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清平樂》,歷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能都好好的嗎


仁宗是個好皇帝,千古傳頌。

關於他的評價,從來都充滿了溢美之詞,加上他治下的大宋,繁華似錦,名臣輩出,幾乎創造了讓後世沉迷的神話。在很多人心中,宋仁宗就是好皇帝的典型代表。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他對曹皇后的寡情。仁宗把“仁愛”幾乎給了所有的人,唯獨漏掉了曹皇后。即便,他親手廢了郭氏的皇后名位,但後來還是溫情脈脈。唯獨對曹皇后,這個陪伴他近30年的女人,他一生刻薄。

難道,僅僅是因為曹皇后相貌平平?作為皇帝,他不缺絕色,也更應該知道,皇后是天下女子的榜樣,豈能僅以容貌來論?這解釋不通。

翻遍史書,有個歷史的細節,或許能提供一種解釋。

據說,仁宗晚年曾患重病,在神志不清時,竟大喊曹皇后和張茂則要謀害朕。

張茂則,宮中宦官。世人傳聞,曹皇后和張茂則有私情。

張茂則聽到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找地方懸樑自盡。被人勸阻。勸他的人說,你若死了,不僅是畏罪自殺,還將置皇后於絕地?張茂則恍然大悟。

那麼,仁宗是確實掌握了什麼,還僅僅是病中的胡話?沒有答案。我們只知道,事後仁宗並沒有追究曹皇后和張茂則。

那麼,曹皇后和張茂則究竟有無私情?

有個案例,或許能提供一些解釋。

早年間,曹皇后有個侍女和宮中衛士私通。曹氏獲悉後,欲治宮女死罪。宮女便跑去張貴妃那裡哭訴求情。張貴妃面子大,仁宗居然同意放過宮女。曹氏得知後,身著皇后盛裝拜見仁宗,堅持要仁宗按法度嚴辦宮女、維護宮中制度,否則長跪不起。仁宗最終被曹氏折服,賜死了宮女。

一個對宮中制度如此堅守的皇后,會與宦官有私情嗎?

邏輯上說不通。

那麼,仁宗的那句沒頭沒腦的話,又做何解釋?很大的可能,還是有人對皇后的詆譭。而仁宗,居然聽進去了。他之所以沒有追究,還是沒有實據。

不過,男女之間,這種事情只要聽進去了,就會在心裡留下陰影。仁宗對曹氏的寡情,多少與此有關。

反過來說,曹氏18歲入宮,19歲為後,正是如花似玉的好年華,卻始終得不到仁宗的好臉色。她心中苦悶,或與身邊宦官有些情感上的交流,豈不又是人之常情?

人,終究是需要情感寄託的。無論多麼崇高的說辭,都不能否認或者回避這人性最基本的需求。

仁宗無情,曹氏有義。作為皇后,作為妻子,曹氏都無愧於仁宗。倒是這個千古仁宗皇帝,有些愧對曹皇后了。


洛小伊呀


宋仁宗明道二(1033)年,郭皇后被廢后,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曹氏被詔聘入宮。次年,曹氏便被冊封為皇后,入住後宮。

曹皇后面目慈善,非常節儉,注重稼穡(se),知書達禮,並且寫的一手好字。

曹氏有一件事臨危不懼,被後人認可她的人格修養,才使他在明爭暗鬥的後宮得以頤養天年。

曹氏被立皇后的第二年冬天,宮廷裡發生了一場變故。那天夜裡,曹氏侍奉宋仁宗就寢,突然外面傳來呼喊廝殺聲,原來是一些侍從欲殺進宮搶掠財務,對仁宗不利。

宋仁宗嚇得哆哆嗦嗦想逃出寢殿,曹皇后攔住宋仁宗,並派人送信給都知王守忠。在都知每到之前,宮裡一片慌亂,曹皇后大聲制止,命人多準備冷水,她聽到外面殺聲漸小,估計外面叛賊要放火。

果然,叛賊在外防火燒宮門,曹皇后沉著命令用水滅火,並鼓勵宦官殺賊,一律重賞,這才沒有釀成重禍。直到都知王守忠帶人殺來,才結束了這場驚險的兵變。

這場變故的平息,宮裡全靠曹皇后的臨危不懼。可是,宋仁宗卻表現的十分糊塗,他不念曹皇后護駕有功,給予獎賞,卻說張美人有功,想要頒詔書獎賞張美人。

這位張美人,早在劉皇太后(宋仁宗的養母劉娥)活著時,宋仁宗就十分寵愛,本意是要立她為皇后的,由於劉娥的反對,宋仁宗只好作罷。

宋仁宗要獎賞張美人,還要升級她為貴妃。遭到後宮和朝臣們的反對。但是仁宗固持己見,還是封張美人為貴妃,而曹皇后寬宏大量並沒有計較。

由此可見,曹皇后儘管是名門之後,知書達禮,具有皇后的品質,但宋仁宗並不寵愛她。

為什麼世界上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很多?因為王子見的貴族的女子多了,他們更喜歡“灰姑娘”式的平民姑娘,是完全不同的感覺與體驗。

