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談及猞猁,不管大家是從什麼途徑認識這一動物的,但有一點是大多數人共通的,那就是都被猞猁那又兇又萌的樣子吸引住了,耳朵上有“天線”,嘴兩邊有“鬍鬚”,外形長得像貓,但比貓大許多,猞猁憑藉著與眾不同的長相成功引起了大家的興趣。與兔猻一樣,猞猁也是一名“網紅萌物”,在網絡上有著超高的人氣,在不少人的表情包裡佔有一席之地。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普通猞猁


我們常說的猞猁一般代指普通猞猁,即歐亞猞猁,在我國有分佈,是猞猁屬4種動物中的一種,另外三種是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無論是三種猞猁還是短尾貓,都是性情狡黠的動物,它們常在森林間掠食,藉助草叢、灌木、岩石等作為掩體,埋伏在獵物常經過的地方,所捕食的對象包括兔子、老鼠、鹿等。

猞猁屬的4個物種,伊比利亞猞猁是最少的,它們在伊比利亞半島曾一度瀕臨滅絕,好在人們拯救及時,到如今,個體數量已經恢復到700只了。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伊比利亞猞猁


伊比利亞猞猁與猞猁家族

猞猁是貓科、貓亞科、猞猁屬的物種,前面說了,廣義上能夠被稱之為猞猁的,一共4種,其中短尾貓也算。

這4種動物在外形上長得十分相似,貓一樣的外表,耳朵上有黑色的簇毛,臉頰有髯毛,尾巴很短,四肢粗壯且很長,腳掌奇大,主要是為了適應在雪地上行走,因此想要區分它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並非不可能,仔細來看的話,這四種動物還是有一些細微差異的。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猞猁屬四種動物


首先是分佈區域的不同,顧名​思義,歐亞猞猁就只生活在歐洲及亞洲一些高寒的山地裡面,屬於北溫帶寒冷地區的產物;加拿大猞猁的主要棲息地在加拿大,以及美國北半部分,美國南半部分只有極少數的地方有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南端,數量稀少;而短尾貓則分佈在北美洲南半部分,主要棲息地是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有少量分佈。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猞猁屬物種分佈圖


雖說歐亞猞猁的體型最大,但是與其他三種相比,並不能算是明顯的差異,因此體重不是判斷它們的究竟屬於哪種動物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細節來區分。

  • 加拿大猞猁的腳掌比其他猞猁屬的三種動物都要大,且毛髮也更長、更濃密,簡單來說就是“毛茸茸的大腳掌”,身上顏色呈灰色或者淺棕色,上面有暗色斑點;
  • 伊比利亞猞猁毛髮短而粗糙,呈現淺黃色或黃褐色,身上的斑點顏色最黑,數量最多;
  • 歐亞猞猁體型大,身上的毛髮呈現紅棕色,看起來像是加拿大猞猁與伊比利亞猞猁的中間色,隨著季節的變化,毛色和毛髮量也會發生變化;
  • 短尾貓相較於其他三種猞猁來說,長相跟家貓最為接近,且側身的斑點不明顯,耳朵上的簇毛也更短,當然,短尾貓有一個區別於其他三種猞猁最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尾尖有明顯的白色毛髮,而其他三種猞猁均為黑色。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伊比利亞猞猁原產於伊比利亞半島,位於歐洲南端,所以在有些地方也把它稱之為南歐猞猁,又因為其主要棲息地位於西班牙,所以也有西班牙猞猁之稱。

曾經伊比利亞猞猁被認為是歐亞猞猁的一個亞種,隨著動物分類學的不斷髮展,如今被歸類為一個單獨的物種,它與歐亞猞猁,其實早在更新世晚期的時候就進化為不同的物種了。

伊比利亞猞猁是一種食性很窄的捕食者,它們幾乎只捕食歐洲兔子,也因為其狹食性,在20世紀期間,給它們帶來了幾乎“滅族”的災難。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伊比利亞猞猁


