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祕

努爾哈赤,大清帝國的奠基人。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曾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四處征戰,並以勇武與智慧統一女真各部,創立八旗制度,建立起強勁的後金政權,併為大清王朝後來的入主中原奠定基礎。正是這麼一代曠世梟雄,他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揮師南下攻打寧遠城的那場戰役之後,在短短不到八個月的時間突然傳來暴亡消息!努爾哈赤到底因何而亡?歷史滄桑,時至今日,人們依然眾說紛紜,留給世人一道難以關止的話匣!但這在筆者看來,實際一點都不神秘!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大清帝國的奠基人——努爾哈赤

《清史稿》評努爾哈赤:“太祖天錫智勇,神武絕倫。蒙難艱貞,明夷用晦。迨歸附日眾,阻貳潛消。自摧九部之師,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餘年,建國踐祚。薩爾滸一役,翦商業定。遷都瀋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努爾哈赤的暴亡成謎?故弄玄虛!

從努爾哈赤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來說,努爾哈赤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曠世梟雄”!對努爾哈赤其人,金庸先生更是給了他至高的評價:“自成吉思汗以來,四百多年中全世界從未出現過的軍事天才。

然而,正是這麼一位後世評價極高的歷史風雲人物努爾哈赤,若論及他從白手起家到打下一個後金帝國的宏圖大業之成就,他是相當成功的。可對他在經歷“寧遠戰事”後不到八月時間的突然暴亡,這對世人來說,不但屬於一大待解謎題,對他本人來說,也似乎是上天故意和他開了一場玩笑!因為在這場戰事中,努爾哈赤的對手僅僅是一個剛剛出道的白面書生袁崇煥。因此,對努爾哈赤的暴亡事件,一直為不少史學家認定為努爾哈赤一生充斥著的“三大謎團”之一。

那人們普遍認為努爾哈赤一生待解的“三大謎團”究竟是什麼呢?它們分別是: 發跡之謎、囚弟殺子成王道之謎、金國汗死亡之謎。

對這“三大謎團”,若論及前兩者,筆者以為,也基本可以算作兩大謎團,畢竟,這些政治事件的背後,除了做事者他本人更加明瞭之外,局外人一般很難看透根本,而唯獨最後一個,事關努爾哈赤的“金國汗死亡之謎”卻不能算作謎團之列。只能說,此屬於原本就擺在明面上的事,只是出於某些環境下的人和事不願說明白,從而沒法說,或者說了有違“聖意尊顏”,因此只好以牽強附會、故弄玄虛的方式給列到了謎團層面。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努爾哈赤與袁崇煥

大清奠基人的努爾哈赤真的暴亡原因不明?

既然努爾哈赤的暴亡不算謎團,那為何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史學家一直在探討“努爾哈赤的暴亡之因”這一問題?而且爭議不少。難道在明史、清史中,就從來沒有提及過努爾哈赤因何而亡?只是純粹說努爾哈赤於某月某日亡故嗎?顯然不是。

筆者以為,人們之所以對努爾哈赤的暴亡原因爭議不少,主要存在兩大因素:

其一、清朝統治者不希望努爾哈赤的天敵是袁崇煥!

因為人們不太敢,也不願意相信,而且清朝統治者更加不希望人們相信,可以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齊名的清太祖努爾哈赤,一個戰神般的人物,他居然栽倒在一個出道不久的一介文弱書生袁崇煥手上!因此在留下的歷史記載中,但凡提及此事多采取避而不談的隱晦姿態,從而以此來發揚滿清八旗子弟的威風。也就是,反正我不說,反正不是我說的,你猜,你猜猜,你再猜猜,你愛怎麼猜就怎麼猜,越謎越好!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書生意氣果然能揮斥方遒:袁崇煥,一介書生出身的抗金名將

其二、努爾哈赤亡故之因史書記載內容發散而不詳!

