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跟和珅究竟有什麼區別?

仲連逸


我想說的是對於紀曉嵐和和珅,我們大多數都是處於電視劇中的劇情,兩個人機智鬥法,其實電視劇的情節是不可以當歷史來講的,頂多算得上是電視劇導演和編輯們創作的演義。正應了那句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首先,說說紀曉嵐,清朝乾隆年間的重臣之一,其最大的功勞就是帶領近4000文臣和學士修好了舉世聞名的四庫全書。

其次,重點說說和坤,不但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名臣和重臣,他還是整個歷史上的名臣,這裡的“名”大家應該都知道,是指和坤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最出名的貪官。和坤為官以來,深得乾隆皇帝的寵愛,身兼多個重要官職,例如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等,這些官職都是清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官;和坤除了馬屁拍得好以外,本身也確實是非常有才能的,在各個領域都非常的出色,唯獨一點是致命的,就是太貪婪。

第三,聊了兩個人的區別,紀曉嵐相比和坤,無論是從官職大小還是從政治地位都相差和坤太大了,在我看來紀曉嵐其實就是乾隆的一個御用文人,除了在文學領域上有過人的才能外,其它地方都很一般。而且從官職上下級的角度來看,和坤還是紀曉嵐的上司,在職權方面兩人幾乎沒有任何交涉,最重要的一點是乾隆一直都不怎麼待見紀曉嵐。

最後,再回到我開篇說到的電視劇中的情節,《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與和坤是鬥智鬥勇,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其實兩人八杆子都打不著,而且紀曉嵐在年齡上還足足大和坤26歲,和電視劇中兩人年齡相差無幾是大有出入的。

  


姚文嚼字


先來做一下二人的介紹:

紀昀,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等職位,後以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

和珅(全名鈕祜祿·和珅,又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歷任戶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總管內務府大臣,國史館副總裁,鑲黃旗滿洲副都統等。

二人可以說是同朝為官,但有沒有多大交際。紀曉嵐是歷任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可以說的是一名大官了。但你仔細看的話他大多數沒有掌握太多權力。可以說歷史上的紀曉嵐在皇帝眼中只不過是一名書生,不適合處理國家事務,讓他自己寫寫東西整理整理文獻可說的過去,主要人的才華擺在那。紀曉嵐在乾隆朝時為《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可以說時才華出眾了。皇帝也放心把這樣的差事交給書生去做。紀曉嵐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成功編寫整理完《四庫全書》,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文化書籍。


接下來就是和珅,一提這個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貪官。歷史上他貪的錢財是當年幾年的財政收入,在民間有句諺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話,可見其財產豐富成度。和珅在乾隆朝可是乾隆皇帝的心腹大臣,乾隆常常把一些國家事務交給和珅處理。和珅的辦事效率與水平可不是紀曉嵐能比的,從乾隆四十一年一年連升六次,從小小的乾清門侍衛轉變為當朝一品,可見皇帝對他的喜愛程度。在乾隆晚年的時候,很多的政治指令都是由和珅來傳達的。和珅雖然是一品大員,大權在握,但他始終忠於乾隆皇帝,他的忠心是可以讓乾隆皇帝看得見摸得著,可見和珅的厲害之處。在和珅貪汙被處死的時候,寫了一首絕命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留取香菸是後身“。可見他對乾隆皇帝忠心。


修身明德


歷史上的紀曉嵐比和珅大很多,兩人相差26歲,晚年的紀曉嵐性格收斂了很多,為人處世也變得圓滑,知道該如何明哲保身。對於和珅,紀曉嵐不攀附、不得罪,除了工作上必要的交集之外,儘量與和珅保持距離。所以歷史上的和珅和紀曉嵐並非像電視劇上所描述的一對活寶“冤家”關係,電視劇只是某種迎合市場的杜撰,他們的關係其實是很好的往年交。

從年齡上看,和珅比紀曉嵐小26歲,不是一輩人。1754年紀曉嵐考中進士入翰林,之後紀曉嵐一直在文化部門工作(編書,文學侍從)。而1773年和珅23歲時就任管庫大臣,管理布庫,得到乾隆皇帝賞識,從此平步青雲,1776年就做到了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

