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化、高端化、環保化 孔孟之鄉轉型了

車行日蘭高速,間或出現的“煤炭塌陷區”標識牌透露出山東省濟寧市的與眾不同。作為資源型城市,這個地級市多年來一直強調的詞是“轉型”——產業轉型、觀念轉型、城市轉型。因為覺醒早,行動快,濟寧把握住了轉型的關鍵期。

12月份,科技日報記者調研時發現,濟寧一方面將信息產業、製造業、新能源產業等六大產業做大做強,瞄準了“千億級”產值體量;另一方面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趨利避害,走出能源型城市的轉型之道。在這“兩條腿”的路徑下,濟寧的支柱產業呈現出無人化、高端化、環保化特徵。

諾大的車間裡,少見工人走動。這裡是山東聯誠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大馬力拖拉機裝配車間。作為國內首家使用自動導引車AGV裝配的拖拉機企業,這裡的大馬力拖拉機項目融入智能化、模塊化技術,實現了由自制件及零部件進入車間,到整機下線的“一個流”生產模式。生產路線不迂迴,物流路線最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該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僅僅其中一條生產線,便可以實現15分鐘生產1臺拖拉機,產品從55馬力涵蓋到了300馬力,年產能力1.5萬臺。

未來誰來種地?當人們還在為此問題擔心不已時,這個企業已經用實際行動作出回答:單家獨戶的家庭式種植未來必定被成規模、連片的專業化公司代替,大馬力、智能化農機註定要代替人,成為田間耕作的主角。這家企業站到了“風口”上。

濟寧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諸聖孔子、孟子、顏回、曾參的故鄉就位於這片總面積為1.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孔孟之鄉”名不虛傳。在文化底蘊、旅遊資源、交通條件之外,大自然孕育的豐富礦藏持續給這片土地帶來繁榮。

正是看好這些資源,世界化工領域的知名企業凱米拉將先進技術帶到這裡,打造了“光氣—酰氯—AKD”產業鏈,副產的鹽酸用於聚合氯化鋁生產,實現了“上下銜接、吃幹榨淨”的綠色環保、循環產業模式。

在化工行業倒閉潮下,凱米拉在兗州的中外合資項目卻成為環保標杆企業,成為“環保出效益”的典型案例。遵循創新發展模式,用環保方式拓展資源鏈條,這是濟寧轉型的關鍵而明智的路徑。

如果說“無人化、環保化”是濟寧產業面向未來的選擇,那麼,在此過程中,“邁向高端”應運而生。

生物醫藥產業是濟寧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如何將該產業做大做強,做到“千億級”?“中科院山東省工業生物技術轉化平臺”的建成提供了關鍵性答案。

兩個月前,平臺的“合夥人”、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孫際賓在該平臺的揭牌儀式上說:“不僅我們研究所的成果,甚至全國、全世界的優秀科技成果都可以在這裡匯聚,在政府的支持下第一階段無償進行實驗,讓技術更加成熟,從而促進科技成果從各地向區域匯聚。”

已經創立53年、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魯抗醫藥現已經到了發展的關鍵節點,引入中科院力量,建設“山東省工業生物技術轉化平臺”包含著其開放式思維。而在此之外,與山東大學共建微生物技術研究院,成立國際生物技術合作中心,成立魯抗醫藥藥物研究院,更是把企業的視野真正地拓展到了全國乃至全球。

聯誠製造、凱米拉兗州、魯抗山東轉化平臺,三個不同角度的案例,正在資源型城市濟寧厚重的土地上演繹著生動的劇情。拋開“煤炭情結”,克服“路徑依賴”,他們主動出擊,新舊動能轉換,使得無人化、高端化、環保化的嘗試成為該市轉型探索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