與其他猞猁一樣,伊比利亞猞猁長得也很有特色,身短腿長尾巴短,淺黃色或黃褐色的短毛上有密集的黑斑點和斑紋,成年雄性頭體長為74.7-82釐米,尾長12.5-16釐米,體重7-15.9千克,雌性頭體長為68.2-77.5釐米,體重為9.2-10千克。

從這些數據來看,伊比利亞猞猁其實並沒有比家貓大多少,且外形很像,所以在野外,人們見到猞猁時極容易就將它們誤認為是大一點的野貓。

一度瀕臨滅絕的猞猁

由於歐洲獨特的地理環境,大型貓科動物較少,伊比利亞猞猁成了歐洲本土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曾遍及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和法國南部大部分地區,但是到了21世紀之交時,整個物種數量就所剩無幾了。2002年,據一項普查報告顯示,整個伊比利亞猞猁家族,就只剩下安達盧西亞的兩個孤立種群還活著,個體數量加起來不到100只,處於滅絕的邊緣。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其實伊比利亞猞猁在過去種群數量的大幅度減少,是可以預見並且很難避免的,簡單可以分為外在和內在兩個因素。

在19世紀以前,伊比利亞猞猁幾乎佔據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甚至一度延伸到法國南部,但是後來隨著人類世界的發展,道路橫穿了西班牙大部分鄉村,在曾經只屬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上設置人工邊界,將猞猁的生活區域分隔開了,在隨後的1960-1990年間,伊比利亞猞猁的棲息地減少了80%,再往後至21世紀初期,整個伊比利亞猞猁的棲息地相較於歷史分佈來說,減少了95%。

其實高速公路和鄉村道路的修建,並不只是減少、分裂猞猁棲息地那麼簡單,隨著車輛的增多,“路殺”也成了伊比利亞猞猁非自然死亡的常態,甚至成了主要威脅之一。尤其是安達盧西亞一條貫穿科託多尼亞納國家公園的高速公路,被稱為伊比利亞猞猁的死亡公路,因為科託多尼亞納國家公園是目前伊比利亞猞猁最主要的棲息地。

2014年的統計,有22只伊比利亞猞猁死於被車輛撞擊,或者車輪碾壓,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數字不算高啊,要知道郊狼一年被捕殺的數量可是四五十萬呢!但是相較於伊比利亞猞猁的整體數量來說,這個數據已經是非常高了,甚至佔據了總量的五分之一。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死於交通事故的伊比利亞猞猁


導致伊比利亞猞猁數量急劇下滑的外在因素有很多,其中狩獵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因為猞猁的食性,能夠限制狐狸和野兔等動物的種群發展,受到了少部分農場主青睞,但是更多的人則認為猞猁是一種“害獸”,歐洲人喜歡狩獵兔子,猞猁剛好捕食兔子,在人們看來,猞猁危害了人類的狩獵對象。

雖然自20世紀70年代起,伊比利亞猞猁就受到了法律的保護,但是仍有不少人偷偷捕殺它們,獵皮取肉。

伊比利亞猞猁種群數量的下降,除了外在因素之外,其內在因素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狹食性,它幾乎只捕食歐洲兔子,當兔子數量豐富的時候,佔據了猞猁食物來源的95%以上,其他的則主要是紅腿石雞、齧齒類和一些體型較小的蹄類動物。

一隻成年的猞猁,平均每天要吃掉1-3只兔子,即便是兔子數量下降之後,也能佔據猞猁食物總來源的75%左右。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歐洲兔子


事實證明只取食一種食物是非常危險的,歐洲兔子前前後後爆發了數次粘液瘤病、兔出血症,導致種群數量大幅度減少,而高度依賴兔子的伊比利亞猞猁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比如1952年法國兔子爆發疾病大量死亡,生活在該區域的伊比利亞猞猁也大幅度減少,多地呈現區域性滅絕。

