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還打人?或許是杏仁核在作怪,善用“交通燈法”三步走

同事小蕊的兒子五歲了,很是活潑好動,就是脾氣有點大,發脾氣的時候不好勸,在小蕊看來,孩子喜歡發脾氣是正常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行。最近她發現兒子的脾氣越來越大了,甚至開始學會動手打人,這讓她一貫放下的心提了起來。

前幾天晚上,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小蕊看到兒子還在客廳看電視,就去勸孩子不要看了趕緊去睡覺,沒想到不知道是觸碰了孩子的哪根神經,孩子突然開始發脾氣,開始大喊大叫,甚至動手打了她幾下,孩子的這種反應讓小蕊始料不及,著實是嚇了一跳。

生活中孩子亂髮脾氣的情況並不少見,至少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發脾氣後帶來的難堪,這些情況通常發生在親子之間溝通沒有達成一致的時候,還有很多孩子,屬於是“一點就著”的類型,根本不給家長反應的時間,甚至有孩子還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對身邊的人做出帶有攻擊性的動作,這兩種情況結合在一起,在處理的時候則更為麻煩。

孩子發脾氣還打人?或許是杏仁核在作怪,善用“交通燈法”三步走

孩子“一點就著”,是一種應激反應

為什麼孩子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是容易發脾氣就是有“一點就著”的火爆脾氣?這要從我們大腦中控制情緒的杏仁核說起。

杏仁核在大腦中起著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的功能,位於位於前顳葉背內側部。成人之所以能夠比孩子更好的控制情緒,就得益於杏仁核的功勞。

家長們在討論孩子“一點就著”的這個情況時,往往會認為是孩子脾氣大的原因,但是孩子“一點就著”之後,呈現出來的是情緒和行為方面的變化,例如會大吵大鬧,或者是做出攻擊性行為。

在自然界中也有做出類似行為的生物,例如鳥受驚之後會飛走,狗受驚之後會咆哮,動物的這種急劇變化的行為,是應激反應,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一點就著”這種情緒和行為的突然變化,也是應激反應。

既然知道了孩子“一點就著”是一種應激反應,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的安慰或者訓斥大多數時候起不到效果。處於應激反應時,思維多半是被激烈變化的情緒所支配,很難接收到外界的信息,所以孩子常常會對家長的話充耳不聞。

孩子發脾氣還打人?或許是杏仁核在作怪,善用“交通燈法”三步走

孩子情緒崩潰時,先別急著懲罰

孩子“一點就著”的時候,情緒已經崩潰了,大多數家長看到孩子愈演愈烈的哭鬧和發脾氣,常常會氣不打一處來,生硬的教育或者懲罰孩子,例如孩子不寫作業,家長去勸說,孩子突然間發脾氣,怎麼勸都勸不回來,甚至把書桌上的學習資料全部推到了地上,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挑戰家長的底線。

很多家長這個時候就會忍不住訓斥或者是懲罰孩子物歸原位,結果要麼是孩子聽話,要麼是孩子的情緒原來越差,不論是哪種情況,都不利於孩子的心理發展。

孩子的行為觸到了家長的底線,家長怒不可遏,情緒的控制隱約有崩潰的苗頭,這個時候是情緒的最高峰,很難理智的教育和懲罰孩子,家長不妨讓自己冷靜下來,脫離讓人火氣大增的環境,調節自己的情緒,爭取在平和的心態下去教育孩子,“交通燈法”能夠幫助家長理智的緩解自己的情緒。

孩子發脾氣還打人?或許是杏仁核在作怪,善用“交通燈法”三步走

讓孩子學會情緒控制,可嘗試用“交通燈法”

“一點就著”多發生在孩子身上,面對相同的情況時,為什麼成人能夠控制住情緒,孩子不能。例如,當孩子和成人同樣面對驚嚇時,孩子會馬上哭出來,而成人則會在受驚之後,冷靜下來,並且對驚嚇進行思考,從而避免了情緒向差的方向發展。

冷靜下來去思考,這就是成人與孩子不同的地方。“交通燈法”的三部分中,黃燈就提供了冷靜思考的機會。

  • 紅燈代表著停止

孩子發脾氣,會讓事態的發展逐漸失控,在這其中,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越來越差,無法冷靜下來,也沒辦法聽進別人的安慰。紅燈是停止的意思,就是讓正在發脾氣哭鬧的孩子停下里,讓情緒得到緩衝的機會。

例如孩子一生氣就會發脾氣,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他意識到自己即將要發脾氣的時候先停下來,什麼也不要動,什麼也不要想,這樣可以減弱孩子原本的怒氣,讓孩子逐漸冷靜下來,在氣頭上發脾氣,容易造成嚴重後果,通過這樣做,可以減輕孩子發脾氣給其他人帶來的傷害,在孩子熟練掌握之後,就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發脾氣。

  • 黃燈代表著思考

只有冷靜,不去想辦法解決,雖然可以拖延情緒爆發的時間,卻沒有辦法消除情緒,而黃燈,則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嘗試控制情緒,以及尋找解決辦法。

例如孩子不想寫作業,這個時候就要讓孩子來思考自己為什麼不想寫作業?不寫作業有什麼後果?到底要不要寫作業?孩子自己想明白了問題的癥結,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有時候孩子的思考能力有限,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把問題想清楚,孩子自己學會思考解決問題,比任何教育和安撫都有效。

  • 綠燈代表著行動

紅燈讓孩子冷靜,黃燈讓孩子思考,經過這兩個流程之後,就是要實際操作了。

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一般比較穩定,因為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決辦法,正躍躍欲試,家長們也不要掉以輕心,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一般較大,孩子想到的解決辦法,不一定能夠實行,一旦受挫,孩子的情緒可能又被激化,因此家長要注意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沒有出現問題,及時給予孩子幫助。

實踐的過程,一方面可以強化孩子學會處理情緒,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及時解決問題的習慣,這樣才不會留下問題隱患。

孩子發脾氣還打人?或許是杏仁核在作怪,善用“交通燈法”三步走

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家長們可以嘗試用“交通燈法”,讓孩子作為主動方去學會控制情緒,免去了家長作為被動一方要給孩子安慰或教育的辛苦,如果家長也存在情緒調節方面的問題,也可以使用這種的方法,萬變不離其宗,冷靜與思考才是調節情緒的最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