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错了也死不承认的人,是什么心理?

新壹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人:当出现问题或发生冲突的时,他们从来不承认错误,即使错误已经明明白白,他们也绝不低头认错。关于这一点,有人曾经这样说过:

我能接受一个容易犯错的人,但绝不跟一个从不认错的人相处——知不知错可能只是情商问题,但认不认错却是人品问题。

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有的人之所以会死不认错,原因可能要复杂的多。

  • 为什么有些人会拒绝承认错误?

原因一;认错其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了压抑和风险的行为

虽然我们都知道,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但是认错其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否认,这种自我否认带来的消极心情,使人本能的想逃避这个行为。对于相对敏感和内心脆弱的人来说,有时很难承受这种压力。所以有时认错也需要勇气,只有对那些自我价值感比较高的人来说,认错才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因为他们更容易接受因自我否定而带来的消极情绪。

原因二;合乎情理的心理防御

心理防御,指的是当我们面临挫折或矛盾的紧张情境时,我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想要摆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倾向或想法。犯错是一件让人感到很不安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心理很容易启动一种合理化的防御机制。所谓合理化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时,就会自动搜寻一些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合乎情理的理由,以减少焦虑并且维护自己的自尊免受伤害。

原因三;认知失调

不论合适与否,一旦错就代表我们的想法和现实产生了矛盾。每当这时 ,我们会产生不悦、烦恼等诸如此类负面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认知失调。为了避免认知失调带来的痛苦,人们总倾向于找各种借口进行自我保护。例子,很多人都清楚吸烟不好,但总是戒不掉,每当这个时候就会用“危害没那么大”这种自欺欺人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与一个从不认错的人相处?

世界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如果确认他就是一个从不认错的人,那么就降低自己的期望,不要执念于对方口头上所谓的“道歉”因为那未必是真心。


尽管这的确是一种很难让人难以接受的情况,但是过分执念于此除了让自己负面情绪积增,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对于关系不是那么亲密的人,我们可以选择远离,但因人而异,若是自己的家人,那就必须得学会让自己去接受现实。


同时,关于道歉,我们也必须明白,所谓的道歉有两种一种是口头上的形式道歉,另一种是行为上的真挚道歉。有些人即使嘴上从不服软,但每当他们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时,便会通过实际行动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歉意。如果可以敏感的识别出这类信号,也可以有利于缓解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白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生活,我们必须要学会带着问题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当一个人犯了错,却总是不认错时,这的确是一个人品乃至原则的问题,但有问题的人不代表这个人就没有其它的长处。遇到矛盾的时候,一码归一码,我们还是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这就是与你一起生活的人,虽然有让我无法接受的不足,但是也有让我感到欣赏的长处。



心理张


你好,我是@竹鹰姿,这个问题现在针对大众心理来回答。

人的一生中,都会犯错,但是有的人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就算是当面被人揭穿他们的错误,他们也会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原来和血型、星座有关系。小众部分是,犯罪心理方面的,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开脱。

1.根据星座来判定

巨蟹座的:

在生活中有时候很强势,一点都不讲道理,他说什么都是对的。而且你还不能顶嘴,更不要在风口浪尖和他们讲大道理,因为他们不听你的大理论,行事风格活脱脱的就像一只横着走的螃蟹,张牙舞爪,惹毛他们你会很难堪,让你下不来台。

你要是找了一个巨蟹做的恋人或者共事的人,要知道这个星座雷区。

如果是其他星座的,可以 回答。

2.根据血型来判定:

B型血:

他们本身就是很傲气的一个人,他们过度自信,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不可能是错

的。

所以当众被戳穿的时候,他们也是很懊恼的。而B型血最后的尊严就是:他们绝不会道歉,会假装自己这件事没发生过。

O型血:

他们觉得承认错误这件事,在对方面前就是低人一等的,往后也没有办法平等的跟对方相处了。

所以这就是O型血不想要道歉的原因,他们想在任何人的面前都是完美强大的,不希望看到对方想起这件丢人的事,所以不道歉。

总之,在他们看来自己就算做错了事情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是正常情况的话,自己不

