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1歲寶寶拍CT,92年護士抱著哄了3小時,胳膊麻到無知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張穎穎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杭州市一醫院集團已經派出數十名醫護人員赴武漢以及杭州市西溪醫院增援,而在這些奔赴一線的勇士們中有不少是90後,其中最小的連25週歲都不到。

为让1岁宝宝拍CT,92年护士抱着哄了3小时,胳膊麻到无知觉

王楠楠(1992年出生,市一醫院導管室)

小夥子的鼻樑都破了,可他說男人這點算啥!

楠楠早前在ICU,他平時少言寡語,可一說話都是妙語連珠,有時講起笑話來,別人笑得人仰馬翻,他卻面不改色,活脫脫的“段子手”。在ICU工作4年,後到導管室,他是導管室裡年紀最小的護士,但他工作起來特別“較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還有個特別的稱呼——“楠哥”,溫暖而真實,熱情又正能量。因為他太愛幫助別人了,科室裡加班最多的就是他,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來加班吧,你們家裡都有小孩,早點回去”。很多同事都以為他沒有女朋友,因為他是“工作狂人”。其實,他有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朋友。

馳援武漢他自告奮勇,“善做主張”地報名。女朋友得知後,電話沉默許久才哽咽著說:“好好保護自己,回來我帶著禮物來接你。”臨行前,他笑著說:“我的小宇宙要爆發了,好激動啊!”。到達武漢第二天後,他就進了病房連續作戰八個多小時。脫下衣服時汗液和身體黏在了一起,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很想喝口水。”

为让1岁宝宝拍CT,92年护士抱着哄了3小时,胳膊麻到无知觉

劉亞合(1993年出生,市一醫院ICU)

劉亞合是市一醫院ICU的骨幹,得知武漢封城的消息後,劉亞合深深感受到了疫情形勢的嚴峻。他渴望,渴望奔赴疫區去參與救治。所以當出征的消息傳來,他毫不猶豫。劉亞合的愛人也是市一醫院的護士,作為同行她全力支持丈夫的決定。愛人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做好防護,盡力而為。我和女兒等你平安歸來。”面對疫情劉亞合併不害怕,他敬畏生命,因為在疫情面前生命真的脆弱。

为让1岁宝宝拍CT,92年护士抱着哄了3小时,胳膊麻到无知觉

沈國繁(1994年出生,市一醫院消化內科)

我們的愛,來日方長!

2015年進入市一醫院ICU,在ICU工作2年,後因工作需要轉入內鏡中心,是科室的護理骨幹。穿著沉重的鉛衣一站好幾個小時,他從不說辛苦;科室需要加班,他二話不說立即趕到醫院;新婚上班第一天,“請戰書”他第一個交。2月9日,是他新婚的第14天;2月9日,也是杭州派出的第三批醫療隊出征武漢的日子。沈國繁作為266名中的一員,告別新婚的妻子踏上了趕赴武漢的征程。臨行前他堅決表態:疫情一天不除,男兒一天不歸。

为让1岁宝宝拍CT,92年护士抱着哄了3小时,胳膊麻到无知觉

喻喆(1992年出生,市一醫院內分泌科)

關山雖難越,我輩屢屢越

喻喆是家中的獨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報名援武漢時,她沒有半分的膽怯。父母的支持讓她獲得了莫大的動力。所以當接到出征的通知時,喻喆沒有半分猶豫。喻喆最喜歡茨威格說的一句話,“勇氣是處於逆境的光芒”,她說:“我們是來自各家醫院不同科室的普通人。一場疫情,讓我們因為勇氣相聚;一次合作,讓我們成為了彼此的依靠和光芒。”明明負重前行的是她,她卻時時刻刻用輕鬆的語氣向大家報平安。

她說:“別擔心,大家都很照顧我。”

她說:“平安到武漢,安好,勿掛。”

她說:“武漢很大,街景依然很漂亮,希望疫情快點結束。”

她說:“我們今天開始收治病人了,我會膽大心細,勿擔心。”

