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癌細胞——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抗癌機制

流行病學跡象表明,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的人,往往很少患有侵襲性癌症。在美國,每天有超過3500萬人服用這類藥物來降低血液膽固醇水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對人體細胞進行的實驗中,

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這種無處不在的藥物可能殺死癌細胞,並揭示了它們如何發揮作用的線索。這項新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的《PNAS》上。

“餓死”癌細胞——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抗癌機制

https://doi.org/10.1073/pnas.1917938117

Devreotes教授及其團隊通過對FDA批准的約2500種藥物的無偏篩選開始了這項新研究,目的是查看哪種藥物對經基因改造的癌症基因PTEN突變的細胞殺滅率最高,該基因編碼抑制腫瘤生長的酶。結果發現,在成千上萬種藥物中,他汀類藥物,尤其是匹伐他汀,成為殺滅癌症能力的最高競爭者。


然後,研究人員研究了他汀類藥物可能影響的分子途徑,他汀類藥物除了可以阻斷產生膽固醇的肝酶之外,還可以阻止小分子香葉基香葉基焦磷酸(GGPP)的產生,該小分子負責將細胞蛋白連接至細胞膜。當研究人員將匹伐他汀和GGPP加入具有PTEN突變的人類癌細胞中時,發現GGPP阻止了他汀的殺傷作用並且癌細胞得以存活,這表明GGPP可能是癌細胞存活的關鍵因素。


“餓死”癌細胞——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抗癌機制

香葉酰香葉酰化的調節介導了匹伐他汀的細胞毒性作用

接下來,在顯微鏡下觀察經改造缺乏製造GGPP酶的細胞,研究人員發現,當細胞開始死亡時就停止了移動。正常情況下,癌細胞是一堆移動的能量,需要消耗大量營養物質來維持其不受控制的生長。研究人員懷疑靜止的癌細胞“餓死了”,於是通過在細胞環境中的蛋白質上添加熒光標記來測量他汀類藥物處理過的細胞的攝入量。無論是否添加他汀類藥物,正常細胞都帶有熒光標記,表明它們從周圍環境中攝取蛋白質;但是,具有PTEN突變的癌細胞在添加他汀類藥物後,幾乎不吸收任何發光蛋白,他汀類藥物治療的癌細胞無法吸收蛋白質,從而導致其飢餓。


“餓死”癌細胞——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抗癌機制

匹伐他汀引起大胞飲缺陷會導致PTEN−/−細胞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飢餓

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增加了先前研究的證據,他汀類藥物在對抗某些形式的癌症方面可能是有價值的,該團隊下一步計劃是研究他汀類藥物對癌症患者和阻斷GGPP的化合物的影響。


[1] Statin-induced GGPP depletion blocks macropinocytosis and starves cells with oncogenic defects

[2] Statins starve cancer cells to deat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