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濱: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金融供給側改革

觀點 | 胡濱: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金融供給側改革

觀點 | 胡濱: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金融供給側改革

近期,新冠疫情肆虐給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挑戰和深刻變化。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一批大型科技平臺和金融科技企業藉助自身平臺、技術優勢,快速調配其自身特有的信息流、商品流和資金流,創新產品和服務,成為穩經濟、穩信心的重要支持力量。與此同時,人們的工作、生活習慣發生重大的變化,有明顯的向線上遷移的趨勢,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已然全面滲透到實體經濟的方方面面。而作為經濟血脈的金融行業,新一輪供給側改革已悄然開啟。


觀點 | 胡濱: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金融供給側改革

平臺經濟引導生產生活進一步數字化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按照防控要求,人們紛紛隔離在家,線下商業快速遇冷。在這個過程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平臺經濟發揮出了特有的功能,疏解了老百姓焦慮。例如,今日頭條為人們提供了獲取抗災防疫的一手信息;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提供在線購買生活用品;抖音和騰訊提供各類娛樂節目;花唄、網商貸、微粒貸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網商銀行等在為微型企以及“小店”提供資金支持等。隨著假期結束,各個行業分批覆工復課,釘釘、企業微信等協同辦公工具又為他們提供了在線工作和學習的工具。應該看到,平臺經濟高效有序地組織了社會各類資源,進行協作分工,為整個抗疫提供了必要的機制保障。


而在疫情之後,這些在特殊時期的平臺新產品、技術、模式事實上依然可以持續影響社會生活。疫情之下大量老人、農民等用戶開始熟練使用互聯網,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可能從目前的61.2%進一步拉昇到美、日、韓等互聯網發達國家的水平,即80%左右,“數字鴻溝”會被加速填平。


首先,原本線下生活加速線上化,新零售迎來真正拐點。居民在家隔離期間,出行不便且物資短缺,餐飲外賣、線上買菜、半成品配菜、藥品配送等方式幫助居民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安心生活,線上消費拓展到全民。


第二,在線娛樂成為生活標配。居家隔離的“無聊”時光需要填補。由於內容豐富、體驗感強,喜聞樂見的短視頻、高質量的長視頻、《囧媽》的“電影網播”、電商直播等視頻娛樂方式迎來黃金髮展期,內容付費再次成為熱點被廣泛接受。


第三,疫情也成為全民健康知識普及課。身心健康成為高質量生活的持續追求。在線診療、健康、健身、養生、保健、教育、培訓等領域的網絡應用市場迅速火熱起來。


第四,從產業發展來看,產業互聯網迎來加速拐點。疫情爆發帶來數據和信息的超大規模流動,帶來前所未有的需求,呼籲更大容量、更快高效、更為安全的數字技術服務,包括5G、“BASIC”等新技術,將幫助醫療診斷、藥物開發、教育行業、遠程辦公等產業的數字化改造加速。例如,阿里云為加速新藥疫苗研發提供免費AI算力、優酷和釘釘聯合發起“在家上課”計劃實現遠程教育、字節跳動旗下的“飛書”辦公軟件宣佈疫情期間向所有用戶免費提供遠程辦公及視頻會議的服務等,可以說疫情結束後產業互聯網將加速推進。


第五,數字政務建設將迎來新一輪高峰期。數字技術第一次較大範圍應用於應對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作用明顯,同時辦事高效、信息透明成為民眾對政府治理能力的普遍需求。疫情過後,“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設將“去虛向實”、“由點帶面”,深入社會治理和服務方方面面,各地政府將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擁抱數字技術。


可以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深刻的改變了我們社會運行的軌跡。


金融行業亟待供給側改革


對於金融行業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成為一次“危中尋機”的考驗,既面臨巨大挑戰也可能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和動力。正如2月7日,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針對疫情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指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是一項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金融機構面臨壓力,首先是資產質量壓力。短期內大量線下中小商戶,尤其餐飲商戶將面臨經營困難,銀行信貸資產質量有惡化壓力,受疫情影響社會整體信貸不良可能將會上升;而新冠肺炎也可能給健康險和壽險帶來理賠壓力;其次,服務渠道壓力。各家金融機構都面臨線下業務線上化的壓力,在特殊時期需要簡化繁瑣、複雜的業務流程,使客戶不用前往網點也可以獲得全品類的金融服務,同時不放鬆對風控和業務安全性的要求。


對於金融行業而言,緊貼大科技平臺場景,實現線上化、數據化、自動化的運營和風控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在支付業務上,商業銀行應積極與互聯網電商、支付公司合作,緊抓線上線下數字化商業場景,打破在線開立資金賬戶的限制和應用限額,為用戶提供順暢的支付服務,為商戶提供低廉的收單服務;在此基礎上才有機會引導客戶使用自己的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


對於信貸業務,商業銀行可繼續深化“開放銀行”戰略,與金融科技公司開展聯合貸款、聯合發信用卡、代銷理財、小程序等深入合作,幫助自身提高線上運營效率,打造長期線上服務能力。


從保險來看,疫情期間全民對於健康險的心智可能會提升一個臺階。未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險意識的增長,以健康險的增長速度,未來有可能超過車險,發展成為第二大險種。此外,保險線上渠道愈受重視。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傳統線下的代理人銷售模式受疫情影響難以有效進行,保險公司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拓展線上或者電話銷售保險產品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


胡濱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文章來源:《金融時報》2020年2月24


--------------THE END


2020年03月06日


抗疫財經新聞

觀點 | 胡濱: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金融供給側改革

1、3月5日晚,攜程在線召開了

“中國旅遊復甦V計劃”發佈會,宣佈將啟動10億元復甦基金,同時發佈了將於3月份首期上線的“預約未來旅行”預售產品。攜程方面表示疫情期間並不鼓勵出遊,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幫助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提前回流現金,渡過疫情期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2、當地時間3月5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組織委員會宣佈,因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俄羅斯決定取消2020年度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國際大型經濟論壇,也是新經濟大國領導人會晤的重要平臺之一,創始於1997年,迄今已成功舉辦23屆,被稱為“俄羅斯版達沃斯”。

3、英國航空公司Flybe宣佈,由於冠狀病毒對機票銷售的影響,該航空公司的主要股東維珍航空將不再繼續對Flybe進行財務支持,因而宣告破產。由於破產,該航空公司的2000多名員工面臨失業。


觀點 | 胡濱: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金融供給側改革

觀點 | 胡濱:抗擊新冠疫情中的金融供給側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