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博士生的人爲什麼勸年輕的學生不要報考研究生?

ww13142010


題主你好,我想這就是傳說中所謂的圍城效應吧,這也是近些年很多畢業後工作多年的人,仍舊選擇回來考碩士或者博士的原因之一了。因為當下社會對學歷的要求,還有很多工作崗位提幹對學歷的要求,讓很多人考慮再回熔鍊一番,這都是無可厚非的。

言歸正傳,為什麼很多博士畢業後不建議再去讀博士?在我看來,博士是通過學術研究的必由之路,所以如果一個人的理想是致力於科研,那麼讀博士是必然的行為,尤其是學習影響力越大,在圈裡的名聲越大,越有利於學術人脈的彙集,所以如果想進高校工作或者從事研究所工作,讀博士是必然的選擇之一。但是在讀博的過程中,很多事情可能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以我一個朋友為例,按正常畢業邏輯,發了兩篇核心期刊,寫完了畢業論文,就達到了該校的博士畢業要求,可是在很多學校而言,學生能不能畢業,不是取決於這些標準,而是老師的項目有沒有完結,說白了就是導師讓不讓你畢業,這位朋友科研方向是人工智能,是導師學生團隊裡的科研主力,是大師兄,所以很多研究離不開他,導致他延期一年畢業,因此他和老師的關係很不和諧,所以在讀博過程中,諸如此類的小細節,很影響個人的發展和心情,所以才有了不建議讀博的想法。

還有就是博士生活比較枯燥,每天研究讀資料搞研究,生活比較淡單調,所以好多人覺得不值得。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各地都注重人才的引進,很多的單位為了招攬博士,給出的條件越來越好,很多省部級的行政單位,給博士的待遇一般會是正科級待遇,甚至是年薪制,尤其是南方的高校和行政單位,給出的條件更是令人心動,所以,博士的就業前景還是很好的,大可不必擔心啦。



大野澤的風


因為成才之路千萬條,讀研只是其中之一。

高學歷當然有高學歷的好處,但是付出的成本也是很大的,這點圈子內的人可能體會比較深,所以題目中兩位老師才會那樣說。

首先是時間成本,按照碩士三年博士五年來算,三五年後讀研的同學終於拿到學位,工作可能剛剛找到,而那些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同學已經在各自領域小有成就了。在個人生活方面,本科畢業就工作了的同學因為工作、收入比較穩定,可能會較早的結婚、生子,於是就出現本科同學的娃都會喊叔叔阿姨了、讀博的同學還在自嘲單身狗的情況。

其次是經濟上的成本,現在研究生一般都有獎學金、助學金等,基本可以保證吃穿不愁,有些節儉的同學可能還會有所積蓄,但是比起同齡人的收入還是會差上一截,想要攢錢買房之類的就更難了。對一些同學來說,可能會感到經濟壓力很大。經濟上的差別還體現在工作年限上,比如按照北京市公積金貸款的新規定,貸款額度是跟繳費年限有關的,因為讀研的時候不交公積金,繳費年限就會比工作了的同齡人少好幾年。假如一個人22歲本科畢業就工作,到34歲最高可以貸款120萬買房;如果本科之後繼續讀博,假設碩博連讀27歲畢業,也要39歲才能貸款120萬。如果家裡本身經濟條件有限,那麼經濟上的帳還是得算一算的。

前面說完了成本,最後該說收益了。讀研的好處也不少的,一是能夠找到有學歷門檻的工作;二是對於一些職業來說,讀研確實能夠提升發展空間,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工作之後又再次返回校園讀研;三是讀研也是對自身能力的提高。

其實讀不讀研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特點,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權衡成本和收益,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可能才是最好的。


喬小海


可能就你這樣想問題,我大女兒讀博士後,每次打電話都告訴小女兒,要好好讀書,將來考研,考博。小女兒也一直對我說:她的目標必須考上985,211,然後碩博連讀,小女兒告訴我:現在研究生都多如牛毛,本科已經普及了,現在的孩子誰不願意繼續深造,我侄子的孩子也這麼說的,讀了985,211,再碩博連讀。我身邊的鄰居,我認識的朋友孩子今年考研沒考上,她是我女兒的老師,她對我說:女兒還要繼續考研。我雖然是農民,研究生在我眼裡我都不滿足真心話。


朱燕芳452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自己雖然沒有讀博士,但是讀了三年的研究生也即將要畢業了,我想說說這三年內本科畢業的同學的變化以及我的感受。

三年的時間變化很多,雖然在畢業一兩年內基本沒啥區別,到了第三年慢慢開始有區別了,三年時間過去了有的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工作換了一份又一份,有的已經開始創業開起了自己的小公司,有的上班三年後業績也是風生水起買了車家境稍微好一點的通過家人的幫助也買了房,還有同學經過一年工作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本專業然後轉行也做的挺不錯的,生活上不少同學也已經結婚生小孩了。而我自己還是剛剛畢業一無所有,找的工作待遇之類的和本科也差不了多少,年齡也不小了看這周圍同學發展挺不錯的心裡總會有些不一樣的感覺。

