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新版《水滸傳》,圖為潘金蓮與武松)

武松為兄報仇,拎著西門慶和潘金蓮的人頭,帶著一眾證人到縣衙自首。陽穀縣令得知消息後,升堂審案。武松如實供述了為兄復仇的殺人經過,並呈上了潘金蓮和王婆的供詞,眾位證人也紛紛為武松做了證明。

面對案情,“縣官念武松是個義氣烈漢,又想他上京去了這一遭,一心要周全他;又尋思他的好處,便喚該吏商議道:‘念武松那廝是個有義的漢子,把這人們招狀從新做過。’”

很多讀者和電視劇編導因為這段文字,對陽穀縣令頗有一番好感。但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一個細節:縣令想周全武松,為何要修改招狀?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老版《水滸傳》,圖為潘金蓮)

(一)縣令的“周全”

本案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成奸,後聯手毒殺了武大並毀屍滅跡。武松為兄報仇殺了姦夫淫婦。武松自首時呈上的證據足以證明事實的經過,尤其是潘金蓮死前有親筆畫押和一眾證人證明的供詞,白紙黑字板上釘釘,更何況還有王婆這個活證據。如果沒有陽穀縣令的“周全”,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該如何判處?

根據《宋史.志一百五十四》記載,宋神宗元豐三年,中書刑房後官周清上奏“‘竊詳律意,妻謀殺夫,已殺,合入惡逆,以按問自首,變從故殺法,宜用妻毆夫死法定罪。且十惡條,謀與故鬥殺夫,方入惡逆,若謀而未殺,止當不睦。既用舉輕明重,宜從謀而未殺法,依敕當決重杖處死,恐不可入惡逆斬刑。’下審刑院、刑部參詳,從清議。”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新版《水滸傳》,圖為潘金蓮與西門慶)

同樣根據《宋史.志第一百五十三》記載,青州百姓王贇幼年時父親被人殺害,王贇年幼無力復仇。到宋神宗元豐元年,二十歲的王贇才出手刺死了殺父仇人,並割下仇人的腦袋祭奠了亡父,然後自首。宋神宗感慨王贇的孝道,又有自首情節,從輕判處王贇刺配相鄰州府。

根據既有案例,潘金蓮和西門慶身犯惡逆大罪在前,有必死之理。武松為如父的長兄報仇並自首,與王贇案如出一轍,最多也就判個刺配之罪。所以縣令想要周全武松,修改招狀後的刑罰至少應該不應高於刺配才對。

陽穀縣令對案卷的修改結果是“武松因祭獻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爭,婦人將靈幢推倒;救護亡兄神主,與嫂鬥毆,一時殺死。次後西門慶因與本婦通姦,前來強護,因而鬥毆;互相不伏,扭打至獅子橋邊,以致鬥殺身死。”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老版《水滸傳》,圖為西門慶)

這份初審結論並未提及武大的死因,不容祭祀和推到靈幢最多隻能算犯忌而不是犯罪,於是武松殺潘金蓮就沒有了任何正當理由;更重要的是通姦與武松的殺人行為沒有因果關係,西門慶為阻止武松傷害潘金蓮而被殺,甚至夠的上見義勇為了。至於王婆,則連提都沒提!

如此一改完全顛覆了真實案情,此案性質就從武松為兄復仇變成了故意殺人,而潘金蓮和西門慶也從不赦重犯變成了單純的受害人。

依此結論,武松將必獲死罪!陽穀縣令如此“周全”一番,卻是要致他於死地!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新版《水滸傳》,圖為西門慶)

二、府尹的周全

陽穀縣令“周全”完武松,把他和王婆用長枷送到了東平府。

由於武松復仇的過程過於慘烈,成為當地爆炸性新聞而快速傳播。東平府尹接到案件後,立刻就發現了問題:初審結果和市井所傳大相徑庭!於是他仔細審閱了卷宗,同時對武松等人進行了重新審問。

經過複核,東平府尹對案情已經瞭然於心。他把武松和王婆的長枷,換成了武松輕罪枷,王婆重囚枷的舉動,說明他不僅把陽穀縣令初審意見推翻,而且已經對陽穀縣令的用意瞭然於心。出於對武松的“哀憐”,府尹決定周全武松——為他翻案!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老版《水滸傳》,圖為王婆)

翻案分了四個步驟。

第一步,府尹再次修改了包括供詞和證詞在內的卷宗。這是本案案卷第二次被修改,但和第一次不同,小說明確指出:“改的輕了”。這四個字也暗證了陽穀縣令的用心。

第二步,東平府尹通過正規渠道將審判結果上報大理寺,小說雖然沒有明說判決內容,但根據後文的終審判決即可略知一二。

第三步,他寫了一封密信,還派了親信專程前往東京。

第四步,他讓親信通過刑部的私人關係疏通了大理寺。

武松案本身並不複雜,府尹只要依據證據鏈還原事實,武松理應得到從輕判罰。府尹何至於又是寫信又是派專人往返幾千里路,並不惜動用私人關係去走後門呢?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新版《水滸傳》,圖為王婆)

還記得不久之前,武松曾為陽穀知縣到東京送了一趟搜刮的錢財,用於買官升職。這件事不僅成為武大命案的誘因,更透露出一條隱秘的信息:陽穀縣令朝中有人。

作者通過前文伏筆和府尹的顯筆告訴讀者,陽穀縣令也在暗中通過朝中的關係,將他的“周全”進行到底!東平府尹熟知陽穀縣令的關係網,也料到了他的暗箱操作並針鋒相對的動用一切手段與陽穀縣令的背後力量抗衡,從而周全武松。

雖然官場派系間的互相傾軋和鬥爭屢見不鮮,但大多數時候官員間儘量保持表面的相安無事,避免無謂的衝突。為了周全武松,東平府尹卻不惜得罪陽穀縣令和他的朝中勢力。武松既不是東平府尹的親朋好友,也不是門生故吏,更不是有錢人。救了他府尹也得不到什麼顯而易見的好處。武松的確是條好漢,但能打虎的戴罪之人對於一個文官來說顯然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老版《水滸傳》,圖為武松)

風險大於收益,東平府尹為什麼執意周全武松呢?

