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患者赴美治療後癌細胞消失

楊先生,71歲。2017-10-15,飲酒後出現胸悶,胸片檢查提示肺部陰影。2017-11-3 PET-CT提示右肺上葉不規則結節(1.8cmx2.6cm),周圍多發小斑點,FDG代謝增高,考慮惡性病變伴阻塞性肺炎可能;兩肺門及縱隔多發淋巴結腫大,考慮淋巴結轉移可能。2017-12-20行穿刺活檢提示(肺)鱗狀細胞癌。診斷為三B期肺癌.

2018-1-4開始第一週期化療,具體為: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176mg,d1、8、15;卡鉑500mg,d1。

目前情況:患者精神尚可,食慾、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夜間可以右側臥,不會憋醒,雙下肢無明顯浮腫。

既往史:擴張性心肌病4年,目前服用拜阿司匹林、螺內酯片、呋塞米、立普妥,地奧心血康;高血壓病史20年,目前服用洛丁新、絡活喜控制血壓。

個人史:吸菸史50年,平均20-40支/日。飲酒20年,平均 3-4 兩/日,4年前喝酒減量。

晚期肺癌患者赴美治療後癌細胞消失

愛諾美康結合多年的轉診經驗,推薦了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肺癌指南制定者A教授,這是美國數以一二的肺癌專家。A醫生1996年畢業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並在該院完成了住院醫師培訓,之後在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完成醫學腫瘤專科醫師培訓,並於2002年至2012年間多次獲得專科醫師教學獎。現任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臨床實踐指南委員會主席,主管制定實踐指南供臨床腫瘤專家使用。同時他也是自2003年起出版的美國臨床腫瘤協會肺癌指南的第一作者。其專業特長包括肺癌、胸腺癌等,包括為各個階段的肺癌患者研發新型藥物,尤其側重於將藥物療法和手術或者放療相結合以便改進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癒率。

接下來,愛諾美康張博士整理並翻譯了病歷,醫療簽證部為其辦理了醫療簽證,同時鑑於患者平素有很多口服藥物,愛諾美康還為其將中國處方翻譯為英文,以便入關使用。4周後在患者與兒女一行三人飛往了波士頓,順利入關,併入住愛諾美康公寓。

晚期肺癌患者赴美治療後癌細胞消失

到達美國的第三天,他們如約見到了A教授,A教授仔細詢問了患者的症狀,並詳細看了愛諾美康提供的英文病歷和影像資料,告訴楊先生,國內的化療方案沒有問題,先進行二週期的化療,但是劑量需要適當調整,目前的劑量偏小,無法有效殺死腫瘤; 楊先生說因為有擴張性心肌病,國內專家擔心副作用,A教授說,這個不用擔心,總量可以增加,但可以把原先一天的用量分成3天來給,既保證效果,又能減少心臟副作用。如果二週期的化療有效,則繼續完成4-6週期即可;明天會安排進行PD-1的檢測,如果化療無效,可以多增加一個治療的選擇,但目前不會優先使用免疫藥物;關於楊先生擔心的生存期問題,A教授說,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既往的統計數據只能是個參考,如果上述治療起效的話,完全不用擔心。即使化療和PD-1無效,美國也有很多的新藥臨床試驗可以參加。這樣楊先生忐忑的心逐漸放了下來。

10天后楊先生開始了他在美國的第一次化療,化療前通過鎖骨下埋了靜脈輸液港,與國內短短的使用壽命不同,美國的靜脈輸液港可以使用5年。同時與上海每次輸液的不同在於,在上海的醫院每次輸相同的藥物(紫杉醇)所用的時間都不一樣,有時快有時慢,護士的主觀隨意性很大;而在美國,則非常精準,護士每次使用儀器將速度調整一致,每次都是3個小時輸完,不多不少,非常精準;美國醫療的嚴謹性可見一斑。

共同期待楊先生戰勝肺癌

很多人認為中美醫療的差距就是新藥物、新設備、新方法,而事實上楊先生的經歷告訴我們,醫療的區別和差距很多時候是微觀的,看似渺小的,但正是這不足1%的區別可能會造就完全不同的結果。我們也會後續跟蹤楊先生在美國治療的情況,並預祝他能真正戰勝肺癌。

2018年5月跟蹤隨訪

晚期肺癌患者赴美治療後癌細胞消失

在美國進行了4個週期化療後,患者病情獲得了緩解,並按照美國專家的建議回國繼續鞏固治療。不放心的楊先生回國後馬上在當地醫院也進行了複查,結果顯示原來頑固的腫瘤已經大面積吸收,直徑為1.3x1.4cm,只剩下不到原來的一半。國內專家對美國化療能有這麼好的效果表示震驚,並同意按照美國的方案和劑量繼續鞏固治療。我們也將定期跟蹤並彙報患者的治療情況。

2018年9月跟蹤隨訪

晚期肺癌患者赴美治療後癌細胞消失

2018年9月,治療結束後半年複查,腫瘤從原先的近3cm已經縮小為0.5cm, 淋巴結的轉移也明顯好轉,患者獲得了完全的緩解。

2019年2月,患者複查顯示體內沒有任何腫瘤殘留,達到了完全緩解CR。三B期肺癌,按照通俗的說法是中晚期,美國並沒有用新藥、新方法,只是在原來的化療方案上調整了劑量,達到了罕見的完全緩解。儘管還沒有5年,還沒有真正達到臨床意義上的治癒。但按照71歲的楊先生話來說,“暫時的勝利也比失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