其實兔子的數量減少,會間接地增加猞猁被車輛撞擊的風險,當初疾病爆發,莫雷納山脈的兔子種群受到影響而降低,從原來的平均每公頃含有3只兔子,下降到每公頃不到一隻,嚴重低於猞猁所需要的每公頃1.5-2只的最低生存需求,迫使猞猁需要到更遠的地方去尋找食物,從而增加了橫穿馬路的次數,也就增加了被車輛撞擊的風險。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兔子對伊比利亞猞猁的影響


拯救計劃:讓猞猁數量恢復看到了希望

相較於20年前,如今的伊比利亞猞猁數量已經恢復到了700只,生存狀態也從原先的極度瀕危降低為如今的瀕危,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其實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數量能夠得到恢復,源於一項涉及了20多個組織的拯救計劃,整個計劃以育種和棲息地保護為基礎,原理很簡單:現存野生個體數量太少?那就人工繁育,然後野化放歸自然;在野外難存活?那就保護棲息地,增加獵物,減少盜獵及陷阱誤傷等

事實證明這項計劃的確是人類對野生動物保護的一次壯舉,自從實施以來,人工所培育出來的伊比利亞猞猁幼崽很快就超出了當時保護中心所能夠容納的最大數量,以至於人們只好多開幾家保護和繁育中心。

這麼多年來,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5個繁育中心裡面,前前後後所出生的猞猁幼崽數量已經接近5萬隻了。另外,在野放環節上面,人們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研究人員觀察到第一年所放歸的伊比利亞猞猁存活率接近70%,這比之前預計的數值還高出了20%左右。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西班牙南部繁殖中心的伊比利亞猞猁


有了重新野化的個體加入進來,且能夠保證存活率,使得原先只有兩個野生種群的伊比利亞猞猁,一下子變得多了起來,分佈區域也不僅僅侷限於那200多平方千米的面積了,而是擴大了十倍,在莫雷納、在科託多尼亞納國家公園、在馬杜拉地區、在安達盧西亞、在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在葡萄牙南部等都有分佈。

1960年,伊比利亞猞猁數量預估為3000只,2000年下降到400只,到2002年就只剩下不到100只了。但自從重新引入之後,伊比利亞猞猁得到了喘息的機會,種群數量不斷上升,到2015年時,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猞猁數量預估為400只,而到如今,已經增長為700只了。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人們圍觀猞猁放歸自然


伊比利亞猞猁數量的增長,除了人們人工繁殖和重新引進之外,同樣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棲息地的保護上面。地中海森林是伊比利亞猞猁最主要的棲息地類型,因此保護這類型的環境意義重大。

“路殺”是當今威脅猞猁死亡的最大因素,甚至佔據了猞猁死亡因素的50%以上,但是對於已經修成的道路,想要從根本上去改變,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大多數土地在私人的手上,對於伊比利亞猞猁的棲息地保護,任重而道遠。好在動物保護組織等從公眾意識上面著手,提高了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兔子:猞猁種群恢復的關鍵物種

其實伊比利亞猞猁能夠在短短的20年時間內,增長速度這麼快,離不開另外一種動物,那就是兔子。

伊比利亞猞猁很挑食,它們幾乎只喜歡吃兔子,即便是在1950年之後,兔子數量大幅度減少,猞猁不得不轉變自己一部分的食性,開始捕殺黇鹿、歐洲盤羊或者家禽等,但是仍不願放棄“吃兔子”這一項嗜好,它們寧願花費更長的時間,行更遠的距離,就為了一口兔子肉。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黇鹿


兔子對猞猁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並且不僅僅表現在伊比利亞猞猁這一物種身上,在加拿大猞猁的身上同樣能夠看出此規律。

一般以為,猞猁吃兔子,能夠限制兔子種群的發展,所以應該是兔子的數量受猞猁的數量限制,但恰恰相反,加拿大猞猁的食物來源嚴重依賴於白靴兔,當白靴兔的種群數量每9-10年波動一次,加拿大猞猁的種群數量也隨之波動,呈現出正相關的趨勢。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加拿大猞猁隨白靴兔數量的波動而變化


