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智慧:陽謀陰謀怎麼玩?看張良和陳平的華麗表演

張良和陳平是劉邦奪取天下的兩大智囊,他們的謀略風格頗有不同。張良善為陽謀,陳平多出奇計。一陰一陽,一正一奇,兩者組合,為劉邦立下大功。

今天我們分析一下,張良與陳平的陰謀陽謀。

歷史智慧:陽謀陰謀怎麼玩?看張良和陳平的華麗表演

一、張良的陽謀

1、 火燒棧道,示以不出;

張良建議劉邦燒燬咸陽與漢中之間的交通要道,向項羽及天下諸侯表明自己無意東出鬧事,甘願偏安一隅的心態,用以麻痺各路豪強,尤其是要麻痺一直對劉邦心存防備的項羽。

張良又告訴項羽,齊王田榮勾結陳餘,聯合起來反對項羽,並把“討項”檄文給項羽看。成功的把項羽的注意力從劉邦所在的西部,轉向田榮所在的北部。這客觀上為劉邦還定三秦贏得了時機。如果項羽一直防著劉邦,在劉邦還定三秦時立即發兵,那劉邦是沒多少機會的,而此時項羽的兵力都牽制在齊國,只能眼睜睜的看劉邦擊敗秦地三王(章邯、司馬欣,董翳)。

表面上老實的臣服,然後把禍水引開,再然後乘機出擊,這是張良的陽謀。

歷史智慧:陽謀陰謀怎麼玩?看張良和陳平的華麗表演

2、大格局

劉邦彭城戰敗,向張良說到:我豁出去山東的地盤不要,封給那些和我一塊幹項羽的人,誰能和我共謀大事!

張良說了三人:彭越、英布、韓信。

彭越在梁地,英布在九江,再派韓信攻略北方大地,劉邦收住西口,從而形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

事實也證明,幫助劉邦剿滅項羽的,正是這三人的勢力。

張良不謀一戰之勝負,但是謀劃了必勝的戰局,這是頂級陽謀!

3、酈食其和張良的對比

劉邦被項羽打的無還手之力,非常焦慮。劉邦和酈食其商討對付楚國的計策,酈食其口才好,但頭腦並不好,他建議劉邦分封六國之後為諸侯,這樣會贏得人心,各諸侯會感激劉邦,推選劉邦為天下共主,這時項羽迫於壓力,也會臣服於劉邦,這就形成了古代各諸侯臣服周天子的局面。劉邦覺得很對,讓人刻印,然後酈食其去分封六國後人為諸侯。

張良聽聞,連說不可。張良認為,跟隨劉邦出生入死的人,之所以願意拋家舍業,就是為了立下功勞,覓得封侯,得以榮歸故里。如果劉邦白白把到手的土地分給六國之後,那這些人就會很失望的返回故鄉,去侍奉六國之後,這樣就沒人願意給劉邦賣力了。況且,六國之後也許起先會感激劉邦,但站穩腳跟之後,他們的態度就不可捉摸了,也許他們還會站在項羽那頭,畢竟現在劉邦沒有打服項羽。

劉邦大罵酈食其是一介腐儒,空談誤國啊!

張良對天下大勢,敵我勢力的分析,很有道理。形、勢、情三方面仔細考慮,才能做好謀略,照搬照抄,是過於僵化的表現。這就是真正有謀略的張良和徒有口才的酈食其的區別。

歷史智慧:陽謀陰謀怎麼玩?看張良和陳平的華麗表演

二、陳平的陰謀

1、離間鍾離昧與項羽

陳平花費大量金錢在楚軍中散佈謠言,表達大將鍾離昧對項羽的不滿,並造謠說鍾離昧有意投靠劉邦,伺機反叛。鍾離昧一向是項羽得力干將,立下很多戰功。但是項羽為人比較小氣,對有功的人很少分封土地。而那個時代,能打的人,多數是對裂土分後有很大期待的。陳平正是利用這一點,製造鍾離昧與項羽之間的嫌隙。

2、離間范增與項羽

項羽派使者去漢軍大營打探虛實。陳平先是熱情招待使者,擺出高規格宴席,然後故意說:我以為使者是亞父范增派遣的,沒想到是項王派的。 然後把宴席撤下,換上低規格飯食。使者感到羞辱,回報項羽。項羽果然對范增也產生懷疑。最終導致范增和項羽的決裂,不久范增被氣死。

歷史智慧:陽謀陰謀怎麼玩?看張良和陳平的華麗表演

三、張良與陳平計謀的不同之處

我們把張良的計謀稱作陽謀,把陳平的計謀稱作陰謀。張良所做謀略,著重於對外在形勢的分析及發展趨勢判斷把握。看起來更宏觀,是在造勢、佈局,從外部對敵人造成壓迫。因為謀略重點在外部,讓人看到卻感到無可奈何,這既是陽謀。

陳平所做謀略,著重於對敵方內部人員的分析,尋找可能存在的矛盾,並極盡所能的把矛盾擴大化,造成對方內部的分化和潰亂,降低對方的戰鬥力。謀略重點在內部,使其內潰,是玩陰的,既是陰謀。

四、如何做陽謀、陰謀?

1、做陽謀,要提高思考維度,擴大眼光格局。

我們不能只是盯著對手看,不能被對手牽著鼻子走。我們的目標雖然是對手,但這時我們要把視角放大。之前有看過一幅圖,近鏡頭看是一片樹葉,遠看是樹枝,再遠是大樹,再遠就是一片森林中的一棵樹而已,還能再遠、再遠,看到的就有不一樣了。別人看項羽是一個強大的對手,想著怎麼能在戰鬥中打敗他,但張良就能看到項羽地盤的前後左右,有什麼文章可做,這相當於另闢蹊徑或者是另闢戰場。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那麼多戰鬥中劉邦一直戰敗,但最終一戰卻能滅了項羽的原因。

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就要鍛鍊,把我們的視角放大,再放大,直到對手在我們眼中,只是一個很小的局部,是我們整體格局中的一股勢力而已。在我們的佈局中,在我們制定的遊戲規則中,那一小股勢力翻不起破浪。

歷史智慧:陽謀陰謀怎麼玩?看張良和陳平的華麗表演

2、做陰謀,要把視角縮小至微觀,看清對手的每一個細節

與做陽謀相反,做陰謀就要縮小視角,好比用顯微鏡觀看那片樹葉,我們就能看清樹葉的每一條脈絡,甚至樹葉細胞及微生物。那麼這片樹葉的縫隙和弱點,在我們眼中一目瞭然,我們找準機會,必然一擊必中。

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就要把作為整體的對手進行分割,看到對手每個局部的特點,包括對手的組織形式,成員特點,相互關係等等。在對手內部找到突破點,在這一點上下猛料,狠做文章,削弱對手凝聚性和戰鬥力。

總之,陽謀就是著眼於大格局,把對手放入我們做的局中;陰謀就是著眼於細節,在對手的內部製造混亂。

我們當然想既具有陽謀思維,又能玩轉陰謀,但事實上這很難。一個人很難同時具有這雙重思維。好比張良善為陽謀,玩大手筆,但是玩陰謀他就不行;陳平善出詭計,擺弄人心,但是玩陽謀他就沒轍。如果你是團隊一份子,要分析自己適合玩陰謀還是陽謀;如果你是團隊領導,就要在團隊內部分別培養善於陽謀或陰謀的人才。陰謀陽謀沒有褒貶之分,都是人才,善加把握應用,都能建立功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