因為正義。

古代中國,政權就是靠封建道德和封建法律兩個武器維繫社會穩定,維護社會道統、教化一方子民是地方主官的基本職責。在東平府尹的眼中武松案的本質是潘金蓮和西門慶對道德倫理的破壞進而引發了嚴重後果,這種破壞是對統治根基的極大挑戰。如果本案得不到公正的處理,勢必將對社會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會威脅到政權的根本利益!所以周全武松就是周全大宋江山,周全國家社稷。為武松翻案實際上是東平府尹冒著個人風險傾全力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和原則。

經過一番博弈,最高法院終於做出終審判決“據王婆生情造意,哄誘通姦,唆使本婦下藥毒死親夫;又令本婦趕逐武松不容祭祀親兄,以致殺死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倫,擬合凌遲處死。據武松雖系報兄之仇,鬥殺西門慶姦夫人命,亦則自首,難以釋免,脊仗四十,刺配二千里外。姦夫淫婦雖該重罪,已死勿論。其餘一干人犯釋放寧家。”

與陽穀縣令的初審相比,終審判決認定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因通姦殺夫的事實,這個定性坐實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惡逆之罪。武松則被順理成章的認定為復仇和自首,雖然為了照顧陽穀縣令的面子,多少也加重了量刑(如前文所引《宋史》王贇案例,如果沒有陽穀縣令這層原因,武松應該不至被判脊仗四十,刺配二千里。),但至少不算太過分。

東平府尹也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正義。

小說描寫東平府尹審理審判本案的文字只有五百餘字。但正是這簡潔的文字,刻畫出整部《水滸傳》中最光輝的官員!讀者們有理由記住他的名字—東平府尹陳文昭!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三)“周全”的秘密

陽穀縣令在與東平府尹的“周全”較量中最終落敗,武松案隨著終審判決塵埃落定。但有一個問題還沒有搞清:陽穀縣令為何要這樣“周全”武松!

陽穀縣令為官的首要目的是搜刮。通過陽穀縣令到任時間和西門慶突然暴發的軌跡,可以肯定西門慶就是陽穀縣令的財務經紀人。雖然提拔了武松,但對陽穀縣令來說,西門慶對他的價值和他對西門慶的信任顯然比武松要大很多。而今摟錢的耙子被武松弄死了,斷了財路的他胸中的抑鬱和憤怒可想而知!

西門慶作為陽穀縣令的代理,幫助他搜刮的同時自己也積累了萬貫家財,這些財富對陽穀縣令極具誘惑。現在西門慶死了,陽穀縣令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哄騙西門慶的老婆進而侵吞這份鉅額財產。改變西門慶的罪名,以幫西門慶報仇為幌子進而用打點官司的名義騙取西門慶的財產,是最便捷的手段。洗白西門慶,則只有讓武松死。這也是為何陳府尹在問案後放回了所有證人獨獨留下西門慶的老婆的原因--斷了陽穀縣令的念想。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老版《水滸傳》,圖為陽穀縣縣令)

更為重要的是,治下出現了謀殺親夫這樣的惡逆大案,地方長官要承擔領導責任。據《宋刑統》律條:“百姓間有犯惡逆以上者,州縣長官量事貶降…內有犯惡逆以上罪者,今後刺史以上附表自劾,以敦風教。責與不責並聽勅裁。”

陽穀縣令多年來處心積慮的的熬資格創政績,尤其剛剛花鉅款打點了關係,眼看就要開花結果,所有努力卻因潘金蓮、西門慶的惡逆就可能毀於一旦,他怎麼會坐以待斃的無動於衷!武松的命哪有自己的烏紗帽重要?所以他寧可冤死武松,也要隱藏惡逆的案情,竭盡全力捂住蓋子以確保自己的官運亨通。(當然作為陽穀縣的上級主官,陳府尹也可能承擔連帶責任。正因如此,他寧願擔責也不與陽穀縣令同流合汙的行為更加令人敬佩!)

洩憤、圖財、免責,這才是陽穀縣令的“周全”的真相,一石三鳥!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西門慶與陽穀縣縣令)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縣令,所以陽穀縣才會有為了錢財使人通姦的王婆,謀殺親夫的潘金蓮,公然姦淫殺人無惡不作的西門慶,腳踩雙船鼠首兩端的何九,為洩私憤挑動武大捉姦的喬鄆哥。

所以紫石街沒有一人主動幫武松鳴冤作證……

所以陽穀縣上下烏煙瘴氣,人人唯利是圖。社會道德淪喪,正義全無,黑白顛倒,妖孽橫行,幾乎不見一個好人!這樣的縣令,豈不是比景陽岡上的老虎還要惡毒十倍!

《水滸傳》中陽穀縣令這樣的官員俯拾皆是,施耐庵用鋒利的筆鋒通過武松的故事對陽穀縣的剖析,深刻揭批了造成那個時代禮崩樂壞、黑暗腐敗的根源;全景化的勾勒出官逼民反的社會背景。武松案的審理過程也為後來梁山的“替天行道”做了註腳和鋪墊。


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這個案件依照宋代刑法應如何判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