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姜子牙、韓信、張良那樣的人,你會怎麼做,是等待明主,還是毛遂自薦?

阿帥140540931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我相信慧眼識珠的人以後會有大作為。任用賢臣良將也是身為明主的必要條件。劉備的成功,與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脫不開關係,是金子總會發光,每一位足智多謀的謀士都應該等待真正賞識自己的人。如果毛遂自薦的君主並不是明君,那就是牛嚼牡丹,對牛彈琴。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子牙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懷濟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負,可是一直懷才不遇。他聽說周文王聖明,希望得到其賞識,於是便來到渭水河畔,假借垂釣之名來觀望時局,以望得到周文王的賞識。其中,不乏有認識到其才能的人想要與之結交甚至認為義父,可是姜太公不改心中所願,也不毛遂自薦去拜見周文王,而是等其自願上鉤。

黃石公授書張良

張良在刺殺秦王失敗後,隱姓埋名逃到下邳,遇到一位老者,那老者看見張良走來,故意把自己腳上的鞋子掉到橋下,張良拿著鞋來到橋上,老者又伸出腳來讓張良為他穿上:張良再次強壓怒火,為老者穿了鞋。那位老者也沒有道謝,站起來一笑而去,張良心裡萬分驚訝,呆呆地望著老者的背影。

沒想到老者已經在此等候他了。老者大怒,對張良說:“你與老人約定,為什麼遲到,回去吧。五天以後早些來!”這樣又過了五天,到了約定的日子,雞一打鳴,張良就來到橋上,沒想到老者有先在橋上等他。

老者這次怒容滿面地斥責張良:你為什麼又遲到?以後一定要早些來。五天後,張良半夜就來到橋上,過了一會兒,他看見那位老者走過來了。這次,老者高興地說;“應苡如此!”然後拿出一部書,對張良說:“你熟讀這部書,就可以輔佐帝王,十年之後定會成功。十三年後你再來見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黃石。天亮以後,張良拿出書一看,原來是《廣太公兵法》。因此一遇,才有的後來幫劉邦奪得天下。


長亭文史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在我看來,自古以來良好的君臣關係應該建立在“彼此投合,相互信賴”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後世那套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人倫綁架關係。就此而言,“身懷利器”的能人異士在面臨擇主問題時,就應該更加審慎,因為一旦所投非人,不僅會敗壞自己一生清名,而且還是貽害無窮,殃及無辜。

一: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

漢武帝曾說“欲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現在既然身懷非常之謀,自然就不能毫無抉擇的盲目投效。畢竟,身懷壯志的能人異士就如同一柄鋒銳異常的寶劍,用得好固然可以拯救蒼生黎民,福澤天下百姓;可一旦所託非人,用不好的話就會禍國殃民,貽害無窮。而這也就是古往今來,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潔身自好,絕不輕言去就的關鍵所在。

孔子說:“有道則仕,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話說,大才如孔子者,若不是因為始終堅守自己的操守和矢志於畢生的夢想,但凡稍微懂得變通以下,那麼以求賢若渴如諸國王侯者,天下之大, 孔子又哪裡去不得呢?

而他之所以寧願枯守穹廬之中,著書立說以傳後世者,究其原因也就在於他對自己的能力和追求有著明確的認識和深刻的感悟,正出於對自己的負責和對天下蒼生的熱愛,才最終導致他寧願傾述報復於《春秋》,也不願與時浮沉,隨波逐流的原因。

不僅孔子如此,無論是前此於孔子的傅說和姜子牙,還是後於孔子的張良和諸葛孔明,試問,哪一個不是堅決秉持“身懷利器不可以輕易示人”的原則,寧願枯守穹廬也不願意阿諛奉承,取悅世俗?