可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你是什么样的血型呢, 回答

3.罪犯为自己逃脱罪恶

这个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心理,犯错后的罪犯会掩盖各种的犯罪证据,请律师或者在法庭上自辩为自己开脱。

这样的心理是全人神共愤的,要坚决抵制,将罪犯惩之于法,才是正义的道路。

4.你会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他们是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并且愿意改变的。

一个很自负的人,他们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不足的。这其实在很多方面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并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不敢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懦夫。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犯错误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必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

要面子的人永远得不到进步,而且容易翻船。

祝好,共勉!


竹鹰姿


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占有相当比例,明知是自己错了,还要强词夺理,百般辨解!他/她们心理一部分是虚荣心作祟!(这部分大多是生活中锁事,比如岀轨了,还说为对方减轻负担一类即是)。另一部分则是刚愎自用(唯我独尊者)。特别是我们有的领导,长辈,强权主义者,在这方面犹为明显。能用歪理辨解者,证明对真理或真相存有敬畏之心!不辨解者犹为可恶,会导导致错上加错,一错到底。过去的三拍干部,(即拍胸决策,拍槕下令,拍屁股走人)。就是此类!归纳起来,就是怕有失面子。所以打肿脸充胖子,鸭子死了嘴壳硬便是!




啸宇703


即使错了也死不承认的人,是什么心理?

问题很有意思,简单分析一下,“即使错了也死不承认”,说明周围人都已经确知错误事实客观上已经存在,但是犯错的人主观上仍然坚决不承认错误,这是什么心理或原因呢?

一、趋利避害心理。

一般而言,如果承认错误获得的收益大于惩罚,犯错者会承认错误;如果相反则不会承认错误。当然,收益不只是物质收益,也包括精神收益:比如表扬,感激,佩服等可以满足犯错者自然需求的综合收益,惩罚也如此。

还记得我们小学的课文《诚实的孩子》吗?列宁小时候在姑妈家打碎了花瓶,刚开始没有承认错误,而后在妈妈的帮助和引导下承认错误,并得到了姑妈表扬。列宁承认错误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他有一个不在意花瓶价格而更看重个人品德的姑妈,有一个循循善诱愿意开导的妈妈,他在帮助下反复权衡做出了“他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

然而现实环境与课文中往往不同,犯错者可能并不只是打碎了一个花瓶那么简单,而且也没有那么开明包容的姑妈,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他承认错误极可能得不到表扬,而恰恰相反可能遭受无法承受的惩罚,或惩罚远大于收益。而犯错者不愿意承担巨大惩罚的心理,应该可以理解。

电影《误杀》最近热播,口碑炸裂。男主李维杰为保护妻女杀了素察,并最终自首承认错误。但这并不是因为他觉得小时候的教育让他选择做诚实的公民,而是他本身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同时也是一个“我是个没什么本事的男人,只能为你们挡在前面”的好爸爸。虽然逃脱了犯罪,可之后出现的后果让李始料未及,觉得这一切是错误的。个人的人身自由,远远没有内心矛盾的化解和女儿品德的养成更重要,所以他也在长时间权衡中做出了他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

二、希望自己才是上帝选民,即高人一等的心理。

有的看官可能会说,人不会那么自私,人可以高尚到无缘大悲,把周围陌生人的苦难都看成我的苦难:杜甫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雷锋永远助人为乐。但其实二者并行不悖,我们在施舍乞丐的过程中,乞丐收获物质,我们收获满足,这种满足的来源就是这种高人一等的心理。

高人一等的心理让我们有安全感,有自由感,有支配感。所以我们常会看到人缘好的人,往往喜欢自嘲;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喜欢卖惨,还记得马云逢人就叨的他应聘肯德基服务员时,人人成功就他失败的往事吗?这就是让大家认为自己也有比马云强的时候,消费这种高人一等心理带来的满足。

