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HR)工作這樣做,才會得到老闆的認可,你做對了嗎?


人力資源(HR)工作這樣做,才會得到老闆的認可,你做對了嗎?

一個人以上就叫組織,可以是兩個人,可以是一個小隊伍,可以是一群人,可以是一個公司,可以是一個國家。

阿里以前有一個價值觀:平凡人做非凡事,但是這個價值觀現在改變了:非凡人做非凡事。為什麼價值觀改了?未來時代挺可怕的,這個時代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夠去引領的,所以只能讓非凡人去引領。要麼變成非凡人,要麼引進非凡人,組織文化就要往上迭代,這樣才能不斷的突破瓶頸。

當遇到瓶頸的時候,突破瓶頸最好的方式是拉大維度。比如做HR,不理解招聘,就多學業務,做業務有瓶頸就學戰略,一個公司有瓶頸,就把它放到30年去看。

HR是以一家企業內部視角去看發展,這叫組織,狹義的人力資源。

未來什麼樣的企業是特別優秀和基業常青的:

第一、一定要找到一個大風口,就是必須趕到一個大浪潮,才有可能成為一家大企業。

第二、組織內部建設一定要做得好,這主要就是人力資源的工作,不斷的提升組織能力。

一、如何提升HR在企業中的地位

HR一定要在老闆心中有地位。

第一、行業變革。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企業發展,有很多是資源型壟斷型,不要說HR沒有地位,副總都沒有地位,因為不靠人。

但是今天新的商業文明,為什麼會提倡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為什麼以人為核心?

因為從草根成長起來的新科技企業不是資源型企業。他們從零走到萬億市場,每一步都是靠人的凝聚力和人的成長,必須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阿里的第一條管理學就是,管理是通過團隊來拿結果。

業態不一樣,騰訊、阿里、華為這樣的企業裡HR地位太高了,比業務更有權力,對任何人的晉升、任命、提拔、入職,全是一票否決。

未來十年一定是靠人,靠技術驅動的,不會再以資源為核心與導向,這個時候組織裡的人就變得重要,公司HR地位一定會上升。

第二、一個HR有價值,最大的核心是要懂業務戰略。

如果不瞭解業務,怎麼做老闆的夥伴,你不知道業務老大所思、所想、所做,怎麼能助推他?

第三、一個公司兩個崗位必須超配:HR和財務。

什麼叫超配呢?一定是公司裡最有格局、最優秀的人。

HR之所以難做,因為他們往往不是公司最優秀的那批人。

HR的提升,不是怎麼提升做HR,而是提升如何做業務,從戰略到業務經營、落地要非常瞭解。

要變成特別愛學習的人,而且要跟業務總學習怎麼做HR,這很重要。

人力資源(HR)工作這樣做,才會得到老闆的認可,你做對了嗎?

二、在這種變革之下,HR該怎麼做?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到零零年代,優秀且持續發展的企業很少,大部分都折掉了,這就是變革。變革99.9%都是失敗的,因為變革本身是非連續性的,從一個年代到一個年代中間是斷裂的。

但是為什麼1%的企業能變革成功?因為它中間有梯子,第一個梯子是業務長出了第二腿;第二個梯子就是HR的責任,把原來在此岸這些人的能力接到彼岸。比如原來做住宅,現在把長租業務開出來,業務有了第二條腿,人力資源結構一定會變化。

HR的責任就是要學新業務人力資源怎麼做,就像把地球人送到太空上一樣。

HR自己要學著做顧問,對企業家有推動力,必須比他看得更高,學會檢測系統,看看公司哪兒不對。

HR做到頂級,一定要堅守願景、使命、價值觀,然後才有戰略、指標、保障體系。

HR不就是做這些事嗎,怎麼讓員工氛圍更像創業,怎麼讓內部系統更加開放,怎麼把人浮於事的形式主義去掉,讓組織更加敏捷。

整個業務時代在變化時,99%的企業都會死掉,新業務不是員工百分之百做,HR一定是搭橋送過去一部分員工,一定有部分員工會被淘汰,然後進來新人。

HR 定位

一種就是職能型HR,主要負責體系建立,流程規範,效率提升及員工支持,通常位於集團層面;

另一種是業務型HR,也就是我們說的HRBP,深入業務團隊,是集團層面和業務層面的有效鏈接;在業務團隊,業務領導更多關注業務,HRBP更多的關注人;

在阿里巴巴,沒有HRBP一說,但是他們有政委,二者的內核是一個意思;阿里的政委就是員工和公司之間的橋樑,阿里政委的組織原則是“One+One+HR”,第一個One是員工的直線老闆,第二個One是他老闆的老闆,第三個是HR。

這個制度適用於每個層級,會避免公司裡絕大部分的冤假錯案和盲區,而且也很好輔導。

好的HRBP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真善美的品質。真,就是真實;善,就是善良友愛;美,就是誠信這些非常優秀的品質。

第二,HR要極其懂戰略和業務,跟業務的人長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第三,知道新興的人力資源結構該怎麼做。

人力資源(HR)工作這樣做,才會得到老闆的認可,你做對了嗎?

