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口爲什麼越來越少?

最長旅途1


東北人口流失嚴重這不是一個老梗,而是一個已經存在了近十年的事實。東北經濟從曾經的佔據全國半壁江山到如今的佔比逐年下降,衰弱之態已顯現,過去一年,東北三省合計減少了37.07萬人,而追溯到更早的2010年東北就已經出現了人口外流的趨勢,十年時間東北人口少了超過一百萬人。追根究底,東北人口為什麼會越來越少,筆者以為綜合下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東北經濟產業結構單一,製造業薄弱,民營經濟不發達。東北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為建國之初的國家經濟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東北作為國企密集的區域,工業過度集中在重工業,比如煤鐵,石油,航空航天,汽車製造等工業,而這些企業在發展幾十年後都不同程度的要面對產能不足,技術落後,市場難以打開和競爭激烈的現實,東北的工業經濟越來越不景氣不僅僅表現在國企的舉步維艱,東北製造業薄弱和民營經濟不發達才是導致大量優質人才出走轉而向京津唐和南方發達地區尋求機遇的主要原因,這些人才在東北無法找到對口的職業發揮自身的長處,這是東北經濟過度單一化的必然結果,人才流失嚴重已成了東北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東北的大城市少,沒有形成有影響力和聚集效應的都市圈。東北三省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人口1.292億,但過千萬的城市只有哈爾濱一座,在全國能排的上的大城市也僅有哈爾濱,長春,瀋陽和大連四座城市,除了遼寧的沈大都市圈已具規模外,黑龍江,吉林兩省皆是省會獨大,這兩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在東北也最嚴重,缺少大城市,而公共資源又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其他新移民,於是許多人轉而到其他大城市尋求投資置業生活,與長三角,珠三角那種城市集中化的都市圈(珠三角9城,長三角24城)不同,東北三省的大城市過分分散,無法形成連片的都市圈,因此人口聚集效應大大不如其他地區,所以人口才會不斷的外流。



三:出於學習,就業,生活而選擇離開東北的人,這是目前東北人口大規模流出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發展機會的大小影響了人口的未來去向。人往高處走這是常情,東北的就業置業發展機會相比市場經濟更成熟的南方地區,顯然不具備多少的吸引力。比如工資方面,瀋陽,大連,哈爾濱等大城市的平均工資就明顯低於南方很多城市,甚至還低於西部的蘭州和烏魯木齊,南方地區在人居環境,營商環境,就業就讀環境和政府職能效應上要好過東北地區,東北人口外流,原因是很多的,但大部分的原因又基本上就是這些,東北經濟要振興,這是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東北人口雖然在逐年減少,但這並不代表東北的經濟就真的不行了,東北目前遇到的轉型期必定是要以人口外流為代價的,只要度過了這個轉型期,不要讓振興東北變成一句空話,那就一定可以留住人。


大國布衣


經濟和氣候都是主要原因。

可能很多地區的人們都有感受,就是身邊的東北人似乎越來越多了,尤其從事餐飲和旅遊行業的特別多。由於近二十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效果不是特別理想,經濟發展速度明顯落後於其他地區,收入水平和東部甚至中部地區都有了差距,所以外出多賺點錢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這和安徽、四川、河南等外出務工人口大省沒什麼區別,只不過東北人更喜歡自己創業。

在我印象中,最早成移居規模的目的地是海南,當時的海南剛開始開發旅遊,海景房的境遇就跟前些年的乳山銀灘一樣,廉價且空置率高。而東北冬季寒冷漫長,尤其黑龍江農村絕大多數都是從事農業行業,冬季閒時較多,於是大量向海南轉移,買房置業,冬季在海南做旅遊相關行業,夏天回老家。之後慢慢演變成了長期定居於此。

早期去海南的東北人確實賺了不少錢,還有很多移民的,所以親戚帶親戚的模式開始了,但隨著海南旅遊業從業者趨於飽和,房價也水漲船高,於是更多地區就成了新的選擇。比如被東北人稱作“老家”的山東,就成了新的發展方向。山東人口基數大、旅遊資源豐富,機會自然也多,尤其青島、煙臺、威海等地,從事海濱旅遊行業的大部分都是東北人。當然從事其他行業工作的也越來越多。

東北人的發展路徑其實和早期的浙商有點相似,都是起點低、不怕苦、膽子大、野心大,都是創業第一,打工第二的原則,並且都喜歡在哪裡發展就在哪裡置業。東北人和絕大多數北方人特點不太一樣,北方人普遍比較戀家,尤其河北、山西、陝西一帶,打工不出省的現象十分普遍,異地置業定居的更是少之又少。而東北人則不同,只要認定一個地方並且有所發展,是願意在這個地方紮根的。也正是這樣敢於拓進和改變生活的決心,讓越來越多的東北人離開故鄉去尋找新機遇。


