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樓市政策陸續出臺,為房企紓困但並非刺激樓市

本文為“房地產帶鹽人”的第118篇專欄文章,今天我們說一下新近的各地樓市政策。


先從衡陽說起:小幅刺激樓市

衡陽是目前出臺政策的第九個城市,與前面城市不同的是,衡陽的政策不僅僅為房企紓困,也包含了提振樓市的輕度刺激性內容。2月14日晚間,湖南省衡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出臺《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衡陽的政策大體如下:

1、直接的減免稅費,這裡麵包括交易環節的稅費,這是直接刺激市場的

<strong>對購買新建商品房(含住宅和非住宅)和存量住房,簽訂網籤協議並繳納契稅,所繳契稅稅率為1%的,由市財政按所交契稅對購房人予以全額補貼,所繳契稅稅率為1.5%的,由市財政按所交契稅的2/3對購房人予以補貼;

<strong>所繳契稅稅率為2%以上(含2%)的,由市財政按所交契稅的50%對購房人予以補貼。新建商品房項目地下車位首次出售的,由市財政按1000元/個的標準對購買人予以補貼。

<strong>人才購房補貼對象範圍擴大至非“雙一流”大學全日制本科生一次性購房補貼5萬元。

2、其他為房企紓困,跟其他城市差不多。

各地樓市政策陸續出臺,為房企紓困但並非刺激樓市

衡陽的釋放效應沒有那麼大,因為城市地位決定了不一定適合作為參照案例。不過在市場如此變化之下,趨勢很明顯,所以各地因城施策也會有差異。當然衡陽的政策對投資購房入市存在一定的放鬆,此時主要的方向仍然是房住不炒,所以我認為不會進一步的擴大,同時也不一定會被叫停。

因為當前的市場並非正常情況,絕大部分地區的房地產項目並未復工、開始銷售,所以即使有政策,也不會馬上反映在供需兩端。

我們回來看看其他城市的政策:以無錫、西安等為代表的新政策主要的目的是為房地產企業紓困,對房企的資金鍊壓力有緩解的可能性。這裡麵包括:分期繳納土地款、預售條件放寬為看投入達到25%即可而不是卡工程進度,以及預售資金監管的彈性、減免緩交稅費、還款延後不能抽貸等等,說白了房企資金轉動會更快以應對當前的市場黑天鵝。

具體羅列一下:

浙江、江西、安徽三個省份,無錫,西安,上海,深圳,南昌,鄭州,廈門等城市在2月中旬都已經出臺了利好樓市的政策。


無錫:降低預售門檻,預售部分完成25%投資就可以開始出售,並且可以申請延遲繳納土地出讓金。

西安:降低土地競買保證金,可按起始價的20%計算繳納,並且出讓土地合同簽訂後一個月,只用繳納50%的出讓地價款,剩餘部分可以申請分期繳納,時間最長1年。

其他各地基本上參照上述兩者。可見這些政策對房企在拿地環節,極大的控制了資金成本,土拍沒錢可以少交押金、分期付款。這像不像各大房企的降價促銷?

那麼我認為這些手段更多的是防範房地產行業的金融風險,我們知道無論是房企的有息負債,到期債務,還是個人購房者的家庭負債是金融環節中佔比不小的一部分。個人居民貸款餘額中大頭是房貸,而且普遍性更高,對家庭的財務狀況影響也更大。那麼反過來房企能正常運轉、將開發的項目交付也需要資金支撐。少花錢,快回款很重要,例如前面說到的這個土地款分期付款的政策,就會極大緩解房企的現金流,同時會轉變各地的土地市場需求,這個我們下面來展開說。

各地樓市政策陸續出臺,為房企紓困但並非刺激樓市

當前樓市政策未來會逐步退出

我們認為當前的樓市政策短期內會有更多城市推出,但同時在疫情逐步控制、市場銷售開發回覆之後,這類紓困為主要目標的政策都會逐步的退出或停止。有以下幾個理由:

1、房住不炒是大方向,當前的樓市刺激政策不宜太顯著,否則在後續之後救市有可能帶來新的投資過熱,地產泡沫和金融風險是必須要控制的。如果這些政策持續放大,無異於偏離了它最初的初衷,我相信這是各地會謹慎控制的。

2、代價太大,尤其是財政壓力;咱們看看這些減稅、緩交、分歧交納土地出讓金、對企業、個人補貼,這些都是增加支出、減少收入的措施。長期來看是無法負擔的,疫情一旦結束,市場恢復的時候,這些基本上會很快終止。

