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這部著作,寄託了作者路遙怎樣的情懷?

微雨簡記


很早就讀過《平凡的世界》,從一開始就喜歡這部著作,後來改編成電視劇,又看了一次,還是喜歡,不過比第一次更加喜歡。一個個平凡的人物身上演義著平凡的生活形象,在平凡的世界裡卻又鑄就著不平凡的精神領域!

雖然看似艱辛的生存環境,但積極向上努力的心態是偉大的,作品中的愛情美麗而淒涼,卻也無奈,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就像《山楂樹之戀》一樣唯美,令人惋惜且遺憾。作者路遙為什麼要將那麼美的田曉霞寫死呢?這要從作者路遙自身的感情生活談起,路遙曾經歷過失敗的婚姻,感情之路有些坎坷。在他的創作歷程中肯定會融入自己的感情觀念,所以瞭解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的應該是作者自身,瞭解了作者,才能瞭解作品。往往一部作品寄託的都是作者的情懷。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即使田曉霞不死,最終他們也不可能在一起,田曉霞離去了,留下的卻是美好愛情的回憶和憧憬。 距離產生美,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真的走在了一起,他們的愛情和婚姻一定都是美好的嗎?美好的愛情只能亨有,但不一定擁有!


微雨簡記


作家在塑造文學形象和編織故事情節的過程中,都會從外部和內部兩個維度來尋找可供使用的藝術原型,目的是為了讓藝術形象更飽滿、更鮮活、更感人。

向外部尋找時,作家會觀察自己身邊的人物和事件,從它們中間篩選出具有典型性的素材進行加工,最後再用文學語言呈現出來。

向內部尋找時,作家會自然而然地審視自己,剖析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跟自己的心靈對話。在把思維轉化成文字的過程中,作家會多多少少帶上自己的主觀情感,如果把主觀情感寄託在小說主人公身上,那麼,主人公的性格、氣質、思想、精神等方面,肯定會帶上作家的影子。

實際上,每個作家在創作長篇小說時,都會以理想化的色彩,個性化的言說方式,給小說主人公身上凝注自己的思想情懷,把自己在現實中難以實現的想法和願望,通過主人公的所作所為表現出來。

當代著名作家路遙(1949年——1992年)先生在百萬字著作《平凡的世界》裡,寄託的思想情懷和生命情結同樣非常突出,這些感悟都是通過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奮鬥史來實現的。

從宏觀層面講,任何小說都不可能脫離特定的社會背景、時代意識和人文觀念,從小處說,一部小說就是一個時代的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景式反映,這在現實主義小說裡表現得更為明顯。

《平凡的世界》恰恰是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改革開放之初,廣大農村青年不甘心“平凡的人生”,走進城市,依靠堅韌不拔的毅力,用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給讀者講述了一個可歌可泣、自強不息的勵志故事。

從1975年開始構思到1988年完成,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前後總共花費13年光陰,路遙若沒有頑強毅力,顯然無法如願,從側面能看出,路遙確實是一名硬漢。

其實,路遙真正用在寫作上的時間是最後4年,即1984年——1988年,這4年筆耕100萬字,更能證明路遙的硬漢性格。

前9年路遙一直在醞釀、構思和積累。因為在此時期,30歲左右的路遙對創作長篇小說沒有經驗,也沒有信心,於是,他就在1982年創作了14萬字的中篇《人生》來試水,被《收穫》雜誌發表後,一炮打響。

《人生》的成功,無疑給路遙在接下來創作《平凡的世界》給予了極大信心。

可以看出,《人生》的主人公是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則是孫少平、孫少安,這三人身上有許多共同點,後兩人無疑是前一人的進一步深化。

通過分析高加林、孫少平、孫少安三人身上共同的性格特徵,就完全能看出路遙所寄託的情懷。

他們的共同點體現在:

其一,都是有知識、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不甘心像父輩那樣做農民。

其二,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較高追求。

其三,思想覺悟較高,對新事物很敏感,能較快融入新時代的潮流。

其四,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勇於走出農村在外面的世界打拼,希望通過努力奮鬥來改變個人命運。

三人的結局也許不是完美的,但他們走進城市,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依靠自身的頑強毅力和不屈性格,跟命運抗爭的過程,以及他們不斷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過程,足以感動一個又一個讀者。這些正是這部小說帶給讀者的共鳴,也是路遙通過塑造他們,對中華民族傳統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最直觀的展現。

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開放”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對廣大農村青年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融入這個時代潮流,活出精彩的自我,體現一種壯美的生命讚歌,正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所要表現的主題。

而這些主題跟時代主旋律高度吻合,也跟路遙的生活經歷和生命意識高度吻合,因為路遙本身就是從底層奮鬥出來的著名作家,他自帶勵志作用。因此,這兩部小說註定不會被那些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讀者所遺忘,對當代青年同樣具有十分突出的勵志意義。


