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超七成車企開啟復工:生產基地復產率僅約32%

疫情下超七成車企開啟復工:生產基地復產率僅約32%

  隨著大部分省市限定的最早復工日的到來,全國各地企業開始逐步復工。2月12日,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40家整車企業的復工情況得知,有30家整車企業已經開始復工,佔比高達75%,只有10家車企還未開啟復工。此前,大部分省市規定區域內復工時間不得早於2月10日,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要求不得早於2月14日復工。

  多數車企對外傳達的復工時間都是2月10日,不過目前多為部分復工,且採用雲辦公的形式。“我們是部分復工,技術中心10%的人在公司,其餘部門5%左右的人在公司,其餘的人都是在線辦公。”上汽乘用車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廣汽集團發佈的消息也顯示,廣汽本田從2月10日開始復工,但僅管理技術人員上班且採取現場辦公+在家辦公雙模式。

  在線辦公也意味著生產車間未能同步復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現代工廠稱將於2月10日復工,但不會滿負荷運營,而是採取以銷定產的方式部分復工。“也沒有(復工),還是基本停滯的狀態,辦公室職員有急事可以去公司。”一位北京現代生產製造部工作人員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廣汽三菱也提出管理人員2月10日復工,工廠員工不早於2月17日復工。

疫情下超七成車企開啟復工:生產基地復產率僅約32%

  與企業管理體系的復工而言,對汽車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讓生產線運作起來,但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截至2月12日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佔比為32.2%。車企僅能部分復工的現狀與多重因素有關。一方面,部分車企的湖北籍員工春節返鄉後暫不能出省,此外多個省份對於進省人員有著嚴格的管控和隔離措施。

  “一部分人員在執行吉林省和集團要求的隔離措施,只能暫時在家辦公。”一汽奔騰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公司已按計劃在2月10日開啟復工,各部門復工正陸續恢復。

  此外,各省對於復工企業防疫管理措施的嚴格要求,也導致企業無法即時全面復工。從各大車企公佈的信息來看,防疫甚至成為車企復工初期最重要的工作。目前,2月10日開始復工的上汽大眾,研發、質保、採購、安全保障等部門員工已經正式到崗,並且成立了一支約500人左右的志願者隊伍,分佈在測量體溫、心理疏導等防疫工作中。此外,上汽乘用車也組建了一支300人的防疫志願者隊伍。

  2月10日正式復工的廣汽集團總部,規定10-14日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採取柔性辦公方式,部分員工回司上班,部分員工居家辦公,並且規定員工進入大堂及停車場前均需自覺接受體溫檢測,並用消毒洗手液消毒。電梯按鍵也定期消毒,並用保鮮膜覆蓋,定期更換。與此同時,員工在食堂就餐也採用錯峰就餐,以確保每張餐桌只坐一人,避免交叉感染。

  出於響應地方政府要求和考慮員工安全,東風悅達起亞、長安馬自達、海馬汽車、華晨寶馬等車企復工時間都推遲至2月17日。“公司已獲得南京市企業復工復業的批准,基於疫情防控總體形勢,為了員工的健康安全,確保安全有序復工。”長安馬自達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計劃的復工時間甚至晚於重疫區湖北省規定的復工時間——2月14日。

  這或許意味著,湖北省企業的復工時間也將進一步推遲。“原計劃2月14日,目前看來有難度,主要是政府通行的環節。”東風風神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此外,神龍汽車和東風本田內部人士也告訴記者,復工時間暫未確定。相應的,位於湖北省的零部件企業復工時間也不容樂觀。

  而其他大部分省市的零部件企業則在近期復工。“我們大部分工廠2月10日都開啟復工了,湖北的工廠會根據當地政府的要求開展復工。”博世中國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濰柴動力近期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發動機板塊已經復工,並且制定了完備的應對方案。華域汽車也於2月9日全面檢查了旗下子公司的復工生產準備情況。

  “零部件供應商應該是上週末都已經恢復了,但是湖北地區會比較危險。不過對上汽來說,華域汽車的零部件體系是比較完整的,也有一定的庫存週轉,另外疫情下整體的銷售也不會那麼快,所以說(供應鏈)整體應該沒有多大問題。”上述上汽乘用車內部人士表示。“現在的庫存都夠生產的,二月份肯定不受影響。”東風悅達企業內部人士訴經濟觀察網記者。

  目前,多家整車企都表示在結合上下游產業鏈情況,調整生產經營計劃。除了與零部件供應商協調生產,車企還通過給予補貼、不設2月份考核等措施幫助經銷商渡過疫情難關,根據經濟觀察網記者此前的統計,全國85%的經銷商都在2月延遲復工。與此同時,車企還以零接觸售車、上門取送車、延長保修期等方式吸引“足不出戶”的消費者線上購車。

  而對於不能及時復工的車企而言,每延遲一天都將遭受鉅額損失。以東風本田為例,2018年其實現產值近1200億元,這意味著一日不開工其將損失約3億元;而同樣沒能復工的上汽通用,其武漢基地2017年產值達到554億元,東嶽基地2018年產值為500億元,僅這兩個基地一日不開工帶來的損失也接近3億元。

  與此同時,整車企業的延遲復工也將連帶產業鏈遭致損失。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2019年汽車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為80846.7億元,若按照整車生產基地32.2%的復工率計算,每延遲一天覆工將使整個產業減收150億元。在此之外,非規模以上汽車企業造成的損失也不容忽視。中汽協調查結果顯示,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主要以零部件企業為主),將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據瞭解,我國非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高達1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