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醫療龍頭擬上市:併購撐起了半個海吉亞

自建不如收購

腫瘤醫療龍頭擬上市:併購撐起了半個海吉亞


2月17日,海吉亞醫療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計劃港股上市。據招股書,其計劃將募集的資金用於升級已有億元,和設立新醫院;在人口龐大、對醫療服務相對較高的新市場中收購億元;用於升級信息技術系統;用於營運資金和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公開資料顯示,海吉亞醫療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以腫瘤科為核心的醫院及放療中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截止2018年月31日旗下醫院數目及放療相關服務產生的收入計算,海吉亞是國內最大的腫瘤醫院集團。

處於領先地位的海吉亞面對的是潛力巨大的腫瘤醫療服務市場。

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國癌症發病宗數由2014年的約3.8百萬人增至2018年的約4.3百萬人,預計2024年將達約5百萬人。隨著對腫瘤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國內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總收入由2014年的2040億元增至2018年的3323億元,符合年增長率為13%,預計2019年至2024年將按11.9%的符合年增長率進一步增長,2024年達6583億元。


腫瘤醫療龍頭擬上市:併購撐起了半個海吉亞

在如此背景下,海吉亞的業績增長可圈可點。

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2019前十個月,海吉亞營收分別為5.96億元、7.66億元、8.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651萬元、241.8萬元、2715.2萬元。

從業務來看,醫院業務收入從2017年的4.6億元,增至2019年前十個月的7.72億元,佔比從77.2%增長至86.8%;第三方放療業務收入從1.35億元減少至1.12億元,佔比從22.6%減少至12.6%。

貢獻絕大多數收入的醫院業務已經成為了海吉亞的核心業務,但海吉亞卻是以第三方放療業務起家的。

2009年,海吉亞收購了立體定向放療設備的製造商和知識產權擁有人——伽馬星科技,一年後順勢推出放療服務中心,與醫院展開合作。2012年,海吉亞自建了第一家自有醫院(即單縣海吉亞醫院),但其在2016年才正式開始營業。顯然自建醫院是一項十分花費時間、資金的投入,於是海吉亞選擇通過自建和收購建立醫院網絡,業務重心也轉向了醫院業務。

目前,海吉亞擁有7家自有醫院,其中有4家醫院為收購而來,包括龍巖市博愛醫院、蘇州滄浪醫院、成武海吉亞醫院、安丘海吉亞醫院。

收購而來的醫院為海吉亞的業務作出了不小的貢獻,以蘇州滄浪醫院和龍巖市博愛醫院的表現最為明顯。

在2017年,兩家醫院的收入合計佔總收入39.3%,而同時期的單縣海吉亞醫院貢獻了34.8%的營收,在2019年前十個月兩家醫院合計佔比36.1%,單縣海吉亞醫院佔比26.6%。也就是說,兩家醫院貢獻了海吉亞總營收的近一半左右,而自建醫院中僅有單縣海吉亞醫院有著亮眼的表現。

腫瘤醫療龍頭擬上市:併購撐起了半個海吉亞


通過收購,海吉亞錄得3億商譽,一旦對應醫院出現運營問題、或者業績下滑等問題,都會對商譽進行減值,從而影響公司整體的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根據招股書內容,其募集資金將有一部分會用於收購新醫院。也就是說,海吉亞並不會停止收購的步伐,而收購帶來的高商譽又為其業績增長增添了一絲不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