子夜的風


身邊確實越來越多東北人,最直接的例子是街邊新開了很多東北土菜館、東北燒烤等店面,去吃過好幾次,酸菜餡餃子、東北菜盒子、亂燉等,遇到的顧客,大多都是北方人長相——這個很好辨認,北方人大多虎背熊腰,國字臉,眉宇間透著一股慷慨俠氣,這一開口說話,北方口音無疑了。


其實也不僅僅是東北的,街邊的飯館還有很多內蒙的、山東的、河北的,至於此前紅火一時的湖南的、四川的飯館反而生意逐漸落寞了。

有一個朋友是大連的,他說大連這個城市看著漂亮,可是工資低,消費高,工薪階層居不易。另外,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做的也不是很好,還都是重工業為主,消費經濟沒有做起來,提供不了太多的就業機會。因此,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國營單位還是公務員(私企效益不好)為數不多的工作機會都競爭激烈,這又促成了各種吃拿卡要的腐敗。

由於東北教育底子好,有很多理工科很不錯的學校(東北是重工業基地,產業研結合形成了一大批優質院校),哈工大、大連理工、海事學院等,很多學校的畢業生回到家鄉沒有平臺施展所學,紛紛南下。首選首都北京,其次廣東、海南。

由於消費經濟不景氣,不止東北地區,多數北方地區興起了一本萬利的金融貸款業務,說白了就是放高利貸的。這種高利貸不僅無助於實體經濟的恢復,反而還將本已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給拖垮了,因此經濟活力就越發不好。一個比較顯見的例子,南方工業園區,恨不能一天分成兩天來用,而北方大多在晚上9點、10點就已經睡覺了。

南方人思路活泛,市場意識強,商人重利,小孩子從小耳濡目染,連吃飯也要AA制,此即是經濟獨立的表現。北方人耿直爽快,政治敏感度高,朋友重義,所以江湖習氣規矩到現在還留有很多,盛行拜把子,對於市場經營就有粗放之嫌,比如到東北飯館吃飯,桌子大,桌子間距很大,本來可以擺開20張桌子的,結果只擺了10多張。

古語說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北方的義氣,更適合做政治,團結、整合人心;對於金錢,很多人雖然也認為很重要,尤其經歷過極端貧困的年月的,可是在遇到涉及“面子”、“兄弟義氣”等場合時,市場規律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北方開辦的企業,不可避免要受到這些風土民俗的影響。如果企業主堅持按照市場規律來辦事,可能會被當地人看不起,不得不做很多違背商業原則的事。國營單位本來就具備政治性質,無所謂商業原則,可是小型企業主他們圖的只是利,而不是義啊。即使儒商重“義利之辨”,但那也只是一種道德覺悟,而非道德綁架。

東北人口越來越少的數據沒有查過,經常見到報道,說東北人口有外流現象。一般而言,人口會流向經濟更有活力的地方。一個地方能夠吸引人,最好的宣傳絕非政治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你能夠掙到錢,能夠安居樂業,這是當地政府無聲的宣傳。很多南方城市更進一步,為了留住優秀人才,紛紛出臺了很多優惠措施搶人,已經在為城市未來的發展未雨綢繆了。

所以,東北人口越來越少,綜合以上所知的信息:

1、傳統重工業基地,國營單位多,市場不景氣,工作機會少。

2、傳統上缺少市場意識,不能形成好的市場氛圍,創業難度高。


而知而行


東北曾經號稱共和國長子,從解放戰爭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東北地區都是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區域之一,整體的福利待遇和文化水平都處於全國前列。 五十年代後,從其他地區抽調了大量科研人員著力發展東北,進一步奠定了東北在全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到了改革開放後,計劃經濟逐漸為市場經濟所取代,作為計劃經濟最強大的區域,東北在各個方面出現了不適應。

首先是經濟。與南方蓬勃興起的市場經濟不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東北的大企業,尤其是重型機械設備製造企業在迅速適應市場環境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衝擊下,適應市場困難,經濟效益急劇下滑,整個東北經濟雖然也在發展,但相比先進地區,可謂步履維艱。

經濟興衰決定了人口遷移的風向。南方地區在九十年代以後,蓬勃興旺,但那時面臨熟練技術工人和科技人員的缺乏,遂用高薪吸引東北地區的人才。近幾年來,東北經濟更加惡化,人口流失可謂愈演愈烈。

促使人們離開東北的另一個原因是那裡的社會環境的惡化。我在東北時間不算短,總的感覺是,那是一個處處都要講關係的地方,沒有關係簡直寸步難行。許多明明可以簡單在市場解決的事情,在東北卻要各種託人情,大大增加了人際交往的成本,也增加了經濟發展的成本,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因素。既然全國還有其他地方的市場化更加發達,為什麼還要繼續在東北飽受人際關係之苦?