回到原题,让我们再仔细审视一下这件事:当A、B两人在沟通B犯错时,A指出B犯错,B承认了错误。其实在这轮沟通中,除了确认了B犯错的事实外,还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道出了其他几个事实:1、A的认知能力比B强,A看出B犯了错误,B有可能还没察觉;2、A的信息搜集能力强,B犯了错误别以为A不知道,A可是有火眼金睛;3、A的道德境界比B高,B犯了错误而A没有犯错,起码B暂时无法指出A犯错;4、最为重要的,A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A、B两人未来生活中的错误评定权。

所以,认识到以上四个附带事实,就大概会明白承认错误绝不仅仅是认错那么简单,他可能会伴随着惩罚,也伴随着未来二人权力关系的微妙转移。

三、如何让犯错者勇于承认错误呢?

基于以上分析,如果要让犯错者承认错误,首先、要让犯错者知道承认错误利大于弊,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在审讯犯人的时候都难免会严刑拷打,虽然方式不对,但是原理却相同:定罪的惩罚小于严刑拷打的惩罚,也就是认罪收益更大。

其次,在让对方承认错误之前,应该夸奖对方,让犯错者放下争夺错误评定权的戒心,让其觉得自己即使承认错误,在其他方面自己也仍然是高人一等的。

同时,犯错者否认错误还有可能是因为周围人为了夺得两人关系的支配权,对其不断挑错,吹毛求疵,而导致犯错者产生的应激保护机制使然。因此,我们指出错误的时候应该就事论事,公道处理,不应该翻历史、算旧账,更不应该居高临下,随意评断。英国有一句俗语:Do not judge(不要评断别人)。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掌握一件事所有信息,所有判断都是片面判断,因而不一定能作出完全正确的判断。一对夫妻去旅游遇到天灾,妻子抛弃丈夫匆匆逃走,这是对是错?当下看是错,但是假如知道他们还有个年幼的孩子需要养育,这又或许完全正确。

因此,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心理学,还涉及博弈学、道德哲学等,理性与道德的交织,当下与未来的权衡,是一个探索人性的好问题,值得再度商榷和深入研究。


砺为


即使错了也死不承认的人,都是因为要强。也正因为要强,他把面子看得如同命根子一样重要。对于这样的人,要他认错是极其艰难的事。于他而言,要他认错就等于认怂,这种有失颜面的事要他做是不可能的。

我有一个亲戚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家里的长子,下面有三个妹妹。因为父母都是农民,所以对于他这个能够延续香火的儿子万般宠溺。虽然家里非常穷困,但家里好吃好喝的父母都留给他了。

从小到大他都是家里享受最高待遇的人。正因为如此,便养成了他唯自己独尊的性格。等他长大成人后,眼高手低让他无力去改变贫穷的现状。虽然父母一直当做宝,可他在姑娘们的眼里不如一棵草,到了三十岁还娶不到媳妇。

娶不到媳妇本来是他自己的事,可他的三个妹妹也无辜中枪。他以自己还没有结婚为由,不允许三个妹妹结婚。可到了结婚年纪的妹妹不能像他一样一直单着,到了适婚年纪便谈婚论嫁,最后每个妹妹结婚时付出的代价都是断绝和娘家来往。

他的父母当然不希望和自己的女儿断绝来往,无奈每次女儿回来儿子都举着一把菜刀在门口恶狠狠地说,只要丢他脸的妹妹敢进屋,他就要砍了她。对此,年迈的父母苦心婆口地劝说,还让亲戚朋友旁敲侧击,可他依然固执地不让妹妹回娘家。

在他看来,三个妹妹早他一步结婚,就是打他的脸,让他难堪。尽管他也明白,妹妹的婚姻大事是她们自己的事。可他就是不能接受妹妹让他没有面子,无论谁劝说他都不让妹妹和娘家人有来往。

