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認為項羽和韓信誰更厲害?你更喜歡誰?

趣味歷史琪姐


韓信是兵仙,項羽是一介武夫,論英雄氣概是項羽,論帶兵打仗韓信是首掘一指的,各人所好,盡顯其能。


絕句構思


楚漢爭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項羽、韓信兩大戰神的對抗。雖然最後結果,是漢軍大獲全勝。但是關於項羽、韓信二人誰最厲害的爭論,一直沒有平息。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兩人沒有在正面戰場上真正一決雌雄,所以讓人有了很多聯想空間。接下來小編就從天分、戰績、戰略戰術上對比分析下項羽和韓信誰強誰弱。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朋友們提出批評指正。

首先,從軍事天分上說,項羽可能略勝一籌:

這可以從項梁教導小時候的項羽說起。項梁,楚國名將項燕之後,項羽叔父。項羽小時候,項梁先教他讀書識字,項羽學了一會覺得沒意思就不學了;然後項梁就教他學習劍術,項羽學了一會也不學了。項梁生氣地問項羽:“讀書識字,劍術武藝你都不學,那你想學什麼?”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要能記住自己的名字就好,學劍只能與一人對敵,我要學萬人敵的本領。”項梁聽到後很高興,就開始教項羽兵法。可惜項羽總是改不了自己沒有耐性的毛病,只是學了個大概就不肯深究了

小夥伴們,看到沒,項羽學兵法根本沒有下什麼功夫,只是學了個大概。一個只學了個大概的項羽就推翻了秦朝,還在楚漢相爭初期打得漢軍狼狽不堪。他如果要是下苦功研讀兵法,那天下還有人是他的對手嗎?

韓信雖然也天資聰明,但與項羽相比,小編認為要略遜一籌。雖然歷史上沒有交代教韓信兵法的老師是誰,也很有可能韓信是無師自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韓信小時候投軍之前一直苦心鑽研過兵法,否則也不會被鄰里鄉親笑話一無是處之人。韓信投軍的時候,項羽早已經帶兵多年,他可比韓信學習的時間少很多,又沒有韓信認真。再對比兩人都是戰神的名頭,所以小編才說,項羽的軍事天分要比韓信略勝一籌。

其次從戰績上來看,可能還是項羽略佔優勢:

項羽一生征戰幾乎全部都在以少勝多,鉅鹿一戰,項羽領5萬楚軍破章邯四十萬秦軍;彭城之戰,3萬精銳打得劉邦56萬大軍狼狽不堪。與之相比,韓信雖也有“背水一戰”擊敗以一敵十擊敗十倍於己趙軍的戰績,但兩人對手的實力不可同日而語。鉅鹿之戰項羽以一敵八擊敗的可是秦朝的正規軍。韓信“背水一戰”擊敗的趙軍,正是鉅鹿之戰中敗北的秦軍擊潰的那批人。再聯繫彭城之戰,項羽的戰績,小編認為,項羽在戰績上略佔上風。

最後從戰略戰術上說,韓信比項羽要強上一些:

韓信善於打大兵團作戰,軍隊越多他的勝算越大。所以韓信的兵越打越多。垓下之圍更能顯出韓信的這一長處。60萬大軍在韓信手中如臂指使,對項羽完成合圍。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一句話“一般將領能指揮10萬人的部隊流暢行軍就很了不起了,行軍打仗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物資糧草多少、攻城器械攜帶多少、戰士的身體素質,每一項都影響到整體行軍速度。”這絕對是韓信的強項。所以說,在戰略戰術上,韓信確實要比項羽強一些,項羽帶兵可能是10萬以內最好,韓信則在50萬級最能顯出優勢。

但是小編要說的是,有時候兩軍交戰戰略戰術並不代表一切,交戰士氣,將士的勇氣也很重要。

在這一方面,項羽可以說完勝韓信。項羽本身就是一員勇將,又身先士卒,往往他帶領的士兵能發揮出全部的潛力,這也是項羽身上最主要的特點。

歷史上“夫戰,勇氣也”這樣的論斷,不正說明勇氣、士氣對戰爭勝負的重要性嗎。知道戰爭的勝敗,影響因素不會只有戰略戰術一項。所以綜合起來看,小編認為項羽要略勝韓信一籌。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


