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缺席、犯困——心理諮詢中的阻抗知多少(上)

阻抗

是指來訪者在心理諮詢過程中,以公開或者隱蔽的方式否定諮詢師的分析,拖延、對抗諮詢師的要求,從而影響諮詢的進展,甚至使諮詢難以進行的一種現象。

隨著心理諮詢的深入,必然而來的就是阻抗,來訪者雖然非常痛苦,但仍然會固著於自己應對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對深陷於特別的行為、思維,情感和關係模式的人來說,改變是非常令人恐懼的。

阻抗這一概念意味著必須被清除的障礙,但如果對阻抗直接進行攻擊,其結果卻常常是加強了它。

因此諮詢師必須學會對阻抗感到適應。阻抗是我們所期望的,是需要被共情性的、理解的而不是通過命令清除掉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諮詢中,沉默也是一種阻抗,而沉默有很多的意義,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意義才逐漸變得清晰,諮詢師可以傳達一種對沉默的接受,而且要傳達出來訪者在沉默中並不孤獨這樣的信息。

常見的阻抗表現形式

(一)付諸行動

遲到、缺席、犯困——心理諮詢中的阻抗知多少(上)


在諮詢中常見的付諸行動,來訪者不記得任何他所忘記和壓制的事情,但卻把它們付諸行動了。當然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重複著同樣的事,在當代心理動力學語境中,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治療內付諸行動。

①它是一種涉及軀體肌肉系統的非言語化的行動方式。

②具有意識和潛意識的意象和意義,他們潛在的對來訪者動力學的探索有幫助。

③行動和結果出現在治療設置中,可以直接被治療師觀察到。

常見的治療內付諸行動,包括治療中脫衣服、早退、睡著、偷偷錄音、拒絕看治療師等等。

治療內付諸行動和付諸行動的行為,治療師應該共情的理解,而不是受到治療師的蔑視或批評,他們傳遞著很有價值的信息,如同所有阻抗治療師應該嘗試著以接納和反思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其性質多樣化,故處理上並沒有通用的最佳策略。

治療內付諸行動的行為有些要特別的注意,比如沉溺於沒有保護措施的性活動(在歐文亞龍的小說《診療椅上的謊言》中就寫了這麼一個案例)或駕車時喝酒。對這些情境,治療師必須積極的處理和對質,因為來訪者的生命受到了這些行為的威脅。而反覆地不來(心理諮詢快脫落的表現)或治療中傷害自己,也必須予以對質,並對他們的行為設置界限。

另外需要注意許多形式的治療內付諸行動,在意義上完全顯現出來之前需要被包容、探索、觀察一段時間,大量的治療內付諸行動的阻抗,包括了移情阻抗,來訪者創造和活化了對治療師的特殊幻想,而沒有對此進行觀察和反思。

治療內付諸行動的行為,常是來訪者從治療師身上引起渴望的反應。

(二)對意識到移情的阻抗

某些來訪者呈現出一種阻抗即治療師的作用被反反覆覆的否定。

遲到、缺席、犯困——心理諮詢中的阻抗知多少(上)


對於自戀型人格的來訪者,這種明顯的移情缺失就是移情,他們與其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長期關係上存在困難。從依戀角度來看,這些來訪者有種鄙視的依戀模式,依戀對這些來訪者來說是很可怕的,來訪者堅持認為諮詢師是不重要的,這一點代表著對諮詢師的一種重要的防衛,以免自戀受損。

在其他情況下治療師可能會解釋來訪者對意識到移情的組成,幫助來訪者克服對依賴的焦慮,諮詢師在對質來訪者不願意意識到對治療師的依戀是需要謹慎判斷,如果太急切,指出來訪者的言語的語言意義上,可能會讓來訪者認為諮詢師顯得太自我關注,導致來訪者會增強其防禦。

“退場白”,可能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來訪者在心裡對椅子上說的和走到門口說的內容有不同的內容劃分,退場白是來訪者想將此隔絕在治療之外,而下次諮詢又不會提出或提起,如果不馬上應對,諮詢師就沒有機會來回應。(比如來訪者在離開時,開門的時候說起一件令他感到羞恥的事情。)

“退場白”也稱之為門把手問題。

遲到、缺席、犯困——心理諮詢中的阻抗知多少(上)


在許多情境下,最後的言語都有優先的地位,當時間結束會有種,“要麼現在”,“要麼永遠不的感覺",來訪者會說出一些許久未能說出口的信息,要特別關注治療結束時的最後言語,因為它們存在著源自更早期的分離的情感。

在心理治療中,時間是我們的主人,治療時間的結束,來訪者被提醒著關係的侷限性(僅僅是一種職業關係),而退場白可以延長與諮詢師在一起的時間,或者是重新定義與治療師關係的一種個人關係,而不是職業關係的努力。

理解退場白的另外一個方式,治療師沒有時間來拒絕,來訪者結束時說的這些話,會有一種安全感,另外,這也告訴了諮詢師為何來訪者下次治療時不願意回到退場白的主題,有時主題需要諮詢師來提出。

來訪者可還可能在結束時表達攻擊與憤怒,儘管在整個治療中並沒有負性移情。

下一講我們講性格阻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