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心理恐慌,以积极心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随着全国多地感染人数的增加,封城、封路等,人们的担心也在不断增加,恐慌的心理影响了很多人的正确认知。有的表现不敢看新闻、不敢看朋友圈信息,有的不断通过网络等方式强迫自己不断搜索疫情的最新报告,有的甚至不断到菜店、市场抢购口罩、米、油等,这些行为从心理学上看,是大众心理恐慌的表现。国家卫健委及时出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我市心理医师,在此分享一些心理专家在心理学上的方法,希望对大家维持健康心理有帮助。

首先,要正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是全新的病毒,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让很多人感到病毒“无处不在”,难以预防。所以,面对此种情况,都会很自然出现一些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不要过度苛求自己,过度会损害我们的理性和行动能力,甚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能力。为此,要更多地去支持、鼓励和安慰代替埋怨和恐慌,从自己做起,不信谣不传谣,传递正能量。

其次,要处理不良认知。疫情发生同样考验我们平时的认知方式,倾向于负性认知的人,可能会不断暗示自己,“整个事情很糟糕”“可能会越来越难以控制”……那么,这时要暂停这种想法,不断告诉自己“各地都在采取有效措施,我自己也进行了防护,会好起来的”。用理性的态度看待疫情发展的过程,保持希望,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到我可以做什么,我身边有哪些美好的东西。

再次,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应对疫情。一是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尽量保持生理上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事多做。二是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房间通风,少到人口密集场所,做到理性应对,不要过度夸大危险性。三是收看收听正规发布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尽量选择一些中央电视台等正规信息发布的消息,不看听风就是雨的所谓消息。四是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此次疫情正值假期,打断了很多的计划,被迫待在家里,感到无奈、空虚,这时要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如通过网络聊天,秀厨艺、亲子游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要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它终将会过去。要对国家有信心,对政府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正确认识、应对和战胜恐慌,完成我们心理成长,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如果因为疫情的发生导致出现负面而自己又无法排解的心理问题,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拨打我市心理援助热线0792-8338111(24小时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