二: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話說,對於一個有卓越超拔的才能的賢人而言,能被人賞識並且還能以一己之所長做些利國利民的事情才是人生中最快樂的。就此而言,在我看來,在邯鄲城危如累卵、趙國百姓深陷水火倒懸之間而又無能為力之際毛遂自薦的毛遂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英雄了。因為從他的行為中,我們分明可以看到“義士”二字。

換言之,毛遂絕對是個有追求有抱負,但又不乏矜驕自傲的人,不然,以他的才能而言,為什麼非要等到這種家國傾覆在即,社稷將為丘墟的時刻才出來自我推薦呢?對此,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若不是因為“邯鄲之圍”實在過於危急,而平原君手下又確實沒有可用之才的話,毛遂很可能還會和之前一樣,只是安安靜靜的收斂自己的才華,默默無聞的做個食客呢?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所為者,固不在於一人一己,一家一姓之得失,就此一點,應該說在自春秋戰國以來的中華志士身上是向來不缺的,一如“魯仲連義不帝秦”,換言之,除了天下蒼生,黎民百姓,沒有什麼人能夠使這些真正具備大才大智,大能大識的人為之俯身低頭。

三:傑出的才華是上天的恩賜,若不能效力天下, 不如珍而藏之

在我看來,驚才絕豔的才華是上天的恩賜,若不能使之效力於天下,還不如珍而藏之來的乾脆。但人終究是有自矜和炫耀的心理存在的,一如韓信奔走於楚漢之間,之所以屢背其主,輕言去就,究其原因不過就是因為不甘於使自己的蓋世才華就此埋沒而已。但當他真正受知於劉邦之後又能如何呢?說句大不敬的話,正是韓信的加入才有燃起了劉邦的野心和慾火。進而又使天下人在水火倒懸之中苦苦掙扎了五年之久。

誠然,對於我剛剛的言辭,很多人會以項羽殘暴、兇悍來證明劉邦反楚的正確性,但你我皆是後來學史者,你怎麼就能確定歷史上真實的項羽就是書中所寫之人呢?難道說這些年被考古發現所翻轉的歷史事件還少嗎?所以,在我眼中,韓信後來的悲慘下場也是有其原因的。

所以,相對於“毛遂自薦”的積極主動,我更願意選擇“靜待明主”的相互選擇,因為,這不不僅不是被動的被挑選,反而恰恰是對自己的尊重和對天下人的負責。

我是狐筆春秋,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謝謝


狐筆春秋


如果我是這樣的人,自負不凡,正好又在亂世之中我也一定會放手去做不愧於自己的事情,讓自己名垂青史的。

首先我們是架設啊,我無法知道歷史的發展脈絡,也無法知道誰才是最後爭霸的勝利者,我只能憑藉自己對於好惡的判斷來決定投靠哪一陣營,單純的等待是沒有意義的,這不是寫小說,我也沒有主角光環,也許在等待明主的過程中就會死亡,所有隻有主動出擊,主動加入明主的陣營,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憑藉自己的能力發展出一番大事業。




何唐


先看三個人物的歷史形象,

姜子牙,願者上鉤,輔國良臣的歷朝典範。

韓信,寒門貴子,屌絲逆襲的典範。

張良,貴族後裔,功成身退的典範。

雖說要假設自己是這三人,這個命題過於虛妄,但還是可以當作遊戲娛樂一下。

個人以為,要把自己假設為某一個人,一般都是想要得到某個人身上的優質特性。然後又不能把自己原本的個性去除,這樣結合起來才有意思。

就我個人而言,個性散慢,大大咧咧,無求無慾,不好爭辯。然後,再將三人的優質特性結合到我自身來。

如果我是韓信,兵家典籍瞭然於胸。但是猶於我個人的性格缺陷,也許,在那個亂世,只會默默無聞,空有一身本領,也許會嘆嘆懷才不遇,抱怨一下世道不公,碌碌無為一輩子。

如果我是姜子牙,都一把年紀了,那時候沒幾個活過50歲的時代,以我的個性,還是去教教養生之道,讓人來參觀參觀我這老怪物,輕鬆過完剩下的風燭殘年。

如果我是張良,做為貴族後裔,如果手上還有點錢財,不如買幾個女僕,買塊地,起間房子,躲到深山老林快活一生多好。如果沒了錢財,以我這經世緯才,學習鬼谷子,躲到深山去教弟子吧。

權當一樂,人是永遠不會成為第二個誰的。既使才能一樣,命運也會有所不同。


黎傳宇


回答這個問題真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這問題讓人不由自由感到亢奮。

嘿嘿嘿……如果自己成了歷史中姜子牙或者張良,諸葛亮劉伯溫那樣的人,驕傲是不要的,但風有點大,身子有點飄……

閒話少說,問主是問假若是他們那樣的人,是等待明主,還是毛遂自薦?