其實不難理解,開始的時候兔子數量多,猞猁數量少,就意味著有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較低的競爭度,那麼短時間內猞猁的數量就會迅速增加;而當猞猁數量增加,又會反過來限制兔子的數量,使之減少;當兔子數量減少,對於猞猁來說就意味著食物來源減少,生存競爭大,猞猁的數量就會隨之減少;當猞猁減少,兔子的數量又會增加,因此依靠大自然的調節,會呈現出一個規律性的波動,達到某一個平衡點的時候,兔子數量最大,或者猞猁數量最大。

在明白了兔子對當地生態系統至關重要之後,人們就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在官方和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和呼籲下,伊比利亞半島的兔子數量顯著增加。

另外,人們還研究了一項監控系統並投入使用,用以監控伊比利亞猞猁和兔子的數量,當發現兔子數量下降,人們就可以著手補充,以確保生活在該區域內的猞猁不會因為缺乏食物而導致同類競爭加大或者死亡。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猞猁的高成活率也是關鍵因素

前面提到過,野放的猞猁存活率達到了70%,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其實猞猁的高存活率,源於它們自身的習性。

白俄羅斯科學院的專家對納利博基森林中的歐亞猞猁和狼進行研究分析之後,發現猞猁並不像我們傳統認為的是一種孤獨的掠食者,它同樣具有社會性,異性間會結伴,雄猞猁會幫助養育後代,母猞猁會允許自己已經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後代,繼續居住在棲息地附近一段時間。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研究者從追蹤到的數據來看,不少母猞猁和幼崽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雄猞猁的照顧,雄猞猁在5-10月間經常被拍到與帶仔的母猞猁在一起,並且會積極標記領地,以確保周圍的安全。還會給它們帶來食物,與猞猁幼崽待在一起,從而保護它們。

不過這些食物究竟是雄猞猁自己獨自捕獲,還是與母猞猁一起捕獲的?研究者也無法得出結論,但能夠肯定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了雄猞猁的出現,幼崽的存活率能夠提高不少。

另外一方面,猞猁在棲息環境的選擇上面,更偏向於較高的區域,研究者觀察到,它們把巢穴搭在雲杉倒木與另外的樹木所形成的類似於洞穴的構造、樹上的洞穴等類似結構裡面。猞猁擅長爬樹,並且喜歡呆較高平臺上的習性,也使得它們的存活率提高了不少。

研究發現猞猁的存活率比同生境中的狼高2-3倍,甚至是5倍,在5月左右時不低於60%,到了冬季更是達到了80%。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歐亞猞猁


伊比利亞猞猁的生存現狀

雖然伊比利亞猞猁的生存狀態從極度瀕危降為瀕危,但並不意味著它們的生存狀態就無需擔憂了,實際上伊比利亞猞猁仍舊是世界上最容易受滅絕威脅的貓科動物之一。

就目前而言,當初為了防止伊比利亞猞猁滅絕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到如今為止,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一些猞猁原有棲息地被不斷恢復,猞猁個體數量也增長為700只左右了,它們絕大多數都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地中海森林中。

自從人們開始大力保護以來,伊比利亞猞猁的數量增長是非常明顯的,多地紛紛傳來好消息,並且個體數量依舊保持增長的趨勢,但是在“形勢一片大好”的表象上,也潛藏著較大的風險,目前伊比利亞猞猁的遺傳多樣性很低,甚至比我們已知的其他遺傳多樣性也很低的貓科動物還要低,比如獵豹等。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或許主要是長時間的個體數量減少和種群孤立生活所導致的。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伊比利亞猞猁及其幼崽


目前有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保護工作不重視氣候所帶來的影響,並將去考慮僅具體的保護措施裡面去的話,那麼伊比利亞猞猁很可能在未來的50年內滅絕,使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變成泡影。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危言聳聽,但是自己看了報告和分析之外,是有一定道理的。

