還不能頂嘴,更不要在風口浪尖和他們講大道理,因為他們不聽你的大理論,行事風格活脫脫的就像一隻橫著走的螃蟹,張牙舞爪,惹毛他們你會很難堪,讓你下不來臺。

你要是找了一個巨蟹做的戀人或者共事的人,要知道這個星座雷區。

如果是其他星座的,可以 回答。

2.根據血型來判定:

B型血:

他們本身就是很傲氣的一個人,他們過度自信,覺得自己做的都是對的,不可能是錯

的。

所以當眾被戳穿的時候,他們也是很懊惱的。而B型血最後的尊嚴就是:他們絕不會道歉,會假裝自己這件事沒發生過。

O型血:

他們覺得承認錯誤這件事,在對方面前就是低人一等的,往後也沒有辦法平等的跟對方相處了。

所以這就是O型血不想要道歉的原因,他們想在任何人的面前都是完美強大的,不希望看到對方想起這件丟人的事,所以不道歉。

總之,在他們看來自己就算做錯了事情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是正常情況的話,自己不

可能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你是什麼樣的血型呢, 回答

3.罪犯為自己逃脫罪惡

這個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心理,犯錯後的罪犯會掩蓋各種的犯罪證據,請律師或者在法庭上自辯為自己開脫。

這樣的心理是全人神共憤的,要堅決抵制,將罪犯懲之於法,才是正義的道路。

4.你會選擇做什麼樣的人?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他們是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並且願意改變的。

一個很自負的人,他們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的不足的。這其實在很多方面就已經決定了他們並沒有辦法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

不敢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其實就是一個懦夫。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犯錯誤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沒有必把自己想象的那麼完美。

要面子的人永遠得不到進步,而且容易翻船。

祝好,共勉!


竹鷹姿


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佔有相當比例,明知是自己錯了,還要強詞奪理,百般辨解!他/她們心理一部分是虛榮心作祟!(這部分大多是生活中鎖事,比如岀軌了,還說為對方減輕負擔一類即是)。另一部分則是剛愎自用(唯我獨尊者)。特別是我們有的領導,長輩,強權主義者,在這方面猶為明顯。能用歪理辨解者,證明對真理或真相存有敬畏之心!不辨解者猶為可惡,會導導致錯上加錯,一錯到底。過去的三拍幹部,(即拍胸決策,拍槕下令,拍屁股走人)。就是此類!歸納起來,就是怕有失面子。所以打腫臉充胖子,鴨子死了嘴殼硬便是!




嘯宇703


即使錯了也死不承認的人,是什麼心理?

問題很有意思,簡單分析一下,“即使錯了也死不承認”,說明周圍人都已經確知錯誤事實客觀上已經存在,但是犯錯的人主觀上仍然堅決不承認錯誤,這是什麼心理或原因呢?

一、趨利避害心理。

一般而言,如果承認錯誤獲得的收益大於懲罰,犯錯者會承認錯誤;如果相反則不會承認錯誤。當然,收益不只是物質收益,也包括精神收益:比如表揚,感激,佩服等可以滿足犯錯者自然需求的綜合收益,懲罰也如此。

還記得我們小學的課文《誠實的孩子》嗎?列寧小時候在姑媽家打碎了花瓶,剛開始沒有承認錯誤,而後在媽媽的幫助和引導下承認錯誤,並得到了姑媽表揚。列寧承認錯誤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他有一個不在意花瓶價格而更看重個人品德的姑媽,有一個循循善誘願意開導的媽媽,他在幫助下反覆權衡做出了“他認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

然而現實環境與課文中往往不同,犯錯者可能並不只是打碎了一個花瓶那麼簡單,而且也沒有那麼開明包容的姑媽,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他承認錯誤極可能得不到表揚,而恰恰相反可能遭受無法承受的懲罰,或懲罰遠大於收益。而犯錯者不願意承擔巨大懲罰的心理,應該可以理解。

電影《誤殺》最近熱播,口碑炸裂。男主李維傑為保護妻女殺了素察,並最終自首承認錯誤。但這並不是因為他覺得小時候的教育讓他選擇做誠實的公民,而是他本身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同時也是一個“我是個沒什麼本事的男人,只能為你們擋在前面”的好爸爸。雖然逃脫了犯罪,可之後出現的後果讓李始料未及,覺得這一切是錯誤的。個人的人身自由,遠遠沒有內心矛盾的化解和女兒品德的養成更重要,所以他也在長時間權衡中做出了他認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

二、希望自己才是上帝選民,即高人一等的心理。

有的看官可能會說,人不會那麼自私,人可以高尚到無緣大悲,把周圍陌生人的苦難都看成我的苦難:杜甫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雷鋒永遠助人為樂。但其實二者並行不悖,我們在施捨乞丐的過程中,乞丐收穫物質,我們收穫滿足,這種滿足的來源就是這種高人一等的心理。

