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潯陽樓裡題反詩,歷史上的宋江也會寫詩作詞嗎?

何事男兒不讀書


首先得肯定,歷史上的宋江也會寫詩作詞的。因為:

(1)歷史上的宋江生活的年代,有能寫詩作詞的廣泛的社會基礎。歷史上的趙宋王朝“重文輕武”,全國上下讀書習文成風,讀書人很容易被當時社會的認可。

(2)宋江的家庭出身的影響。據說歷史上的宋江,正是出身於有錢的大戶人家,宋江打小就得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吟詩作文只是基礎中的基礎而已。

(3)歷史上的宋江文武雙全,既然能夠領袖群雄發動起義,震動朝廷,自也可以吟詩作文,以抒胸臆。

然後此事(指宋江潯陽樓上題反詩一事),至少有兩個地方(方面),存在了諸多個疑點值得商榷:其一是:歷史上的宋江,究竟是不是在潯陽酒樓上題的反詩。畢竟諸如“宋江怒殺閻婆惜”等故事情節,是出自於施耐庵先生編著的《水滸傳》小說,真實歷史上是否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尚有待考證。倘若此事沒有發生過的話,那麼就不會有宋江被髮配到江州,更不會有宋江到潯陽酒樓上題反詩的事了。

其二是,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曾領導起義軍攻佔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水滸傳》當中,宋江潯陽樓題詩曰“……敢笑黃巢不丈夫!”,真實歷史上的宋江起義,還沒坐大就被北宋朝廷鎮壓了。宋江題詩又以黃巢來自比,宋江真有唐末農民軍領袖黃巢的能力與氣魄嗎?!這或許只是施耐庵的一個精神寄託而已。


喬布斯690


宋江會不會寫詩,沒有很準確的史記。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幾個方面來尋找籤案。

一,從宋朝的時代背景去分析,當年的宋朝早期也算國泰民安,所以讀書人較多。中國歷史上的文人騷客,詩聖詩仙大都誕生在唐宋時期,故很多大師們留下了千古絕唱的好詩,好詞,至今留芳百世。唐詩宋詞三百首成了當今家喻戶曉的寶貴才富。

二,宋江生長在宋朝中後葉,雖不在大都市,更不在卞京城,而是在鄆城縣,也算是個城裡人,且還是個政府官員,雖位俾,一個小官史,押司,相當於文書,可見他家當年也還有點錢財送其讀書。在當時宋朝到處興吟詩作畫的年代,有點小文化的人也很多人會寫上一些詩詞作為生活的調料,充實生話,再正常不過了。

三,宋江雖然是一介小民,但在他的一生中,不乏體現他的抱負。潯陽江樓上,殺死閻婆惜,寫下的反詩,正好暴露了他的野心和抱負。從施耐奄老先生的史記上的反映和從歷史上真有宋江其人其事說明不是造假。

四,宋江雖然因客觀原因的死亡,不算長壽。但他能做出大事,從他一路走來的軌跡,行俠丈義,說話儒雅,也可以認定他能夠寫出一定底蘊的詩詞,潯陽江上的反詩是他的大暴發。

究竟宋江能否寫詩詞,已過去千年,還寄望史學家們去研究,探討。在這裡只是同大家分享學習共進,謝謝大家。


威虎山8十1


歷史上的宋江只是一個小盜賊而已,沒有正史記載說這個傢伙會寫詩;不過,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宋朝當時的社會文化狀況,我們並不難發現,這個宋江非常可能會作詩。根據如下:

史料記載,宋朝的老百姓是中國所有王朝之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公民,不但社會福利待遇出奇的好,而且滿大街大字不識的,幾乎沒有幾個人。正是由於大宋的經濟和文化極度空前的繁榮,當時,無論是城鎮還是鄉野,那都是“人人尊孔孟,家家誦詩書”。就連《輿地紀勝》裡都在說:那會兒,就連生活在農村的老百姓都過著“家樂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誦暮弦,洋洋盈耳”的誦詩寫詩的好日子。


宋江雖然是一個蟊賊盜匪,但他也生活在這樣一個大環境裡,能寫出幾首打油詩來,應該是與時俱進,一點兒也不奇怪!