目前人們重新引入猞猁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獵物豐富的區域,但氣候的變化會對兔子的地理分佈造成複雜的影響,較溫暖和乾燥的氣候會使得歐洲兔子的分佈快速發生變化,而嚴重依賴於兔子的伊比利亞猞猁則很有可能短時間無法適應。

猞猁對生態的影響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人們會如此鍾情於伊比利亞猞猁呢?要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去恢復這一物種?除了伊比利亞猞猁是歐洲本土現存最大的野生貓科動物,對於西班牙、葡萄牙等有著非凡的意義之外,更重要的是猞猁對於生態系統的影響,它能夠限制狐狸、兔子等動物的種群數量發展,其生態位就如同北歐的狼、亞洲的虎豹一樣,對於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伊比利亞猞猁捕食兔子


伊比利亞猞猁主要以歐洲兔子為食,但也會捕食亞成年的狍子等,同時與赤狐、歐洲野貓、貓鼬等存在強競爭關係,伊比利亞猞猁會通過殺死它們的幼崽來限制這類小型食肉動物種群數量的發展,起到調節生態系統平衡的作用。

從生態學上看,作為伊比利亞半島頂級的捕食者,影響著眾多的動物。歐洲兔子是很多捕食者的基本獵物,對於當地環境來說十分重要,但是這些兔子又極容易受疾病的威脅,如果其他的捕食者吃了生病的兔子之後,也會受到感染,但巧的是伊比利亞猞猁並不受這類疾病的影響,相反,它會更傾向於捕食生病的兔子,對於它來說這更容易一些。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埃及貓鼬


簡單來說,伊比利亞猞猁通過捕食生病的兔子起到了控制疾病傳播的作用,無論是對於兔子本身還是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都是利好的。

另外,赤狐、貓鼬等與猞猁共同競爭食物,那麼猞猁就會捕殺它們,這對於歐洲兔子來說,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減輕它們的生存壓力。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伊比利亞猞猁在當地就像是一個傘形物種,保護了它,就間接保護了當地的其他物種、棲息地,乃至整個生態系統。

重新引入物種真的好嗎?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正如同我們在討論“如果野放華南虎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一樣,對於重新引進頂級捕食者來恢復當地生態系統這件事情上,國外同樣也有不一樣的聲音。

英國的歐亞猞猁早在公元700年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如今人們希望重新引進猞猁,用以調節當地的食草動物,因為在英國的森林中,鹿太多了,會對小樹苗造成傷害,人們希望通過引入猞猁捕殺小鹿,從而限制鹿的種群發展,間接保護森林。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猞猁捕食鹿類


對於這件事情,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大衛·諾蓋斯·布拉沃則表示出了自己的擔憂,甚至還專門寫了一篇論文來反對這一做法。

他認為引進歐亞猞猁雖然能夠可以控制鹿的數量,並且在歐洲一些森林裡面,猞猁確實有捕食鹿的現象存在,但是同樣的,猞猁也會捕殺鳥類,它十分擅長捕鳥,面對突然到來的新的頂級捕食者,那些本就瀕臨滅絕的鳥類能夠快速適應這種威脅嗎?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猞猁捕鳥


大衛教授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此前澳洲兔災人們就曾引入狐狸,試圖用狐狸來控制野兔的數量,但是事與願違,到達澳洲的狐狸的確開展了瘋狂的捕殺,但所捕殺的對象並不僅僅是人們希望的兔子,也包含了一些小袋鼠在內的澳洲本土物種。

相較於靈活的野兔來說,澳洲一些小型的食草動物行動緩慢,對於對食物沒有特殊要求的狐狸來說,捕食它們可比費勁去捕食兔子要容易多了,以至於後來澳洲的狐狸被認為是對本土動物生存的最大威脅因素。


從瀕臨滅絕到700只,淺談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之路

澳洲的赤狐


正如我前面說的,凡事皆有兩面性,雖然在物種引入上面,可能會出現各種擔憂或者情況,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比如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恢復、德國重新引入的歐亞猞猁,至少在目前來說是極好的。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科學、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