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醫療投資的分化與變局

“新冠”疫情下醫療投資的分化與變局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國,離“抗疫”最近的醫療健康行業獲得社會廣泛關注。盛山資產作為一家專注醫療行業股權投資的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共同戰“疫”的同時,也密切關注疫情背景下醫療行業投資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疫情之下,防護和治療短期需求爆發;疫情之後,哪些投資領域,尤其是落到具體細分賽道,將會呈現出怎樣的分化和影響,未來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盛山資產從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以及體外診斷3大領域入手,切入具體細分賽道,探討疫情對於醫療行業投資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生物醫藥:倒逼創新,厚積方能薄發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藥到用時方恨少”是廣大患者、家屬、醫生的心聲。吉利德的在研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被稱為“人民的希望”,火速在中國開展3期臨床試驗,說明在生物醫藥領域厚積才能薄發。面對來勢洶洶的新病毒,從頭研發新藥耗時太長,吉利德正是多年來一直聚焦於抗病毒領域創新藥研發,才能在疫情出現時快速篩選到針對新病毒有治療潛力的藥物,而瑞德西韋其實原本是針對埃博拉病毒的在研藥物。此次疫情也讓大家看到國內藥企在新藥研發領域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大藥企之間的差距。

中國的創新藥企可分為1.0版本(In China for China即填補空白式創新)和2.0版本(In China for Global即全球領先式創新)。中國傳統藥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優勢——產業基礎、銷售渠道、資金支持,如果做到選好填補空白的方向、利用自身優勢和技術提升建立壁壘,就有希望在較短時間內轉型達到創新藥企1.0版本。創新藥企2.0版本要求更高,需要重點關注:一、新靶點新機理;二、新技術新平臺;三、合理臨床方案。近年來中國醫藥行業政策的主題已變成“騰籠換鳥”,即“調結構、促創新”。隨著“4+7”帶量採購施行、醫保目錄調整等對傳統藥企帶來的衝擊,以及國內部分藥企加快步伐追趕國際領先藥企,可以預見未來十年國內藥品銷售佔比格局中,特色藥、一般仿製藥的比例會被大大壓縮,而仿創藥(me too/me better)和首創新藥(first in class)將會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創新藥研發依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然而正是這種差距帶來了機遇,本次疫情會進一步加速、倒逼中國醫藥企業進行創新。

鑑於上述分析,盛山資產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一方面會把握填補空白式創新較為成熟藥企的機會

,這類創業公司的產品往往具有一定特色、能夠快速上市、擁有巨大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會播撒創新型藥企的種子,這一類企業一般成立時間不長,團隊實力較強,在產品創新方面具備全球領先優勢並且擁有較高的技術門檻,針對這類早期項目採取分散投資的策略,鎖定5年以上的長期投資機會。

在生物醫藥領域投資的細分賽道上,盛山資產堅持以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為導向,除了佈局廣受關注的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謝疾病領域,抗病毒、罕見病等領域也大有可為。在吉利德的瑞德西韋獲得關注的同時,國內的歌禮制藥等抗病毒類藥企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關注,盛山的儲備項目中也不乏可以衝擊傳統抗感染藥物的新藥研發平臺公司。其次,對於新技術項目的關注。比如美國Moderna、上海斯微生物等積極開展針對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研究,以期縮短傳統疫苗漫長的開發週期,就是通過新技術提高醫療水平的典型例子;上交所針對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的疫情防控企業做到即申請即受理,也利好此類公司。其它值得關注的技術還包括

drug the undruggables的PROTAC、雙特異性抗體平臺、單細胞測序技術、細胞及基因治療、溶瘤病毒藥物等。

此外,在新藥研發掘金潮中“賣鏟子”的公司——新藥研發CRO/CDMO公司,也值得重點關注。本次疫情中,博濟醫藥、泰格醫藥等CRO公司也深度參與到了抗擊疫情的新藥研發中。博濟醫藥及旗下負責醫療器械的子公司九泰藥械已協助完成多項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研究資料撰寫、臨床研究醫院協調、政府科技項目申報等工作;泰格醫藥參與了瑞德西韋在中國的三期臨床試驗。我國上市藥企的研發支出每年增速平均超過30%,創新藥發展增速加快,利好CRO/CDMO行業。盛山此前投資的維亞生物,已在港股成功IPO且業績增長亮眼,驗證了現代化醫藥研發精細分工下CRO業務的巨大需求。