為什麼東北的社會環境比較惡劣?根本原因還是過去計劃經濟造成的惡果,那裡計劃經濟發達,所以人們習慣於計劃經濟下的緊缺狀況,為了獲得有限的資源,人們傾向於通過人際關係解決問題。

另一個是人的觀念如何適應市場的問題。我經常去長春,這麼多年幾乎就沒有見到過這個大城市的出租汽車打過表,全部是講價。這僅僅是一個例子,營商環境的好壞,是需要一些穩定的規則的,沒有越來越多的穩定規則以及人們對於規則自覺認同,就會給人們帶來不安全感,使營商環境惡化,增加營商成本。

總的來說,東北問題的本質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嚴重不適應,正因為東北過去是計劃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所以現在也揹負著計劃經濟最為沉重的負擔,轉型也格外困難。如今是社會可以自由流動的時代,當人們有更好的機會,當然想為自己和後代尋找更好的出路,離開陷入惡性循環的東北,是很多經營階層的選擇。其實做這樣選擇的,又豈止精英階層?

至於東北的寒冷,是一個原因,但並非最重要的。

不過,東北是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相信東北會重新成為充滿活力的經濟區域。


考貳拉


哎!過日子真難啊!人多了,愁!愁人多資源少,那麼多伸手等著吃飯的;人少了,愁!沒了人又誰來吃飯呢?!東北近年來人口越來越少,經濟也一蹶不振。分析人口減少的原因,我看到以下幾個方面:

1、東北人真老實,認真執行每一條政策。這計劃生 育政 策,在東北執行得最徹底。別說城市裡有正式工作的職工都是一個孩子,就連農村有些可以生兩個的都只生一個了。想來,那些搞計 劃生 育工作的人這些年得拿了不少獎金。東北的人口出生率就這麼降下來了。

2、很難留住青年。因為東北經濟不好。經濟不好的原因很多,比如資源被開採光了、官僚作風嚴重等。經濟不好,就業以及前途都堪憂。所以,現在是考到省外的大學生不願意回來,本省的大學生畢業希望去省外找工作,打工的青年人也願意到省外去找機會。人口又流失一批。

3、候鳥逐漸增加。東北自然條件就在這呢,半年的冬季。取暖期空氣不好,外出運動也收到影響。所以,很大一批老人開始在南方各省買房或租房,一到冬天就去南方貓冬。等第二年春暖花開了在回來。而且這樣的老人逐年遞增。

綜上,這新生的少,年輕的留不住,老年的往外飛,人口能不少嘛?!發展經濟的一項前提條件就是人口紅利,這個東北已經沒了。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東北是中國重工業基地,城市化也是最早達到飽和,計劃生育也是實行最好的。

導致人口紅利最早結束,屬於未富先老的典型地區,而政府卻未提前做準備,精兵簡政,引進人才,促進產業轉型,還在保增長,保稅收,保公務員,等於雪上加霜,加速人口流失。

現在東北面臨養老金虧空,增長下滑,稅收減少,產業老化,年青人不足的局面。

只有實行減稅生養,減少公務員節流,鼓勵生育,才能突破困局。


光芒萬丈34957


首先,我是個山東人,回答這個問題,不一定多麼正確,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

我先來講一下東北的優勢。


東北,無論是建國之初,還是民國時期,在中國的地位都很重要。東北土地肥沃的程度,簡直讓其他地方的人羨慕到嫉妒。歷史上著名的闖關東,有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東北土地肥沃。


東北資源豐富,鐵礦、煤礦乃至建國後的油田,都為中國重工業的發展貢獻出了最強有勁的力量。

號稱共和國的長子,建國之初,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建設東北的重工業,因為那裡的工業基礎較好,設施較為齊全,同時也離前蘇聯近,地理位置優越。(那時中蘇關係尚未破裂)


這個時候,差不多算是東北最興盛的時候。當然,這樣說的理由是對比其他的省份而言,也就是橫向比較。


可惜後來中蘇關係破裂,東北邊境面臨前蘇聯的威脅,不得已,我們轉移了一部分高精尖的工業。當然,這並沒有動搖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地位。不過卻也由此開始造成東北日漸“瘦弱”。

改革開放後,中國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偉大的舉措,讓中國朝著一個更高更遠更強的方向發展。


只不過,因為全球經濟的轉型,原先的第二產業的地位遭到了第三產業的衝擊,這導致了東北原先的工業優勢被削弱,而且周邊的一些省份,工業基礎也日趨完善,進一步衝擊了東北的工業。


