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不擅長管理,手下員工都很自覺,很少對他們大聲說話

馬未都:我不擅長管理人,手下員工都很自覺,很少對他們大聲說話

馬未都準確的來說,他應該是一個有情懷的收藏家,其次才是一個古董商人。儘管馬未都不怎麼喜歡別人稱呼他為古董商人,實際上他的原始資本積累,走的還是古董商人的路子。馬未都後來完成了從古董商人到收藏家的轉變,他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觀復博物館,成為了一個企業家。作為企業家就要管理,馬未都卻表示他最不擅長的就是管理人。因而馬未都表示,我不擅長管理人,手下員工都很自覺,很少對他們大聲說話。

馬未都是一個文化人,他從一開始就是屬於那種自由散漫的人,沒怎麼當過領導。他知識青年返城後,做了五年的工廠工人,那時候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也沒人管他自己也不用管人,就一門心思的讀書。1981年,他憑藉小說一炮走紅,成為《青年文學》雜誌的小編。在雜誌社馬未都自始至終就是個編輯,沒怎麼管理人。就是後來辦了“海馬歌舞廳”成老闆有了短暫的管理經驗,可最終因經營不善賠了40多萬。

可想而知,在馬未都創辦觀復博物館之前,他是缺乏管理經驗的。馬未都深知自己管理人是一個短板,索性選擇了不怎麼管理人,讓員工自覺地去做事情,甚至很少大聲地對他們說話。事實上,馬未都創辦觀復博物館後,沒怎麼操心,雜事瑣碎事交給了手下,自己去外邊搞文化,做得有聲有色。現在十有八九去觀復博物館的遊客,多半是衝著馬未都去的。

馬未都既然不擅長管理人,他又是如何讓員工自覺工作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他的人生智慧。在這裡給大家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他處理過一件棘手的失竊案。當年陳逸飛的《上海少女》在他的博物館失竊,他第一印象就是內賊乾的。平日裡馬未都不怎麼管理人,遇到事上了,他就用了一種不是辦法的辦法,通過一系列心理暗示讓內賊自己跳出來了。內賊跳出來之後,馬未都選擇了原諒那位年輕人,也沒有大聲的訓斥人家,更沒有選擇斷送人家的前程。

看見了吧,這就是馬未都的“無為而治”。《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對雍正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套用馬未都的管理理念就是“管是不管,不管是管”。你只看到馬未都沒有管理人,卻看不到不管人卻是真正的管人。所以,馬未都手下的員工向心力很強,不是依靠單一的制度約束人,而是依靠文化來影響人。

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畢竟是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把人管得太死反而適得其反。所以,馬未都選擇了不管理人,讓員工自覺地去工作。所以,回過頭來再看看馬未都所說“我不會管理人,手下員工都是自覺工作,很少對他們大聲說話”,這實在是一種大智慧啊!


馬未都:我不擅長管理,手下員工都很自覺,很少對他們大聲說話

動動您的小手指,傳達一絲絲的善意,

傳達一點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Thanks♪(・ω・)ノ

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財富,關注我,每天接收更多精彩資訊。如果覺得內容對你或者你的朋友有幫助的話,記得分享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