現在如果有人來問我讀研究生的事,我一定會和他說你要考研究生就一定要讀博士,不然就不要考,現在這個社會本科畢業足夠了,完全可以直接出去工作。不要以為讀的書越多以後的選擇越多,相反讀的書越多你以後能走的路越少,人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對於大多數人多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如果你畢業了選擇其他行業的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你跨個行業那麼你這幾年基本就浪費了。不僅如此,比你先出社會工作的在這幾年內學到了很多行業知識,相當於你是浪費了雙倍的時間。

以一個碩士研究生的角度去看博士的工作,在薪水上一般會翻個倍。但是博士可不是三年就能順利畢業的,一般需要四到五年,選擇讀博士的人大部分是喜歡做科研的,高校的環境是他們最喜歡的,但是現在好一點的高校對博士的要求也很高,一般的企業你也不願意去,這個時候你的選擇就更少了。加上年齡的增長,事業和家庭的空白,你揹負的壓力會更多。

985畢業的博士之所以不建議你考研究生,很有可能就是出於未來的可能性考慮的。本科出你懷揣著很多夢想,你也有很多的時間而且身上的揹負的壓力也小,你可以盡情的去闖去追夢,你的人生也可以有無數種可能。


甘叔叔來也


圍城效應吧。

讀完博士的人,看到了自己花費多年心血,熬出一張博士畢業證書,畢業時接近三十歲,才剛剛開始工作。此時,自己本科畢業的同學已經工作6-7年,家庭穩定,工作職位小有提升。而自己進入高校,很多時候起薪並不高,科研壓力大,想要晉升副教授越來越難。

而本科就出去工作的人,看到讀完博士的人,覺得他們有寒暑假,工作穩定,大學環境好,能解決子女上學問題。待遇也算能小康。沒人逼著加班,時間自由。再看看自己熬出的黑眼圈,不僅也心生羨慕,還是多讀書好。

所以,每個人都看到了圍城外別人光鮮的一面,看到了自己不甘心的一面。

所以,可能讀完博士的人會建議你早規劃,早工作。也許本科出來工作的人,還建議你多讀書。

這就是圍城效應。具體哪個好,還是要自己綜合考慮,做出判斷。


小江談教育


萬里疆域有明月,世事洞明需有察!祝網友生活幸福——身心愉悅!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題主不明就裡誤導大眾。嚴格的講大部分直讀博士人士,都

建議碩士畢業後不要直讀博士。

我國人才培養有倆個怪現象:一個叫本碩博直讀(高考成績優異); 一個是碩博直讀(推遲就業)。

現在根據個人對職業工程師培養的經驗,以及大學生創新思維培訓經驗從教育之目的和個人受教育之目的倆個維度來闡述個人意見。

個人觀點我姑妄說之,你故妄聽之,不喜一笑了之!

1.國家定義:教育的根本目標,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反映在現實中,就是在三大具體教育內容——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職業素養 上分層遞進式展開。

問題是現代教育部實施的教育內容是科學機械式教育體系——只重視學科分類和分類知識的灌輸。

實施的學生能力考核指標是標準化的唯分數考核體系!

這些導致學生學習思想比較僵化,自主學習的方法論是空白,職業興趣和實際就業矛盾或衝突!

學生進入社會前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不達標或低於社會期望!

我接觸的部分博士在企業很難有一個好的研究軟硬環境,有利的一面是國家級省部級技術中心需要博士撐面子,這樣的單位是博士首選單位,但博士需要接地氣,忍受和同期(指讀博期間的)本科生,碩士生競爭在經驗和規範性職業素養上處於弱勢的現實(和同期本科學士有5年碩士有3年經驗差距)。

尤其是很多直讀博士的職業興趣與實際職業衝突嚴重,所學非所用,比較迷茫。在畢業的10年內很難超越甚至一直無法超越同期畢業的碩士生甚至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和經濟收入,尤其是部分文科和理科博士!

國家也看到了直讀博士的缺陷,現在已經在進行工程博士教育探索

2.家庭定義:有一份體面的職業,立世揚名,最低限度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有立身之本。

社會上直讀博士最大的壓力來自於經濟壓力,職業迷茫,社會競爭以及家庭對改變現狀的期望!

經濟壓力主要是自我成家和養家的現實問題,直讀博士意味著父母需要再補貼三年,父母的白頭髮會多幾根。如果博士期間沒有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父母就不是掉白頭髮那麼簡單了。

3.個人意見

媒體有一個講法,教育的重點在於家庭教育!

這是某些無恥的弄權文人的操弄,理由我不想展開說!

對具體的學生和家長我的意見:

3.1教育的根本在於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職業素養的系統化學習,最終實現個人的身心靈的自由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契合。

3.2學習是終生的,文憑也是很重要的。進入真正的職業競爭前碩士是一個進退具佳的科研與職業身份。

碩士相比學士具備了更好的科研基礎!同時對科研體系及其面對的現實有了一定了解。

養家與職業發展兩不誤!

