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韓信、蕭何的後代子孫的境遇如何?

小小棣


漢初三傑,輔佐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劉邦對他們的評價極其高。

一:張良的後代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劉邦

張良的後代有張仲景:被後人稱為“醫聖”,是東漢末年的著名醫學家。《傷寒雜病論》就是他寫的。

張九齡:唐朝名相,不僅是政治家還是一位詩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他寫的。

二:韓信的後代

“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劉邦

韓信的後人據說現在是姓韋,《韋氏族譜》的記載:韓信被殺後,家族也遭到屠殺,但是有個三歲的兒子韓瀠(也有說韓天貢)被蒯通藏了起來,後來交給了蕭何,蕭何為了保住韓信的血脈,就送到南越讓趙佗收養,並建議改性防止劉邦的追殺,所以就取了“韓”字的一半“韋”字作姓,並在此地生存,得以延續。也就是在廣西一帶,很多韋姓人都自稱是韓信的後人。

但是這個說法得到很多人的猜疑,蕭何設計害了韓信,韓信門客蒯通又怎麼會把幼子交於蕭何?再說韓信和趙佗也無交情,所以這個說法存疑。其實韓信後人記載不是很多,本人也不是很清楚。

三:蕭何的後代

“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劉邦

蕭何和張良韓信比起來就顯得好很多了,子孫後代一直都得到延續,劉邦為了感謝蕭何還封了爵位,兒子都繼承了他的爵位,後來因觸犯法律被剝奪爵位,最後又封了他的後代為酇侯,這裡面比較出名的就屬南齊的開國皇帝蕭道成和南北朝時期梁國的建立者蕭衍。

兒子:蕭祿、蕭同、蕭延

孫子:蕭遺、蕭則、蕭嘉

曾孫:蕭勝、蕭慶

玄孫:蕭壽成、蕭建世、蕭喜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歷史


先說韓信的後代子孫。

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被斬殺之後,"遂夷信三族 ",之後,太史公的論贊中又有"夷滅宗族 "的說法,所謂三族有不同的說法,但其直系後裔(如果有)理論上肯定被呂后誅殺殆盡了,從這個角度,自然沒有後代子孫境遇一說。

但是,根據韋氏族譜,韓信當時有一個只有3歲的幼子名叫韓瀅(韓瀠,又名韋雲際或韋天保),這個孩子在蕭何、蒯通和那個當初讓韓信受胯下之辱後來被韓信以德報怨任命為都尉的屠中少年(這時自然也不是少年了)等的幫助下,送到了南越王趙佗這裡撫養長大,取韓姓的一半改姓為韋,改名雲際或天保,並接受趙佗賜封的土地,成為土夷長。及至唐代,這支韋氏(被稱為韓韋)以當地酋長身身份世襲澄州(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州南寧市上林縣)刺史,和其《六合堅固大宅頌》碑和《智誠洞摩崖碑》都提及祖先是從京兆(長安)逃亡而來的韓信之子,後人出於至誠的慎終追遠和孺慕之情,而讓蕭何在救助孤兒中出力,也算人們對"成也蕭何敗蕭何 "痛惜之餘的一種自我安慰,對這些倒也不便多說什麼,但是這類故事實際上是典型的王明珂先生指出的"英雄祖先 "傳說,和泰伯、仲雍逃奔到荊蠻之地,文身斷髮,建立句吳(後來吳國的前身)、秦國的奴隸無弋爰劍成為古羌族的領袖、《華陽國志》中記載高陽(顓頊)將自己的少子封在蜀地成為蜀國王室的祖先是同一個類型的所謂“文明起源傳說”或“化夷傳說”,

直到清代,仍然有康定明正土司是康熙帝第十七子果郡王(對,就是和甄嬛談戀愛的那個)的兒子的傳說,可見這一類型故事影響的強大。此類故事當然用隱喻的方式反映了一定的歷史和文化脈絡,但其具體的人物關係和情節,出於穿鑿附會的居多,不能成為堅實的歷史證據。比如韓韋后裔中有家譜族系研究者根據智誠洞碑文的"王子僑羽登霄漢",認為這就是對韓信離開項羽而成為漢劉邦的重臣的記敘,還很傲嬌加不忿地說:

這句話沒有幾個史學家能夠準確翻譯,幾乎都是亂說一通,愧乎?何德何能自稱為“家 ”?

這句話能做出這樣的理解,和劉心武老師揭秘《紅樓夢》有的一拼,乃們怎麼說怎麼對,好不好?!