俗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王而事。

還有一句通俗說法∥學滿文與武,買與帝王家。

等待明主和毛遂自薦,是兩種行為,兩種模式。

假若統稱一種模式,這就是商業行為。而這種商業行為,又分為兩種模式,即直銷模式,和推銷模式。

等待明主就是推銷模式,毛遂自薦新是自銷模式。

說白了,推銷模式就好像租了門面或者擺攤銷售,直銷模式就好像走街串戶,上門推銷一樣。

再通俗的說的更明白點,推銷,按老百姓的說法就是姜太公釣魚一一一願者上鉤。

直銷按民間的說辭即王婆賣瓜一一一自賣自誇。

而歷史上用這兩種方式走上成功的人確實不在少數。

現在我們就從推銷模式,那個發明姜太公釣魚一一一願者上鉤的姜子牙說起。

姜子牙做事一一一一百不成

姜子牙賣面一一一一風吹一地

姜子牙編草鞋一一一沒法穿

姜子牙找文王一一一算是找到家

這個被稱為智神的姜子牙怎麼在民間,都是被調笑的味道。原來姜子牙是個流浪漢,飄泊一生,百事不成。

在他八十二歲那年高齡之時,忽然來到西周渭水河邊,作了一次秀,搞起直播,那影響之大,波及西周

京城幾百裡,一時之間,大家放下手中活計,專門來到渭水河邊看這怪老頭做什麼妖。

那時沒有網絡沒有手機,大家不能在家裡觀看,只得走出家門,來到搞直播人面前。

多少年來,大家為了吃魚,基本都是用釣的方法,釣的方法就是用彎彎的魚鉤,放上誘餌,專等那貪吃的魚兒。

這個叫姜子牙的老頭子,卻用一個直鉤,且不放誘餌,放入河裡,專等魚兒上手。

魚兒沒上,卻上來一群吃瓜群眾,最後把宮裡的想吃瓜周文王也驚動了。

文王到來,直接把吃瓜群眾趕走,把姜子牙請入宮內,一個人看他表演。

後來嗎,姜子牙逆襲成功,幫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二人滅商紂,平天下,打下八百年周朝基業。

姜子牙獨創的推銷摸式被後世廣泛用於各種類型。

尤其極為推崇他,要象他一樣,救民於水火也,除暴安良於天下的一批後人前赴後繼,不乏追尋者。

如被漢高祖劉邦稱作,夫運籌帷幄之內,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運用姜老師推廣的獨門絕技,直鉤釣魚法,也釣到了劉邦這個大款。

如智者化身,提出三分天下,讓他的主人三顧茅廬的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而名垂青史。

然而我遍看歷史上發明直銷的傳始人,卻就是不知誰是第一人。

畢竟王婆賣瓜,總是有點不雅,於是大家就冊除了。

但我看到問主的問題,眼晴頓時就亮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話說兵神韓信,從小孤兒,大凡傑出人物,皆有讓人唏噓之處。

韓信為了不至於餓,先是跑到霸王項羽手下聽差,僅僅混了個連長級別,這韓信從小自視很高,夢想就是元師和將軍級別。

韓信如同項羽一樣,傲氣十足,常常在戰友面前吹噓自己,戰友們當然看不順眼,就常常給韓信小鞋穿。

韓信本計劃引起大家關注,水到渠成後,霸王項羽就會不給他不見面的機會。

豈料,大官難見,小鬼難纏。於是逃之夭夭。

韓信來到漢王劉邦帳下,結局還是那樣慘,只得又是逃跑。

於是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

高祖高臺拜將韓信點兵的故事,……

閒話少說,問主問假若我是姜子牙,張良韓信之英傑,我是怎麼選擇,等明主親臨,還是毛遂自薦。

可惜我不是,是了還怎麼選擇呢?