二人當時地位不是一個量級,紀曉嵐不可能與和珅有多少直接較量。和珅在乾隆面前炙手可熱,紀昀則被批評為讀書不明事理。他們之間真實的關係和民間傳說相去甚遠,和珅也壓根就沒把紀曉嵐當成對手。兩個人年紀差距很大,雖處理國事的意見有分歧,但一直都是相安無事,但是最後卻因為一塊牌匾開罪於和珅。

有一次和珅的新的宅院建成後,想題一塊匾額,於是就想請在文學領域德高望重的紀曉嵐題匾。 紀曉嵐參觀完後便題了“竹苞”二字。 和珅得此牌匾,非常高興,經常向別人炫耀。不料被乾隆識破,“竹苞”二字拆開就是個個草包!和珅火冒三丈,從此便和紀曉嵐結下了仇。 以上就是紀曉嵐與和珅結怨的過程。

擴展資料:

很多人瞭解到的和坤和紀曉嵐的關係都是從影視劇作品裡面知曉的,電視劇裡面的紀曉嵐非常的喜歡耍和坤,大家對於和坤的印象也不好。但是實際上的和坤是一個天資聰穎,勤奮努力的人,而且他身於武官家庭,雖然家庭並不富裕,但是一直以來和坤都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並且和坤只是用了短短半年的時間,就可以從一名小小的守衛成為清王朝統治階級的上層,他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

歷史上紀曉嵐是個純文官,他比和珅年紀大,進入官場也早,為官生涯中基本是修書著作,政治上的問題鮮有參與。而和珅進入官場後,由於會辦事,懂得察言觀色,成為乾隆時期權力最大的權臣。而紀曉嵐的權力與和珅根本沒有可比性,歷史上紀曉嵐也從未敢正面跟和珅對著幹過,在朝中只是不與和珅同流合汙。真正與和珅作對的是嘉慶皇帝的老師王傑,這王傑是乾隆朝的狀元,因為學問優秀被乾隆皇帝任命為兒子(顒琰,即嘉慶皇帝)的老師。王傑為人剛正不阿,歷來看不慣和珅的胡作非為,件件事情與和珅作對,等到嘉慶皇帝上臺,在王傑的極力主導和審判之下,和珅很快被抄家殺頭


歷史的波瀾壯闊


說起紀曉嵐與和珅,可能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最先浮現出《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人物形象,裡面張國立老師塑造的紀曉嵐能言善辯、學識豐富,是貪婪狡猾的和珅的大剋星。然而,這部電視劇雖然可以說是在影視界收穫了巨大的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被人們所牢記,但它是以紀曉嵐為主角的,內容上戲說了乾隆、紀曉嵐、和珅之間的故事,一定程度上醜化了和珅的形象,在史實上難免有些偏頗。

紀曉嵐,原名紀昀,字曉嵐,他博覽群書,在文學上的造詣非常高。紀曉嵐於乾隆八年參加科試獲得第一名而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他先後擔任過提督學政、編修、左都御史、禮部侍郎等職務。

  在真正的歷史中,紀曉嵐的年紀要比和珅大二十多歲,他與和珅的關係不錯,官職比和珅低,實際上也是和珅的助手。他們的關係並不像傳統影視劇所表現出的針鋒相對,而更像是忘年交一般。乾隆帝曾說紀曉嵐是“讀書多而不明理”,其實就是說他在待人處事上還不夠圓滑。而比他年輕的和珅辦事果斷,處世潑辣,這時候,因年紀漸長而逐漸內斂的紀曉嵐就會善意地在人際關係上提醒他。和珅也會在工作與生活中對紀曉嵐多多照顧。另一方面,紀曉嵐是個文人,在政治、治國與理財方面都無法與和珅並肩而論,兩人的利益衝突並不大,因此並沒有太多的直接碰觸,也不會真像電視劇中表現的那樣,鬥得不可開交。



老沈講史


紀曉嵐才華橫溢,官運坐禮部侍郎。和珅聰明過人,軍機大臣,深的乾隆信任。工作中少有交集。


隴右老石


肯定是水火不相容的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