古行生


我是奔騰Li,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項羽與韓信這兩位曠世英雄,在戰績上的作為相信大家都知道,筆者在此,就不在撒過多的墨水了(應該是敲鍵盤!),今天筆者想從性格上去分析西楚霸王“項羽”,與淮陰侯“韓信”到底哪個更厲害一些,

高傲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

作為楚國舊貴的項羽,自小就對秦王朝恨之入骨,兒時的項羽對讀書識字不是很感興趣,但卻鍾情於兵法,漸漸長大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項羽的叔父項梁也藉機起義,項羽從此走上滅秦之路,

項羽熟知兵法,驍勇善戰,很快便闖出一番天地,但項羽的性格特點卻極為明顯,

  1. 有勇無謀,遇事多莽撞
  2. 高傲自縛,獨斷獨行
  3. 心中恨意太深,對秦朝舊部手段狠辣
項羽劇照

能屈能伸的,淮陰侯韓信

作為一名普通人的韓信,在沒成名前,可以說是吃飯都成問題的人物,在古代封建社會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這是最嚴的象徵,而韓信能受更大的羞辱《胯下之辱》,作為小人物出身,也許韓信的成功,除自身學識外,更大的因素在於韓信的性格特點,

  1. 有勇有謀,善於激發士兵的潛力
  2. 能屈能伸,在逆境面前肯降低身段,
  3. 知恩圖報,對困難時給予自己幫助的人,給予回報
韓信劇照

總結

出身與經歷的不同,導致兩人的性格卻截然相反,

  • 歷史見證了西楚霸王項羽的失敗,《霸王別姬》的悽美給後世留下無數的惋惜,
  • 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故事,讓後世知道一代“兵神”韓信,最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古人云:“不以成敗論英雄”,項羽與韓信這兩位英雄,都有各自的使命需要完成,性格的優劣,也全因環境造成,作為後世的我們,看著古人的事蹟,應該學會取長補短,


奔騰Li


如果我是一個女人,我會喜歡項羽。貴族出身,長腿歐巴,力能扛鼎,家境殷實,高頭大馬,錦帽貂裘,起兵之後,更是縱橫馳騁,一時風頭無兩,滅秦之後,宰割天下,自封西楚霸王,實為天下共主,霸道總裁範十足。垓下之圍,多情別虞姬,又是溫情脈脈,“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韓信就差的遠了,年輕時連吃飯都成問題,還鑽過街頭混混的褲襠,後來從軍,先跟項羽後跟劉邦,有過輝煌,凋零的也快,更不見其妻子有見於史書,作為女子,自然不會舍項羽而選韓信。

如果我是一個戰士,我更喜歡跟隨項羽,項羽治軍,愛兵如子,“史記”裡說的清楚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

雖說是婦人之仁,但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作為士兵封侯拜相本就無望,能遇到這樣的統帥,能不心存感激,捨命殺敵。

如果我是一名將軍,我更喜歡韓信,韓信作戰善於以少勝多,也就是以小博大,作為將軍跟隨左右,更容易立功得到封賞。而項羽對於將軍封賞是有名的小氣,所謂的官印刻好了紋路都磨平了,都不捨得把官位賞給別人。

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如果我是一名百姓我更喜歡韓信,最起碼跟著韓信可以活命,項羽則是屠城高手,殺人魔王,百姓不幸見了項羽,就像莊稼碰到了蝗災。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醉美木瀆


我個人認為:韓信更厲害!韓信是漢朝第一戰神,而項羽不過是韓信的手下敗將而已。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大家看看是否合理?

第一、項羽有勇無謀,他屢戰屢勝靠的就是八千江東子弟啊。項羽一人之力根本打不過章邯大將軍。

我們都知道,章邯大將軍在定陶圍攻了項梁大將軍,楚軍大敗,項梁也被殺死了。然而這個時候,章邯錯誤的估計了戰爭形式,放過了項羽,轉而攻打趙國。給了項羽喘息機會,項羽藉著為叔父報仇雪恨,殺紅了眼!八千江東子弟兵個個驍勇善戰,他們北渡漳河,破釜沉舟最終大敗章邯。為此,項羽一戰封神。

第二、韓信運籌帷幄,懂得兵法,不會胡來,如果歷史讓他兩個人火拼的話,項羽根本打不過韓信。

韓信是個兵法大師,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其不意的打敗了章邯大將軍。隨後,韓信出關打敗了趙國,收拾了燕國,藉著出使齊國的計策滅了齊國。韓信開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項羽積極拉攏韓信,然而韓信並不搭理項羽。反而,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

項羽全靠亞父范增一人獻計獻策,其他人的計策都是餿主意。比如:龍駒前往齊國救援齊國,項羽都讓他不要輕易出戰,然而這個草包還是中計了,被韓信三下五除二給消滅了!