鴻鵠迎罡


《平凡的世界》,單是看題目,或許並不能勾起你多少的好奇心,也勾不起你的胃口。甚至,你會覺得這是一種很普通的事物,也或者是一部很平凡的小說。就如同《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剛剛出版時,其實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甚至可以很現實的說一句,當時市場銷量不佳。認識路遙本人的都知道,這本書剛出版時入不敷出,賣的不好。路遙揹負著幾萬元的欠債(這都是後話),直到後來路遙去世,這位偉大的作家的欠債都沒有還清。因為在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這部小說的真實內涵,還沒有認識到它真正的偉大。故而,他太平凡了,太不起眼了,很容易被人們忽略。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相比較於《人生》,《平凡的世界》所塑造的歷史背景、人物形象、主題詮釋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層次的塑造。但如果用形象的話來描述二者的聯繫,那麼我想說。如果說《人生》是路遙寫作道路上所取得的一枚皇冠;那麼,《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枚皇冠最亮的那顆珍珠。

《平凡的世界》取材時間相對《人生》稍微晚點。主要記述了從上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農村人民在面對改革開放的潮流下,所追求的、所付出的、所沉澱的心酸血淚史。以孫家兩兄弟為中心,分別從兩個側面、兩種角度刻畫了在大時代的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他們是平凡的,是農村致富青年的一個化身,一個縮影。他貧窮,自卑。追求愛情,卻無法獲得幸福。在面對自然災害前,在面對形勢改革前,他們一次次的抉擇,一次次的經歷挑戰,一次次的苦苦掙扎。雖然生活本質未能得到改變,但是卻又滿懷期待。然而,他們並不屈服於現實,努力的改變著現實。最終,潤生和紅梅的婚姻得到父母的認可,孫少平從醫院出來之後,滿懷信心的投入到礦山,開啟了新的里程。

在《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裡,路遙所呈現出的人文情懷相較於《人生》,則更顯得多層次、多角度、多面性。

看完那部小說,首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山楂樹之戀》式的戀愛。這與西方所常說的“柏拉圖式性愛”異曲同工。語言極其清純、質樸,人物形象、心理描寫也近乎透明,給人一種清澈無暇、甜美可人的唯美感。不僅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在農村之中所存在的純潔愛情,也讓人真真實實的感受到黃土地上最為感人的人文情懷。這是全書之中的一個插曲,卻也彰顯出路遙對婚姻自由、獨立平等的現代愛情觀念的一種無聲的支持與肯定,同時也為這部作品賦予了一層極其純潔的色調。

再者,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路遙所呈現出的摯愛親情,也彰顯出其仁愛存善的人文情懷。首先,便是孫家上下的相互關愛,尤其是人物內心描寫、以及語言描寫,都充分的塑造出一種相敬相愛的溫馨畫面。其次,一是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說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心存善念,互敬互愛。這是黃土地上千千萬萬普通勞動人民身上所彰顯出的人性的光輝,也是路遙所賦予的極高的人文情懷。

最後,《平凡的世界》裡所彰顯出來的“中華女兒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文情懷也是一大亮點。最典型的莫過於孫玉厚一家了——孫玉厚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還有孫少平在經歷過多番磨難之後,依舊滿懷信心的投入到礦山工作,以及村民在面對旱災、面對貧窮,面對失敗,面對苦難等方面的描寫,也都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上顯示出黃土地上的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如同他們那不屈的脊樑,矗立成最永恆的豐碑。

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遙作品的人文情懷在不斷的突顯。如果說,《人生》之中的種種人文情懷都還只是“若隱若現”,那麼《平凡的世界》裡所彰顯出來的則是錚錚鐵骨、輪廓分明。不僅旗幟鮮明的表現出了這一時期的歷史下平凡人民的奮鬥史,也更突顯出一個民族在時代浪潮下的艱苦探索、鏗然前行。

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遙的心路歷程在不斷的變化著。從這兩本書的問世到被市場認可到最終成為永恆的經典,這其實也是一種輪迴。從最初的發掘,到淡忘,到再度深層次發掘,再到最後的立碑。我想,這不僅是路遙作品被世人認可程度的不斷變化,也是人類認知角度的不斷改進。   

偉大,源於平凡。平凡,成就偉大。從路遙的《人生》到《平凡的世界》,旗幟鮮明的表現出了這一論點,也旗幟鮮明的讓我們看到了人類認知層次上的轉變。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剛剛出版時,並未得到市場的一致認可。但是到現在,當人們的認知發生了轉變時,路遙作品的內涵與深度被重新認識、重新發掘,這其中的過程,不也是一次艱難的心路歷程麼?當初,路遙看到自己的作品無人問津時,其實內心是落寞的。而今,當《平凡的世界》響徹神州大地時,遠在天國的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路遙與賈平凹、陳忠實並稱“陝西三傑”。然而,在他們之中,我最欣賞的便是路遙。尤其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那個“無性不成書”的年代,在那個言情小說與“泡沫體”充斥市場的年代,路遙能堅守清貧十三年,不媚俗、不迎合的撰寫這部史詩級別的小說,這本身不就是一種人文情懷的體現麼?一個作家,不迎合市場,不以賺錢為目的,安貧樂道的撰寫具有靈魂高度的文章,不也是一種極高的人文情懷的體現麼?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靈魂。平凡的是現實生活,不平凡的是作家強大的內心世界。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讓我看了路遙那不一樣的人文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