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沒有成功的 SaaS,只有成功的生意

To B:沒有成功的 SaaS,只有成功的生意

01 ToB的生意困局

如果從2012年的“SaaS元年”算起,中國的ToB已走過七、八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美國SaaS公司已創造了近萬億美金的市值;而國內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SaaS公司上市或者被高價併購。

這個問題會有很多種解釋。總體是說,在中國企業環境下做SaaS太難了,我深以為然。

直到與美國同行交流之後才瞭解,其實在美國做SaaS也很難,甚至比我們還難。

原來,美國SaaS進入的是一個存量市場,行業市場飽和度高得幾乎沒有縫隙。而SaaS初創公司一方面要在市場縫隙(細分業務)中尋找機會;同時還要去硬剛軟件巨頭和拼搶客戶,蠶食和替換客戶已經部署使用的系統,想想都沒了勇氣。

成功之後的SaaS公司也難得安穩,市值一度達200億美金的Slack,也正在硬抗微軟Teams的鴨梨。

即使在這種條件下,我們與美國之間在SaaS領域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越拉越大。

為什麼美國已經把SaaS做成了一門高回報的生意,而國內ToB公司卻還在兜兜轉轉找下手機會?

02 風口上的ToB,其實是個假生意

隨 ToC 風口豬的紛紛墜落,風口論開始向 ToB 蔓延。因為在資本風口下,ToB 也被認為是可以起飛的豬,所以ToB創業根本不需要考慮做什麼業務。也就是說,做什麼生意不重要,只要走上SaaS風口路線、再綁上創業情懷,生意就開張了。

這個過程除了燒錢和不斷變換業務方向,整個SaaS領域並沒有取得實質發展;反而是融來的錢越多,偏的就越遠,賺了大錢的卻是廣告行業。

也許假生意的目的只是為了融資和圈地,但是在ToB領域圈了地反而是個麻煩,業務不落地就失去了先發優勢,只能靠不斷燒錢來維持。

風口論者沒有想明白的是:ToB並不具有ToC那樣的互聯網效應。從客戶的積累到營收的增長,都不是靠砸錢能迅速解決的。

這個生意邏輯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行業市場的供需原則,更談不上生意閉環。如果非說ToB是個生意,那也是一個奇葩的生意。

03 “賽道”能否拯救ToB生意?

雖然國內的ToB飛豬沒有飛起來,但數年間美國卻有數十家SaaS公司IPO或者被高價收購。

哦,原來不是風口的事,是“賽道”沒選對。資本從原來的“賭風口”變成“賭賽道”。

從生意角度看這的確是一個進步,賽道論至少開始花更多時間在思考“做什麼生意”的問題了。

於是,美國SaaS有什麼,我們就對標什麼:CRM、HCM、市場智能、團隊協作、企業雲盤、差旅費控、財稅服務、E-Signature… …。

這些賽道跑下來,發現這些生意還是很難做;對標業務是否是個“對的生意”,仍然沒有得到經營驗證。

賽道論很容易給人一個誤導:ToB生意能否成功與賽道有關,即成功必須賭對賽道;這其實還是風口論的一個變種。

我們看到美國SaaS公司,從最初的幾條賽道,到目前分佈於無數賽道上都有成功的SaaS公司。這從一個側面說明:SaaS公司的成功與賽道沒啥關係

賽道對應的是企業的一個業務方向;從生意角度看,賽道是一個生意的選擇問題,說白了就是先想好要賣什麼。

04 讓ToB迴歸生意的本質

我們通常總認為是產品不夠好,生意才處處受阻。這確實需要想想清楚:到底是產品本身問題,還是企業市場需求問題?對應到生意上:東西不好賣是因為質量問題,還是壓根就沒什麼人需要它?

ToB產品的體驗問題,一般不會影響到客戶採購;很有可能是產品-市場契合度(PMF:Product-Market Fit)的問題,致使客戶認為可有可無、可買可不買。

對標過來的SaaS產品,一定是fit歐美的ToB行業市場需求;但國內ToB企業市場需求與歐美並不完全相同,至少是不完全fit。

拿最早對標的CRM來說,歐美企業對銷售規範、交易合規、風控和財務數據都有嚴格要求,所以需要CRM這樣一個系統的保障;而國內對CRM賦予的主要擔當是銷售和管理銷售。在歐美CRM是公司剛需配置;而國內做CRM的公司自己也未必會用好。

這個例子說明:對歐美SaaS來說,不但PMF是成立的,“企業就是用戶”這個購買邏輯也是成立的。

國內企業如果是“一個軟件買來給公司用”,可能除了CIO以外的其他人並不會感冒,沒有user。這個企業購買邏輯不成立,直接銷售的難度就會大,ToB生意當然不好做。

PMF對於ToB是否完全適用,還非常值得探究:對於消費類產品,Market邊界範圍和定位很容易確定。而對於ToB來說,Market是一個複雜的業務構成,包含許多邊界分明的單元業務,你的產品只能與其中之一fit;這使得PMF雖大方向正確,但實際很難做到精準fit。

產品領域興起的產品-用戶契合(PUF:Product-User Fit),在很大程度上改進了PMF的ToB適用性。PUF不能簡單理解為用戶要啥就做啥的個性化;而是從少數用戶有此需求,到大批用戶都有此需求的邊界界定過程

ToB領域的PUF,直譯為產品與用戶相契合,實際想表達的是產品與用戶業務的契合;這樣理解,“做什麼的選擇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

因為用戶側的業務是有邊界、有規則和可定義的,是否fit、有多大程度fit很容易看出。

ToB本質上就是一個普通生意,沒必要講情懷、搞概念;更不要指望你的業務或產品能“爆發”,那是ToB的妄念。

與所有生意一樣,一個基本的生意都必須回答兩個問題:你為什麼選擇它,而不是別的?你有什麼做好它的獨特優勢?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放到ToB非常適用;因為只有對的ToB生意才有可能增長。

說起To B,12月12日由人稱T客,T媒體聯合軟交會主辦的“2019中國好軟件風雲盛典暨渠道推薦最強品牌頒獎典禮”絕對不容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