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裡的“神”理論是什麼?

在中華文明的五千年裡,中醫學是在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具有獨特的神理論體系它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而且更注重人的身體、自然和社會的關係,把人體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調節和預防疾病。

早在幾千年前,就有文獻記載了疾病防治的相關理論,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的“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可以說,中醫從一開始就比疾病更關注健康,因此中醫在健康相關的研究中有著獨特的優勢。

中醫學裡的“神”理論是什麼?

雖然中醫概念中沒有“健康”一詞,但“平人”卻概括了人體的健康狀態。如在《素文·調經論》中,“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這一健康的定義與中醫的健康觀密切相關。

中醫“平人”比西醫“健康”包含更豐富的內容陰陽平衡、形神統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指人的健康與環境的統一;“形神合一”是指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統一。因為形的基礎是精,形的功能是氣,形的出現是神,形與神的統一是中醫學中精、氣、神的和諧統一。

中醫學裡的“神”理論是什麼?

中醫神理論是研究人體神的概念、產生、功能及其與臟腑、精、氣、血、津液關係的學說。它發源於中國古代哲學,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樸素的宇宙觀、人生觀、健康觀,也是中醫的核心基礎理論之一。在古代哲學範疇中,神是調控宇宙萬物發展變化的力量,是宇宙的主人和規律。

例如,《荀子·李倫》說:“列星隨旋,明暗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為神。”

中國傳統醫學中提到的神,是古代哲學中對神的演化的類比。它是對人類生命的理解,是人類生命的主人,是人類生命外在表現的總稱。雖然它們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但它們在概念、來源和功能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中醫學裡的“神”理論是什麼?

根據不同的臟器,神主要分為腦神,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腎志等。神是生命活動的總體現,在調節人類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支配人類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功能。

調節臟器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

神是以精、氣、血、津液為物質基礎而產生的,但神可以指揮、調節和控制這些物質的運作和體內正常的新陳代謝。器官、身體、器官、孔道的功能活動,以及精、氣、血、津液的代謝,都必須由神來控制和調節。

中醫學裡的“神”理論是什麼?

主導人類生活活動

神的興衰是生命興衰的綜合反映,神的存在是人類生理和心理活動的主宰。神在人類的誕生、成長、力量、衰老和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活動,都是由五臟六腑的精華所產生的。心支配著諸神。五臟神只有在心僧的控制下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認知事情

神的意識是通過大腦與五臟的協調來實現的,主思維,神是通過大腦實現的;主情感,神對情感的支配是通過五臟六腑來實現的;主記憶,神的主記憶的功能主要是通過髓質來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