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這就是中醫》:兩個故事告訴你什麼是中醫思維

提到羅大倫,人們立馬會想到中醫。羅大倫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還是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節目主編。羅大倫博士一直致力於將古代的中醫文化介紹給現代人,因此廣泛地在互聯網、電視、報刊等媒體上傳播中醫知識,曾出版了《百家講壇 大國醫》、《古代的中醫——七大名醫傳奇》等八十多萬字的中醫科普著作。

羅大倫《這就是中醫》:兩個故事告訴你什麼是中醫思維

羅博士的這些視頻講座以及中醫節目,通過通俗易懂的話語和大量的生活案例,讓更多的普羅大眾也能聽懂晦澀難懂的中醫。而他趣味生動的講解更是讓普通老百姓理解中醫並喜歡上中醫。

很多人都在說中醫,提到中醫就想到中藥。今年來因為電視媒體和網絡的普及,讓很多的中藥進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和餐桌中。很多媽媽僅憑自己所知的一點點信息,就敢在孩子和家人生病後,自主到藥房買中藥,回來熬藥給孩子和家人喝。比如很多人都會吃橘子能止咳,那麼你會看到,很多媽媽只要看到孩子咳嗽,就會讓孩子吃橘子。也有些媽媽聽說川貝雪梨湯能調理咳嗽,就把這個方子當做萬能方,不管什麼症狀,直接給燉一碗雪梨。

羅大倫《這就是中醫》:兩個故事告訴你什麼是中醫思維

這些都是家庭的食療方,相對比較溫和,用錯對身體也不會有很大的副作用。但是如果不進辯證,直接去藥房買中藥回來熬湯,藥性如果不對,就會給身體幫倒忙,讓疾病更難恢復。從這點來說,我覺得咱們每個人都應該懂點中醫,至少要知道什麼是中醫思維,古語說大道至簡,只要我們用中醫思維去思考問題,那麼從有可能給出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向。

羅大倫《這就是中醫》:兩個故事告訴你什麼是中醫思維

接下來就通過一個故事來告訴大傢什麼是中醫思維:

有一個村子,叫東村兒。全村人一起去村口踏青。大家都在小溪邊喝了水。可是回家以後,有的人卻拉起了肚子,有的人發燒了,有的人咳嗽了。東村兒有個年輕人小王,他非常的愛思考,他就開始仔細的琢磨這件事兒了:你說同一天同一個地方,大家都喝同樣的水,吃一樣的東西,那為什麼有的人就是好好的,那有的人就生病了,而且生的還不是一樣的病,這是為什麼,是不是因為生病的人和不生病的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仔細觀察分析,他發現人體裡面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可以被感知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人體防禦、抵抗和再生的能力。維持生命需要靠它,保持健康需要靠它,治療疾病還是要靠它。為了方便跟大家說,小王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做正氣。正氣不足,人就容易受到外界變化的影響,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不太容易好。在正氣足的情況下,即使外界有變化,人也不容易受到影響,即使受到影響而生病,也很快得到恢復。於是小王主要靠幫助人體的正氣來讓病人自己快速的康復。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很遠很遠的地方,另一個村子——西村,也發生了同樣春遊生病的事。那西村也有個愛琢磨問題的年輕人,他就想,大家天天都去溪邊喝水,那怎麼偏偏今天就有人生病了,是不是今天的水和平時的水不太一樣?於是年輕人就開始去研究這個水了,最後他發現水裡有個小東西,那就給他取了個名兒,叫細菌和病毒,就是這些小東西,它們導致了人拉肚子、發燒和咳嗽。

羅大倫《這就是中醫》:兩個故事告訴你什麼是中醫思維

於是,西村的年輕人想,那既然是細菌病毒的問題,那就消滅它唄,消滅了細菌病毒,自然就不會有人生病了吧。對付細菌的武器“抗生素”就這樣誕生了。

這個武器越來越先進,威力也越來越大。當然,在拿起這些武器掃射的時候,發現對咱們身體有益的一些益生菌也一併給打死了。唉,算了,那也沒辦法,先弄死致病的細菌再說唄。可是病毒這個東西太小太狡猾了,不管什麼武器都打不到他,直到現在都沒有特別好的方法直接去弄死病毒。並且年輕人逐漸的發現這個細菌病毒這個小東西,種類好像越來越多,變化也越來越快,很多都能自己拿起盾牌抵擋,並且這個武器好像也越來越不趁手,沒那麼好用啊……

那故事講到這兒,我想你也知道咱們的故事在講什麼了。

羅大倫《這就是中醫》:兩個故事告訴你什麼是中醫思維

東村和西村兩個年輕人,分別代表了大家所知的中醫和西醫兩種思維方式,小王思考問題的方式就是中醫思維。

---中醫如何認識人體和疾病---

中醫是以人為本,把人作為一個整體去看待,去分析這個人的正氣水平高低,去分析這個正氣在人體內的流轉,通過提升人的整體正氣水平來解決問題。中醫認為如果咱們離開人去討論疾病,就好像離開水去討論魚一樣,魚僅僅是一塊肉。那麼,人是由肝、心、脾、肺、腎、胳膊、腿兒裝起來的木偶嗎,人是由骨頭串起來的肉串嗎?不是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所以咱們千萬不要割裂的去看人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是形容一個醫生的水平非常的差。

中醫思維的第一點,中醫不僅僅關注局部的病變,更關注人這個整體的情況,甚至把人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那這個就是中醫的整體思維。

第二點,用動態的、變化的觀點去看問題

人的身體,處在變化中,尤其是小孩子的身體變化比大人要快很多,那就更加需要咱們注意疾病變化和正氣的盛衰,咱們中醫的辨證是根據當下的刻診。意思就是用動態的、變化的觀點來看待生病的過程,用動態的、變化的觀點來看待孩子的成長過程,這個就是咱們要說的第二點。

第三點,用辨證的眼光一分為二的看問題。

想象一下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切開去分析的,切開後咱們能看到古今、前後、老幼、黑白、優劣、攻防、是非、曲直、剛柔、真假、升降、清濁、出入、表裡、虛實、寒熱、陰陽等等等等,舉不勝舉。

比如咱們經常說到的寒與熱,這個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寒是相對熱存在的,熱也是相對於寒而存在的,他們相互對立卻又相互依存。

比如說有很多女性可能會覺得小肚子偏涼,那咱們知道這個涼,它一定不是絕對的零度,只是說它相對於身體的其他部分來說溫度稍微低了那麼一點點,而這個一點點咱們的身體就能夠敏銳地感覺到,所以相對來說這一部分就是寒,但是如果沒有身體本身的這個熱,那也就體會不到這種寒,所以你不要問我到底多少度叫寒,多少度叫熱,沒有絕對的寒也沒有絕對的熱,說到寒的時候咱們必須要想到熱,說到熱的時候你也一定要想到寒。

下一篇文章,咱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啥是中醫說的“氣血”

關注我瞭解更多關於中醫育兒方面的知識,讓我們每天學習一點點,豐富自己讓家人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