茅山夜話


施耐庵本人就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十八名壯士率壯丁起義反元。張士誠敬其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為義軍參謀軍事,施耐庵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後因張士誠居功自傲,獨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採納,於是憤然離開平江,之後,隱居鄉間,以北宋宋江起義為原型,創作了《江湖豪俠傳》(即《水滸傳》)。因此宋江起義真實存在。《宋史·徽宗紀》《宋史·張叔夜傳》《宋史·侯蒙傳》等官方史書都有記載。而且北宋末年大臣李若水曾就宋江招安寫過一首詩:“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廓。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也可佐證。

史載,宋江是山東鄆城人,能文能武,樂善好施,經常接濟落難的江湖好漢,在家鄉一帶名聲遠揚。之所以造反,源於朝廷加重梁山泊漁民賦稅,宋江帶領自己的一眾鐵血兄弟揭竿而起,以梁山為根據地公開對抗官府。並多次打敗前來剿撫的官軍,活動範圍擴大到河北,山西一帶。不久,南方又爆發了方臘起義,朝廷慌了手腳,向大臣們詢問應對之策。資政殿學士侯蒙建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這是要宋徽宗赦免宋江的罪行,命他討伐方臘。可惜因侯蒙患病沒有來得及招降宋江就掛了。1121年,宋徽宗下旨令海州知府張叔夜招安宋江。張叔夜用三個月時間精心謀劃,稱夜色將縱橫江淮兩年多的宋江義軍引入包圍圈,一舉建功,被斷了後路的宋江無奈之下只能接受招安。

至於宋江會不會寫詩詞,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但對於“有水井處,即有柳永詞”的宋朝百姓來說,都不是大問題,何況能文擅武的宋江更不在話下!


白亦詩234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僅為江湖之反賊,寫不出如此胸藏韜略的詩。此為《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揣測當時失志文人心理,杜撰出來的作品,以展示其心跡。歷史上有多少能員幹吏,學富五車,卻鬱郁而不得志。宋江在反詩中開頭即題曰:

自幼曾攻經史,

長成亦有權謀。

恰如猛虎臥荒丘,

潛伏爪牙忍受……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者也!古代有很多知識分子,發自內心不滿封建皇權專制,只因懷才不遇,並被孔孟之道深深約束而已。如似宋江之流,意外地淪為囚徒,眼見屈志難伸,於酒醉失控中,登上了潯陽樓閣,遠望江波浩蕩,飛鳥自由翱翔,而自身陷於囹圄,頓時一股憤懣之情驟然湧出,遂以詩傾吐胸中萬般的鬱悶,由此一舉暴露了他的“反“心。不過到後來呢,宋江違背眾念,卻執意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所謂“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並無更大的政治抱負與志向。此種變化,從中深刻揭示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人格矛盾,以及思想上的侷限,功名利祿,成為他們人生的最高價值。故在這些人當中,是不可能產生出改造社會的大思想家的,委實太難與太過奢望!

宋江之流,當屬於中下層官吏文人的特殊代表,其總想展其志,偏偏是不得志,對社會萬般地無奈,偶爾以詩言志呼喊幾聲,亦不足為奇。《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獨具匠心,以宋江為藝術創造,精心刻劃並揭示了這類人不甘壓抑的心情,其最後之結局,也昭示了他們的命運,無論如何抗爭,都決然是無用的!


