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嗎?

老艾葉


問:農村老人說"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是真的嗎?

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沒有親眼見過,是不是真的也不好說,也許是有一些誇張。

但是能從十幾裡外擔二百多斤青草大約個半小時到家確有其事。這是我小時侯本人先父和本家叔伯們經常的事。

他們是給隊裡牲口去割草,那時連手推車都很少,有的就是扁擔繩。但是顫起來就是一溜小跑,我都追不上,大約顫個一里多地就歇一歇,這樣顫顫歇歇的就到飼養場了。

照這麼看,擔上個二百多斤一天走上四五十里是能行的。要是碰上身強力壯有足夠的耐力的人擔上二百斤一天走上一百里也有可能。

一九七八年二十三歲的我是我們村第一生產隊的隊長,交公糧的麥子是標包一百八十斤中糧麻袋,我們扛起要從跳板往和炮樓一樣的囤頂上走,每人一口氣扛十幾包都不成問題。現在是好漢不提當年勇啊!

現在都是機械化現代化了,這麼大的力氣活肯定是不用人力了,人都解放了,有力氣的人不知還有沒有耐力呢?






金蘋果老楊


家裡每次推豆花父親都會講相同的故事,隔房么爺一口氣吃了太多豆花,一夜沒睡在田坎上走路消食,據說么爺年富力強當挑工時可以一個人挑一百五六十斤一口氣走10公里不歇氣的。

我相信那個靠體力挑扛的年代還是有這種能人的,況且挑東西一定要小跑讓擔子上下顫起來,省力。能挑者必能吃,據說么爺食量也大得驚人,一個人可以吃4-5升的鍋一鍋米飯,一大碗肥肉吃了沒感覺。



讀中學時每年暑假要打穀子,重慶丘陵地帶都是在水田裡打穀子然後挑回去,曾經挑過120斤左右爬坡上坎,約莫400米的坡路中途歇了兩三次,確實累。


不對體力勞動者來說,挑一兩百斤比較輕鬆,兩三百斤也大有人在;三四百斤應該還是有人可以,挑這麼重走路應該會比較惱火,走上百里肯定不可能,武俠小說裡可以有。


飲言食語


作為一些80,90,00後的這些都只是聽說以前的老一輩人是如何的辛苦,力氣是如何的大,對於現在的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是對於老一輩的人確實是這樣的。

就拿我自己經歷的事來說吧,我是一個90後,但是我們是山區,小時候插秧,收玉米,挑擔子什麼都幹過。張家界應該大家都知道,全都是山區。我們家的田地離我們家最遠的要走差不多兩個小時,而且都是翻山的,小時候收完稻子了要挑回來,一天就只能走兩個來回,多的實在是不行,上山下山的,我爸爸那時候就是挑的一兩百斤,要翻兩座山,上上下下的。

小時候我爸爸在家也是燒瓦的,那時候的青瓦在農村的應該都知道,那也是非常辛苦的活。那時候農村人是真的很苦,那時候生活條件差,乾的也多,吃的也多,一個人吃幾大晚飯還吃不飽,沒什麼油水。不多吃點根本幹不動活。

我們家裡縣城不是很遠,大概四五公里路,但是我外婆家就比較遠了,裡縣城大概五十多公里,有時候去縣城辦事,那時候就是走路的,一天一個來回都難,晚上回來黑了也是經常的,那時候背個一兩百斤的東西去縣城也是很正常的。

那時候的日子在農村多聽一些老人說說,真的覺得很苦。那還是的農村沒有什麼機械,全都是人工,通訊基本靠吼 治安基本靠狗 取暖基本靠抖 交通基本靠走,那時候的農村就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現在多去一些旅遊景點也能看到一些抬轎子的,抬東西的那些人也是很辛苦的,比如泰山,衡山等等。

現在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很多人也是不理解以前的苦日子了,覺得以前的人過得苦日子都是不可信的,以為一直都是現在這麼美好的日子。真的希望有一些人也讓自己的孩子多吃點苦,不要一直慣著他們。


張家界小伍


我來說個真實的事。不喜勿噴。本鎮上有個澆水泥板的場地。就是農村蓋樓房的樓板。大概五十釐米寬,3.8米長,十二公分厚(空心的)有一天早上老闆發現少了五塊,問工人怎麼少了。工人都說不知道呢!大家尋思是不是被偷了,要是被偷最起碼要四個人來抬了才能偷走(場地都是露天的沒有圍牆)哪天晚上大家準備抓賊。可是等了一晚上也沒人偷。他們就輪流值班。有一天晚上後半夜的時候有一個人來了。只見他一個人走到樓板的地方。看看四周沒人。一下子就把樓板抱起抗在背上就走,大家急忙跑過去把他逮住。我的天吶。一塊樓板最起碼五百到六百斤左右。後來老闆知道了也沒有追究他的責任。而是把他留在哪裡幹活了。所以說大力士還是有的,但是不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力氣。


雨夜浪漫17


不知道們小夥伴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覺得做事情辛苦的時候,總被爺爺奶奶數落,說在以前,農村人能挑三四百斤的擔子,並且在一天之內走上百里,我們這點辛苦算不上什麼 ,這是到底真的還是假的呢?

