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時,此人在海外組建一支海軍,慈禧若不阻攔早已打到日本

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段令國人倍感屈辱的歲月,晚清朝廷的腐敗不堪,使得中國實力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西方列強為了打開中國大門,先後發動多次戰爭,導致我國土地被蠶食,民眾遭塗炭,曾經的泱泱大國,變得滿目瘡痍。在這樣的背景下,湧現出了一大批有志之士,紛紛向西方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

甲午戰爭時,此人在海外組建一支海軍,慈禧若不阻攔早已打到日本

中日甲午戰爭後,北洋水師節節潰敗,最後全軍覆沒,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被迫簽下《馬關條約》,給國家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其實在甲午戰爭時,有一人想到一個計劃,能夠奇襲日本本土,如果成功的話,甲午戰爭的結局或許會改寫,但是由於慈禧的阻攔,導致這個計劃胎死腹中。

此人名叫宋育仁,四川富順人,光緒十二年進士,被授任為翰林院庶吉士。他是中國早期的思想家,提倡改革和倡導維新運動,被譽為四川歷史上“睜眼看世界”第一人。1894年時,跟隨公使龔照緣璦出使歐洲,擔任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這份外交官的職業,讓他見識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更加了解日本對我國的危害。

甲午戰爭時,此人在海外組建一支海軍,慈禧若不阻攔早已打到日本

中午甲午戰爭爆發時,宋育仁本人正在倫敦,代表中國擔任四國公使參贊,由於公使龔照璦已經回國述職,暫時由他接手職務。作為遠在海外的知識分子,他上書給朝廷說道:日本人兵少錢少,只要打持久戰就能勝利。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清軍在平壤潰不成軍,黃海海戰也宣告失敗,為了讓戰爭優勢傾向中國,宋育仁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宋育仁的辦法是,購買英國的兵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招募兩千澳大利亞水兵,組成一支水師。然後化名為澳大利亞商團,以保護商隊的名義,從菲律賓北上出發,就可以攻打日本的東京和長崎兩大城市。

甲午戰爭時,此人在海外組建一支海軍,慈禧若不阻攔早已打到日本

這個想法看似荒唐不堪,但是也是具有可行性的,因為澳大利亞歸英國管,在西方國家中,商會可以招兵買馬保護商人的安全。而此時中日大戰,澳大利亞距離南洋很近,為了免受戰火的波及,打著澳洲商會的旗號,掛著英國國旗出去,自然不會引起日本人的警惕,突襲成功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計劃商量好之後,宋育仁開始上報,一面上書朝廷申請,一面與兩江總督張之洞、劉坤一等人聯繫,取得這些人的支持。不僅如此,宋育仁又與美國海軍少將、英國的銀行經理立約,以清朝政府的名義,向銀行借款三百萬英鎊,作為本次的軍費。經過了層層努力,戰艦、武器彈藥、以及士兵都準備就緒,組成一支實力不小的海軍,打算交給北洋水師琅威理統率。

甲午戰爭時,此人在海外組建一支海軍,慈禧若不阻攔早已打到日本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當這支海軍整裝待發之後,就等朝廷一聲令下,直接殺到日本本土,嚐嚐我泱泱大國的厲害。然而,朝廷當時軟弱無能,正準備與日本和平談判,李鴻章堅決反對宋育仁的做法,慈禧也認為是在沒事找事,給朝廷添亂,於是下旨將此事作廢,命令宋育仁速速回國,奇襲日本的計劃也就此作為,實在令人遺憾。

甲午戰爭時,此人在海外組建一支海軍,慈禧若不阻攔早已打到日本

關於宋育仁的計劃,先不論是否能夠勝利,但是以慈禧為首的清廷,卻卑躬屈膝向日本求和,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實在為人所不齒。古人說得好,“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一個沒有血性的民族,是無法挺直腰桿的,對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唯一要做的就是,誓死保衛國家的領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