結論,韓信後代子孫,沒有確鑿可信的證據證明存在和延續。退一萬步講,即使存在,也湮滅在歷史的河流中了。

(劉邦: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再說蕭何的後裔。

先看一下《漢書·蕭何曹參傳》的記載:

蕭何被劉邦封為酇侯(侯國都城約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固封山北,已被漢水淹沒),蕭何去世之後第一個繼承這個爵位的是他的長子蕭祿,蕭祿沒有後代,一度國除,次年,垂簾聽政的呂后復置侯國,冊封蕭何的妻子(名同)為酇侯(呂后算得夠朋友還加封蕭何的幼子蕭延為筑陽侯)。孝文帝元年,蕭何的妻子被罷免(因為是呂后的閨蜜——大霧),把蕭延改封為酇侯,蕭延不久去世,他的兒子蕭遺繼承爵位,蕭遺又是絕嗣無子,漢文帝就讓蕭遺的弟弟蕭則襲爵,蕭則後來因為犯罪而被免爵。景帝二年,漢景帝特別頒佈詔書說:“已故的相國蕭何,是高皇帝的大功臣,參與奪取經營天下的大事。現在他的祭祀斷絕,朕很憐惜。可以把武陽縣二千戶封給蕭何孫蕭嘉為列侯。”詔書中提到的蕭嘉,是蕭則的弟弟。蕭嘉死後,由蕭嘉的兒子蕭勝繼承爵位,後來蕭勝也因罪被免。漢武帝元狩年間,又下詔說:“把鄧地兩千四百戶封蕭何曾孫蕭慶為鄧侯,佈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報答蕭相國的恩德。”蕭慶,是蕭則的兒子。他去世後,其子蕭壽成繼承侯爵,又因為獻給太常的犧牲瘦瘠獲罪被罷免。漢宣帝時,詔令丞相御史查詢蕭相國後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孫建世等12人,又下詔把鄭二千戶封建世為酆侯。到了其孫蕭獲的時候,又因指使奴僕殺人而以減死論罪。漢成帝時,又封蕭何玄孫之子南繦縣令蕭喜為酆侯。傳到曾孫正值王莽時期就滅絕了。

(劉邦: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滅絕只是指襲蕭何爵位的一系,我們發現,在漢宣帝時期,就找到玄孫12人,可見蕭何後代從宗族角度還是相對比較繁盛的。其中有一支爵祿不顯,卻發揚光大,那就是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頂級門閥之一的蘭陵蕭氏。

據說蕭何之孫蕭彪

遷居於東海郡蘭陵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一帶),於是蘭陵蕭氏開始發端,又經四世到漢宣帝時期(歷成帝、元帝)大臣蕭望之蘭陵蕭氏開始興旺,後逐漸成為以儒學傳家的世家大族。西晉末年衣冠南渡,蕭氏家族被安置於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並僑置蘭陵郡蘭陵縣(郡、縣皆無實土),史稱“南蘭陵”,故仍被稱為蘭陵蕭氏。

南朝齊、梁兩朝皇帝都出自蘭陵蕭氏——南朝劉宋出自漢裔,劉邦之後把皇位讓給蕭何之後,沒毛病——又加上歷史淵源和聯姻等關係,蘭陵蕭氏特別是其中昭明太子蕭統的子孫蕭詧、蕭巋一支進入關隴貴族集團行列,在西魏、隋朝和唐朝都無比貴盛。

(隋煬帝和蕭皇后,蕭皇后是蕭巋之女,關於她在隋煬帝去世後改嫁多位君王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蕭巋第七子蕭瑀(575—648)被唐高祖李淵親切地呼為蕭郎,在一次飲宴中,唐太宗讓一座之中最高貴的人首先喝酒,蕭瑀站了出來並說自己的理由:

臣是梁朝天子兒,隋朝皇后弟,尚書左僕射,天子親家翁。

太宗撫掌大笑。蘭陵蕭氏在唐朝一共出了10個宰相。

不過,以唐朝史學家顏師古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認為蕭望之不是蕭何子孫,認為是“近代譜諜妄相托附”,這一觀點此處也並存之。顏師古的觀點當然不一定對,但是《南齊書》、《梁書》中非常細密完整的譜系,也不一定是準確的。

下面說說張良的後代子孫。

張良的後裔比較有意思。

雖然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大唐名相張九齡都被認為是張良的後裔,但張良後裔中比較出名的一支是一個宗教世家——張天師家族。

(張道陵被認為是天師道創始人,傳說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

第一代張天師是張道陵,根據《漢天師世家》的記載,張道陵是張良的八世孫。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張魯,據傳就是張道陵之孫,也就是張良的十世孫。