以前的農村人確實能扛重,但一天擔400斤走上百里就是誇張的說法了。

四百斤就是兩百公斤,一百里是50公里,人每小時能走4-5公里,如果要擔著400斤的貨物,速度大概是每小時4公里,那麼50公里就要不停地走12.5個小時,加上喝水吃飯休息,至少也得15個小時吧,這對人類的體能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國內曾經舉辦過一次大力士比賽,規則是挑著將近300公斤的貨物,走20米距離,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成,只有一個山東的選手,挑了不到半米的距離。

以此推斷,即使能挑起400斤的貨物,也走不了多遠。所以說以前人能挑著三四百斤的擔子,一天之內跑一百里是不太可能的。

但以前的農村人確實比現在的人更加吃苦耐勞,當時經濟條件不好,生活沒什麼油水,肚子經常捱餓,多勞作才能收穫更多的糧食。

所以很多農村人都拼命地幹活,日子久了,就鍛煉出了一身鋼筋鐵骨,挑一兩百斤的擔子,一天走二三十公里路程都不在話下。

另外,他們挑東西用的扁擔都是向上彎的,載重時才變平,挑東西的時候,扁擔會像彈簧一樣擺動,挑擔子的人按照扁擔擺動的節奏走,重量能夠減輕不少,累了可以左右換肩膀挑 一天下來,也能走很多里路了。

雖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但老一輩吃苦耐勞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當然,400斤的貨物你可能挑不動,要是換成400斤的鈔票可能就難說了。

我是找靚機二手機,每日更新有趣的科普視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Peace~


找靚機二手機


看看以前茶馬古道的背夫,每個背夫的負重都在四百斤以上,背的越多,工錢越多,要把茶葉從雅安名山區背到拉薩,每頓飯能吃一個大臉盆。別問我怎麼知道,我家就在雅安,祖輩有人做過背夫





亂飛的魚1


我來講個道理,人都是被逼出來的,人的潛力絕對大過想象。

我老家在長江邊上,我媽是江北農村裡的人,50幾年,我媽才十幾歲,因為家裡孩子多,她又是老大,家裡實在養不活,就把她送來城裡“享福”。

怎麼享福呢?

我媽是小學文化,在那個年代裡小學文化也算比較高的文化,可以進培訓班,合格後安排進廠裡當工人,最起碼可以吃口飽飯。

我媽就那麼從農村來到了市裡,懷揣著當工人的夢想。

那一年長江發大水,市裡組織人修長江大堤,她們這批正在上培訓班的“壯勞力”,也派上了用處,一聲號令之下,誰敢不從?

我媽說,她們那個年代裡的很多人,提到一個詞,都會不寒而慄。

“抬大土”。

那個時代沒有多少機械,搬運東西幾乎全憑人力,修江堤需要運送大量的沙土,黃沙,石塊等等,就是靠人力,一步步運上高高的堤壩。

我媽是十幾歲的年輕女孩子,但在那種時候,你再是女孩子也得咬牙上!

抬大土,抬的是裝滿沙土的大竹筐子,兩個人用扁擔抬,按照我媽的說法,那根抬竹筐子的扁擔往肩膀上一壓,人的腰就被壓彎了,覺得喘不過氣,每走一步路,嗓子眼裡不由自主往外哼哼,喊著“嘿喲”“嘿喲”。

那一筐土有多重?

我媽說她也講不清,但那個裝土的大竹筐子,像她的身材,蜷縮身體躺進去絕對沒問題。

大堤上,滿眼都是人,男男女女都在抬大土,號子喊成一片,人沿著大堤的下面,一步步往大堤上爬,中間還不能停下來喘氣,因為,那是個斜坡,你不能停越停你就越累。

那個年代有個詞叫作“鐵姑娘鋼小夥”。

人真是鋼鐵做的嗎?那當然不能夠。

一天活幹下來,像我媽那樣的女孩子,能躺在地上,手指都不能動。

我媽說,她們有好多小姐妹,就抱在一起哭,但哭完了,該吃飯還是吃飯,吃完飯接著再幹,沒人因為你是小姑娘,就給你搞特殊。

我媽是農村人,能吃苦,但她說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擔起那麼重的擔子,連續幹上幾天。

