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天下庾氏永遠的故鄉


鄢陵:天下庾氏永遠的故鄉

鄢陵:天下庾氏永遠的故鄉‖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以職官為姓,是我國漢民族姓氏來源的方式之一,庾姓也是這樣。《說文解字》曰:庾者,“水漕倉也”,“積穀在邑曰倉,在野曰庾”。《宋本廣韻》解釋:庾為“倉庾,又姓出潁川、新野二望,本自堯時為掌庾大人,因氏焉。”可見,我國最晚在周朝就己出現了“掌庾”這一管理糧倉的官職。

漢興至武帝初七十年間,國家安寧,不遇災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餘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因而“為長吏者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漢代以前的庾氏先人比較少見,《左傳·昭公十二年》曰:獻太子之傅庾皮,其子名過。

鄢陵:天下庾氏永遠的故鄉

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南越國相呂嘉叛亂,漢政府派兵平叛,主爵都尉揚僕有一將領名庾勝,與其弟留守浦關一線,長期控制入粵門戶。為紀念二人功績,後世將他們戍守的山嶺分別叫“大庾嶺”、“小庾嶺”。上述四人的地望、生平均不見明文記載,他們是不是鄢陵人也不得而知。

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訖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史事的《後漢書》裡,有一篇《郭符許傳》,裡面記述了被譽為“徵君”的庾乘事蹟,明確說他是“潁川鄢陵人”,這是鄢陵庾氏家族人物的最早記載。

在此後的近400年間,鄢陵庾氏歷經東漢至南朝13代,見於正史記載的知名人物有79人。

根據毛漢光所著的《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一書統計,東晉一朝,庾氏家族五品以上官員有26人,其中一品一人,二品2人,三品9人,四品3人,五品11人。這些人中有文化成就及文事活動者達28人,有文集163卷,被收入《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書法家大辭典》者達到十多人。

鄢陵:天下庾氏永遠的故鄉

東晉是鄢陵庾氏家族政治上最輝煌的時代,以庾亮為代表的庾氏優秀分子與其它大家族一起,共同穩定發展了司馬氏江左政權,在東晉政治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庾乘是最早見於史籍上的鄢陵庾氏第一人,但他絕對不是第一個居住在鄢陵的庾姓人。由於沒有資料證明,我們現在已經無法推測,在庾乘之前,庾姓先人已經在鄢陵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多少年多少代。因此,國內外史學界一般都認為,鄢陵是天下庾氏心中的聖地,永遠的故鄉。

早在東晉初年,名將庾翼的後代庾荀悠奉旨出使高句麗,為溝通中韓兩國的經濟文化作出了貢獻。其後數代庾氏傳人相繼成為高句麗名臣,政績輝煌。庾氏因而成為高麗人民讚譽有加的名門巨族。這是旅居朝鮮、韓國庾氏兄弟們的光榮,也是整個庾姓家族的光榮。

據韓國人口統計資料,在全國286個姓氏中,庾氏位列第97位,全國有庾氏人口16802人。中國目前大約有庾姓人口五萬餘人,分佈在全國各地。

鄢陵:天下庾氏永遠的故鄉

近年來,海內外尋根謁祖活動不斷興起。1980年10月,居住在韓國漢城的庾氏宗親結成了庾氏聯誼會,並開始主編出版韓國《庾氏志》。1990年3月,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省庾氏出版了《庾氏志》(第一卷)。

2003年2月25日至28日,由韓國中央大學庾東元博士帶領的訪問團參加了在廣東東莞市萬江區谷湧村召開的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山西、江蘇、陝西、甘肅9個省區的“庾氏源流研討會”。相隔1700多年的庾氏親兄弟歡聚一堂,重溫親誼,到處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全體參會人員萬分激動。

多年來,海內外的庾氏後人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鄢陵,也一直沒有中斷在鄢陵尋找庾氏後人,但他們查遍鄢陵所有公職人員名冊,均沒有發現一個庾姓人。也許是相隔太久,他們不知道,當年庾氏祖先們為了逃避政治陷害和戰爭禍亂,被迫改姓為“於”。當年的“庾家寨”也更名為“於寨”。

自2009年2月起,來自廣東、廣西、陝西、山西、湖北、河南等省市的庾氏宗親和來自韓國的庾氏宗親團陸續來到“花都”鄢陵,共同尋訪他們1700多年的故鄉故土,每個人心中都無比激動。

鄢陵:天下庾氏永遠的故鄉

鑼鼓、標語、掌聲、鮮花、笑語,還有喜慶的淚水,故鄉人用少有的熱情和真誠接待了他們。

在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艱苦尋找後,他們終於回到了夢中的故鄉,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當年庾氏先人留下的珍貴遺蹟,禁不住淚水橫流。

庾氏宗親們表達了對故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殷切關注之情,他們決定在故里投資建庾氏文化產業園,天下庾氏接待中心等。鄢陵縣相關主政者也前往廣東東莞市庾氏聚居區考察企業,洽談項目。海內外庾氏後人同心協力,一定會給有著“中國花木第一縣”之譽的鄢陵增添更多絢麗燦爛的色彩……

鄢陵:天下庾氏永遠的故鄉

【作者簡介】葛國楨,河南鄢陵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政協文史資料撰稿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出版有文集多種,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