高人一等的心理讓我們有安全感,有自由感,有支配感。所以我們常會看到人緣好的人,往往喜歡自嘲;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喜歡賣慘,還記得馬雲逢人就叨的他應聘肯德基服務員時,人人成功就他失敗的往事嗎?這就是讓大家認為自己也有比馬雲強的時候,消費這種高人一等心理帶來的滿足。

回到原題,讓我們再仔細審視一下這件事:當A、B兩人在溝通B犯錯時,A指出B犯錯,B承認了錯誤。其實在這輪溝通中,除了確認了B犯錯的事實外,還或明或暗、或強或弱地道出了其他幾個事實:1、A的認知能力比B強,A看出B犯了錯誤,B有可能還沒察覺;2、A的信息蒐集能力強,B犯了錯誤別以為A不知道,A可是有火眼金睛;3、A的道德境界比B高,B犯了錯誤而A沒有犯錯,起碼B暫時無法指出A犯錯;4、最為重要的,A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A、B兩人未來生活中的錯誤評定權。

所以,認識到以上四個附帶事實,就大概會明白承認錯誤絕不僅僅是認錯那麼簡單,他可能會伴隨著懲罰,也伴隨著未來二人權力關係的微妙轉移。

三、如何讓犯錯者勇於承認錯誤呢?

基於以上分析,如果要讓犯錯者承認錯誤,首先、要讓犯錯者知道承認錯誤利大於弊,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在審訊犯人的時候都難免會嚴刑拷打,雖然方式不對,但是原理卻相同:定罪的懲罰小於嚴刑拷打的懲罰,也就是認罪收益更大。

其次,在讓對方承認錯誤之前,應該誇獎對方,讓犯錯者放下爭奪錯誤評定權的戒心,讓其覺得自己即使承認錯誤,在其他方面自己也仍然是高人一等的。

同時,犯錯者否認錯誤還有可能是因為周圍人為了奪得兩人關係的支配權,對其不斷挑錯,吹毛求疵,而導致犯錯者產生的應激保護機制使然。因此,我們指出錯誤的時候應該就事論事,公道處理,不應該翻歷史、算舊賬,更不應該居高臨下,隨意評斷。英國有一句俗語:Do not judge(不要評斷別人)。因為我們永遠不可能掌握一件事所有信息,所有判斷都是片面判斷,因而不一定能作出完全正確的判斷。一對夫妻去旅遊遇到天災,妻子拋棄丈夫匆匆逃走,這是對是錯?當下看是錯,但是假如知道他們還有個年幼的孩子需要養育,這又或許完全正確。

因此,這個問題不僅涉及心理學,還涉及博弈學、道德哲學等,理性與道德的交織,當下與未來的權衡,是一個探索人性的好問題,值得再度商榷和深入研究。


礪為


即使錯了也死不承認的人,都是因為要強。也正因為要強,他把面子看得如同命根子一樣重要。對於這樣的人,要他認錯是極其艱難的事。於他而言,要他認錯就等於認慫,這種有失顏面的事要他做是不可能的。

我有一個親戚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家裡的長子,下面有三個妹妹。因為父母都是農民,所以對於他這個能夠延續香火的兒子萬般寵溺。雖然家裡非常窮困,但家裡好吃好喝的父母都留給他了。

從小到大他都是家裡享受最高待遇的人。正因為如此,便養成了他唯自己獨尊的性格。等他長大成人後,眼高手低讓他無力去改變貧窮的現狀。雖然父母一直當做寶,可他在姑娘們的眼裡不如一棵草,到了三十歲還娶不到媳婦。

娶不到媳婦本來是他自己的事,可他的三個妹妹也無辜中槍。他以自己還沒有結婚為由,不允許三個妹妹結婚。可到了結婚年紀的妹妹不能像他一樣一直單著,到了適婚年紀便談婚論嫁,最後每個妹妹結婚時付出的代價都是斷絕和孃家來往。

他的父母當然不希望和自己的女兒斷絕來往,無奈每次女兒回來兒子都舉著一把菜刀在門口惡狠狠地說,只要丟他臉的妹妹敢進屋,他就要砍了她。對此,年邁的父母苦心婆口地勸說,還讓親戚朋友旁敲側擊,可他依然固執地不讓妹妹回孃家。

在他看來,三個妹妹早他一步結婚,就是打他的臉,讓他難堪。儘管他也明白,妹妹的婚姻大事是她們自己的事。可他就是不能接受妹妹讓他沒有面子,無論誰勸說他都不讓妹妹和孃家人有來往。

