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產品成網銷“香餑餑”建水電商訂單助農增收

“多虧了咱們縣裡的電商企業,我們村所有中小個頭的洋蔥都順利賣出去了。”3月3日,在建水縣面甸鎮閆把寺村,建水縣綠豐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豔明向記者介紹,在電商企業的幫助下,短短20多天,中小個頭的洋蔥就經歷了從銷路不暢到供不應求的驚人變化,收購價格也從最初的每袋5、6元上漲到了25、30元。

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建水电商订单助农增收

裝運洋蔥

春節前後,原本是洋蔥的銷售旺季,準備大幹一場的村民們卻因為突發的疫情傻了眼。“疫情初期最大的困擾是運輸問題,在政府的協調解決下,收購商進來把大個頭的洋蔥都收走了,但中小個頭的洋蔥卻不被收購商所青睞,大量囤積導致價格一低再低。”王豔明說。

建水縣面甸鎮是紅河州最大的洋蔥產區,也是全國有名的萬畝洋蔥種植基地,全鎮洋蔥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覆蓋全鎮10個村委會。洋蔥如果賣不出去,村民們今年的經濟收入將受到巨大影響。

關鍵時候,建水縣的電商企業與當地種植洋蔥的合作社取得聯繫,中小個頭的洋蔥開始“觸電”銷售,一下子便成為了“香餑餑”。

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建水电商订单助农增收

打包分裝

“我們在淘寶等各大電商平臺為建水洋蔥申請到了農產品綠色通道,2月11日首日上架銷量就突破了3萬單,第二天就已經超過5萬單,貨源幾乎供應不上了。”建水佳果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田野介紹,目前通過佳果農業銷售的建水洋蔥銷量基本保持在每天兩萬單左右,上線20多天來,已經累計銷售了約2000噸。

在電商平臺上賣“火”了的,除了洋蔥,還有枇杷。“中小個頭的洋蔥通過我們公司銷售了5萬箱,蒙自的枇杷也十分受歡迎,每天的銷量都能達到2000箱左右,枇杷收購價格也從最開始的每公斤14元上漲到了25元左右。”建水忠祥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楊孟才告訴記者,隨著公司的發展,銷售的農特產品不僅僅侷限在建水當地,也輻射帶動了周邊縣市,紅河州的枇杷、葡萄、菠蘿、紅薯、馬鈴薯等多種農特產品都藉助電商平臺拓寬了銷售渠道。

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建水电商订单助农增收

打包好的洋蔥

看到洋蔥通過電商銷售的成功案例,建水縣普雄鄉他臘村委會主任李松林也坐不住了,眼看村裡成片的豌豆即將上市,同樣面臨銷路難題的他也開始未雨綢繆,想到了與電商企業合作。

普雄鄉目前共種植豌豆8500畝,畝產約900公斤,是普雄鄉脫貧攻堅較好的產業支撐。

2月底,建水縣工商聯組織了7家電商企業到普雄鄉實地查看豌豆長勢,並就豌豆種植效益和疫情期間的銷售問題進行洽談。李松林也積極參加了這次活動,據他介紹,目前他臘村的豌豆已經逐漸開始成熟,3月中旬將進入盛產期。“電商企業來得正是時候,我們的豌豆還從來沒有在電商平臺銷售過,這樣的機會千萬不可錯過。”李松林說,他將和電商企業積極洽談,力爭達成合作,促進農民增收。

农产品成网销“香饽饽”建水电商订单助农增收

裝運洋蔥

“在疫情期間,我們也通過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工作體系,為農產品積極開拓銷路。”建水縣工商聯主席李有福介紹,按照州委大抓電商的部署要求,建水縣全力加快電商發展,按照“縣級做園區、鄉級建站庫、村級佈網點”的電子商務體系,不斷夯實電商產業基礎,培育壯大電商企業,實現產業發展和電商銷售的“互促”良性循環。目前,全縣已完成14個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實現鄉級站庫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我們也積極為種植戶和電商企業牽線搭橋,通過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舉辦電商助農銷售農副產品洽談會等形式,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困難,保障農產品‘產得出、賣好價’,防控疫情、發展生產兩不誤。”

雲南網通訊員 車安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