第三、項羽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他受到了韓信十面埋伏的計策,項羽中計以為四面楚歌,失望之極的項羽竟然丟下了10萬楚軍,帶著百人突圍。

項羽與劉邦議和之後,項羽著急回家。劉邦老滑頭毀約,他又派兵追擊項羽。但是劉邦打不過項羽,只有請韓信出山。韓信出山之後,用了十面埋伏的計策。項羽被團團包圍,走投無路。這時候,項羽沒了計策跟著虞姬哭泣,太丟人了吧。最終,項羽害死了虞姬,帶著親信跑了😔。

項羽跑了以後,韓信窮追不捨。最終項羽走頭無路,在烏江自刎!

綜上所述:項羽根本就不是韓信的對手。你們覺得呢?歡迎下方評論。


95後歷史觀


大家好,我是小冉,我來解說這個問題,下面給你們看兩人的詳細情況

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長江段西)邊自刎。項羽至今為止一直被評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勇猛的著名武將,稱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梁、項羽,卻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後經蕭何保舉拜為大將, 而韓信也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劉邦彭城兵敗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又平定了魏國。 之後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在劉邦派人收取其精兵後 背水一戰擊敗趙國, 同時派人降服了燕國。 之後派兵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楚騎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 劉邦成皋兵敗後奪去韓信兵馬命其拿下齊國, 之後韓信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韓信開始進攻楚國,項羽被迫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 劉邦聽從張良、陳平的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 反被項羽擊敗。 漢五年,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自刎。 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後被人誣告謀反而貶為淮陰侯。 後呂后與蕭何合謀, 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垓下,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

我個人認為韓信比較厲害吧,因為韓信歷史上打敗過項羽呀!

以上就是小冉認為的啦,喜歡小染的關注一下好嗎


小冉解說


這個問題提的很有趣,兩個同時代的人可比性十足,都是傑出的軍事家,一流的軍事統帥,名垂千古。而且是敵對的兩方,個人結局也相同,都是屬於悲劇性的人物。

評價政治歷史人物,要從兩個方面說起,一個是歷史功績和過失,另一方面是人品性格能力來說。

先說說他們的共同點:秦末漢初時代四大著名以少勝多戰役,他們各佔一半,都是長勝將軍。項羽最大的歷史功績是在鉅鹿之戰中創造的,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一戰扭轉乾坤,是滅秦的頭號功臣,其二是彭城之戰。韓信最大的歷史功績掃平諸侯,滅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 、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使天下歸於統一,減少了諸侯之間的相互攻伐,利國利民,韓信的以少勝多戰役是滅趙的井陘之戰和殺龍且的濰水之戰。在戰爭中都留下眾多的膾炙人口的歷史成語故事,項羽的有力能扛鼎、破釜沉舟、十面埋伏、沐猴而冠、四面楚歌等等。韓信的有胯下之辱、暗渡陳倉、背水一戰、拔旗易幟、鍾室之禍等等。韓信有兵仙之稱,項羽是兵家四勢中的兵形勢代表人物。 都缺乏政治智慧,以至於都死於非命。

不同之處在於,韓信善於謀略,屬於智慧型的,這一點遠超項羽。項羽勇武過人,作戰身先士卒中國史上最強武將,屬於猛將型的。項羽多次屠城,坑殺過二十萬秦國降卒,過於殘酷冷血,韓信就善待接納降卒,留為己用,從不屠城。項羽性格自傲暴烈殘忍、優柔寡斷、多疑自滿。韓信性格堅韌忍辱負重、心胸開闊、狂妄自大、不懂人情世故。