醫療器械:便攜化、費用低、可交互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於醫療器械行業來說,雖然是一場重大考驗,但同時也激發了產業變革,孕育新的發展機遇。與疫情直接相關的醫療器械,特別是溫度檢測、血氧儀、呼吸機、監護儀、DR、CT等設備,以邁瑞、魚躍為代表的一系列國內公司反應迅速,第一時間為武漢提供了大量的監護、檢測、治療設備。除了防護設施、治療設備外,醫療機器人作為新面孔,成為在抗疫一線發揮關鍵作用的“武器”。比如,院內機器人,尤其是消毒機器人,與人工消毒相比,能夠在疫情現場重點針對患者、醫護、“醫廢”所在的高頻活動區域,進行沿路徑高水平消毒,減少人與人直接接觸,降低醫護人員感染幾率。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在醫療影像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鑑於新冠肺炎比較長的潛伏期,一些症狀輕微、無症狀的感染者,往往存在影像學的症狀,AI系統可以幫助排查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和早期患者。此外,核酸檢測對於實驗室環境要求較高,對於並不具備檢測條件的基層醫院來說,一次檢測往返需要幾天時間,而AI+CT的方式則可以填補核酸檢測試劑盒無法到達的基層真空。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器械企業直面產能以及實際臨床應用的機遇和挑戰。短期來看,醫療器械行業的不同企業面臨著結構性的利好和來自不同維度的挑戰。對於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監護儀等疫情防控急需物資,政府鼓勵企業加大馬力生產,保障抗疫前線醫療物資需求,這些企業已經收穫大量訂單,甚至產能飽和;而對於與疫情需求關聯度不大的醫療器械企業,短期內會對生產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如手術、骨科器械等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擠佔。長期而言,還是要看企業核心價值,醫療器械行業的爆發受政策、技術、市場、資本、疾病等多重因素影響。在中國,對於醫療器械行業影響最大的因素還是政策。如同SARS之後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均設立了發熱門診一樣,此次疫情過後,政府也會對基層醫療、分級診療等領域加大政策和資源投入,以解決這次疫情中暴露出來的諸多醫療資源差異化分佈所帶來的問題。隨之而來的是基層醫療醫院建設相關的設備投入,而基層和分級診療對於設備產品特點的要求有著與大三甲醫院不盡相同的邏輯。基層會更加青睞

POC類設備,即具備便攜化、單價可控和人機智能交互優點的醫療器械。

盛山資產特別關注在疫情前就已快速發展的POC成像類的廠商,諸如即時超聲(POCUS)、便攜CT、MR等產品。並且隨著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的進一步發展,此類設備將如虎添翼,為醫療資源下沉提供有力工具。與此同時,盛山將持續關注微創醫療器械,遵循國產替代這一主線,圍繞心血管、神經介入、呼吸消化介入以及微創外科相關疾病領域,尋找微創介入領域內的大型單品或平臺類公司

體外診斷:更快更準智能

過去20年中國的體外診斷行業迎來了快速的發展,2019年整個體外診斷市場的規模接近900億元,平均複合增速超過了20%。過去10年中,有超過20家的體外診斷公司成功實現了IPO,如邁瑞、安圖、華大、萬孚等成為了各自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本次疫情中,國內的體外診斷公司(IVD)的表現可謂讓人眼前一亮。截止到3月8日,國家藥監局已經批准了14個新冠病毒的檢測試劑盒,其中6家公司的7個產品同時獲得了歐盟CE認證,在當前海外疫情呈現爆發的態勢下,中國的IVD公司也迎來了海外發展的機遇。

我們在看到體外診斷行業進步的同時,也看到了此次疫情中暴露出來的不少問題。一方面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國內基層醫療還非常薄弱,當前技術的發展還不能完全滿足臨床的需求。本次疫情中,多家企業採用熒光定量PCR檢測試劑盒,其主要原理是通過熒光定量PCR的方法檢測病人樣本中病毒的核酸序列,來輔助臨床確診。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兩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一,國內很多基層醫院不具備PCR實驗室的操作條件,缺乏相應的專業人員和設備來進行核酸檢測,而且很多操作人員的取樣和實驗操作不規範;第二,熒光定量PCR這種方法操作具有一定的複雜性,並且檢測時間一般需要3-5個小時左右,在當前嚴峻的疫情背景下,很難實現大規模、高通量的快速檢測,給臨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很多病人無法及時確診。如何開發出更快、更準、更智能的檢測試劑盒是中國的IVD公司面臨的下一個挑戰。另一方面是國內的IVD企業面臨著同質化的問題。此次疫情中,國內有超過上百家的體外診斷公司開發出了新冠病毒的檢測試劑盒,未來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會有更多的資金和創業者進入到傳染病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檢測當中來,如何挑選出真正滿足市場需求和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是給投資者帶來的另一個挑戰。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體外診斷市場相比,中國的IVD行業正處於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一方面,以生化免疫等為代表的傳統IVD行業,在醫保控費以及醫療資源下沉等醫療改革政策的驅動下,進口替代是一個主旋律。另一方面,在基因測序以及基因編輯等新興生物技術的驅動下,國內也湧現出來一大批與歐美等同步創新的診斷公司。從投資角度來看,盛山資產將堅持在進口替代和同步創新的邏輯下尋找細分賽道的龍頭企業,比如可以帶來醫療資源下沉的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發展,未來看好在大數據的驅動下,診斷與新興治療方式(比如基因治療等)以及人工智能的結合(比如AI輔助診斷等)

2020年,估值將會是投資需要重點考量的因素,好的公司加上好的價格才是好的投資標的。盛山資產作為專注醫療投資的專業機構,眼光需要超越這次疫情,將持續關注生物

技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新型分子診斷及AI賦能的科技平臺公司;將這次疫情的考驗作為優秀企業、優秀團隊的試金石,不斷尋找各細分賽道有格局、有潛力、扛得住風險的優秀企業,通過投資助力醫療創業公司以高效優質的醫療產品和服務回饋社會。

大危機中的三件事情和一支股票

獨家專訪富達國際周文群:“抄底海外市場並不明智,A股則是好的買點”

疫情衝擊全球資本市場 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美股熔斷啟動全球危機,這次有什麼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