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这就是中医》:两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中医思维

提到罗大伦,人们立马会想到中医。罗大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还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罗大伦博士一直致力于将古代的中医文化介绍给现代人,因此广泛地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上传播中医知识,曾出版了《百家讲坛 大国医》、《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等八十多万字的中医科普著作。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两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中医思维

罗博士的这些视频讲座以及中医节目,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和大量的生活案例,让更多的普罗大众也能听懂晦涩难懂的中医。而他趣味生动的讲解更是让普通老百姓理解中医并喜欢上中医。

很多人都在说中医,提到中医就想到中药。今年来因为电视媒体和网络的普及,让很多的中药进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和餐桌中。很多妈妈仅凭自己所知的一点点信息,就敢在孩子和家人生病后,自主到药房买中药,回来熬药给孩子和家人喝。比如很多人都会吃橘子能止咳,那么你会看到,很多妈妈只要看到孩子咳嗽,就会让孩子吃橘子。也有些妈妈听说川贝雪梨汤能调理咳嗽,就把这个方子当做万能方,不管什么症状,直接给炖一碗雪梨。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两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中医思维

这些都是家庭的食疗方,相对比较温和,用错对身体也不会有很大的副作用。但是如果不进辩证,直接去药房买中药回来熬汤,药性如果不对,就会给身体帮倒忙,让疾病更难恢复。从这点来说,我觉得咱们每个人都应该懂点中医,至少要知道什么是中医思维,古语说大道至简,只要我们用中医思维去思考问题,那么从有可能给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向。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两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中医思维

接下来就通过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中医思维:

有一个村子,叫东村儿。全村人一起去村口踏青。大家都在小溪边喝了水。可是回家以后,有的人却拉起了肚子,有的人发烧了,有的人咳嗽了。东村儿有个年轻人小王,他非常的爱思考,他就开始仔细的琢磨这件事儿了:你说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大家都喝同样的水,吃一样的东西,那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好好的,那有的人就生病了,而且生的还不是一样的病,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因为生病的人和不生病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仔细观察分析,他发现人体里面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被感知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人体防御、抵抗和再生的能力。维持生命需要靠它,保持健康需要靠它,治疗疾病还是要靠它。为了方便跟大家说,小王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做正气。正气不足,人就容易受到外界变化的影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不太容易好。在正气足的情况下,即使外界有变化,人也不容易受到影响,即使受到影响而生病,也很快得到恢复。于是小王主要靠帮助人体的正气来让病人自己快速的康复。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很远很远的地方,另一个村子——西村,也发生了同样春游生病的事。那西村也有个爱琢磨问题的年轻人,他就想,大家天天都去溪边喝水,那怎么偏偏今天就有人生病了,是不是今天的水和平时的水不太一样?于是年轻人就开始去研究这个水了,最后他发现水里有个小东西,那就给他取了个名儿,叫细菌和病毒,就是这些小东西,它们导致了人拉肚子、发烧和咳嗽。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两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中医思维

于是,西村的年轻人想,那既然是细菌病毒的问题,那就消灭它呗,消灭了细菌病毒,自然就不会有人生病了吧。对付细菌的武器“抗生素”就这样诞生了。

这个武器越来越先进,威力也越来越大。当然,在拿起这些武器扫射的时候,发现对咱们身体有益的一些益生菌也一并给打死了。唉,算了,那也没办法,先弄死致病的细菌再说呗。可是病毒这个东西太小太狡猾了,不管什么武器都打不到他,直到现在都没有特别好的方法直接去弄死病毒。并且年轻人逐渐的发现这个细菌病毒这个小东西,种类好像越来越多,变化也越来越快,很多都能自己拿起盾牌抵挡,并且这个武器好像也越来越不趁手,没那么好用啊……

那故事讲到这儿,我想你也知道咱们的故事在讲什么了。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两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中医思维

东村和西村两个年轻人,分别代表了大家所知的中医和西医两种思维方式,小王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中医思维。

---中医如何认识人体和疾病---

中医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去分析这个人的正气水平高低,去分析这个正气在人体内的流转,通过提升人的整体正气水平来解决问题。中医认为如果咱们离开人去讨论疾病,就好像离开水去讨论鱼一样,鱼仅仅是一块肉。那么,人是由肝、心、脾、肺、肾、胳膊、腿儿装起来的木偶吗,人是由骨头串起来的肉串吗?不是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咱们千万不要割裂的去看人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是形容一个医生的水平非常的差。

中医思维的第一点,中医不仅仅关注局部的病变,更关注人这个整体的情况,甚至把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那这个就是中医的整体思维。

第二点,用动态的、变化的观点去看问题

人的身体,处在变化中,尤其是小孩子的身体变化比大人要快很多,那就更加需要咱们注意疾病变化和正气的盛衰,咱们中医的辨证是根据当下的刻诊。意思就是用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生病的过程,用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个就是咱们要说的第二点。

第三点,用辨证的眼光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想象一下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切开去分析的,切开后咱们能看到古今、前后、老幼、黑白、优劣、攻防、是非、曲直、刚柔、真假、升降、清浊、出入、表里、虚实、寒热、阴阳等等等等,举不胜举。

比如咱们经常说到的寒与热,这个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寒是相对热存在的,热也是相对于寒而存在的,他们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

比如说有很多女性可能会觉得小肚子偏凉,那咱们知道这个凉,它一定不是绝对的零度,只是说它相对于身体的其他部分来说温度稍微低了那么一点点,而这个一点点咱们的身体就能够敏锐地感觉到,所以相对来说这一部分就是寒,但是如果没有身体本身的这个热,那也就体会不到这种寒,所以你不要问我到底多少度叫寒,多少度叫热,没有绝对的寒也没有绝对的热,说到寒的时候咱们必须要想到热,说到热的时候你也一定要想到寒。

下一篇文章,咱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啥是中医说的“气血”

关注我了解更多关于中医育儿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每天学习一点点,丰富自己让家人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