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12月16日,杭州熱得快要破紀錄了。

杭州蕭山湖頭陳花苑小區一塊地裡,老陳支起七排鐵桿,趁著天好,抓緊晾曬新做好的100來條魚乾。

白條魚、螺絲青等一條條都有10來斤重。

陽光下,裸露著白嫩泛紅的魚肉散發著香氣,油脂、色澤雜糅,有一種濃濃的年味。

“嗬,今年陽光好,2000多條魚乾隨便做做,銷量肯定比去年高了。”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老陳大名陳鏡潮,今年57歲,他被蕭山這一帶的人稱為“魚乾王”,每年末銷售2000至3000多條魚乾,生意好的時候4000來條也賣得到,“可以賺10多萬。”

1

靠賣魚乾,他最多一個月可以賺10多萬

記者看到這位傳奇的“魚乾王”時,他正在鍋爐前炒大白菜。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飯桌上,擺放了一盤已經蒸好的白條魚乾。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12月,正是做魚乾的時節,老陳怎麼這麼閒?

“我白天都不做魚乾的,魚乾都是晚上八九點開始做,殺魚、撒鹽、支槓晾曬,晚上做事情方便。”操著一口蕭山土話,老陳笑呵呵說,他一個晚上一次性要剖幾百條白條魚、螺絲青、鮭魚,大概晚上11點能完成。

老陳剖魚很快。

“一條魚拿好,一刀從尾巴劃到頭,分為兩半,另外一手順勢掏出肚子裡的髒東西。”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刀法乾脆利落,3分鐘左右,老陳就能剖好一條魚。2個多小時,就能剖好1千斤左右的魚。

他說魚乾要特意留著魚鱗去醃製,這樣才能讓愛好吃魚皮的人品出魚鮮味。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撒鹽適當是老陳魚乾美味的關鍵。

“如何控制鹽的用量,能把魚乾醃製的鹹淡適中,這個都靠經驗來的。”老陳伸出一隻手,在空中顛了顛,“鹽的用量,憑感覺來的。沒什麼定量,大約10斤的魚放二兩多的鹽。醃製需要兩天兩夜的時間。”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老陳驕傲地說,自己做的魚乾就是好吃,“味道不是特別鹹的,不會必須要配飯才行。”把魚乾切割分段,灑上一點黃酒,放在蒸籠了一蒸,直接幹吃魚乾都是美味的。

2

家傳味道的美味魚乾,經歷時光、市場重重考驗

一到11月下旬左右,老陳便開始一週一週看天氣。他前段時間忙活殺魚、醃製,等到天氣好的一週集中曬。

“天氣預報基本上是準的。”突然來的急風雨,老陳就要搭上雨棚子,不讓魚乾沾一點水,不然曬出來就不好吃了。

“一次性曬幾百條的魚乾,大太陽曬個四五天就可以。”老陳說,魚乾這一美味,靠的是經驗和天氣成就的。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天氣要又冷又有大太陽,魚乾才是最好的。”今年老陳1個月前開始做,已經做了400多條魚乾,都已經賣去了酒店。

老陳出生於一個捕魚世家,爺爺、爸爸都在錢塘江捕魚,老陳16歲前都跟著他們。

爸爸手巧,做的魚乾味道極其鮮美,這是老陳小時候最幸福的記憶。

1992年,在蕭山的西門農貿市場,老陳開設了個賣魚的攤位。

整個市場,只有老陳和另一家賣魚的會做魚乾。

“那時候,產量很小,一年做個幾百條魚乾,不得了了。”老陳做的魚乾味道好,一些客戶買了送人,一傳十、十傳百,都說西門那個陳師傅家的魚乾好吃。靠著品質和口碑,老陳成功PK掉了另一家賣魚攤位,成為了西門市場魚乾第一人。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3

這門手藝女兒不願接,要傳給誰呢

1995年,老陳的魚乾年銷量就達到3000至4000條。

“最紅火的時候,有30多個單位向我定魚乾,一個單位都是幾百條的量。之前我下半年只賣兩個月的魚,等快到年尾那一個月開始著手做魚乾。”

老陳自己也沒想到,魚乾生意能這麼火,成為每年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老陳做魚乾的魚多數從德清、嘉興進來。客戶提前一個星期預約,天氣好,一週能發魚乾。天氣不好時間也就不好說了,但是衝著老陳魚乾的味道,客戶都願意等。

8年前,市場變動,老陳不在市場賣魚了。

可是名聲在外的老陳魚乾卻沒有在市場上消失,依然有源源不斷的客戶找他訂魚乾。

老陳有名言:魚乾最重要的不是產地,而是手藝。老陳的白條魚乾賣250元一條,青魚乾110元一條,價格並不是很便宜,“但瓜瀝的客戶也會找我買。”

老陳是個熱心人,每年都會特意做些魚乾,分給鄰居吃。

月賺10多萬!杭州大叔做“極品魚乾”太鮮美,人稱“魚乾王”

已經57歲的老陳,如今生活的重心落到了照顧兩個孫子上。“兩個孫子一個三歲,一個7個月。三歲的大孫子愛吃魚乾,隔幾天就嚷著要吃魚乾。”

只有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老陳才會投入到繁忙的魚乾製作中。

老陳說,年紀慢慢大起來了,身體有點吃不消,大概只剩下幾年的小日子,可以繼續做魚乾。

享受天倫之樂時,老陳有時會想,“女兒不會做魚乾,也沒來得及收個徒弟,還不知道這一身做魚乾的好功夫傳給誰。”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然 通訊員 金建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