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宋江“招安”的真正用意嗎?

易簡齋


宋江要招安的原因,各個猜測眾說紛紜,主任之前也從梁山發展局限性,宋江個人的家國情懷和仕途野心,以及朝廷利用梁山軍的方面進行過闡述。實際上,在水滸原著中,李逵的一番話或許也說出了其中的奧秘所在。

大家都知道,李逵這個人是個大老粗,他是一個有獸性沒人性,而且完全藏不住話的人,想到什麼就會說什麼,而且不管對方是誰,哪怕就是他的長期飯票和絕對靠山宋江,他也是想說就說,完全不過腦子,滿嘴跑火車。

為此,宋江也是十分頭疼。殺了吧,還確實捨不得畢竟李逵能夠忠心耿耿幫他辦事,執行他的命令,而且對宋江來說,李逵在江州法場,還救了他一命。從梁山發展來說,梁山的人來自各個山頭,每個人心裡都有小九九,有李逵在身邊,好歹是個震懾。作用還是很大的。

但是,李逵確確實實是個大嘴巴。這次他又惹禍了,在宋江最為看著的招安事業上,這個傻大黑竟然站到了宋江的對立面,和魯智深武松一起公然反對宋江招安,氣得宋江差點又要弄死他。

但是李逵心裡很清楚,公明哥哥是無論如何都舍不掉得殺黑牛的。

後來李逵還當眾撕掉詔書,而且還爆打陳太尉,口中還唸唸有詞說:你那皇帝正不知我這裡眾好漢,來招安老爺們,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來惱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寫詔的官員,盡都殺了。

老實講,之前看水滸那麼多遍,也沒有完全留心這句話,覺得不過是李逵洩憤而已,但是仔細一想,這句話裡面確實大有文章啊。

之前就有朋友提醒主任說,為何宋江在水滸中一定要姓宋呢?難道這裡面沒有一點玄機。對此我一直沒往心裡去,但是聽了李逵說得這句話,才覺得這裡面確實有意思。宋姓是百家姓之一,和其他姓其實都一樣,但是放在宋朝,或許就有特殊的含義,特別是宋江這種起義頭領,水滸中的絕對主角,就像李逵說的那樣: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或許宋江真的與皇室有某些瓜葛。

宋江滿身家國情懷,這一點不是普通士子或者老百姓可以具備的,而且他一上梁山就執意要招安,也是十分不正常的,如果宋江是因為和宋朝皇室有關係,或者說是聽了皇室的話才決定招安,那麼就好理解了。

就像李逵說的那樣,既然大家都姓宋,為何宋江不能當皇上呢?確實,這能夠引起人的無限聯想。

轉自:宇宇看水滸


歷史的青天


首先要了解《水滸傳》先是一部有歷史背景的小說,作者施耐庵把宋江等人最後的結局寫成受朝廷招安,第一、是有歷史依據:

事實本如此。

第二、既是小說,那麼這個“招安”就是作者施耐庵的寫作構思,也無可厚非。

第三、封建社會無論練武還是讀書,都講究“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最終還是要報效國家,揚名立萬的,不堪為“賊”,這是人的正常思維。包括施耐庵本人也是封建社會讀書人,有此想法很正常。

今天小魚🐠想從小說本身線索說一說宋江“招安”的用意。

一出身:宋江本是鄆城縣一名書吏,家裡也是有田產的財主,平常好結交個朋友,若不是和梁山的書信來往被閻婆惜發現受到性命威脅,也就不會有後來被迫上梁山的事情。他可能會慢慢混成本地有頭臉的財主,日子過得平淡終老。他是不想當“賊”,也不認為自己是賊寇。

二外號:宋江人稱山東呼保義及時雨宋公明,及時雨自然是說對朋友能無微不至的關照,呼保義

三個字是指宋朝武官第五十二級保義郎,也就是說宋江很在意“呼保義”這一江湖暱稱,始終把自己看做是朝廷最基層的部屬。即便刺配江州,最後落草為寇仍然心在朝廷。

三、江山一百零八將,半數以上是朝廷命官或者有地位的財主,試問哪個願意放棄名正言順的做人機會,去當一個“亂臣賊子”?所以宋江提出招安是穩定軍心的必殺技,也是眾望所歸、人心所向。

四、等到梁山兩敗高俅,三敗童貫以後,朝廷也是無奈之下向梁山伸出了橄欖枝。宋江此時已向朝廷秀過了腹肌,朝廷也深知梁山之能。在此時低頭歸順,謀求為國家建功立業,可以說是於國於個人都是兩利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梁山眾人為國家建功,博取封妻廕子的時機成熟了。

結語:宋江出身富庶之家封建社會讀書人的侷限性決定了他必然是封建制度的衛道士,梁山落草,宋江打的是“替天行道”的杏黃旗,“天子”就是皇帝,通常以赭黃袍通指皇權,無論怎樣自始至終,宋江提出招安都是隻反對貪官汙吏,對朝廷卻存有敬畏之心的!