研讀歷史,雖然關於努爾哈赤因何而亡?史書上並不是絕對找不到一丁點痕跡,只是記載幾乎都不夠詳盡,甚至可以說比較發散而孤立,人們很難通過片斷以觀事件始末。

比如,有的地方記載說是為袁崇煥的炮火所傷,而有的地方則記載只說是因為背上生了“毒疽”治不好而亡,當然還有的地方記載只說了在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打敗之後,他整日心中感到憤懣,之後不久就亡故了。總之,給人的感覺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很難看到有個系統的說法出來。

關於歷史上流傳的努爾哈赤三大暴亡說

針對歷史上努爾哈赤的突然暴亡事件,人們參考多方史學資料,蒐羅各類說法,大致整理成了如下三個值得商榷的版本: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努爾哈赤:能征善戰的曠世梟雄 誰能說清的暴亡事件?

努爾哈赤“暴亡說”一:

在“寧遠戰事”與明軍交戰中,努爾哈赤不幸為袁崇煥炮火所傷,當場亡故,只不過密而不發。當然,也不排除只是受了傷。

努爾哈赤“暴亡說”二:

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不治身亡。因何身患“毒疽”,答案也是不知道的。

努爾哈赤“暴亡說”三:

寧遠之敗,努爾哈赤因為不甘敗給袁崇煥這個初出茅廬的白臉書生,一時覺得太丟人,之後終日鬱鬱寡歡,從而抑鬱成疾,大約八個月不到就抱病而亡了。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單獨場景分析努爾哈赤的暴亡之因有失偏頗

那究竟努爾哈赤在歷史上是因何而亡?當場打死?病死?還是氣死呢?

筆者認為,如果非要從單獨場景割裂來談這一話題的話,此三類說法皆有失偏頗。至少,努爾哈赤不可能被當場打死,或者是突然單獨病死,再或者真的就被一個袁崇煥給活活氣死。

事件分析一、寧遠交戰不可能亡於當場:此後,歷史上仍有關於努爾哈赤活動的記載。

如果單純說努爾哈赤是被明軍炮火所傷而當場就被打死,那麼,根據歷史記載的實際情況是,從後金軍隊寧遠大敗到努爾哈赤亡故的時間節點,其間經過近八個月左右,顯然這一說法有失欠缺,除非努爾哈赤的亡故屬於密不發喪型,而一直拖了大約近八個月才對外宣佈。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對於國君密不發喪的情況雖說確實也有發生過,但從尊重歷史的角度出發,結合史料,努爾哈赤卻不可能。

其一,在“寧遠戰事”中明軍的確當場打死了敵軍(後金)的一個頭目,但此人名字並不叫努爾哈赤。而叫做長孫哈兔。

在可查閱的歷史資料中,不論是來自《四庫全書》中的記載:

“奴酋大頭目長孫哈兔打死落馬,用紅布……”。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四庫全書》明確記載“寧遠戰事”當場打死的大頭目名為:長孫哈兔

以及《明史紀事本末補遺》中所稱:

“發炮擊死無算,斃其帥長孫哈兔,斬級六百”

還是《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奏摺中陳述的:

“丙子經略高第報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眾賊抬去放聲大哭分兵一枝”……追剿以收全勝所獲功次一體優敘——天啟七年二月。

這些都在明確說明,在“寧遠戰事”中,是有敵軍一頭目為明軍炮火當場打死,至於這個人的名字,《四庫全書》與《明史紀事本末補遺》裡則講得十分直白,叫做“長孫哈兔”而非“努爾哈赤”。由此斷定,努爾哈赤並非死於“寧遠戰事”當場,但卻不能排除被打傷。

其二,根據歷史記載,在努爾哈赤與袁崇煥寧遠交戰後,歷史上還曾有過兩次努爾哈赤的活動記載。

歷史記載,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役後,於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討蒙古喀爾喀。此外,根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四的相關記載,天命十一年(1626)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因為感到身體不適,還前往清河泡了一場溫泉療養澡。接著,同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清太祖努爾哈赤

