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就是明朝的安祿山

努爾哈赤和安祿山是老鄉,安祿山是遼寧朝陽人,屬於遼西;努爾哈赤是遼寧撫順人,屬於遼東。

努爾哈赤,就是明朝的安祿山

在我國的東北三省中,遼寧與黑龍江、吉林不同,它自古屬於漢民族的傳統生活區域,也就是華夏故土。

一般來說,東北自古有三大族系:東胡、穢貊、肅慎,但這種說法其實是指華夏族以外的三大族系,事實上遼東地區也是華夏族的發源地之一。也就是說,加上華夏,東北的歷史其實是由四大族系組成的。

遼東,在戰國時期屬於燕國,在秦漢屬於遼東郡。即使到了明朝,遼東在行政上也是屬於山東布政使司的。梳理遼東的歷史淵源,是想說明安祿山也好,努爾哈赤也罷,其出生和起兵之地本就是華夏故土,只不過二人均非漢人而已。

不過,努爾哈赤之於明朝,與安祿山之於唐朝,確實有相似之處。安祿山使大唐由盛轉衰,努爾哈赤的後人則終結了大明。

1、努爾哈赤與安祿山起家的相似性

  • 安祿山


努爾哈赤,就是明朝的安祿山

安祿山本是營州雜胡,其父親是粟特人(也就是雅利安人),其母親是突厥人。安祿山的起家,據《舊唐書》記載是這樣的:

二十年,張守珪為幽州節度,祿山盜羊事覺,守珪剝坐,欲棒殺之,大呼曰:“大夫不欲滅兩蕃耶?何為打殺祿山!”守珪見其肥白,壯其言而釋之。令與鄉人史思明同捉生,行必克獲,拔為偏將。常嫌其肥,以守珪威風素高,畏懼不敢飽食。以驍勇聞,遂養為子。

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安祿山成為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義子,從此開始了發跡之路。

  •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就是明朝的安祿山

努爾哈赤是滿人(建州女真),滿族源自肅慎一系,在唐朝稱之為靺鞨,在兩宋則為女真。關於努爾哈赤的早年,史料多語焉不詳,但其與明朝李成梁的關係很密切當是事實。

《清史稿》中記載:

鄰部古勒城主阿太為明總兵李成梁所攻,阿太,王杲之子,禮敦之女夫也。景祖挈子若孫往視。有尼堪外蘭者,誘阿太開城,明兵入殲之,二祖皆及於難。太祖及弟舒爾哈齊沒於兵間,成梁妻奇其貌,陰縱之歸。途遇額亦都,以其徒九人從。

也就是說,李成梁的妻子曾經放走過努爾哈赤,因為他長得與眾不同。不過,明朝姚希孟在《建夷授官始末》中卻是這樣寫的:

時努爾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馬足請死,成梁憐之,不殺,留帳下卵翼如養子,出入京師,每挾努爾哈赤與俱。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努爾哈赤便猶如李成梁的義子,或者說努爾哈赤猶如天授的軍事才能當與名將李成梁有關聯。

公元1615年,李成梁去世。次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和十三副鎧甲起兵反明。

2、安史之亂後,東北成為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脅

中原王朝的邊患自古不在東北,而在今日的蒙古高原,遊牧民族南下也大多取道河套地區,匈奴、突厥莫不如此,這一時期中原王朝的首都在關中也與此有關。

努爾哈赤,就是明朝的安祿山


而從安史之亂開始,這一局面開始發生變化,東北成為邊患的主要地區,契丹、女真、後金全部從東北起家。安祿山拉開了東北入主中原的帷幕,而最終由努爾哈赤的後人完成。

與之相對,中原王朝的首都也從長安經開封轉移到了北京。明朝朱棣之所以要遷都北京,除了這裡是他的起家之地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這裡地處明朝與蒙古、東北的鎖鑰處,戰略地位更為重要。

3、努爾哈赤起兵之時的形勢與其實與安祿山也很相似,只是結局迥異

安祿山起兵之時,天下是大唐、安祿山、回紇三足鼎立之勢。危急存亡之時,唐肅宗李亨通過和親完成了與回紇的聯盟,天下便形成唐朝+回紇VS安祿山的局面。

努爾哈赤,就是明朝的安祿山


後來,回紇三次出兵助唐,幫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亂。關於回紇助兵,《舊唐書·回紇傳》中寫到:

肅宗誘回紇以復京畿,代宗誘回紇以平河朔,堪難中興之功,大即大矣······於國之功最大,為民之害亦深。

努爾哈赤起兵之時,天下是大明、後金、蒙古三足鼎立之勢。在這一局面下,明朝也曾想過讓蒙古人助兵,因為後金的崛起,不僅是明朝的威脅,同時也是蒙古人的威脅。

努爾哈赤,就是明朝的安祿山


此時的蒙古大汗是林丹汗,他有志於統一蒙古,對後金不斷挖蒙古人的牆角非常不安。

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明朝遼東經略楊鎬提出“制東夷在先款西虜” 的策略。“東夷”即努爾哈赤的後金,“西虜”便是林丹汗的蒙古諸部。

公元1619年秋,明朝派監軍王猷出使蒙古,最後明朝與林丹汗達成協議:明朝每年給蒙古40000兩白銀,而林丹汗出兵助大明守衛廣寧城。

從戰略上來講,穩住蒙古再對抗後金沒有錯。可是,崇禎登基之後,由於沒錢便改變了對蒙古每年賞賜的政策。當然事實上也不是真的沒錢,但這幫大明君臣自己打仗都不肯出錢,更何況送給蒙古人了。

後來,蒙古發生饑荒,希望明朝能夠賑災,而崇禎堅決不允許。而正是這一點,最終將蒙古推向了努爾哈赤的後金一方。

努爾哈赤,就是明朝的安祿山

公元1635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擊敗林丹汗,成為蒙古大汗。

也就是說,在明末的三方格局之中,最終得以聯合的是後金和蒙古,明朝則變成了孤家寡人,而滿蒙一體是後來清朝統一天下的重要支柱。



努爾哈赤在明朝的地位,當然沒有安祿山在唐朝顯赫。不過,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從明成祖朱棣開始便被授為建州衛指揮使、右都督。此後,努爾哈赤的祖上世代在大明為官,而明朝在今遼寧、吉林地區所設的建州三衛是真正的明朝衛所,其到萬曆年間都一直是大明完全掌控的。所以,努爾哈赤無疑是大明的臣子,只不過不是漢臣而已。

努爾哈赤的起兵,與蒙古人不同,其實在當時與李自成起義沒有區別,都是地方造反,只不過異族的造反民族色彩更濃厚一些而已。

如果我們不侷限於王朝史,而將唐朝至清朝的歷史聯繫起來看,那麼安祿山在唐朝中期的起兵,其實標誌著我國東北勢力的崛起,這一變化最終在明朝促成了努爾哈赤及其後人的一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