雲淡水藍96


宋江提反詩並不奇怪,宋江家境在村中也小有名氣。他父親宋太公也不是一般平頭百姓,而且是讀書識字之人。宋太公家教甚嚴,宋江弟兄一直受宋太公管教,仁義禮智信,都非一般人所比。你想,宋太公能不叫宋江讀書嗎?如宋江一字不識,他怎能在衙門做押司?他不識字又怎能和晁蓋他們書信來往,書信被閆婆昔發現後,宋江才不得不怒殺閆婆昔。他目不識丁又怎能在梁山為首服眾?軍師吳用。廬俊義等等文滔武略的眾好漢怎能推選他坐第一把交椅?他既為頭領能不審悅文件,批發公文嗎?由此可見,他提反詩是順理成章之宋事,並不稀奇。


天高雲淡839



歷史真實的宋江肯定會寫詩作詞。試想一個沒有文化的人絕對沒有管理水平,既沒有號召力,沒有煽動力,更沒有凝聚力,根本不能服眾。梁山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假如宋江真如施耐庵筆下手無縛雞之力,又沒有文化,象黑旋風李逵那種亡命之徒能對宋江佩服的五體投地嗎?

至於小說裡描述宋江行俠仗義、劫富濟貧、對他的功績塑造帶有誇張虛構成分,但可以肯定宋江絕對是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人。

生當人傑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己酬。

是非功過隨人定,留取忠良作話頭。


談笑看吳鉤


悟空提問:宋江在尋陽樓裡題反詩,歷史上的宋江也會題詩作詞嗎?

宋江在潯陽樓裡題反詩這一故事情節是(水滸傳)裡第三十九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這一故事情節所描述的:宋江在犯了殺人案(殺閻婆惜)之後被髮配江洲,一天,宋江去尋戴宗,李逵等人不逮,獨個兒到潯陽樓去喝酒解悶消愁,三杯落肚,自忖,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豪傑,如今已過三旬,功不成,名不就,反而犯了大罪,被刺雙頰,落了個發配到此,有何面目以見雙親,兄弟。懷才不遇,不覺潸然涕下,熱酒上湧,見壁上也有他人題字,即跟酒保要來筆墨,題了首(西江月):

自幼曾攻經史,

長成亦有權謀,

恰如猛虎撲荒丘,

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

那堪配在甘洲。

他年若得報冤仇,

血染潯陽江口。

寫畢,又在下面添了一首七絕:

心在山東身在吳,

飄蓬江海漫嗟吁,

它時若遂凌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並在下面留下宋江名字。

從詩面分析,此事是發生在宋朝宣和年間(公元1120年)左右,應是歷代皇朝最為鼎盛的唐宋時期,物阜民富,詩詞文化最為發達的時期,身具鄆城縣司文職官員的宋江在日常公文來往,公關,佈告等應酬。在文化上也應是有可能寫寫詩,填填詞。雖不能名聞詞壇,但寫一些詩詞也應有可能,如西江月中"攻經史""有權謀"等應是當時有志奮進的人士所必備,而"虎臥荒丘","潛伏忍受"等句就足以證明一個志在一鳴驚人的思想。