,歡迎評論留言,一起探討!


小魚讀史


其實,如果能設身處地站在宋江位置考慮,就會發現,招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即便不是宋江帶領好漢,稍微深思熟慮者,也還是會走招安的路子。即便從作者角度來看,他寫宋江招安也是必須的。

先從梁山情況看招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從糧食、實力等方面說過,梁山好漢十萬之眾,只有招安一條路。

首先是糧食問題。假設每人每天半斤米的話,那麼梁山光是米每天都要消耗五萬斤。如果再考慮柴米油鹽,布匹鐵器等必需品,那麼梁山需要的更多。

事實上,作者也不能避免這個問題,所以在寫好漢上山或者攻打周邊州縣時,他常常提到錢糧。比如拉攏盧俊義、李應等人上山,他們的家資也會帶上山;攻打祝家莊等地,也會把他們的錢糧拉走。尤其是祝家莊,除了分給當地百姓的糧食外,還運走了五十萬石糧食。其實祝家莊不過彈丸之地,怎麼可能有那麼多錢糧呢?不過是作者誇大罷了,而這種誇大,就是為了滿足梁山。

還有就是實力問題。別看梁山十萬人馬看起來多,又多次打敗過朝廷大軍,真正跟朝廷比差距還是很大。光是西北種家軍,朝廷禁軍,就足以讓梁山好漢望而卻步。徵方臘時,實力差距就能體現了。梁山好漢在朝廷保住補給的情況下,依舊損兵折將;若不能保證後勤,可想而知結果得多慘。

最關鍵的是,朝廷可以輸十次,二十次,輸得起。若梁山好漢輸一次,可就不一樣了,他們輸不起。

再從宋代安撫看招安

另外,宋朝起兵造反者不少,但招安始終是朝廷安撫的重要手段。比如

當然,即便梁山實力在當時無人能比,也不用擔心糧食等問題,宋江依然會帶領眾好漢招安,為朝廷效力。因為,這不僅是宋江的個人信念,更是作者早已多次表明的態度。

北宋初年,東京附近有焦四、焦八等盜賊常常作亂。後來,趙匡胤表示,只要他們歸順,不僅不殺他們,還給他們榮華富貴。這些人歸順後,趙匡胤沒有食言,“各賜以錦袍、銀帶、衣服、緡錢,並擢為龍猛軍使

”。

因為招安很有效,代價也小,所以蘇軾、李綱等很多大臣也支持招安。蘇軾認為,盜賊也是有用的,就像當年的周處,只要改過立功,就是可造之材。《蘇軾文集》中就說通過“若朝廷隨材試用,異日攘戎狄。”顯然,蘇軾支持招安這些人,並表示這些人以後可以抵禦外族。

包括岳飛,他也招安過張用、楊再興、黃佐等人,並用黃佐破了楊么的洞庭湖勢力。

在水滸中,高俅從水路征討梁山時,也調遣過張開、梅展、韓存保等節度使。這十位節度使,其實之前也是落草於江湖的草寇,後來招安,征討鬼方、西夏等地,立功不斷,這才升到節度使。

高太尉道:“前者有十節度使,多曾與國家建功,或徵鬼方國,或伐西夏,並大金、大遼等處,武藝精熟”……原來這十路軍馬,都是曾經訓練精兵,更兼這十節度使,舊日都是在綠林叢中出身,後來受了招安,直做到許大官職。

可以說,兩宋時期特別流行招安。正因如此,以至於一些人為了做官,還故意作亂。所以當時還有民謠說“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仕途捷徑無過賊,上將奇謀只是招”,“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鬚鬍做”等等。

所以,從歷史淵源來看,宋江招安也沒錯,因為這是當時行之有效的途徑。

再從好漢角度看招安

其實,從好漢本身來看,招安也是唯一的路。因為梁山108將中,至少有一半原本都是朝廷的將領或者官吏,宋江拉他們上山,也許諾過“日後招安,為朝廷效力”。這些人是希望招安的,畢竟誰也不想一輩子做賊,尤其是有家室的好漢。

