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怎樣打破農產品銷售滯漲循環怪圈—從永勝縣大蒜滯銷引發幾點思考

雲南省永勝縣地處滇西北部, 產業以傳統農業為主, 農業現代化程度不高, 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大蒜種植在當地已有30餘年歷史, 是永勝縣冬季主要的農業產業之一, 大蒜品種主要是紫皮蒜、寶塔蒜和獨頭蒜, 每年8、9月份種植, 來年3、4月份前後上市。主要銷往我國南方以及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 近年來也開始銷往我國北方。2017年, 永勝縣大蒜種植面積約1.5萬畝, 按畝產2噸計算, 總產量大概在3萬噸左右。2018年4、5月間, 受國內大蒜行情一路走低影響, 永勝縣蒜價呈斷崖式的暴跌, 從2017年的5-7元/公斤狂跌到0.5-0.8元/公斤, 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大蒜, 有些老百姓甚至乾脆埋在地裡不挖, 等待觀望市場。但是5月份左右種植大蒜的農田又必須趕種水稻或其他農作物, 不挖, 誤了農時;挖, 又必須貼上人工, 讓原就虧本的農戶再虧一筆。兩難之際, 財政部掛職永勝的工作隊和上海市掛職幹部一起深入調研, 廣泛發動, 組織了多家電商、超市、媒體等, 幫助農戶銷售滯銷大蒜, 在短時間內解決了蒜農的燃眉之急, 滯銷的5000噸大蒜短期內銷售一空, 降低了蒜農的損失。

我們在為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點讚的同時, 也作了進一步的思考:雲南大蒜為何會出現如此情況?在扶貧攻堅戰役中產業扶貧之路到底如何構築?怎樣打破農產品滯漲怪圈?

大蒜種植作為農戶增收的產業之一, 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農戶個體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毫無抵抗力, 只能被動等待。面對大蒜收購價格暴跌, 農戶除了抱怨、等待、無奈之外, 別無他法。大蒜價格暴跌, 更多的農戶選擇賤賣, 既傷害了蒜農的種植積極性, 也加劇了部分家庭的貧困程度。

大蒜種植、銷售跟風現象嚴重。前兩年, 大蒜行情很好, 不少農戶因此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早期的中間商也嚐到了甜頭。於是, 2017年不少農戶擴大了種植規模, 更多的農戶選擇改種大蒜。原有的中間商見有利可圖, 自己也加入種植大軍;少部分農戶見中間收購有利, 盲目加入。

產品質量缺乏有效保證, 品牌意識較差。雲南大蒜品質好、味道佳, 許多實地察看的企業和電商親口嘗過後, 感覺確實如此。但是多年來, 雲南大蒜並未形成自己的品牌, 在全國大蒜市場上也少見雲南大蒜, 其產品也很少銷往東部沿海城市, 與山東大蒜、大蔥的種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永勝大蒜種植基本以散戶為主, 靠天吃飯, 缺乏有效、統一的產品質量管理, 產品大小不一、品相各異, 產品質量無法持續, 缺乏市場競爭力。

缺少產品深加工企業, 沒有形成產業鏈。雖然永勝的大蒜種植歷史較長, 但是在當地幾乎沒有大蒜加工企業, 難以形成產業鏈, 冷庫也少之又少。因此, 面對市場價格波動, 除了將收穫的大蒜堆放在田頭外, 無其他存放的場所。

應對大規模銷售需求準備嚴重不足。在縣政府的有力組織下, 加上全國媒體的廣泛宣傳報道, 永勝大蒜從一開始的滯銷到後來變成搶手貨, 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銷售需求, 農戶和政府有關部門準備不充足, 缺包裝紙箱、缺規模物流企業、缺整理包裝場地、缺質量把控, 無法滿足電商銷售需要。

深入反思大蒜種植銷售所面臨的問題, 從中窺見產業扶貧工作出現的問題和困難

產業發展與市場研究的投入不匹配。當前, 雲南省各縣都在制定“一縣一業”的行動方案, 同時,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 各縣紛紛結合縣域實際, 推出了產業扶貧工作措施, 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 各縣在產業發展方面的種植加養殖計劃同質化程度比較高。同時, 與在產業發展方面投入的精力和重視程度相比, 對產品市場研究方面的投入顯得薄弱和相對不重視, 也即對產品目前市場需求及佔有量、幾年後市場需求變化趨勢和價格趨勢以及自身產品市場定位研究得不夠深入。注重了產業發展與建檔立卡戶脫貧的聯結度, 對產業發展與市場的關聯度有所忽略, 從長遠來看, 後者可能是更為重要的。