顯然,努爾哈赤絕對不是在”寧遠戰事“中當場為明軍炮火擊中而亡。

事件分析二、單純身患“毒疽”不大可能:努爾哈赤何時因何事身患“毒疽”?史載難覓其蹤

如果單純說努爾哈赤身患”毒疽“,因”毒疽“不治身亡,這隻能說明可能是軍中在戰後發生了疫情,才會因此患病,或者是在某次戰事中因受傷日久,久傷難愈而久病成”疽“,因此導致的不治身亡。但遺憾的是,在史料中只提到了努爾哈赤患”毒疽“,卻未說何時因何事患“”毒疽“。如果努爾哈赤只是無緣無故就突然患了”毒疽“,這種說法很難自圓其說。但歷史既然記載了努爾哈赤患“毒疽”,這事肯定是真的。

如果假設沒錯的話,只有一種可能,努爾哈赤患“毒疽” 的病因基本來源於”寧遠戰事“。對於這種猜測,從現有可靠的史料記載中,實際是可以找到一處與之相關的說法。《明熹宗實錄》記載:

天啟六年八月戊戌,遼撫袁崇煥復奏:“……絡繹皆雲奴酋恥寧遠之敗,遂蓄慍患疽死於八月初十日。夫奴屢詐死懈我,今或仍詐亦不可知。

看仔細了,這裡提到了“蓄慍患疽”。尤其是“蓄慍”二字,啥意思,也就是說此“患疽”是由之前的某件事積蓄而成的,並不是一下子就突然患疽了。那具體什麼事件可以導致努爾哈赤“蓄慍患疽”,此事只能是在寧遠戰事中,如猜沒錯的話,那就是受了傷。傷久不愈“蓄慍”成“”。

由此,更加說明了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並非一件單純而孤立的事件。

事件分析三、為袁崇煥氣死實為荒謬:人生多劫的努爾哈赤難忍能忍功夫了得!

如果說努爾哈赤是因為在寧遠遭到失敗,而且是不甘敗在一介書生袁崇煥手上,最後因此鬱悶成疾,而被活活氣死的?那麼,筆者覺著,這一說法無異於天方夜譚。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抗金名將:袁崇煥

努爾哈赤何許人也,他從小命運多舛​,屢遭坎坷,以及親人的屢屢背叛,征戰四方……等等。

比如,努爾哈赤的幼年母親早亡,由於不堪忍受繼母虐待,只好帶上弟弟舒爾哈齊一起投於明軍帳下,後來他的祖父與父親又不幸為明軍誤殺,為了復仇,悲痛欲絕的努爾哈赤曾以十三副甲冑起兵,而終成後金天下王者。

總之,天下難忍之事,難做之事,努爾哈赤的人生經歷多了,他的肚量大的何其去了,就算真要氣死,也不至於偏偏氣死在“寧遠戰事”與袁崇煥較量的這一場上。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一個王者來說,此戰敗了沒關係,下場咱們還可以繼續接著較量並不為晚。如果覺得是不服氣、或者感嘆英雄老矣,這種情況對努爾哈赤或許是有可能,但由此氣死倒不至於。而且,根據努爾哈赤以往的個性,他也不是項羽式的人物,不至於因一場失敗就“無顏見江東父老”了。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努爾哈赤雄星隕落定調:戰傷蓄慍久成“毒疽” 難跨“古稀”抱恨而終

努爾哈赤究竟因何而突然暴亡?依筆者之見,如果我們從“寧遠戰事”為起因,然後將史學界盛傳的努爾哈赤暴亡三種說法的斷面串在一條線上,互為關聯,系統來談,這一切就變得思路十分清晰。而且,關於不同史書中記載的一些關於努爾哈赤在“寧遠戰事”之後身體上的各種抱恙之詞,比如有說受了傷,有說生了“毒疽”,有說心情憤懣的等等就都顯得不那麼矛盾了。因為,這些記載相關的斷面情況,無非就是各自只針對不同時期努爾哈赤在體質上的不同表現情況單獨來談罷了。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努爾哈赤“梟雄隕落”新說