二選其一,割誰都不忍,只能見機行事,好好把握機會。

當然,姜太公姜魚有點好玩,首選是錯不了的。








古白羽


如果你現在就有能力自己去馳騁千里:立刻走,如果心裡已經認定了誰是伯樂,就徑直去找他,毛遂自薦也好、在他面前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也好,總之讓伯樂看到你、認識你、瞭解你、欣賞你直到最後推薦你。

如果出走時心裡沒有確定伯樂的目標:那就邊馳騁邊找,儘量跑的優美些,展示你的力量和速度,說不定,伯樂就正好從你身邊路過呢。

如果經過仔細衡量、測算,覺得自己目前還沒有能力獨闖世界,就先做好“駑馬”:“人在矮簷下,怎能不低頭?”,你必須先認命,知道目前自己沒在千里馬的位置、還不是你大顯身手的時候:不要再想幹千里馬該乾的事、不要再想要千里馬的待遇,你得學會把自己放得很低:甚至比一般的馬還要低,低眉順眼,少吃多幹但不能越位超過一般的馬,學會保存實力、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你可不能一再心懷怨氣、一再表示不滿:否則有話,還沒等你見到伯樂,就會“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了,別說不能“以千里稱也”,就是小命都難保呦!



歷史的真相l


請看楊玉環的搶答:

明皇與貴妃

【清】袁枚

到底君王負舊盟,

江山情重美人輕。

玉環領略夫妻味,

從此人間不再生。

[摩挲說兩句]

清朝的袁枚在縣團級的位置上就退了,沒有高層生活的經驗,但卻對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宮廷政變品頭論足,好像有內部消息似的。但還真別說,畢竟是乾嘉三大家之一,確實有學問,有見識。

什麼宮廷政變?就是馬嵬坡政變。怎麼回事呢?當時,節度史安祿山叛亂,唐明皇向四川逃跑,到了馬嵬坡(陝西省興平縣),禁軍政變,殺死宰相楊國忠,逼唐明皇賜死楊貴妃。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楊貴妃就是李隆基的寵妃楊玉環,楊玉環是楊國忠的族妹。我看,這場政變的實質,是太子李亨擔心李隆基逃跑將導致政權喪失,因此通過政變奪權,進而收復失地。

老袁是何等風流之人!他選擇這場政變的一個故事性很強的情節,大發議論。

他說,在馬嵬坡政變中,最後還是君王李隆基辜負了對楊貴妃的海誓山盟。什麼海誓山盟?估計都是些什麼海枯石爛不變心、天荒地老不分離之類的話。根據白居易的詩,情況是這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難道白居易曾經偷聽不成?實際上,李隆基不僅是背信棄義,而且是心狠手辣。政變者要求處死楊玉環,李隆基頂不住,便賜楊玉環三尺白綾自縊。

楊玉環雖然恃寵縱驕,但罪不至死呀?楊玉環必須死,是因為楊國忠是他的族兄,又是她推薦給明皇的。楊國忠主張逃跑,被殺死了;楊玉環如果不死,還獨受恩寵,政變者的安全沒有保障,睡不著覺啊。

李隆基也是沒辦法,必須在江山與美人之間作出選擇。江山與美人孰輕孰重?在江山面前美人輕如鴻毛。老袁這裡說的江山,實質上是皇權。有了這皇權,就不愁沒有美人,沒你楊玉環,還有李玉環,張玉環、劉玉環……,都不用李隆基出手,撲上來的就烏泱烏泱的。但是,沒有了皇權,就完蛋了,你的楊玉環就是人家的楊玉環了。也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如南唐後主李煜,最後江山丟也,美人也亡了。