所以,宋江第一次提出招安,只有武松、李逵等寥寥數人反對。絕大多數人,支持招安。山寨再好,終究不如外面的世界好。

至於宋江,他一直都渴望為朝廷效力,建功立業,而不是做個小小的押司。押司根本不能實現他的抱負,他醉後在詞中說自己猶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意思是說,自己空有一身本領,但卻如老虎只能臥在小山頭一樣,爪牙之利不得不收起來,默默忍受。他的詩說“敢笑黃巢不丈夫”,也不是要造反,而是笑話黃巢不為國盡忠。

宋江發配江州時,父親教導他:如果經過樑山泊,他們讓你去落草,一定不要答應。否則,就是不忠不孝之人了。可以說,宋江的家庭教育,也是讓宋江做忠良之人。既然做忠良,怎麼會造反?

最後從作者角度看招安

很多讀者認為,施耐庵必須寫宋江招安,不然沒法出版。

這種說法,實在有點兒幼稚。合著古代只能寫招安、歸順之事,不能寫反抗之事了嗎?既然如此,《三國演義》作者怎麼不寫曹操、董卓、孫權等人歸順朝廷呢?這些人可都是打著捍衛漢室的名義,後來做皇帝(甚至把皇帝當傀儡)啊!

另外,《薛剛反唐》雖然是說薛剛保駕李顯,可也是明晃晃地說反抗皇帝武則天啊!怎麼在清朝也能敢發出來呢?

事實上,明清並不乏頌揚農民鬥爭的作品。這些書都能出版,施耐庵寫宋江造反就不能出版了嗎?沒有這樣的道理。何況施耐庵死於明初,主要活在漢人被奴役的元代,身為漢人的他,寫反抗不是正合適嗎?

所以,說施耐庵為了出版而寫宋江招安,這沒有道理。

其實,從一開始,水滸的主題就很明確,那就是“忠義”。第一回,洪太尉放走妖魔,旁白中提到“一來天罡星合當出世,二來宋朝必顯忠良”,顯然說這些妖魔日後會成為忠良之輩。四十二回,宋江躲在九天玄女廟中,夢到玄女授書,也告誡宋江要替天行道,輔國安民,否則會罪下酆都(道教地獄)。五十四回,羅真人傳授公孫勝五雷天心正法,同樣讓弟子“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七十一回,好漢大聚義大排名後,同樣說“休言嘯聚山林,早願瞻依廊廟”。至於書中附詩,更是多次提到“忠義”,作者甚至幾次提到梁山是“忠義寨”。

還有,早期水滸名稱就是《忠義水滸傳》,有時候甚至簡稱為《忠義傳》,書名即主題,很明瞭。只是後來,才慢慢改為《水滸傳》。

開篇提到洪信、朱武,有人說影射朱洪武,即朱元璋。而陳達和楊春,則對應帝國雙璧徐達和常遇春。既然梁山好漢都對應朱元璋等人了,怎麼能寫反抗呢?難不成讓朱元璋反抗自己建立的明朝?這不是很可笑嗎?

從水滸源流角度看招安

水滸不是一人一時完成的鉅著,也不是天才文人純原創的作品,而是以北宋歷史上宋江起義,《宣和遺事》以及元明雜劇水滸戲等為基礎完成的。

歷史上,宋江等三十六人(應該是頭領)橫行齊魏等地,後來被張叔夜招安,並隨童貫征討方臘。在《宋史》等文獻中,都有記載。

到了《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等人也是先佔據梁山,而後接受招安,最後征討方臘。而且功成名就後,宋江沒被害死,反而官至節度使。

到了元明雜劇中,宋江依然是帶領好漢“替天行道”,時而懲治貪官汙吏,惡霸佞臣,但卻沒有反招安,更沒有對抗朝廷。

也就是說,從最初到水滸成書,水滸故事的結構都是“造反—招安”。既然如此,承襲前人設定的水滸,又怎麼會寫宋江造反呢?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宋江只能招安。招安,做忠良,為國盡力,這就是宋江招安的真正用意。

對了,還有人說梁山好漢結局不好,就因為他們作惡,不該招安等。沙場戰死難道不是軍人之幸嗎?被奸臣害死,難道不是奸臣太壞嗎?得瘟疫而死,在古代也很正常啊!三國裡也很多這樣的事。

還有人說,好漢們應該與朝廷分庭抗禮,再等幾年北宋就滅亡了。這不跟抗日電視劇中,戰士說“兄弟們,抗戰第七個年頭了,再等一年就沒事”一樣嗎?當時的人怎麼知道北宋滅亡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