現在我們重回“寧遠戰事”現場,從頭來梳理思路。

在努爾哈赤與袁崇煥寧遠交戰的那場戰事中,努爾哈赤部隊使出蠻力攻城,攻不上於是就開始對著城牆挖洞,此計再次為袁崇煥識破。在雙方交戰的最後一天裡,努爾哈赤軍隊儘管已經人困馬乏,但他們還是希望速戰速決,於是又發起一波實為強弩之末的猛烈攻勢,這時候,明軍也著急,萬一攻上來怎麼辦?於是“自古擒賊先擒王”,這時候,明軍對著後金軍陣營主帥所在的方位開炮,於是,死傷無數,敵方軍陣大亂。努爾哈赤雖然沒有被打死,但是他不幸為炮火擊中而受了傷,以主帥帶傷之身自然是無法繼續堅持指揮作戰下去,於是才有了在寧遠交戰之後,努爾哈赤全線退兵盛京(今瀋陽)的情況。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寧遠戰事 努爾哈赤因炮火身受重傷

自此後,努爾哈赤開啟了戰事後的數月休兵生涯。因為只有這麼做的話,不但可以使得後金軍隊恢復元氣,也更加可以為努爾哈赤他本人的帶傷之身復原創造東山再起的契機。只不過遺憾的是,努爾哈赤也沒有想到,這麼一臨時的休兵之策,自己居然由傷轉病,而一病難愈,從此卻成了自己人生政治舞臺上的永久休兵之策。

當然,說努爾哈赤在寧遠戰事中可能受傷並非空穴來風。

根據史料記載,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到了寧遠城下,袁崇煥拒絕他的招降,率領城中兵民萬人殊死頑強守城。這時候,袁崇煥在城上架了11門紅夷大炮,然後向後金軍隊開炮,當時造成後金軍士死傷無數,於是,努爾哈赤只好退兵。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歷史上的紅夷大炮

而且,在張岱的《袁崇煥列傳》中也提到,大炮擊中清軍的黃龍幕,傷一裨王。另外,在《中國皇帝要錄》、《歷代帝王傳記》等這些歷史書籍中,均有提到努爾哈赤在此役中身負重傷。

如果此時不是努爾哈赤受傷,為何原本勝券在握,兵馬人數的軍事對陣力量超出袁崇煥數倍的努爾哈赤,居然會面對幾發大炮的威力說退兵就退兵呢?而且居然還是一退就是數月?徹底放棄圍攻寧遠了。

只能說,這次的炮擊,真的擊中了努爾哈赤,至於傷得輕重就不得而知,當然這時候努爾哈赤是活著回去的。另外,努爾哈赤受傷的部位極有可能就在背部,因此,也才有了歷史中流傳的努爾哈赤“背上患毒疽”一說。 也就是說背上的傷口發作流膿不易好,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其實也是可以叫做“毒疽”的。

也許有人說,既然努爾哈赤的暴亡不是在寧遠戰役中被炮火打死,只是受傷而已,那為何在受傷之後他居然還能親征蒙古,並且還曾回師抵抗瀋陽明將毛文龍的進攻?

其實,這也正是為何努爾哈赤只是受了傷,緣何會在數月後抱病而亡的原因所在。

有一種情況是,在寧遠為炮火擊傷後的努爾哈赤,當時他的傷應該不算太重,如果稍作休整應該是還能臨陣指揮的,但也正是這兩場自寧遠之後接踵而來引燃的戰事(親征蒙古和抵抗毛文龍),使得努爾哈赤在連續的兵馬勞頓中,原本的舊傷難以徹底復原,從而舊傷復發成“毒疽”日益嚴重,之後,縱然離寧遠戰事時隔大約八個月之久,但他的身體依然沒有得到復原而好起來。

另《清史稿》也有記載,說是在“寧遠戰事”後,努爾哈赤因身體不舒服,於是在清河泡了次溫泉,希望以此療病,豈料,那場溫泉之後,病情反而更加嚴重了。

為何只是一次戰傷,對努爾哈赤來說復原就那麼難呢?這裡,除了努爾哈赤在寧遠之後打的兩場小戰役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那就是努爾哈赤的年齡。當時,努爾哈赤實際已經年近古稀,就快要邁入七十歲的門檻。當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在遭遇這些複雜的事情,傷病復原狀況不佳,甚至從此健康大走下坡路,就十分合情合理了。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努爾哈赤塑像:金戈鐵馬