產業發展規劃注重了前期種植及其效益, 對產業鏈的培育發展研究不夠。在產業發展中, 各縣都有相應的產業發展規劃或計劃, 在已知的產業發展規劃中, 對產業發展的如何推進、扶持手段、幫扶措施等都有詳細、明確的規劃, 對預期效益也有相應的預判, 但是可能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預期效益所依據的是現在的市場價格, 對產業規劃實施後的價格預判不多, 因此預期效益可能不太準確。二是規劃關注的重點還是一次產出, 對產業發展後續的產業鏈的培育和發展關注相對不多, 有的只是籠統地講要加強招商引資力度, 做強產業鏈, 但對如何做強、做強產業鏈中的哪一段和產業鏈如何培育著墨不多。

對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的有機統一和銜接研究不夠深入。在扶貧攻堅戰役中產業扶貧方面, 以產業發展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 僅僅依靠行政手段的推進還不夠, 必須將行政手段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有機統一和銜接, 以行政手段加強統籌規劃, 以市場手段引導企業實施規劃, 推動個體農戶積極參與。目前在實際操作中, 行政之手常見, 而市場之手常隱, 可能的後果是一旦發生類似大蒜滯銷的問題, 群眾的注意力非常容易集中到政府部門身上, 容易引發群體性社會矛盾。此次永勝大蒜滯銷, 農戶儘管虧本, 但是沒有發生群體性信訪事件, 究其原因是政府部門在大蒜種植過程中沒有過度參與, 更多的是市場在起作用;在發生大蒜滯銷問題後, 政府部門又發揮積極作用, 贏得群眾高度認可, 其他工作的推進也就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認可。

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如合作社) 的培育發展還在摸索過程中。無論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農村產業振興, 還是中央提出《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的要求,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發展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 尤其是在脫貧攻堅戰役中, 要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結合, 加快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顯得更為重要。在產業發展中, 龍頭企業比較缺乏, 專業大戶也較少見, 農民合作社倒是不少, 但是空心化、空轉化現象比較突出, 農民合作社在產業發展、質量監控、風險抵抗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還不明顯, 有的合作社甚至名存實亡, 迫切需要加強研究, 出臺相應的指導性、規範性的政策措施, 引導新型經營主體發揮積極作用。

對今後發展農村產業的建議

進一步加強省州統籌, 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優勢。雲南地處高原, 山地多, 立體氣候明顯, 可耕種面積相對不多, 就一個縣而言, 產品品種豐富, 但是大多產量不大, 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話語權較弱, 但就高原特色農業而言, 以州市甚至以省為單位情況可能就會不一樣。同時, 鑑於農業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 建議加強省州統籌, 至少是州市一級政府部門應該對全州市域內農作物和農產品加強統籌規劃;州市級農業和產業部門應該加強宏觀規劃和協調, 成立州市一級的相關產業或行業協會, 如有可能, 同質產業或行業應成立省一級的產業、行業協會, 從宏觀層面統一全省或全州市相關產品品牌、包裝、質量等, 增強市場話語權和競爭力, 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縣級部門則應側重於產品種植、養殖和質量把控等具體事務, 實現政府與產業、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的有機銜接, 有效互動, 把行政的歸於行政, 把市場的歸於市場。

進一步完善產業規劃。在已有產業或行業規劃的基礎上, 加強市場研究和分析, 尤其是加強對今後市場變化趨勢的分析, 把握市場發展規律, 使發展規劃建立在更加科學的預判基礎之上。同時, 要進一步強化對產品產業鏈的研究, 加強對產業鏈的培育, 通過招商引資或者加大扶持力度, 引進或者培育龍頭企業, 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和人力成本優勢, 增加產品附加值, 增強市場風險抵抗力, 逐步擺脫單一、初級產品銷售的壓力。在產業規劃完善中, 最好也能以州市層面來總體設計, 總體規劃, 有條件的也可以上升到省級層面, 形成一州一業、一省多業的規劃格局。這樣, 無論是招商還是培育企業, 可以打破縣域侷限, 增加成功的機會。

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在完善規劃的基礎上, 注重完善面對市場所必備的配套措施。首先, 構建農產品儲存、銷售所需要的冷庫、冷鏈運輸等標準化體系。其次, 農產品價格保險機制需要進一步開發和完善, 藉助保險機制, 加大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並加快品牌培育。第三, 適應電子商務市場發展需要, 加快電商銷售平臺建設和完善, 建立與電商銷售相適應的分揀、包裝、質檢、物流等配套產業。第四, 加大市場監督管理力度, 保持農產品銷售良好市場秩序。

進一步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發展既是脫貧攻堅戰役中十分關鍵的一環, 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產業發展中,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無疑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對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 除了加強龍頭企業的培育、發展之外, 在農村目前情況下, 尤其要加快農民合作社的建設。在州市層面研究出臺農民合作社建設的指導性或規範性文件, 加強對其的引導和扶持, 使農民合作社真正發揮作用, 擺脫空心化現象。通過農民合作社, 加強對農戶的教育和培訓, 加快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步伐, 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在農民合作社建設過程中, 注重對生產、銷售能人和帶頭人的發現和培養。

怎樣打破農產品銷售滯漲循環怪圈—從永勝縣大蒜滯銷引發幾點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