就在那幾天裡,她把這一輩子的擔子都挑完了。

找不到當年抬大土的圖片,就用這幅“長江邊扛水泥的女人”代替了。

我這樣認為,既然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能兩個人抬著一筐估計不低於百斤的沙土,連續幹上幾天,而且還是爬江堤,那麼成年男人肯定更厲害。

所以我覺得,以前的農村裡,有人能“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也就不奇怪。

人嘛,都是被逼出來的,假如生活必須讓你那樣做,你為了活下去,再怎麼艱難,也能咬牙堅持住,或者這就叫“人定勝天”的道理。


99隨便


謝邀。農村老人說"以前人擔三四百斤,一天走上百里"。雖然是誇獎的說法,但是也不足為奇。說明以前的人,吃苦耐勞,力大無窮,當時沒有機械化,全是人工,所有的農活都肩挑人抬,有個手推木製獨輪車就是最先進了。人們長期從事強體力勞動,煉就了鋼筋鐵骨。我母親懷著我大姐都八個月了,還往山上挑糞,一天挑二十多趟。

聽我大姨說,她有個遠房二嫂,個子不高就一米五多點,有一天她去生產隊場院裡曬大豆,生產隊的保管員跟他打賭,指著滿滿一麻袋大豆說:你若能把這麻袋大豆扛回家,就是你的了。保管員嘴上這麼說,心想一個婦道人家,能扛一麻袋豆子,二百斤左右,打死也不可能。那位大嫂發說了:說話算話,我若扛回家,就是我的了。保管員點點頭: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大嫂兩腿叉開,彎腰背對麻袋,兩手後張緊攥麻袋口,用力挺身,一麻袋大豆瞬間扛到了肩背上,對著保管員靨然一笑,恣悠悠地扛回了家。保管員目瞪口呆。大姨還說,那年二嫂家簡直髮了,一麻袋大豆呀,那時一般七八口人的農戶,四五年才分得一麻袋。

那一代人現在已經老了,但他們的力氣和毅力是現代人無法比擬的。


落英鄉間


這還真不是虛誇。五十歲以上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應該還有這種記憶,在過去大集體的時候,每年夏收和秋收要去國家糧庫上公糧的事吧。那時候因為沒有傳送帶,全靠人力裝卸。其中有一種能裝200斤糧食重的大麻袋,剛入庫時平地還可以輕鬆的背進去,等倉庫越堆越滿的時候甚至有時都快達到房頂的時候,放幾塊木板上面打上橫檔往上背,快到房頂時就得爬著往前走,我也背過這種裝糧食的麻袋上過公糧。


關健的是這是太普通的一種現象,還有更厲害的是,過去的那種大石頭碾子,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沒有見過,最起碼在四、五百斤不止,有些力氣大的人會經常拿它進行比賽,就是不停的抱起放下,看誰的次數多誰就獲勝,輸的一方通常要付出幾顆煙或者是被贏方抱起來再摔倒在地上的代價,通常都是圍上一大群人,非常好玩。

【原創作品,感謝朋友們的閱讀和留言支持】


冬青裡的駱駝草


要一人能挑三四百斤,我們這裡是平原,很少有挑東西的,我自已見過的只有擔水,我自已十四五歲就開始擔水。

說起擔水就要說說水井,那時候水井分兩種,一種機井,一種土井(漢井)。機井是用鑽機打的井,井很深,水量大,搭水泵抽水澆地。而土井是百姓用人工挖的,主要供吃水,水要較淺。有的土井上按轆轆,絞水吃,另外一種就是立個大木杆,又弄一個槓桿提水吃。那時候用的鐵桶,我家桶大,一桶盛50斤水沒問題,一擔水100斤,我能挑動,農村的硬邦男勞力就是能扛麻袋的,一麻麥子180斤,三四百斤我真沒見過了。

下來說一天走百十里路,這個絕對能走到。我5,6歲的時侯,一個村裡打機井,要用小石子加固井壁,不知怎麼的要我們村的婦女去拉石子,我媽和隊裡的另一個嬸子兩人一輛架子車,早上4,5點出發,走5,60裡到河灘裝一架子車石子,少說也一千多斤,然後一人拉架子車,另一人給架子車轅上綁一條繩拉,走一段路,兩個人換一下,下午四五點的時侯就把小石子拉到打井隊,然後反身回我們村了。老孃現在還健在,87歲的,身體還算可以,有時候真想不到她們那一代人怎麼有那麼大的勁三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