當努爾哈赤發現自己的病真的很難好起來的時候,接下來的情況是,人之將去,英雄皆為志向未就空遺恨,在這時候,努爾哈赤表現出一點對人生憤懣之心,甚至發點感慨也再正常不過,於是,這也包含了歷史中所說的努爾哈赤鬱悶的說法。至此,終至在寧遠戰事後大約八個月之後,努爾哈赤這一曠世梟雄,帶著他人生未竟大業的惆悵抱憾而終,時年68歲!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歷史知警:兵驕者滅 縱然是努爾哈赤也會敗給袁崇煥

前面我們探討了“努爾哈赤因何而暴亡?”,但此事件背後的歷史警示作用更加不可忽略。現在,我們接著來談“努爾哈赤因何會敗給袁崇煥!”

“寧遠戰事”歷史上稱之為“寧遠之戰”,大明王朝則稱這場戰役為“寧遠大捷”,它使得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因此一戰獲得苟延殘喘的機會,等於是延長了大明的國運。但他對清太祖努爾哈赤來說,又等於是“寧遠大劫”,是他人生的一場“生死劫數”,也正是此役,儘管努爾哈赤沒有暴亡當場,但也是自此之後不多的時日,努爾哈赤的曠世梟雄人生就此“折戟”消亡。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歷史上的“寧遠之戰”

努爾哈赤大家都知道,如果在戰場上,正是戰神般的人物,以往所向披靡,天下無人與之敵,而唯獨“寧遠戰事”這場與袁崇煥的交手,儘管袁崇煥是書生出身,而且是在雙方兵力為3:1(努爾哈赤:袁崇煥)懸殊極大的情況下,但終究還是遭到袁崇煥軍的重創。

寧遠戰事:一場“兵驕者滅”與“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較量!

在“寧遠戰事”努爾哈赤的梟雄折戟,究其原因,並非後金軍的軍事力量不夠強大,也並非努爾哈赤本人的作戰經驗不夠豐富,關鍵正應了“兵驕者滅”這個千古顛撲不破的軍事法則。

天啟元年(1621年),努爾哈赤率領驍勇善戰的後金八旗軍士以虎狼之勢直衝廣寧(今遼寧北鎮),面對後金軍的強攻猛打,大明軍隊節節敗退,潰不成軍,因此失去了包括廣寧在內的四十多個城堡。這時候,銳氣日盛的努爾哈赤打算繼續南下,一舉拿下山海關,於是,在廣寧廣集操練兵馬。

此事傳到大明朝廷,上下震動,遼東經略王在晉等人打算放棄寧遠(今遼寧興城),全部兵力退守三海關。此決議遭到兵部尚書孫承宗和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的強烈反對,在他們看來,要想保住關內,就必須關外防守,因此 ,寧遠城是絕對不能放棄。而且寧遠城的地形三面環山,只要正面守住寧遠的隘口,無論後金軍有多麼強大,也不能南下一步。而寧遠一旦失守,大明等於失去守衛山海關的最佳屏障,山海關要守穩就十分不易。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寧遠交戰地形圖

所幸,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採用了孫承宗的建議,免除了王在晉遼東經略之職,由孫承宗全權負責遼東防衛。而孫承宗又慧眼識才,任用袁崇煥為寧遠守將。在孫袁二人的謀劃與防設下,努爾哈赤不敢再有什麼大的動作。可之後不幸的是,孫承宗遭到魏忠賢的詆譭,他被下旨調離,遼東大權落到高第手裡。高第為己身安危與私利放棄寧遠退到山海關,而袁崇煥誓死不退,一定要保衛寧遠。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得知孫承憲被罷免,守城的只有袁崇煥這個書生出身的將軍,覺得攻打寧遠的時機到了。顯然,對於袁崇煥,努爾哈赤壓根不把他放在眼裡。於是,後金軍隊發兵六萬(號稱十三萬),於二十三日抵達寧遠城下,而此時的寧遠城內守城兵將連百姓在內總計人數不及兩萬。自感此場戰役志在必得的努爾哈赤向袁崇煥下了招降書,但遭到袁崇煥拒絕。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袁崇煥:誓死守位寧遠

