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心理恐慌,以積極心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隨著全國多地感染人數的增加,封城、封路等,人們的擔心也在不斷增加,恐慌的心理影響了很多人的正確認知。有的表現不敢看新聞、不敢看朋友圈信息,有的不斷通過網絡等方式強迫自己不斷搜索疫情的最新報告,有的甚至不斷到菜店、市場搶購口罩、米、油等,這些行為從心理學上看,是大眾心理恐慌的表現。國家衛健委及時出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我市心理醫師,在此分享一些心理專家在心理學上的方法,希望對大家維持健康心理有幫助。

首先,要正視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情緒。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是全新的病毒,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會讓很多人感到病毒“無處不在”,難以預防。所以,面對此種情況,都會很自然出現一些情緒反應,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不要過度苛求自己,過度會損害我們的理性和行動能力,甚至會影響身體的免疫能力。為此,要更多地去支持、鼓勵和安慰代替埋怨和恐慌,從自己做起,不信謠不傳謠,傳遞正能量。

其次,要處理不良認知。疫情發生同樣考驗我們平時的認知方式,傾向於負性認知的人,可能會不斷暗示自己,“整個事情很糟糕”“可能會越來越難以控制”……那麼,這時要暫停這種想法,不斷告訴自己“各地都在採取有效措施,我自己也進行了防護,會好起來的”。用理性的態度看待疫情發展的過程,保持希望,把更多的注意力關注到我可以做什麼,我身邊有哪些美好的東西。

再次,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應對疫情。一是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膳食,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儘量保持生理上的穩定性,有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事多做。二是做好個人防護。勤洗手,房間通風,少到人口密集場所,做到理性應對,不要過度誇大危險性。三是收看收聽正規發佈的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儘量選擇一些中央電視臺等正規信息發佈的消息,不看聽風就是雨的所謂消息。四是建立新的行為模式。此次疫情正值假期,打斷了很多的計劃,被迫待在家裡,感到無奈、空虛,這時要建立新的行為模式。如通過網絡聊天,秀廚藝、親子游戲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要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病毒,它終將會過去。要對國家有信心,對政府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正確認識、應對和戰勝恐慌,完成我們心理成長,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如果因為疫情的發生導致出現負面而自己又無法排解的心理問題,請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師的幫助,撥打我市心理援助熱線0792-8338111(24小時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