總體來說我認為韓信比項羽厲害,戰爭的勝負關鍵因素不在於主帥的勇武,在於謀略,在於人心。項羽屠城殺降實在是違反人性,大失道義。項羽出身好年少得志,韓信出身貧寒忍辱負重草根逆襲。韓信雖然有缺點,但是他心胸開闊,知恩圖報,謀略超世,消滅群雄,還是更喜歡他。


披堅執銳K


首先我表明我的觀點,那就是韓信不如項羽。

首先,大家比的最多的就是軍事能力,這方面應該說項羽、韓信都是那個時代最一流的,非要比出誰強也不切實際,除了最後一場垓下合圍外,幾乎沒正面交手;

其次,從地位上看項羽算是楚國領袖(雖然其政治能力實在可笑)從司馬遷身在漢朝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為項羽與劉邦同作本紀就可看出一二,韓信只能算是漢方一員大將,不是同級別的,而且韓信的政治能力也是渣的一塌糊塗,楚漢相爭末期蒯通力勸其自立為王就是不肯,還說是忠於劉邦,可從其後期的結局也能看出並不是這樣。

第三,人品,韓信的人品就不用多說了,劉邦偽遊雲夢要削韓信諸侯王的時候,出賣了朋友鍾離眜,妄圖賣友求榮,結果還是被劉邦從楚王為降為淮陰侯;

第四,性格,人們常說項羽殘暴,我覺得這是他的認識問題,妄圖以此讓後面的戰爭更加容易,也是他沒有好的謀士的緣故。有個典故,項羽攻下一城後準備屠城,但竟在一小孩的勸說下放棄了,這也只能說是范增實在菜,劉邦陣營不提張良,就是陳平也不是范增能比得上的;

第五,人格魅力,從司馬遷的不以成敗論英雄到現在不斷傳唱的霸王別姬,就能看出項羽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




一蓑煙雨任平生jkl


當然是項羽更厲害!項羽還被後人稱為“千古無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項羽究竟何德何能,能當得起這樣一個稱號?

項羽之所以有能夠得到這樣一個稱號,主要的原因就是,項羽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至今都沒有人能夠超越。

一、勝率最高

雖然很多名將都被人們稱為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一個人總有失利的時候。然而,除了項羽的最後一戰,項羽可以說是真正的百戰百勝。項羽起兵只有八年,他經歷到了七十多場戰爭,卻沒有一次失敗過。項羽只用了八年的時間,比別的大將一輩子幾十年打的勝仗還要多,這種勝率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很多名將的成功都是由很多將士的性命換來的,吸取了很多次失敗的經驗之後,才有了後來的勝利,因此打敗仗在所難免。但是項羽似乎是天生的軍事天才,年紀輕輕就能有這樣的戰績和勝率,真的是太可怕了。

二、最年輕的稱霸的人。但是能夠稱霸天下的人,無不是經歷了長久的奮鬥,和數十年的積累。但是項羽在26歲的時候就已經稱霸天下。要知道劉邦26歲的時候還是個小混混,五十多歲的時候還是項羽手下的一個小嘍囉。就算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也已經39歲了,比項羽晚了十三年,而且是在先人打下的基礎上完成的。

三,單人武力值最高。項羽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舉起幾百上千斤的鼎。後來在臨死之前,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不僅拿下了敵軍將領的人頭,臨死之前,還連續殺死了八百多漢軍士兵。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要是別人,就算是累都累死了,但是項羽沒有,沒有人能殺死他,項羽最後是自殺的。



佳哥tan5366


我個人認為,本領上韓信項羽不相上下,但在其他方面,我選擇韓信。

從出身成就和承受能力兩方面說。

出身成就,項羽是楚國項氏一族繼承人,出身高貴,本領威望兼併,手下將領無數,更有數十萬雄兵。本來應該是和秦始皇那樣,再次一統亂世,但他只想恢復舊時楚國的地域,面對劉邦幾次被他擊潰敗,沒有趕盡殺絕,反而讓他幾次逃脫,最後被反敗為勝。而韓信出身貧苦,差點餓死了,也忍受了胯下之辱,但他沒有一直這樣,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統領三軍的元帥,雖然結果不好,但顯然韓信是成功的。

承受能力上,項羽意志不夠堅定,最後烏江自刎,無顏見江東父老;而韓信則受過各種苦難。

所以我認為韓信比項羽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