盛怒之下,努爾哈赤下令攻城。此時天氣正寒,袁崇煥命軍士於城牆上大量向下潑水,這時候潑出去的水立刻化作冰,在城牆上厚厚的結了一層,城牆變得滑不可攀,攻城攀爬的雲梯也失去作用,努爾哈赤惱羞成怒又想出鑿城牆的辦法,袁崇煥命人將洞堵上,攻城持續到二十五日,後金軍疲憊不堪,戰鬥力大大減弱,此日又遭明軍炮火攻打,努爾哈赤不幸受傷,只好鳴金收兵向後撤去。在努爾哈赤的人生生涯中,從此,攻打寧遠的計劃就此宣告結束。之後便是,在時隔不到八個月的時間,就傳來努爾哈赤暴亡的消息。

透析:努爾哈赤強兵悍將“寧遠戰事”吃敗的四大主因

在“寧遠戰事”中,實力滿貫的努爾哈赤為何會敗,問題大致出在如下四個方面:

敗因之一,目無一切的努爾哈赤,驕兵必敗。

在遼東一帶的戰事中,努爾哈赤一直所向披靡難遇敵手,無形中自大心態已養成。再加上此次戰役的寧遠守將只是袁崇煥這個書生出身的將軍,而且還是處於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進行守城,努爾哈赤壓根沒把袁崇煥當回事。

敗因之二、書生出身的袁崇煥本就是個用兵奇才,而且守城決心之堅。

對於袁崇煥其人,如果論出身,他是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的進士,當時35歲,時任福建邵武知縣。但他卻自命不凡,常常好與從邊關回來的老兵們談論軍事,對邊關事宜並非一竅不通。1622年,他為御史侯恂破格提拔在兵部任職。不久,後金軍攻陷廣寧,袁崇煥自薦去遼東邊關任職。由此可見,袁崇煥雖出身文職,但卻熟通軍士韜略,且守衛國土志向堅定。僅憑此,當驕傲輕敵的努爾哈赤遇到守城心意堅定且熟知兵法的袁崇煥,便已經為失敗埋下伏筆。

● 敗因之三、八旗軍雖驍勇善戰卻不善攻城,且武器裝備落後。

努爾哈赤率領的八旗軍士,在蠻夷之地他們確實可以靠蠻力橫霸一方,但若論攻城並不十分在行,況且明軍所用的武器相對先進,比如袁崇煥在城上架的11門紅夷大炮,尤其是外加天寒地凍、潑水成冰,這些前提因素就已經註定了此次攻城的難度。

敗因之四、寧遠城本就易守難攻,努爾哈赤對城中情況一無所知。

自古“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在寧遠這場戰事中,努爾哈赤派去刺探城內消息的奸細早為袁崇煥盡除。因此努爾哈赤在此次戰役中他對寧遠城內的實際情況並不知曉,再加上寧遠城的地形,三面環山,入口只有一個險隘,那麼,只要城內軍心不亂,虛實不被刺探明瞭,寧遠城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攻破的。因此,努爾哈赤敗於“寧遠戰事”更屬正常。

結語

全面剖析|兵驕者滅:努爾哈赤“寧遠戰事”折戟暴亡並不神秘

努爾哈赤

歷史的謎局往往正是這樣的似是而非。基於當時歷史的政治環境,是而又不能是,不是而又可能是,總之,總是留人以懸念給後人猜想。正如努爾哈赤這麼一代曠世梟雄的隕落之因,本就是一件十分明瞭的事,但出於某些歷史時代某些因素的考慮,最終還是掩飾成了謎一樣的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塵封往事,留給挖掘它的後人幾多撲朔迷離的懸疑,而任人評說。


參考文獻:《清史稿》、《四庫全書》、《明史紀事本末補遺》、《明熹宗悊皇帝實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明熹宗實錄》、《袁崇煥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