死到臨頭了,楊玉環才領略了皇家夫妻的滋味。

皇家的愛情那是絕對任性的。皇帝是老子天下第一,愛起來絕對任性,顛覆人倫,六親不認,遇鬼殺鬼,遇佛宰佛,簡直排山倒海、一住無前。楊玉環原來是李隆基的兒媳婦,李隆基硬是從自己兒子壽王李瑁手中搶過來。嫁給君王的生活也老帶勁了,啥事都前呼後擁、耀武揚威、肉林酒池、珠光寶氣,吃個荔枝都由廣東每天特供專送。孃家人也都跟著沾了大光,升官的升官,發財的發財,揚名的揚名。其實,在資產負債表上,這些都是應付款啊。

既然皇帝是老子天下第一,凡事都是別人求他的情,他從不求別人、也從不領任何人的情,包括夫妻之情。因此,當皇帝拋棄你時,那也是絕對任性,一樣是顛覆人倫,六親不認,讓你死就得死,讓你亡就得亡,簡直泰山壓頂、不可阻擋。這時,與皇帝的夫妻關係,就是絕對的負資產。

其實,皇家夫妻的滋味,不等於民間夫妻的滋味。尋常百姓的愛情雖然也不都是美好,但絕對沒有那麼任性。在尋常百姓之家,很多夫妻都是白頭到老的,即使生離死別或家破人亡,臨了時不少人還是說:下輩子還與你做夫妻。

尋常百姓的非任性夫妻之情,楊玉環沒領略到,她只領略到了君王絕對任性的夫妻之情。李隆基賜她死時,讓她找個好地方託生,但她已經下了最後的決心,堅決不再託生為人。沒意思了,對做人失去信心。

楊玉環長得漂亮不必說,她還非常有才,能歌善舞,詩寫得也好,不輸唐朝那些大詩人;還非常有情有義,李隆基賜他死時,她雖然說了不再託生,也說了死而無憾。徐夤詩說:“張均兄弟皆何在,卻是楊妃死報君。”張均兄弟是李隆基圈子裡的人,安史之亂時成為安祿山政府的高官,只有楊貴妃以死報答君王,太夠意思了。

楊玉環的缺點是懂點政治、但不精通、而又深度捲入政治,因此悲劇了。中國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都是政治家,只有楊玉環是深度參與政治的藝術家。

還是替古人擔憂的老袁好,四十多歲就退了,回家幹自己喜歡的事的,一直幹到82歲。而楊玉環終年僅有38歲,正是人生好時光啊。


創新國


姜子牙,韓信,張良都是能人。但是能要硬碰硬,顯露出真資格,嘴上吹是吹不出來的。

。姜子牙是閒散釣魚客,他呀!懷才不遇,直到八十才遇文王,為周天子開創了八百年皇朝,他對社會有功跡,那麼他的名聲千古不敗。他的對手申公豹是邪教名人,可是他不幹好事,違背天意(興衰)助紂為虐,幫商糾王與姜了一牙作鬥修煉幾千年的功德毀於一旦。

。韓信是社會底層

的跛腳生,被世人看不起,一個青壯年的男子漢,連個老孃都養不起,世上有丸胯子弟恥笑他說:韓信你能在我胯下鑽過,我可舍你一個月的養母飯糧,可對韓信來說有什麼不可,照樣在那混帳東西胯下鑽過,討得了三兩銀子。故後人稱韓信‘’乞食漂母,受辱胯下‘’。可是他時來幸轉,經張良推薦他在沛公劉邦處當官,還登臺拜為大將軍,會同簫何,張良,陳平一起,助沛公劉邦建立了漢朝四百年天下,可惜的是韓信晚年的命幸多怪,被呂雉所害。

。張良為劉邦打夭下,物色人材周遊六國要六年之久,憑他三寸不爛之舌為劉邦召來好多文武賢才,並且拜黃石公為師進修三年,滿師後師父教他下山助劉幫打天下,待事成後立即離開劉邦,否則有血光之災。所以他會同韓信簫何陳平,一起商量在九里山垓下設下十面埋伏計陷楚霸玉入圍,夜簫悲歌散楚,將項王四十萬兵馬一夜盡散。霸王無臉回江東,離別虞姬雙雙自勿,韓信,張良,簫何,陣平功成名就,建立了漢家四百年天下,事成張良不告而別入山修道,陳平繼續當官,韓信,簫何先後被殺。