這樣的人其實就是脾氣大於本事的人,因為心胸狹窄,肯定成不了大事。


天天曼舞


這個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一類人害怕承擔惡果,極力否認。

小時候打碎了花瓶,他會不知所措,面對拿著雞毛撣子的父母,心虛地說不知道,因為他怕捱打。對肉體痛苦的恐懼驅使他撒了謊。

他長大後,工作中,不小心犯了錯,也會轉嫁給同工的夥計,因為懼怕老闆的呵斥,怕扣工資。對老闆的恐懼驅使他撒了謊。

對他來說,犯錯就是失敗,是對自己的否定,對於失敗,他們選擇逃避。

2.另一類人和你有點小芥蒂,出於逆反心理,他會故意犯錯,和你對著幹。

他犯錯是為了把責任推給你,讓你倒黴出醜,他才開心。

上學時候,你和後座的那個麻煩鬼吵了架。於是課堂上,他把粉筆頭丟向老師,反說是你丟的,你嘴笨,百口莫辯,因為他的幾個死黨都上前作證,於是你被老師罰站。

即使最終老師知道了真相,麻煩鬼也不會承認道歉,並會和你發展成為天敵。你往後的日子不會好過。

我只能說,這樣的人,要麼別惹,要麼比他還強硬,否則只能吃虧。

3.最後一類,他並未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需要你耐心地和他溝通。

他內心會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也許我們站在他的角度,也會像他那麼去做。

我們需要給與他一些理解和寬容。


胖叮志


關於死不認錯這個問題的確跟個人的血型、星座、個性這些都有關係。

但在我看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個人的身邊沒有一個能夠寬容他犯錯的人,包括他的家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糾正別人的錯誤,也有一部分人喜歡指責批判他人的錯誤,還有一部分道德家把他人的錯誤當成一種道德標準,為那些犯過錯的人的人生帖上標籤。


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一定有一個甚至多個因為承認錯誤而受到過指責或批判,這一定會給個人的心裡和性格帶來一定的影響。

對於這類人來說,如果承認自己的錯誤等於傷害。

講一個我的故事,我也屬於這類即使錯了,也死不認錯的人,因為當我錯了,身邊的人就會給我帖上壞人的標籤。即使我所犯的錯誤只傷害到了自己。我也因此而變得膽小,不敢做很多事,因為怕做錯了,被指責。


但是現在的我已經得到療愈,因為之前幫一平臺負責公眾號,那段時間狀態不太好,經常出現錯別字,一篇文章改了十幾次,還會出現錯別字。


跟我對接的人,每次都是耐心又溫柔的提醒我,從來沒有批評指責我,對她而言,犯錯好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我不再出現錯誤,同時我也發現自己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加以調整。


死不承認無非是因為底層的恐懼,他們只是害怕當自己承認錯誤之後會受到傷害。


一米塔羅芳香小站


如果從心理學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大部分這種情況大都發生在偏執性人格身上

偏執性人格是典型的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於把失敗和責任歸咎於於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的要求與別人,但從來不相信別人的動機和願望,認為別人總是存心不良,不能夠正確客觀的分析形式,有問題易從人的感情出發,主觀片面性大。

偏執型人格的表現為廣泛的猜疑,常常他人無意、非惡意,甚至友好的行為被誤以為敵意、歧視或無根據的懷疑,總容易被人所利用和傷害,因此過分的警惕與防衛。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因為大多數人區分不了“我”與“我的觀點”之間的區別——他們會這麼想:如果承認我錯了,就等於承認“我這個人”輸了。

什麼意思呢?

許多人認為,“我的觀點”其實就代表我這個人。你認為我說的不對,那就是在挑戰我的權威,即使真的我錯了,我也不能承認,否則的話,豈不是讓自己說自己是個失敗者?那這絕不可能,所以,我死不認錯。

那怎麼破除“死不認錯”呢?那就是區分“我”與“我的觀點”之間的區別。

我們作為人的本身,是不受任何評價的。受到評價的,無非是我們行為或者我們的想法。而想法和行為都是可以改變的,我們要認識到——“我”與“我的想法”並不是一體的,而是互相剝離的。我們可以改善行為,提高思想,但絕不意味著說我們本身是不好的。

因此,只要想通了這一點,90%的人可以做到知錯能改。其實他們也明白,只有不斷地精進自己,才能變得更好嘛。


十九師兄


謝謝!有句俗話說得好!這叫,肉爛嘴不爛!死皮賴臉不承認?心服就是嘴不服!已故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在說評書裡講過這句話!人都有私心,明明知道是自己的錯?千方百計找個理由不承認,推卸責任說是別人的錯。這叫死要面子不要臉的人?不在少數,心理不健康!在人生的路上失敗的比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