這是大勢所趨,無法避免,同樣也不應該回避。


聯繫問題,東北為什麼人越來越少,直接原因在於大批勞動力外流。根本原因在於東北的經濟較為單一,無法留住勞動力,而且它和其他省份相比,吸引人才的優勢並不那麼明顯。

本地的人走出去,外地的人也不走進來,這就造成了東北人口較少的狀況。當然,我說的是一個大的趨勢,也有外地人才流向東北,但是數量較少。


一句話,東北需要改變這個狀況,就要改變它的產業。國家也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其中“振興”這個詞,用的還是比較客觀的,承認了它為中國的付出,同時也表明了不會讓它沉寂下去。


除了產業體系的不合理,網絡經濟的發展,也帶壞了東北的經濟風氣。


作為一個外地人,我本不該對東北人民指手畫腳,但作為中國人,我不希望看到看到東北經濟繼續萎靡下去,因為每一個地方的經濟都是關係到民生福祉,我希望咱們中國繁榮昌盛,也希望咱們所有中國人都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好了,我開始要批評一下網絡經濟帶給東北的惡劣影響。


首先,互聯網經濟成為一個趨勢,這是大家所不容忽視的,但是伴隨著新興經濟的發展,除了衝擊原有的經濟支柱之外,還會在其基礎生衍生出一些不良現象。

相信“老鐵,沒毛病”“雙擊666”等一些詞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沒錯,我想批評的就是網絡直播、喊麥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其實,我對這些並沒有多少反感,但是它們帶來的危害卻不淺,尤其是發源地之一——東北,將原本東北人豪爽的形象糟蹋的不輕,給人一種很傻的形象。我身邊也有東北的人,他們對此也挺生氣的,但是卻也無可奈何,因為這一現象隱隱有擴延的趨勢。這一點,我們不能忽視,而且也挺揪心的。


可能是喊麥之流的事物,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所以不少人開始效仿,並且一些無節操、無下限的視頻也開始在網上流傳開來。因為現在是經濟社會,為了錢而做事,這並不丟人。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或許這帶來經濟收益,不過卻是以東北人的形象為代價。

我不好評價這究竟是對還是錯,只是心裡面很排斥這些低俗的東西。


不過,我始終堅信一點,東北遲早會有一天被振興起來,到時候,它也再將為中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出應盡的力量。


好了,說了這麼多,誇了東北,同時也批評了東北,不一定多麼正確,但是我沒有任何惡意,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我會虛心接受所有人的合理批評。


不喜勿噴,謝謝。


我就是上不知天文,下不曉地理的么么龍,謝謝大家的閱讀。


么么龍


身在遼寧瀋陽 說真的走了南方不少城市 除了江浙滬的省會 我真的沒覺得哪個城市比瀋陽城市建設好,尤其去過南寧南昌等等,城市還是建設很破, 雖然現在東北大環境不好,但遼寧瀋陽大連整體上還是不錯的,養活自己是沒啥問題,當然,看你想要啥了。


小劍俠267


一、東北曾經是中國重工業的搖籃,共和國的長子,是中國工業基礎最雄厚、交通最發達的地區,為新中國的成立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地區。在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東三省的瀋陽、長春、哈爾濱、大連四個城市名列其中,足以證明東北昔日之輝煌。毫無疑問,東北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中國國有企業最多最集中的地區。

二、1979年是中國改革命開放元年,中國從此走向以市埸經濟為主導的新發展模式,中國由南向北,由東向西穩健逐步走向市埸輕濟發展之路。中國的南方並沒有多少國有企業,而遍地都是鄉鎮企業與私人企業、民營企業,而中國東部地區大部份地處沿海地處,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在市埸競爭中優勢突現。然而東北大多數企業是動則上萬人的大型國企央企,是國家計劃經濟的產物,加之船大難調頭,因此在市埸經濟的衝擊下茫然失措,導致了企業發展無法轉型升級,進而導致了東北普遍性的企業工人下崗並難以再就業的現象。而且一些資源性城市因資源的枯竭而根本而無力使城市功能轉變功能,導致了東北經濟增長整體乏力。導致了東北人才的流失,樹挪死人挪活,在沒有可預期發展情況下,會有更多人選擇離開家鄉故土,這無疑是堅難痛苦的選擇…

'

'


留研


東北得分哪吧?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人口越來越少?外來務工人員很多,一到節假日全城空了至少3分之一。東三省總人口一直穩定,到底少了多少?

跟中西部相比,東北這點外流人口算什麼?加一起也就人家零頭。中部一個地級市的外流人口都比吉林省多。

總有些人閒的蛋疼,非要誇大各種事,唯恐天下不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