現實的講,進入社會後在規範的企業一年後可以認定工程師資格,第四年可以破格獲得副高級職稱,第五,六年正常序列獲得副高級職稱。根據不同行業,一般的薪資水平18萬——60萬,更重要的是通過5年左右的歷練職業興趣與現實職業的契合點基本確立,此時是進讀工程博士或轉型管理讀MBA的最佳時間點!職業願景比較明晰。

同期的博士畢業半年即可獲得副高級職稱,但薪資水平一般為(18-40)萬左右,職業興趣與現實職業契合還需要磨合,很多契合不好的只有選擇進入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臨時棲身!

3.3讀博士要有情懷!博士主要出路是教書育人,進行科研發展與傳承!沒有這點基本認知最終結果就是廢材!

家庭經濟緊張人士需要謹慎選擇直讀博士之舉!


凱騰聚知


前面兩位答主都說到了要點上,往往讀博士耗時太長,出來後面臨很實際的現實壓力,所以往往自己讀完博的人對讀研讀博並不熱心,甚至不少人內心會有後悔之意,所以並不希望後來者“重蹈覆轍”。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對於讀博(讀研)的期望值的問題。一個讀博或者打算讀博的人,無論如何,都是在內心有一定期望值的,這個期望值很多時候會高於後來發生的實際情況,說白了,心理產生了落差,所以對讀博這件事本身不一定認可。自己都不認可的事情,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親友、學生“重蹈覆轍”了。

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期望與現實不夠匹配。讀完博的大學老師建言學生讀好本科就去好好工作,其實是對自身讀博所產生的價值並不滿意的一種反饋。當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善意滿滿的。

其實,人生很多時候之所以過得累,一定程度上說,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期望與現實的匹配程度。這個期望值,有自身的,也有周圍親友賦予的。所以往往寒門博士是最苦逼的一個群體。

因此,落實到具體的個人,是否讀研或者讀博,就完全要因人而異了。如果一個人讀研或者讀博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改變命運,那麼,多數情況是要失望的,因為這個期望值太高,絕大多數情況下,讀研讀博是撐不起這個願望的;如果當作一種進步的途徑,只是相對於自己有進步有提高,那麼,讀研讀博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的。

現實中,普通本科學生熱衷考研,並且希望考重點大學的研,這個選擇,在我看來,多數時候都是對的。自身起點不高,往往不會對讀研期望過高,而通過讀研,往往確實會有一定的進步,這通常是利大於弊的。

而名校的本科生則情況有所不同。在本科時起點已經不差,讀研未必能有多少提升,至於讀博,在排除對於知識和學術的興趣的情況下,單純從個人外在收穫而言,一個花五年到七年去讀博的名校本科生,結果往往並不比本科後就出去好好工作的同學強,很多時候,除了學歷強於本科後就工作的同學,其他方面還往往不如。

所以,這種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而期望與現實的匹配程度是問題的核心。

如果你要讀研,你要讀博,你得問問自己,我讀研讀博的期望是什麼?讀完的結果會在多大程度上與我的期望匹配?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我是法國在讀博士,基本上能說出這句話的博士就是混一個文憑那種,所以想在學術上有所突破的人可以忽略這類人的話。另外,博士在國外相當於工作了,工作幾年順便還哪一個博士文憑挺好的。


spearxie


首先,職業規劃很重要,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和崗位。現在學歷貶值較為嚴重,花費多年讀研究生和博士,工作同學或已成為行業精英。當然,如果自己適合搞學術,讀博是個好選擇。所以,對自己性格和愛好的準確定位,至關重要。

其次,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沒錢就先不要讀博,工作以後再讀也是可以的。讀碩士還是有必要的,也可以工作下再讀;

2 有的博士去做公務員,用人單位還覺得不如本科生好用。博士還是進高校研究吧;

3 學歷是硬槓槓,沒有博士學位,上升空間狹小。

4 我堅信平臺不同,發展的前景肯定不同;

5 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去工地搬磚,研究生去設計院和房地產公司,博士直接去大學教書。學歷越高,待遇越高,工作越輕鬆舒服。

6 本科生無論是什麼學校,只佩給高文憑的刷鞋,要不然誰去拿高文憑。專業深才可能是人才,朋友,梅花香自苦寒來,往深裡扎才可能摸到大魚。

結束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高學歷,高回報,這是一定的。


遊戲大咖王


看到這個題目,我心中真是打翻了五味醬,什麼味都有了,我住的小區也可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研究生是最低學歷,本人住的樓層就有三博,二碩,看他們平時的交往就是碩,博根本看不起研究生,在生活中我看見他們也是很苦逼的。在家中所以我經常說,你們現在步入社會了,情商可能差得太遠,所以要儘快補上,和他們交談除了書本知識還可以交談外其它的就永遠不在一個頻道上,從學歷和工作能力上他們可能具備了,但從社交和情高他們又差得太遠,孰是孰非真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