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供給 強化保障 激發“三農”發展活力

中央一號文件發佈 脫貧攻堅 決勝小康

中共中央、國務院於日前印發《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即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這是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的一份重要文件。

穩定供給 強化保障 激發“三農”發展活力

中國聯合商報 記者 劉志 北京報道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釋放了鮮明的政策信號。

穩定供給 強化保障

文件強調,一是壓實各級責任。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要求各省(區、市)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要保持基本穩定,真正動真碰硬,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二是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基本收益,讓農民種糧不吃虧。三是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支持產糧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讓地方抓糧不吃虧。四是加強技術服務。抓好重大病蟲害防控,推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託管服務模式,推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供給總量是充裕的。但我們糧食安全形勢非高枕無憂,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並不穩固。十幾億人要吃飯,這是我們最大的國情,糧食產量滑下去容易、提上來難,供求吃緊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影響整個大局。多少年的經驗表明,經濟形勢越複雜,越要穩住農業、穩住糧食。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央反覆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裡主要裝中國糧。

豬糧安天下。生豬穩產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針對2019年以來生豬生產和豬肉價格出現的波動,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穩價保供政策舉措,推動生豬產能開始逐步恢復,但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必須把生豬穩產保供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採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韓長賦表示,編筐編簍,重在收口。2020年到了收官決勝的最後關口,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的短板,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文件在人才保障、用地保障、投入保障方面進行了強化,強化“人地錢”要素保障方面出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

文件明確提出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三農”投入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大地方債用於“三農”規模,要求抓緊出臺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的意見。要強化對“三農”信貸的貨幣、財稅、監管政策正向激勵,適度擴大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堅持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鼓勵商業銀行發行“三農”、小微企業等專項金融債券,明確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按規定享受現行小微企業相關貸款稅收減免政策等。部署穩妥擴大農村普惠金融改革試點。

激發“三農”發展活力

2020年是農村改革承前啟後的一個關鍵年份,必須切實抓好黨中央部署的各項重點改革任務,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韓長賦表示,改革是加快補上“三農”發展短板、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動力。

一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重點是落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要求,部署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在試點基礎上研究制定延包的具體辦法。

二是紮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重點是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落地見效,抓緊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紮實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為重點,進一步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三是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完成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有序開展集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工作,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積極探索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此外,文件還對中央部署的供銷合作社、農墾、國有林區林場、集體林權制度、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農業水價、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等重大改革任務進行了部署。其中不少任務是以2020年為時間節點的,要逐項推進落實落地,確保按時完成、交賬銷號。

去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形勢和產業自身因素影響,農業投資出現一定幅度下滑,這種情況多年未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有效擴大農業農村投資作出了相應部署。

同時,要優化農業農村投資環境。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下鄉,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切實保護好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