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IPO節奏或整體放緩 專家表示不會實質性改變上市進程

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其中也包括IPO市場。


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A股共有近500家擬IPO企業排隊等待上市。從行業來看,多為來自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等。上市進度排位靠前的多為科創板企業,從行業屬性來說受疫情影響較小。
那麼,這近500家企業的IPO進程是否受到疫情影響以及受到多大程度的影響,記者進行了採訪。
IPO節奏或整體放緩
中森鼎盛董事長、大灣區FA聯盟創始人葉凱華向記者表示其輔導的2020年擬IPO企業項目都在正常推進中,只是辦公方式改為在線辦公多一些,其他的業務流程都在正常進行,整體影響不大,細節上需要有些調整和變革。
由於對疫情防控要求,在線辦公成了當下唯一的辦公選擇,但從現實操作層面而言,仍存在需要線下進行的程序。
一位四大負責審計業務的會計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要求在家辦工,進行線上遠程審計,但有一些審計程序目前做不了。比如函證,目前是武漢基本沒法發;其他函證需要客戶蓋章,但客戶不上班不蓋章,我們也沒辦法,而且還有一些需要現場進行的必要程序。
由此,IPO項目整體延後已成為共識,監管部門也作出了相應安排。

2月3日,證監會發行部便發佈通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對於發行人的反饋意見回覆時限、告知函回覆時限、財務報表有效期屆滿後終止審查時限等與發行審核相關的時限,以及已核發的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均暫緩計算。
“短期來看,是會影響一些進度的,尤其是對於已領取批文或者處於申報問核階段的項目,項目進展整體是會往後推延的。但是,如果疫情能在2月中下旬或3月初得到有效控制,那對全年的影響是不大的。”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
他分析道,一方面,投行項目時間安排本身有很大彈性,疫情結束之後,項目組可以通過加班加點的方式趕進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搶回被疫情拖延的時間。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在疫情結束之後,勢必也會提升審核、問詢、發放批文的效率,所需時間將會比疫情前縮短很多,以進一步支持疫情後實體經濟的回暖和發展。
營收降低對上市資質影響有限
根據中國證監會要求,申請上市企業最近一年需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有業內人士擔心有A股擬IPO企業會因2020年營收降低,無法達到上市要求,項目進程會因此延後2-3年。

記者瞭解到,對於擬2020年申報上市的企業,2017-2019年這三年的財務數據是需要上報並接受證監會審核的。因此,當前的疫情並不會對今年擬上市的企業構成實質性的影響,預計不會存在因業績受影響而無法上市的企業。
不過專家表示,對於擬2021年上市的企業而言,影響也是有限的。何南野表示,本次疫情對擬上市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和利潤將形成較大的負面衝擊,一方面,如果疫情能夠及時有效得到控制,二季度後企業可適當發力,預計對2020年全年的財務影響並不大,不會出現各項數據明顯下滑的情況。另一方面,證監會在審核的時候也會適當考慮本次特殊情況,並提高容忍度。因此,即便對於擬2021年上市的企業而言,其2020年營收和利潤也不會構成上市的重要障礙。
葉凱華同樣表示,很多企業客戶有增量用戶儲備,可以通過後期項目和策略上彌補回來,但有些行業,比如餐飲、旅遊等服務業確實有些影響。部分企業或主動押後上市計劃
由於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衝擊,資本市場發展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信心受到影響,可以說,從股票估值、賣股票的時間窗口來說都不太理想,IPO節奏的放緩也有利於緩解資本市場的壓力,這在港股市場體現得更加明顯。

2月6日,媒體消息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原本有意欲在港上市的公司相繼押後上市計劃,包括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京東、百度。據悉這些企業本有意於今年首季回港上市,但因疫情仍在不明朗階段,或會押後迴流計劃。
何南野解讀到,赴港上市,受疫情影響的程度會更高,因為港股發行定價是沒有上限的,且銷售相比A股是更有難度的,因此,在好的市場環境下,港股上市的企業估值會更高,且更容易把股票銷售出去,是更好的發行上市的窗口。考慮到估值等原因,不排除一些擬上市公司可能會延期發行,而且延期發行程序上不難,也沒有太大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擬IPO企業都是國內優秀的企業,兩三個月的疫情並不會對其業績和成長性構成實質性影響,好公司依舊是好公司。”何南野說。
“符合條件的企業,企業自身不會推遲上市計劃,大部分企業對國家、政府控制疫情還是有信心的。”葉凱華也向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總體來看,無論是A股擬IPO企業,還是港股擬IPO企業,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最多是延遲這些公司上市的時間,但並不會實質性改變是否上市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