張魯第三子張盛,漢末遷居龍虎山(今江西龍虎山)創正一道,從此天師之位代代相傳,成為正一道的宗教領袖,如果前述關係成立,

那麼他是張良的第十一世孫。

但是,從張魯以後至隋唐這一段天師世系在史書中不載或不詳,只見於《漢天師世家》。而《漢天師世家》作者是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成書已經是在明代,從文獻學的意義上,其證明效力只能說是很微弱的,而天師道張道陵是張良之後,在可信的正史中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張良被劉邦封為留侯,張良的兒子張不疑是第二代留侯,但是後來因為參與謀殺故楚內史,罪當處死,出錢贖命被罰為城旦(刑期五年的苦役),留侯爵位被廢除。張家的這個跟斗載得不小,此後雖然也有張不疑後人任官的記載,但爵位卻不像蕭何家族,再也沒有了。

從東漢到魏晉,黃巾領袖張角三兄弟、早期天師道的張道陵三祖孫、五斗米道創始人張修等宗教領袖或術數之士有很多姓張的,《周易乾鑿度》說:

代者赤兌……黃佐命。

鄭玄註解說:此赤兌者,謂漢高帝也,代周蒼,故為赤,赤,火色也;黃者,火之子,故佐命,張良是也。

行事神秘的張良和他的張姓,在讖緯的意義上有獨特的隱喻和象徵,那麼假託其後人的說法就很順理成章,而相對走向沒落的留侯後代子孫,轉而另闢蹊徑“孫恩盧循化”(孫恩盧循起義,指士族仕途蹇滯轉而往宗教組織者方向發展),其可能性也是相當大的。

(劉邦: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談古論金,掰開揉碎歷史的人性和技術流呈現給您


談古論金


很多劉姓人都認為自己是劉邦的後代,事實上,劉邦的後代無或者只是佔劉姓人口的8%(全國百家劉氏家族DNA測試的結果最大的那一個祖先簇)

現在我把劉邦和漢三傑的後代情況簡要的介紹一下:

1-劉邦後代:

第一種情況:只有漢惠帝和兩個漢少帝,因為漢文帝的孕期問題,事實上劉邦的後代只傳三世即亡,漢文帝本是魏豹子!劉邦的其他兒子,基本都被呂后屠戮!!!

第二種情況:西漢諸帝和諸侯王,東漢諸帝和諸侯王,蜀漢諸帝等!!理論上,劉秀和劉備都是劉邦的後代,但事實上到底是不是,誰也說不準,尤其是劉備,被人們的質疑最大!!

第三種情況,有可能建立南漢的劉謙家族也是劉邦後代,但日本學者有質疑,劉謙家族有可能是從波斯中東地區經商的番人後代,並非是華夏劉邦家族後人!!!

2-韓信後代:

第一種情況,韓信被夷滅三族,後代沒有!

第二種情況,韓信幼子真的存在,並且在嶺南“世襲兩千載,遍地土司王”!!這種為躲避皇權迫害,為忠良留孤的傳統在中國文化裡屢見不鮮,也符合中國人的道義與傳統,或許,蕭何真的良心發現了,或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罪孽而為之!!!

3-張良後代:

張良後代,理論上都很了不起!!事實上中國的道教就是由張良後代建立,而張天師家族,也成了一個唯一可與孔氏家族媲美的中國唯一的兩大貴族世家之一!!

4-蕭何後代:

理論上的蕭何後代,很了不起,很有作為,尤其是蘭陵蕭氏,名冠華夏,甚至都超過了劉邦後代的作為了!大家學者很多!!!

另外,蕭何後代建有兩大王朝,出了二十多個皇帝,數百個諸侯王,近百個宰相,與隋唐兩代皇室聯姻,公主王孫一大堆!!!並且,西梁小王朝和隋末後梁國也是蕭何後人建立!!!

總之,一句話總結:

劉邦與蕭何後代熱衷於建立王朝,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相較於韓信的後代是“在朝”的地位;韓信的後代熱衷於到處取得土司地位,在各地建立大小土司王朝,傳承千餘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相較於劉邦蕭何的後代是“在野”的地位;而張良的後代最特別,我認為也最成功,他的後代在中國人的精神領域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無比,至今影響力仍甚巨道教王朝,張天師家族至今仍強悍的存在,這種情況套用在西方,就是妥妥的梵蒂岡教皇世家!!!