3、對土地市場的短期利好,但長期來看增加了賣地的博弈成本。“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咱們都知道對於賣方來說,價格競爭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例如開發企業裡經常帶頭降價的恆大、碧桂園沒少被約談。為什麼呢?除了穩定上次,還有一個因素,降價的會導致大量的需求、資金都去買降價的便宜樓盤,等於從其他項目上把客戶資金都抽走了。

賣地而言也是如此,如今部分城市出臺的土地出讓金分期繳納的情況,跟咱們房企賣房子分期付款一樣,客戶肯定會被吸引,那麼其他開發商、銀行怎麼辦?所以目前來看這個政策各地會普及,但不會成為未來主流持續的政策,因為一旦大家都這樣做,回款太慢了。當然,目前的政策的確會加速房企拿地策略的調整和市場的分化,能分期付款的城市,前提是市場和經濟基礎得好,那麼大家自然希望能在降低投入門檻的基礎上去拿地。

各地樓市政策陸續出臺,為房企紓困但並非刺激樓市

房企紓困:幫大不幫小,此時房企又被想起來了

2019年五百多家房企破產,似乎成為大家熱議的現象,其實大可不必,原因有三:

1、全國房企十萬多家,五百家大約佔0.5%,哪個行業沒有這麼個破產幾率?以前市場再火爆的時候也有房企破產的,這屬於大家突然關注到了這一點而已。

2、很多小房企資金鍊有問題正常現象,市場優勝劣汰,房地產是個很需要硬實力的領域,未來被收併購的不僅僅是小房企,大房企經營不利一樣被收購,這樣行業反而更健康。

3、很多項目公司,就是房企在一地的某個項目,都會註冊一個公司,這具體的項目公司破產原因很複雜,並非都是純粹的市場因素。

疫情衝擊下房地產行業被迫再次洗牌,倒閉破產的都是實力較弱,無法在越來越殘酷的房地產行業競爭中活下去的群體。剩餘的房企會繼續出現頭部化,那些耳熟能詳的大房企,體量會越來越大。

記得一點:競爭越激烈、越殘酷的領域,最終脫穎而出存活下來的將都是些可怕的巨無霸級別的企業。

房地產領域尤甚!未來幾年你會看到這些龐然大物巨大的力量。

越是艱難的時候,能拿到資源、政策支持、人才、資金的企業都是有實力的佼佼者,每一輪危機都意味著抵抗力的增強,未來房地產項目的風險在更專業的企業運營下反而風險降低了。因為客戶面對的業餘玩家越來越少。


各地樓市政策陸續出臺,為房企紓困但並非刺激樓市


這輪政策之下,樓市會提前把跌幅釋放完畢

最後一部分給出一些重要的建議吧,關於購房,什麼時機、什麼地方。


2019年一直處於下跌通道的大部分二線城市,會因為這次疫情的衝擊,提前下跌到位。簡而言之,就是本該繼續緩慢陰跌的行情,因為這次疫情會全部提前釋放。疫情衝擊+新房促銷+會讓價格直接探底,這些城市的房價底部築底將迅速完成,原來半年甚至更久的跨度被濃縮在這短短兩個月內。

這個時候加上疫情一旦結束,社會經濟活動全部恢復正常,樓市重新啟動,新房的促銷和打折會再次把底部基礎打牢。如果你想買房的城市是在這些下跌城市內,那麼在疫情結束前,就可以開始關注你有想法的具體樓盤了。

一旦大面積新聞報道疫情開始逐漸好轉,我相信你微信朋友圈裡,銷售和中介的各種新房促銷信息,就會接踵而來。這個時候別慌,繼續等,等疫情完全結束,最起碼人的聚集活動不再受限,售樓部可以接待大量人群的時候,這才是新房促銷活動的高潮。

新房的促銷和地方的利好政策,肯定是會同時出現,這個時候就不要太猶豫,看準自己選好的樓盤,可以下手了。因為這些二線城市,例如鄭州,濟南,天津,等等都是有人口基礎的,疫情只會讓這些城市房價下行提前完成,但並不會改變其城市長期的樓市走向結構。

人口和經濟結構是關鍵,其他城市和地區以此類推,當前並不忙,多觀察一段大家都會看出來。


在下一篇我們會繼續分析市場走勢,歡迎關注。


各地樓市政策陸續出臺,為房企紓困但並非刺激樓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