宋仁宗的父親真宗當年就是喜歡上平民女子劉娥,傳奇般的使“灰姑娘”成了皇后。

宋仁宗同樣寵愛的是張美人,因為張美人也同樣是一位苦命的灰姑娘,她從小沒有了父親,其母親靠當舞女養大她,並將她送給宮女在宮裡撫養調教。

仁宗就是被張美人偶然間驚豔到的,才被寵愛。張美人的大伯張堯佐官職一路飆升,被包拯一再彈劾,張堯佐到死,包拯也沒彈劾成功,足以證明張美人的受寵。

張美人也一心想做皇后,被劉娥阻擋。後來張美人三十一歲早逝,宋仁宗追封其為皇后,按皇后儀厚葬。

所以,曹皇后中規中矩,儘管後來仁宗去世後也穩坐後宮,但她沒有得到宋仁宗的寵愛,他們之間的關係可想而知。


路遙lgy


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歷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的關係,本文也有提到

導讀:最近以北宋年代為背景的清平樂全網熱播中,講述宋仁宗這位仁君精彩的一生,但除了仁宗之外,這個被後世大明第一狂人李贄盛讚的“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的時代,更是湧現了一大批後世被千古傳誦的名人,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可以比肩,趙禎知人善用,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仁宗盛治”

一、早年經歷

宋仁宗原名趙受益(後改名趙禎),他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其生母為李宸妃,劇中的太后劉娥只是他的養母,因宋真宗趙恆偏愛皇后劉娥,便對外聲稱是劉娥所生。少年包青天有名的《狸貓換太子》就是說這件事的。

仁宗選後

宋史中有明確記錄,仁宗年歲稍長,開始對專權的劉娥不滿,尤其是在其婚事上的橫加干涉,讓他對劉娥心生怨懟。劉娥親自為仁宗選了郭崇的孫女郭氏為後,但當時仁宗喜歡的是王氏,劉娥卻竭力反對。她的理由是,王氏“妖豔太甚,恐不利於少主,甚至把王氏下嫁給了自己的侄子劉從美,至於曹氏,主要是仁宗養母楊氏推崇,因為曹氏祖上是宋朝開國將領曹彬,能鞏固仁宗的統治,曹氏賢良敦厚,仁宗雖然不喜歡她,但也沒有藉口廢除皇后,兩人只是政治婚姻。

二、年幼繼位

公元1022年,宋真宗趙恆去世,十三歲的宋仁宗繼位,由其養母劉娥代行處理國家大事,直到1033年去世,劉娥輔政期間還是幹了不少事的,政治鬥爭上,他聯合丁謂打倒了歷史上有名的宰相寇凖,終結了天書運動,結束了北宋文臣之間的黨爭。經濟上發行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興修水利、興辦州學,為宋仁宗時代“仁宗盛治”打下來堅實的基礎

三、性格仁厚

趙禎從他諡號《宋仁宗》就能看出,史書當中關於他仁慈寬厚的記載比比皆是,比如有次仁宗和嬪妃一起吃午飯,忽然感到牙齒咬到一個硬物,被咯到生疼,吐出來飯之後,發現飯中夾雜了一個砂石,可能是米沒淘乾淨,這就我們現在不算一個事,但在皇權時代,這可是一件重則被殺的大事,但宋仁宗並沒有聲張,還悄悄的和身邊的嬪妃耳語說:“愛妃切莫將此事外洩,否則御膳房的人恐怕要被追究死罪,朕不忍聞也”——《二程外書·傳聞雜記》

另外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包拯了,包拯在擔任諫官期間,多次拉著仁宗諫言,唾沫星子都濺到仁宗臉上了,但仁宗一邊用衣袖遮擋擦臉,一邊還接受他的意見。

四、慶曆新政

接下來就說說仁宗年代湧現的一大批文臣了,公元1043年,趙禎任命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宰相)和富弼、韓琦、主導變法,又提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針對北宋出現的土地兼併、三冗等現象進行改革,新法由於沒有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因此失敗了,各項改革也被廢止,但是為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奠定了基礎

五、對外戰爭

在軍事領域,仁宗也有一定的建樹,在位期間西夏立國(李元昊稱帝)宋夏共進行了3次戰爭,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宋夏互有勝負 最終訂立盟約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另外仁宗在位期間,廣西儂智高叛亂,也被狄青平定。

六、患病無子

這個在歷史上是個懸案,史料記載,仁宗有不少子女,但最終只有4個女兒存活,不得已只能過繼了侄子趙宗實(宋英宗,後改命趙曙)給曹皇后撫養,

七、汴梁病逝

公元1063年,在位42年的宋仁宗病逝,全國百姓為之哭泣,數日不覺,甚至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抓住宋使的手大聲痛哭,仁宗最終傳位侄子趙曙。

結論:宋仁宗趙禎在作者本人看來,在歷史上是一位有位的明君,無論在為人處世或治國方面,趙禎知人善用,軍事方面更是大膽打破宋朝祖制,信任狄青,平定叛亂,在為君方面,趙禎心胸開闊,虛心納諫,是仁宗盛治的締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