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車企」大鬧CES 科技企業豪賭未來出行

CES 2018已經落下帷幕,從今年的活躍程度來看,CES逐漸成為車企和相關汽車技術供應商競技的舞臺。中國科技企業與汽車企業聯手構成的“中國軍團”,展出了大量自動駕駛、電動汽車、車聯網等相關的黑科技。

智能“車企”大鬧CES 科技企業豪賭未來出行

CES 2018開幕首日,百度正式發佈了Apollo 2.0計劃,展示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隨著Apollo2.0的正式開放,Apollo平臺包括雲端服務、軟件平臺、參考硬件平臺以及參考車輛平臺在內的四大模塊已全部點亮。

智能“車企”大鬧CES 科技企業豪賭未來出行

更引人注目的,搭載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的奇瑞艾瑞澤5盛裝亮相,顯示出中國科技組合的自信和出色實力。

中國發展智能汽車正當其時,首先新一輪科技變革與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相互交匯,使中國智能汽車發展同時兼備外部契機和內部動力,中國智能汽車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其次,經過20多年的不斷髮展,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產品品質和競爭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佔據了本土1/3的乘用車市場份額,在研發方面也已完成了由逆向模仿為主、向正向自主為主的轉變,這為後續進一步發展智能汽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我們同時必須清晰地看到,中國在發展智能汽車方面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存在著明顯短板:傳統汽車產業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中國缺少世界級的自主汽車品牌和整車製造企業,在整車的質量控制能力和基礎研發能力不足;與汽車產業密切相關的本土供應商實力也大多非常有限, 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元器件及技術基礎也存在嚴重不足,產業鏈條上存在關鍵缺失。

必須明確的是,智能汽車首先依然是汽車產品,造好“傳統”汽車是造好智能汽車的前提和基礎,正如造好電池、電機不等於就能造好電動車一樣,擁有一些智能互聯技術或平臺也不等於就能造好智能互聯汽車。國內互聯網及車企切勿陶醉於並不存在的所謂“彎道超車”可能,而是腳踏實地提升自己的基礎工業實力。

中國雖有強大的互聯網產業基礎,但過分偏重銷售和服務。無論電商多麼發達,也只能解決如何更方便地銷售產品的問題,而不能創造優質產品本身。特別是面對未來“智能製造”體系下消費者與製造商直接對話成為主流的趨勢,中國互聯網企業同樣面臨轉型挑戰, 必須思考如何介入和支撐實體經濟的發展,否則不僅無法對智能汽車的發展提供助力,甚至反而會成為制約因素。

智能汽車是未來汽車技術發展的制高點,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環節,也是未來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主要組成部分。發展智能汽車是一項涉及廣泛、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跨行業、跨領域地進行多方協作,絕非某幾家汽車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或互聯網企業通過合作競爭就能簡單實現。這裡面需要國家、行業、企業乃至社會各方的合理分工、有效互動、通力協作,才能支撐中國汽車產業早日實現由大變強,帶動中國製造業整體的轉型升級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