三、HR的具體工作怎樣落地

1、文化傳承

文化傳承,要做一套制度能保證業務落地,組織發展。員工、幹部如何發展,怎麼在強大的文化中生存,這是HR作為一把手的人力模型要做的事情。

什麼叫願景?就是你為什麼開這家公司。什麼叫使命?就是為什麼是你來幹這家公司。

現在每家優秀的企業你來乾和別人來幹不一樣,因為你有信仰。不要認為信仰是愚民政策,中國辦企業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在企業建文化。企業文化就是一家公司的腦部力量,一家公司沒“腦”是不行的,腦是中樞神經。

文化是什麼?很多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條是不變的,文化一定是公司的行為準則導向,它鼓勵你做什麼,不鼓勵你做什麼。

曾經有個帖子特別流行,把中國Top10公司的平均下班時間做了統計:華為平均下班時間是11點30,阿里平均下班時間是11點30,騰訊下班時間是11點。

阿里員工為什麼自願加班?因為敬業,今日事今日畢。

一個飛速增長的企業事情能做得完嗎?這就是為什麼每家偉大的公司背後都有加班的味道。天生就有的文化叫原生態文化,但也一定要有發展性文化,發展性文化更重要。

舉個例子,2006年阿里招了30個高管,2007年就留下了3個,後來發現公司原生性文化沒法支撐做一個全球化公司,所以出了一個新的迭代文化,就是今天阿里對高管的三條考核標準:

一是胸懷、眼光超越伯樂。追求大同大不同,一個更包容的組織,一定是不要的東西越少越好,原來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不符合都不是阿里人,現在只要一二三符合就可以,百花齊放。

但是快速創業公司需要的一定是生存文化,別的都不用。

快速成長型企業需要的是學習文化,而成熟型公司要的是變革性文化,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生存文化。

文化如何傳承?傳幫帶,沒有別的好方法。

2、組織設計

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組織結構設計,你真的明白每個崗位需要什麼人嗎,你真正值得牛人到這來嗎?讓牛人過來的難度絕對超過人們想象。

怎麼識人和用人?所有組織設計的根源,就是人性。人心會變,人性不變。

做組織架構設計的時候,一定鼓勵員工發揚善的一面,而讓惡的一面抑制。有優秀社會閱歷的人,不追求人心,要去看人性。

3、怎麼招聘及用人

真正的招聘體系來自於三個維度:

第三,企業發展階段,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人才。

第二,搭班子的時候關注兩條,硬的東西是業務的匹配度,軟的東西就是文化DNA。

第三,不同層級,合夥人、高管和管理層,招聘要求不一樣。

招聘合夥人首先是共同願景,無法改變,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其次,能力互補。再次,信任。

任何一個空降高管,組織裡都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全部相信你。另一種,先不相信,你需要證明你是優秀的。

有人說這兩種方式殊途同歸,但人心是肉長的,這裡有一句話,叫用人要疑,疑人有用。“疑”不是懷疑,空降高管新到組織,他對企業文化、業務不瞭解,所以得配個導師,不讓他摔死。有瑕疵的人,沒有原則性錯誤的人要用,但是要縮小範圍地用,這是管理境界。

4、怎麼培養人

阿里巴巴管理三板斧,在企業非常有名,主要針對管理者的培養,是管理板塊初級、中層、高層的必修課,初級幹部最重要的工作:招人、開人;團隊建設;拿結果。

高管必須懂文化,會運用文化的力量做組織;必須會制定戰略和執行戰略;必須知道每一層人該怎麼培養。

好的訓練項目一定是三個模塊:

  • 植入心智模型。

比如給HR做培訓,一定告訴HR學業務很重要;跟老闆講的時候,一定告訴老闆HR很重要。沒有心智模型不要進行任何訓練,無效。

  • 結構化模型。

結構化學習是做培訓最核心的東西。

  • 課業訓練。

要跟日本武士道精神一樣,訓練一件事情一定要有一萬個小時的訓練,並且要能學以致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