为让1岁宝宝拍CT,92年护士抱着哄了3小时,胳膊麻到无知觉

毛麗娜(1992年出生,市一醫院心內科)

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毛麗娜今年剛剛工作滿5年,在護士長和同事們眼中,工作中的她認真而細緻,生活中的她活潑而開朗。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她主動請纓援武漢,她說:“我是一名護士,既然我的能力可以幫助到他們,我就要去!”她是第一個走進光谷院區病房的護士,年輕的她也有一絲緊張,但是她不畏懼。她知道實戰開始了,這是一場硬仗,更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疫。她說:“我們絕不會辜負武漢人民的期望,我們會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我們一定會贏的。”

为让1岁宝宝拍CT,92年护士抱着哄了3小时,胳膊麻到无知觉

張雲(1990年出生,市一醫院神經內科)

人生的價值我懂得

張雲接到通知赴武漢增援,她不敢告訴丈夫,因為寫完“請戰書”後丈夫責備她意氣用事。可終究還是要說的,出發前丈夫不情願地幫她收拾行李。可張雲堅定地對丈夫說:“也許在你的內心深處我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定義我的絕非是我的內心,而是我的所作所為。”此時,丈夫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說:“既然你已經決定了,我只能支持你,不要有半點閃失,記住我們一家以你為榮,不用擔心家裡。”

“出征”那天,張雲左顧右盼,尋找熟悉的身影,但是丈夫沒有來送行。原來,丈夫只是不忍看到她上車的背影。當她出發機場的大巴啟動時,手機裡發來一條信息,讓她笑了,也哭了。

为让1岁宝宝拍CT,92年护士抱着哄了3小时,胳膊麻到无知觉

陳清清(1995年出生,市一醫院呼吸內科)

在護士長謝菊豔看來清清既是下屬更是妹妹。

陳清清是醫療隊裡年齡最小的姑娘,2017年獲得浙江省優秀畢業生,後到市一醫院工作。2019年8月定科到呼吸科。在呼吸科半年時間,她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成為了入黨積極分子。她踏實工作,善於思考,把點子轉化成自己的專利,並撰寫相關論文。

2月6日組建省級醫療救治後備隊報名,她私信護士長:“文件裡要求工作滿3年,我這樣算不?可以去嗎?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可以!”。2月8日23:30,在醫院準備上後夜班的她接到了出征的電話,沒有一絲遲疑。去年她剛結婚,丈夫支持她赴第一線,可父母那裡她不敢說。堅定的信念讓她義無反顧地出發前往武漢。

她說:“雖然在團隊中我是最年輕的,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勢。因為年輕,我們精力充沛;因為年輕,我們謹慎小心;因為年輕,我們鬥志昂揚。在這裡,我們首先是護士,其次才是其他身份。雖然我們在疾病面前也不是萬能的,但既然已來到這裡,就要盡力去做。”

为让1岁宝宝拍CT,92年护士抱着哄了3小时,胳膊麻到无知觉

何琳琪(1992年出生,市一醫院兒科)

何琳琪是市一醫院支援杭州市西溪醫院唯一的90後,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所以這次疫情需要增援,她第一時間主動請纓。

她護理的第一個孩子是個10歲的小男孩,治療之餘他們一起聊家鄉、一起聊劉昊然、一起聊他的姐姐……短短几天,她成了孩子心裡的姐姐。何琳琪送孩子出院那天,小男孩對這位杭州姐姐依依不捨。

何琳琪分管的有位寶寶才一歲多,特別黏琳琪,只要她抱。因為需要做CT檢查,在水合氯醛鎮靜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琳琪只能單手抱孩子,另一隻手拿玩具哄,哄了一個多小時,睡著了,當琳琪輕輕地把她放下的時候,寶寶又醒了。

想到寶寶的爸爸和姑姑都是新冠肺炎患者,琳琪很焦急。她想無論如何,得先把CT做了,不能耽擱。就這樣,她又抱起孩子足足哄了2個多小時,終於睡著了。小寶貝成功地做了CT檢查。但是,此時琳琪滿身大汗,胳膊麻得已經失去了知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