松山箋志


相對來說,蕭何的子孫相對較好,韓信的最差。

劉邦稱帝前後,除了承任在楚漢戰爭的盟友的王位外,還對自己的人馬進行分封,共計143位之多。這些功臣在漢初中央和地政權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與外戚、皇族鼎足而三。劉邦在臨死前與功臣位殺白馬盟誓: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到了漢武帝時,這些功臣的封國的封戶都大幅增長,“蕭、曹、絳、灌之屬或至四萬,小侯自倍“。漢武帝對外戰爭,要封大量的新的軍功人員,因此就對這些功臣之後下手。漢武帝元鼎五年,借酹金事件,一下免去106位功臣之後的爵位。漢宣帝時,對部分功臣之後准予恢復待遇,漢元帝時,蕭何等功臣之後恢復爵位。


漢初主要功臣的待遇如下:

1、韓信:齊王—楚王—淮陰侯

韓信先是被封為齊王,垓下之戰後,改封為楚王,漢五年末,劉邦用陳平之計擒之於陳,至洛陽改降封為淮陰侯,漢十一年春,呂后用蕭何計殺之於未央宮鍾室,夷三族。

2、張良:留侯

張良一向體弱,一般不帶兵,因此主要是作為劉邦的高參。劉邦對張良一向敬重,對其他功臣往往直呼其名如呼小兒,唯獨對張良一向稱子房而不名。劉邦稱帝后,讓張良自擇齊地3萬戶,但張良只選了與劉邦初次相遇的留縣(今微山湖南部一帶),封戶一萬,在功臣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營陵侯劉澤和平陽侯曹叄。

劉邦去世後,張良因曾幫呂后鞏固漢惠帝的太子之位,因此也深為呂后信重,並且把這種信重延續到了他的兒子張不疑和張闢強。漢文帝時,留侯張不疑因參與謀殺楚國的前內史,論罪當死,贖為城旦,去修長城了,留國廢除,地入於漢;

張良的後代最有名的是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

3、蕭何:酇侯

蕭何與劉邦最早的一幫狐朋狗友之一,當年劉邦每次出差,蕭何都會比他人多給200錢的份子錢,因此劉邦後來稱帝后多給他兩千戶。而且,蕭何家族中除了他被封侯外,多人都有食邑,他的夫人也被封為列侯。

蕭何去世,其子蕭祿繼立,是為哀侯;哀侯祿死,無後,弟弟蕭同繼立,文帝時,侯同有罪,國除。蕭何的小兒子蕭延在呂后時被封為筑陽侯,兄長被廢后,被改封為酇侯。蕭鼻延去世,煬侯遺繼立。

煬侯遺在位一年死,無後,漢文帝封蕭遺之弟蕭則;蕭則去世,弟蕭嘉繼立;蕭嘉死,子蕭勝繼立;漢景帝中二年,蕭勝有罪,改立蕭勝之弟蕭慶,是為共侯;共侯死,子蕭壽立。漢武帝元狩六年,蕭壽任太常,因犧牲太瘦免,國除。

漢宣地地節三年,蕭建以蕭何玄孫紹封,是為安侯。王莽時,改封蕭何之後為蕭鄉侯,王莽敗,蕭何一系的爵位至此斷絕。

4、曹參:平陽侯

曹叄後裔封國延續最長,一直延續到三國時魏末,司馬氏代魏,國除。

曹叄去世,子靖侯曹窟嗣;靖侯卒,子簡侯奇嗣;簡侯卒,子夷侯奇嗣;夷侯卒,子共侯襄嗣;共侯卒,子曹宗嗣。曹宗有罪,贖為城旦。

元康四年,曹參玄孫杜陵公乘曹喜詔復家,元壽二年,曹本始紹封為平陽侯。漢光武帝建武二年,曹宏舉佐光武帝,紹封為平陽。

東漢中期,改封為武始後,再來改為容城侯,司馬氏代魏,國除。

除了以上四位外,漢初功臣結局大都不錯,”布衣卿相“是漢初政治的一大特點,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要津多數為這些功臣把持,比如西楚霸王的侄子項它入漢以後做了20多年的淮陰守;漢武帝皇后陳阿嬌的曾祖父堂邑侯陳嬰做了20多年的楚相。

