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裁員風波 企業與員工的抉擇

疫情的爆發,讓原本在春節過後火熱的招工潮變得如此冷清。伴隨著經濟寒冬的到來,許多企業開始在思考如何生存下去。就在本週,58同城已開始裁員,裁員比例高達20%,並單方面強制員工停薪留職2個月,只發基本工資的80%(1760元)。此次58同城降薪比例各部門不同,有些部門只發放全部工資的60%。雖然58同城對裁員降薪一事予以否認,但不斷的爆料也側面證實了58同城的裁員意向。

疫情下的裁員風波 企業與員工的抉擇

在今年的大背景下,部分企業的裁員僅僅是個開始。2月9日,就在北京復工的前一天,K歌之王宣佈與全部員工解除勞務關係。接著,新潮傳媒宣佈裁員10%;在防疫中承擔重要角色的3m公司宣佈全球裁員1500人;以旅遊評價起家的馬蜂窩被曝裁員40%;3月5日,印度酒店初創公司OYO宣佈將在中國裁員3000人。僅在疫情爆發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服務業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可是,疫情的影響已經開始從服務業向互聯網行業、實體制造業方面蔓延。類似58同城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在裁員的同時,各類中小企業直接走到了終點。

如果說在裁員潮下能夠做什麼才能挽回損失,恐怕什麼也做不了。企業在疫情之下,有選擇破產或者降薪裁員的出路,而就業者面臨著更為艱難的困境。在揹負房貸、車貸的同時,還有信用卡、花唄等著還款。過度享受消費主義的年輕人,在這次疫情嚐到了苦頭。

2020年,對於每一家企業、每一位員工都是艱難的一年。疫情的防控雖然暫時得以緩解,但是對於部分企業來說,度過了2020年的初冬,就再也沒有醒過來了。員工在經歷大起大落的階段後,也更加懂得生活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