老龔166916589


戰國時趙國的毛遂地位卑微,卻自信得令人欽佩。在趙國被秦軍圍困的關鍵時刻,他不顧旁人的鄙夷和恥笑,挺身而出 ,鼎力自薦,憑藉自己“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楚王出兵,救國民於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藺相如”的美稱。毛遂自薦的故事之所以能夠千古流傳,正是因為人們欽佩他的自信和自薦。可以說,他也是自己的伯樂。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就應該像賈平凹和毛遂那樣發現自己的才能,然後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氣,把自己“薦”出去,做自己的伯樂。萬萬學不得那個才高八斗、計謀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幾乎一生的時間來等待伯樂發現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華就會被自己的消極等待給埋沒了。

人們常常感嘆命運不公,卻很少發掘自己的潛質;常常羨慕別人的成功,卻往往忽視自己的努力和爭取。那麼,讓我們從現在起做自己的伯樂吧!把我們心中的巨人喚醒,發現自己、賞識自己,把自己的天賦和潛能發揚光大,成就自己千里馬的夢想。


阿C搞笑視頻



姜子牙封神

  姜子牙當年將所有功臣全封了神,唯獨自己沒有封,並謙稱自己是“泰山石敢當”。商朝末年,姜子牙佐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封於齊,被後人列於仙班之首,尊為兵家鼻祖,天齊至尊。
姜子牙釣魚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說是漂泊不定、困頓不堪,但是他卻滿腹經綸、壯志凌雲,深信自己能幹一番事業。聽說西伯姬昌尊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來到西歧後,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薦,而是來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市陳倉區磻溪鎮)住了下來。此後,他每日垂釣於渭水之上,等待聖明君主的到來。
  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幹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杆也不垂到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鉤。”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幹,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著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聘,並封姜尚為相。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
  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便源於此。
姜子牙的故事
  覆水難收
  姜尚早些時候只知道釣魚,家裡貧困,其妻馬氏嫌棄姜尚,欲圖離去,姜尚勸她說:“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可別這樣做。”馬氏不聽勸告,離開了姜尚。後來姜尚幫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馬氏見其地位、財富都很好於是想和姜尚破鏡重圓,但姜尚早已經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讓馬氏去撿回來,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尚於是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
人物評價
  孔子:“許由,獨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司馬遷:“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李商隱:“武故時非無臣也,然其卒佐武,有牧野之誓,白旗之懸,果何人哉?非太公望不可也。”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郝經:“渢渢乎大哉,齊之風乎!表東海者,其太公乎?顯與西土,而國之東乎。不顯惟德,祗稱其功乎。敬勝乎怠,神道之充乎。心存不忘,堯、舜之中乎。乃武乃文,聖德之同乎。於乎不能忘,三代之隆乎。”
  胡布:“子牙獵渭水,葉夢為帝師。望重名益崇,太公俟子來。殷授太阿柄,興王闡鴻基。一怒天下安,熊羆實佐之。如何上古書,《誓命》無一辭?聖道薄武功,用變當天時。窮兵非得已,兇術尚誰諮。黃帝革不享,揚威樹旄旗。堯民服四罪,干戈寖已隳。孔聖鄙軍旅,尚力德已衰。修德保宗社,教民戰無違。熙熙安耕鑿,此道寧可期。”
  陳志歲:“兵權與奇計,何妨出屠酤。白髮感知遇,壯心翻勝初。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魚。人世重功業,貴謀民康如。得道伐失道,順勢但一呼。”(《江南靖士詩稿·姜子牙》)
  黃道周:“太公尚父,霸王之輔。漁獵以歸,修德用武。學擅陰陽,韜分龍虎。黃鉞白旄,揮之如麈。伐取商殘,開篤周祜。後世談兵,宗之為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