漢初功臣中但過丞相(相國、右丞相)的有:1、蕭何:相高祖、惠帝;2、曹叄:相惠帝;3、王陵:相惠帝、高後;4、陳平:相高後、文帝;5、周勃:相文帝;6、灌嬰:相文帝;7、張蒼:相文帝;8、申屠嘉:相文帝、景帝


qzuser69445372


瞭解漢代歷史的人都知道,西漢有三傑,分別是張良、韓信、蕭何,正是這三傑幫助劉邦建立了西漢,但我們今天不說這三傑的命運,而是來說說他們的子孫後代的境遇。

先來說一下韓信後代的命運,韓信,我們都知道,在西漢建立以後,被安上謀反的罪名而遭處死,而他的後代也難逃此劫,很多都被殺了,不過也有漏網之魚,據京兆堂《韋氏族譜》記載:韓信幼子時年三歲,得家客(楚中尉屠中少年)藏匿,後告知蕭何,蕭何於是修書遣客(蒯徹、蕭美),攜韓信幼子至南越,暗託南越武帝趙佗撫養。而且蕭何為了保住韓信兒子的命,取韓字的一半,讓他改姓韋,所以在廣西有很多韋姓。


接下來說說張良,張良被劉邦親切的稱為“吾之子房”,不過張良看到劉邦建國後對功臣的手段後,於是選擇了明哲保身,不參與朝政。不過他的幾個兒子還在朝廷中任職,長子張不疑沿襲了張良的留侯封號,但因與門大夫殺故楚內史,貶為城旦。他的次子張闢疆,曾任侍中。在他兩個兒子以後,張良家族就逐漸沒落了,直到張良的六世孫張皓時,張良家才有點起色,張皓當過東漢司空,張皓之子張綱官至廣陵太守。十世孫張翼,也就是張皓玄孫,三國蜀漢時官至左車騎將軍、冀州刺史,封都亭侯。

最後說說蕭何的後代,蕭何可以說是三傑之中有最好下場的,死的時候還當著丞相,不過他的後代沒有太大出息的,蕭何的後嗣有四世因為犯罪而失掉爵位,但是皇帝又很重視蕭何的後代,常常找他們,再次封為酇侯。

這三傑的後代,都因自己的父輩而改變了命運,不過就算他們有著很好的出身,他們也比不上昔日父輩創造下來的功績。


歷史百家爭鳴


張良和蕭何沒有受到劉邦的屠殺,他們的侯國也不大,自然他們的後代不會受到劉邦及之後西漢皇帝的注意,因此得以自由發展,不被打擊。

蕭何的後代情況:

《史記》: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史記》記錄蕭何後代因為犯罪丟失侯爵四世,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才重新續封張良之後為侯。

《漢書》:

“孝惠二年,何薨,諡曰文終侯。子祿嗣,薨,無子。高後乃封何夫人同為酇侯,小子延為筑陽侯。孝文元年,罷同,更封延為酇侯。薨,子遺嗣。薨,無子。文帝復以遣弟則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詔御史:“故相國蕭何,高皇帝大功臣,所與為天下也。今其祀絕,朕甚憐之。其以武陽縣戶二千封何孫嘉為列侯。”嘉,則弟也。薨,子勝嗣,後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復下詔御史:“以酇戶二千四百封何曾孫慶為酇侯,佈告天下,令明知朕報蕭相國德也。”慶,則子也。薨,子壽成嗣,坐為太常犧牲瘦免。宣帝時,詔丞相、御史求問蕭相國後在者,得玄孫建世等十二人,復下詔以酇戶二千封建世為酇侯。傳子至孫獲,坐使奴殺人減死論。成帝時,復封何玄孫之子南長喜為酇侯。傳子至曾孫,王莽敗乃絕。”

《漢書》的記錄很詳細:蕭何——蕭祿——蕭何夫人同(因蕭祿無子祭祀)——蕭何夫人同被漢文帝免爵,以蕭何小兒子蕭延繼侯爵——蕭遺——蕭則(因蕭遺無子,弟弟蕭則繼侯)——蕭則因罪被免爵,漢景帝以蕭則弟弟蕭嘉繼侯——蕭勝——蕭勝因罪被免爵,漢武帝以蕭則兒子蕭慶繼侯——蕭壽成——蕭壽成因罪免爵,漢宣帝以蕭建世繼侯——傳子到孫蕭獲,因指使奴隸殺人被免爵——漢成帝封南長喜繼侯,直至王莽時為止。

從《漢書》的記錄來看,司馬遷所謂的四世失侯應該是指:蕭祿無子、蕭何夫人繼侯、蕭遺無子、蕭則因罪免這四次失侯記錄。


張良的後裔

張良的侯爵只流傳了一代:

“子不疑嗣侯。孝文三年坐不敬,國除。”

自此以後張良的後代就沒有了記錄。


韓信的後裔

《史記淮陰侯列傳》:

“遂夷信三族。”

韓信的三族都被殺光了,沒有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