但此反詩二首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如:1,"那堪配往甘州,他年若得報冤仇","飄蓬江海漫嗟吁"等句說得好象天大寃枉,苦大仇大,比個竇娥寃還要寃。其實是自己犯了命案,殺了人,不管什麼官府,不判他個斬立決就已是天大恩典了,給個發配,稍作懲戒是以最為輕的刑罰,並且一直並無什麼瘧待,在受罰期間尚可出入自由,經常接受朋友來往,到甘州後還可呼朋招友,酒肉來住,以至到潯陽樓飲酒,那有"飄蓬江海"?仇人已被自已殺掉了,那有什麼冤仇可報?2,"他年若得報寃仇,血染當陽江口","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此幾句竟以黃巢起義作比喻,黃巢是唐未農民起義的領袖,被當時封建主義統治者視為十惡不赦的最大反賊,但以此詩而論,宋江比黃巢還狂,更加反動,別說宋朝鷹犬黃文炳,蔡九之流認為是反詩,連我們這些讀者也認為是反詩。所以被抓住把柄,打入死牢。但最矛盾的地方也在這裡,從宋江的思想來分析,宋江完全無此造反的基礎,他自幼飽讀詩書,受的是儒家教肓,聽的是太公家教,想的是從官場逐步高升,好為國出力,那有一點反心,雖與晁蓋等梁山人物相交往,也僅僅是結交江湖好漢的個人交情,連晁蓋等邀其劫取生辰綱都不願參與,梁山好漢多次邀其上山入夥都被拒絕,從殺人開始他失去多次上梁山的機會,聯繫到後來宋江被判死刑,才被李逵等劫了法場,救上梁山,擁上領導地位,但一直還念念不忘朝廷招安,一心想重返朝廷從仕途發展,那有黃巢的雄視天下的氣魄和奪取江山的志向。因此說宋江的寫反詩毫無思想基礎,毫無反叛動機,因此可斷定為此反詩定不是宋江所寫,或僅寫了一些無關大局的牢騷而被(水滸傳)的作者大書特寫,作為文學作品這是很正常的,為了給(水滸傳)的後續發展作了鋪陳,可惜這二首反詩卻露出了馬腳,和宋江的為人產生了極大的反差,因此可斷定為此反詩不是宋江所寫,但不能據此斷定宋江不會寫詩作詞。

以上就是從(水滸傳)裡的宋江,是作者用寫作水平渲染彫塑了的宋江。但在歷史上確實也有宋江這個人物,很多史書,文人筆記裡都有過關於宋江的零星記載,但並無任何有關潯陽樓題反詩一說,許多資料僅有囲繞宋江率36名勇士起義一事。據史證明於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宋江聚集36人,在黃河以北的京東東路起義,專打社會上的不平,殺富濟貧,反抗北宋王朝的殘酷統治,引起了統治者的恐謊,起義不久,宋徽宗趙佶便詔京東東路,京東西路提刑督捕之,但由於朝廷官兵,久不作戰,疏於訓練而被"其才過人,其勇先士卒"的宋江所率的部下36人,"強悍勇猛之士"所大敗,使宋江這支起義軍威名大震,在起義後約一年多里,宋江等人並沒有象(水滸傳)裡所寫的那樣入駐800裡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橫行齊魏",轉戰於河北,山東一帶(即黃河下游南北一帶),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雖在數萬官兵的囲追堵截中,仍能攻城掠地,雖人數不多,卻使""官兵未敢攖其鋒",使其成為一支很有影響力的農民起義軍,足見宋江的聰明才智和軍事才能,指揮若定,謀略過人,確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而並非一般的雞鳴狗盜的小強盜。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從開始到失敗總共才一年多,關於這場起義和稍晚不到一個月的方臘農民起義,在宋朝當時的歷史上留下了濃濃一筆,縱觀各來自官府文書,奏摺,文人的記載,民間的傳聞,雖盈盈汗牛,累累充棟,但並無"宋江潯陽樓題反詩"一說,至於梁山泊英厷,集108將之人和,據水泊之地利,佔山為王,替天行道之說正是(水滸傳)作者根據歷史上的宋江這一人物和起義的事蹟而創作的一部長篇名著。

現總結了對悟空的提問,不管是小說裡的宋江,還是歷史上的宋江"英勇尚戰,才智過人","文武雙全"結合宋朝的社會文化底蘊都可肯定宋江完全可以寫詩,填詞,至於水平如何就不是我們去追查的了。


滄海一聲笑0541


歷史上的宋江是鄆城縣人,當時是縣官的文書,有一定的文化底縕,後來在潯陽樓,藉助酒興題反詩,也在情理中,至於如此大氣的反詩是出於作者之筆。


老劉83753


宋江反詩:心在山東心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若遂得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作為一山之主,這點文墨是應該有的,又當過柙司,見多識廣,應該是宋江所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