这样的人其实就是脾气大于本事的人,因为心胸狭窄,肯定成不了大事。


天天曼舞


这个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一类人害怕承担恶果,极力否认。

小时候打碎了花瓶,他会不知所措,面对拿着鸡毛掸子的父母,心虚地说不知道,因为他怕挨打。对肉体痛苦的恐惧驱使他撒了谎。

他长大后,工作中,不小心犯了错,也会转嫁给同工的伙计,因为惧怕老板的呵斥,怕扣工资。对老板的恐惧驱使他撒了谎。

对他来说,犯错就是失败,是对自己的否定,对于失败,他们选择逃避。

2.另一类人和你有点小芥蒂,出于逆反心理,他会故意犯错,和你对着干。

他犯错是为了把责任推给你,让你倒霉出丑,他才开心。

上学时候,你和后座的那个麻烦鬼吵了架。于是课堂上,他把粉笔头丢向老师,反说是你丢的,你嘴笨,百口莫辩,因为他的几个死党都上前作证,于是你被老师罚站。

即使最终老师知道了真相,麻烦鬼也不会承认道歉,并会和你发展成为天敌。你往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我只能说,这样的人,要么别惹,要么比他还强硬,否则只能吃亏。

3.最后一类,他并未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需要你耐心地和他沟通。

他内心会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也许我们站在他的角度,也会像他那么去做。

我们需要给与他一些理解和宽容。


胖叮志


关于死不认错这个问题的确跟个人的血型、星座、个性这些都有关系。

但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人的身边没有一个能够宽容他犯错的人,包括他的家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纠正别人的错误,也有一部分人喜欢指责批判他人的错误,还有一部分道德家把他人的错误当成一种道德标准,为那些犯过错的人的人生帖上标签。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一定有一个甚至多个因为承认错误而受到过指责或批判,这一定会给个人的心里和性格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于这类人来说,如果承认自己的错误等于伤害。

讲一个我的故事,我也属于这类即使错了,也死不认错的人,因为当我错了,身边的人就会给我帖上坏人的标签。即使我所犯的错误只伤害到了自己。我也因此而变得胆小,不敢做很多事,因为怕做错了,被指责。


但是现在的我已经得到疗愈,因为之前帮一平台负责公众号,那段时间状态不太好,经常出现错别字,一篇文章改了十几次,还会出现错别字。


跟我对接的人,每次都是耐心又温柔的提醒我,从来没有批评指责我,对她而言,犯错好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我不再出现错误,同时我也发现自己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调整。


死不承认无非是因为底层的恐惧,他们只是害怕当自己承认错误之后会受到伤害。


一米塔罗芳香小站


如果从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大部分这种情况大都发生在偏执性人格身上

偏执性人格是典型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的要求与别人,但从来不相信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总是存心不良,不能够正确客观的分析形式,有问题易从人的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偏执型人格的表现为广泛的猜疑,常常他人无意、非恶意,甚至友好的行为被误以为敌意、歧视或无根据的怀疑,总容易被人所利用和伤害,因此过分的警惕与防卫。


心理咨询师王旭亮


因为大多数人区分不了“我”与“我的观点”之间的区别——他们会这么想:如果承认我错了,就等于承认“我这个人”输了。

什么意思呢?

许多人认为,“我的观点”其实就代表我这个人。你认为我说的不对,那就是在挑战我的权威,即使真的我错了,我也不能承认,否则的话,岂不是让自己说自己是个失败者?那这绝不可能,所以,我死不认错。

那怎么破除“死不认错”呢?那就是区分“我”与“我的观点”之间的区别。

我们作为人的本身,是不受任何评价的。受到评价的,无非是我们行为或者我们的想法。而想法和行为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认识到——“我”与“我的想法”并不是一体的,而是互相剥离的。我们可以改善行为,提高思想,但绝不意味着说我们本身是不好的。

因此,只要想通了这一点,90%的人可以做到知错能改。其实他们也明白,只有不断地精进自己,才能变得更好嘛。


十九师兄


谢谢!有句俗话说得好!这叫,肉烂嘴不烂!死皮赖脸不承认?心服就是嘴不服!已故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在说评书里讲过这句话!人都有私心,明明知道是自己的错?千方百计找个理由不承认,推卸责任说是别人的错。这叫死要面子不要脸的人?不在少数,心理不健康!在人生的路上失败的比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